花身竹,在綠色的竹竿上鑲有黃色的線條。
據說,觀音菩薩講法的場所就在紫竹林裡;有一種竹子叫羅漢竹,又名佛肚竹,傳說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傳爲羅漢轉世,死後安葬在寺廟的後山上,第二年墳頭上長出一根竹來,竹節既短又歪斜,形似挺腹凸肚的羅漢。爲了紀念這位僧人,就把它叫成羅漢竹了。
本種常作盆栽,施以人工截頂培植,形成畸形植株以供觀賞;在地上種植時則形成高大竹叢,偶爾在正常竿中也長出少數畸形竿。
竿二型:正常竿高8-10米,直徑3-5釐米,尾梢略下彎,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節間圓柱形,長30-35釐米,幼時無白蠟粉,光滑無/毛,下部略微腫脹;竿下部各節於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基部第一、二節上還生有短氣根;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三、四節開始,各節具1-3枝,其枝上的小枝有時短縮爲軟刺,竿中上部各節爲數至多枝簇生,其中有3枝較爲粗長。
畸形竿通常高25-50釐米,直徑1-2釐米,節間短縮而其基部腫脹,呈瓶狀,長2-3釐米;竿下部各節於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帶;分枝習性稍高,且常爲單枝,均無刺,其節間稍短縮而明顯腫脹。籜鞘早落,背面完全無/毛,干時縱肋顯著隆起,先端爲近於對稱的寬拱形或近截形;籜耳不相等,邊緣具彎曲繸毛,大耳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寬5-6毫米,小耳卵形,寬3-5毫米;籜舌高0.5-1毫米,邊緣被極短的細流蘇狀毛;籜片直立或外展,易脫落,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稍作心形收窄,其寬度稍窄於籜鞘之先端。葉鞘無/毛;葉耳卵形或鐮刀形,邊緣具數條波曲繸毛;葉舌極矮,近截形,邊緣被極短細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9-18釐米,寬1-2釐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
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枚簇生於花枝各節,線狀披針形,稍扁,長3-4釐米;先出葉寬卵形,長2.5-3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先端鈍;具芽苞片1或2片,狹卵形,長約4-5毫米,13-15脈,先端急尖;花期花期5~7月,果期7~9月。小穗含兩性小花6-8朵,其中基部1或2朵和頂生2或3朵小花常爲不孕性;小穗軸節間形扁,長2-3毫米,頂端膨/大呈杯狀,其邊緣被短纖毛,穎常無或僅1片,卵狀橢圓形,長6.5-8毫米,具15-17脈,先端急尖;外稃無/毛,卵狀橢圓形,長約9-11毫米,具19-21脈,脈間具小橫脈,先端急尖;內稃與外稃近等長,具2脊,脊近頂端處被短纖毛,脊間與脊外兩側均各具4脈,先端漸尖,頂端具一小簇白色柔/毛;鱗被3,長約2毫米,邊緣上部被長纖毛,前方兩片形狀稍不對稱,後方1片寬橢圓形;花絲細長,花葯黃色,長6毫米,先端鈍;子房具柄,寬卵形,長1-1.2毫米,頂端增厚而被毛,花柱極短,被毛,柱頭3分,長約6毫米,羽毛狀。穎果未見。[3-4]
植物體木質化,體中所含的SiO2可高達70%,常呈喬木或灌木狀。竿和各級分枝之節均可生1至數芽,以後芽萌發再成枝條,因而形成複雜的分枝系統;地下莖(rhizome)亦甚發達和木質化(指植株成長後而言),或成爲竹鞭在地中橫走[此爲單軸型(monopodium),又因竹鞭較竿徑爲細,故亦稱細型(1eptomorph)],或以衆多竿(culm-base)和竿柄(culmneck)兩者堆聚而成爲單叢[即合軸型(sympodium)或粗型(pachymorph)],竿柄有節而無芽,通常亦不在其上生根,它著作較長的延長時,稱之爲假鞭(pseudorhizome),此時地面竿則爲多叢兼疏稀散生,如同時兼有上述兩類型的地下莖,則稱爲復軸型(amphipodium),其地面竿自然爲多叢性的;新竿有其特殊的生長方式,即由地下莖(竹鞭或竿基)的芽向上出土而成新苗[俗稱shoot)),它最初有不分枝的短暫時期。葉二型,有莖生葉與營養葉之分;莖生葉單生在竿和大枝條的各節,相應地稱爲竿籜(culm-sheath)、枝籜(branehsheath),它們有頗爲發達的籜鞘和較瘦小而無明顯中脈的籜片,在兩者間的聯結處之向軸面還生有籜舌,此外籜耳和鞘口燧毛亦常存在,惟籜片絕對無柄;營養葉二行排列互生於枝系中末級分枝(常稱具葉小枝)的各節,並可形成類似複葉形式的同一面,其葉鞘常彼此重疊覆蓋,相互包卷,葉鞘頂端還可生有葉舌、葉耳和鞘口燧毛等附屬物,葉片具葉柄,中脈極顯著,次脈及再次脈亦均明顯,小橫脈易見或否,葉柄簡短,位於葉鞘頂端由內外兩個葉舌所形成的杯狀凹穴之內,因基部具關節,故嗣後葉片能連同葉柄一齊從鞘上脫落,而葉鞘則在枝條上存留較久。
花期不固定,一般相隔甚長(數年、數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某些種終生只有一次開花期,花期常可延續數月之久。竹類花序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爲有如普通禾草那樣,植株上的具花部分(在禾本科中,習慣上以小穗爲一單位)可形成各種式樣的花序,它們的發育是一次性完成的,術語上稱爲單次發生花序(semelauctantinflorescence),其着生部位都是在植株營養體某些部分最上方的一片營養葉[稱旗葉(flagleaf或uppermostleaf)]之上,花序軸及其分枝(包括小穗柄)均常實心,即內部結構上下均勻一致,分枝處(包括小穗柄着生處)無明顯的節,偶可有小形的鱗片狀苞片,其腋內無芽,僅在枝腋有時可具枕瘤(tubereule),在竹類中稱爲真花(genuineinflorescence),以便與另一類型即假花序(falseinflorescence)相對應;後一類型的基本結構是假小穗(pseudospikelet),它是l枚小穗頂生於極爲短縮的小枝上所形成,而此小枝除其基部之內側照例有1片先出葉外,其上方的葉器官均減退呈穎狀或外稃狀的苞片,且連同頂生的小穗在外觀上混爲一體而類似“小穗”,但此實爲一複合性的構造物,其下方屬於小枝的部分之苞片腋內常有小枝芽[此時該苞片稱具芽苞片(bud-subtendingbract)],如果此腋芽發育,則可成長爲次生假小穗,後者的腋芽也有可能發育成另一再生的假小穗,如此重複,最後可形成一團假小穗叢,這是由各級假小穗依次發育生長而成的,故稱此假小穗叢爲續次發生(interauctantinflorescence),它們着生在營養枝甚至在主竿的各節以形成穗狀、圓錐狀或球形的頭狀等式樣的花枝,惟其主軸及分枝均並不特化,仍與營養枝無異,還是有着明顯的節和中空的節間,因此也有人常將此花枝誤稱爲“花序”。
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穎l至數片或可無穎,有時將穎及小穗下部的不孕小花之外稃合稱爲過渡穎(transitionalglumes),惟不孕外稃之內常含不同程度退化的花器官而可與真正的穎有所區別;外稃具(3)5脈乃至多脈,先端無芒或有小尖頭,罕可具l短直芒如刺,而從不爲膝曲芒;內稃具2脈或更多脈,背部具2脊或呈圓弧形而無脊,先端有時可分裂或下凹;鱗被多爲3片,稀可無或多至6片,甚至更多片;雄蕊(2)3—6,稀可爲多數(例如我國不產的羣蕊竹屬OchlandraThwait.)花絲彼此分離或有部分的連合,甚至相互連成管狀或片狀而成爲單體雄蕊(monadelphousstamen);雌蕊1,花柱l-3,柱頭(1)2—3稀或更多,子房卵圓形、長橢圓形或近於球形,有時基部幹縮而作具柄狀。果實有各種類型,穎果較常見,易與稃片相分離,果皮乾燥或新鮮時稀可肉質,有時爲碩大型,此時則較子房原來體積增大許多倍(例如梨竹屬MelocannaTrin.),種臍線形,幾與果實同長,胚小,多爲F+PP型或略變爲其他類型,胚乳多爲單粒澱粉質(梨竹屬等可無胚乳)。染色體基數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