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紹的都是常見的也是市場需求最大的三種菌類,屬於低端市場吧,技術也是相當的成熟,只要拿過來直接照搬着用就行了,下面介紹的確實一些珍稀的菌類,農學院也正是在摸索的階段中,世面上也很少見。
這樣就造成了這些菇類的有價無市,陳家莊只要抓住了這個機會,率先進入到最後佔領這個市場,有着不一般的意義,物以稀爲貴嗎。天朝人吃飯大多還是吃個面子,什麼營養啊,保健了,這些都不是重點,只要價錢貴,這就是有面子的事情。
說道這幾種菌類,老師也開始認真了起來。雖然這些菌類再過幾年以後,就會氾濫,但是先機和先頭幾年的成功,還是讓陳家莊在這個領域站住了腳跟,而且什麼最賺錢,那不用說,壟斷最賺錢啊。
雞腿菇是雞腿蘑的俗稱,因其形如雞腿,肉質肉味似雞絲而得名,是近年來人工開發的具有商業潛力的珍稀菌品,被譽爲“菌中新秀”。
上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已開始人工栽培,天朝於80年代人工栽培成功。
栽培菌棒的製作與栽培種相同。將培養好的菌袋脫袋後橫排或豎排放入畦中,菌棒間間隔2~3釐米,填以肥土,每平方米排放30個菌棒,排放完後,再覆土3釐米左右。如果土壤太乾,可稍噴水,然後蓋上事先用5%來蘇爾液浸泡過的聚乙烯塑料薄膜。
科研人員曾對菌棒橫排或豎排做過對比試驗,表明豎排出菇較快,生物學效率較高。覆土宜分兩步進行,先在菌棒間填滿土,澆透水後再在菌棒表面覆土約3釐米厚的細土,用噴霧澆水,以避免土層板結,而利於出菇。覆土以厚度0.5~1釐米的爲主,不要大於2釐米。保持栽培房內空氣相對溼度在85%~90%,溫度調節至16~22℃。室外或大棚應有遮陽措施,避免強光照射。一週後,菌絲恢復生長並連結成塊,每天掀開塑料薄膜噴水,同時增加通風,以刺激菌絲體紐結,形成菇蕾。菇蕾破土後,在管理上以通風、增溼爲主。經10余天精心管理,子實體迅速長大,約七成熟,即應及時採收。
洞內種植雞腿菇,最關鍵的是要選擇適合洞內種植的品種,一般品種不行。再就是溫度、溼度、通風時間、覆土的厚度、土壤的含水量,光照的強度等幾個環節要協調配合。夏天要採取小覆土,冬天要採取大覆土,要想出優質菇可小覆土,要想出菇時間集中可大覆土,小覆土個頭大,產品價格賣的高,大覆土出菇集中但個頭較小產量較高。
雞腿菇子實體成熟的速度較快,應在菇蕾期即菇體伸長至20釐米—30釐米、菌蓋緊包菌柄呈尚未撐開的雨傘狀時迅速採收。如果不及時採收,菌蓋就會脫離菌柄開傘自溶或變黑,失去商品價值。採收時用手輕握菇體旋轉後拔起,用利刀削除菇腳泥土,上市鮮銷或加工成鹽漬品貯藏保鮮。
白靈菇是一種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體色澤潔白、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白靈菇肉質細嫩,味美可口,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被譽爲“草原上的牛肝菌”和側耳,頗受消費者的青睞。
白靈菇菌袋在發滿菌絲後,不能像平菇那樣可直接出菇,必須要經過一個菌絲後熟期纔可能出菇,該後熟期往往成爲不少菇農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根據菌絲特性不同,該階段一般約需30~60天不等,個別菌株甚至長達80天左右,生產安排上極不方便,而且大大延長了生產週期。
採用短育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通過人工調控措施,可大大縮短其後熟期,其基本做法是:先將溫度調至30℃左右,使其菌絲充分發育,然後降低溫度,如將菌袋移入低溫冷庫就是很現實的做法,在0℃~10℃環境中維持15天左右,令菌絲體在相對不適條件下形成自我保護,從而加速其“生育”過程。
當菌袋色澤放入冷庫前更加潔白,敲擊時發出空心木的聲響,手感硬度較高且彈性較強時,即可將其移出冷庫,置入塑料大棚中,儘量提高棚溫,加大溼度,給予適量的強光刺激和較大的通風。約一週左右,接種塊處即出現微黃色菌液,此後應儘量降低溫度,待其現蕾。一般該時段約在11月中旬前後,棚溫保持15℃以下並不費多大力氣,只要覆蓋好草苫,加強早晚及夜間的通風,同時加強地面澆水和空間噴水即可。僅需1~2天短時10℃以下,菇蕾很快形成。一般每個出菇面僅有1~3個菇蕾,在其完成分化前給予疏蕾處理,只保留1個,常規條件下,即可長出個大、均勻、端正、色白的優質菇品。.
白靈菇菌蓋直徑達4釐米即進入成菇階段,成菇階段可根據客戶對白靈菇產品形狀要求採取不同管理措施。
律狀白靈菇管理措施溫度控制在8℃~12℃之間;光照強度在50~200勒克斯;適當通風,保持空氣清新;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0%~90%,空氣相對溼度越低,產量越低,但提高白靈菇的耐貯運性,延長貨架壽命和貯存期(保鮮期);空氣相對溼度越高,產量越高,但縮短貯存期和貨架壽命,耐運性也差。這樣生產出的白靈菇,菌蓋肥厚、菌蓋直徑小、菌柄粗壯。
傘形白靈菇管理措施溫度控制在12℃~20℃之間;加強光照,把光照強度控制在200~1500勒克斯;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5%~95%。這樣生長出的白靈菇蓋薄、片大、質量好。
當白靈菇菌蓋充分展開,孢子未大量釋放時採收。採收方法是成叢採收,一般一手握住菌蓋,另一手按住菌袋,輕輕採下。要輕採、輕拿、輕裝,減少機械碰撞與損傷,然後用刀片削平菇柄,用毛刷刷淨菇體雜物,並剔除畸形、破損和帶病蟲的白靈菇。要求菌蓋完整,菌蓋直徑(手掌形)7一13釐米,菇色潔白,菌肉堅實,柄長不超過3釐米。
與其它菇類相比,白靈菇屬耐儲藏品種。新鮮的白靈菇具有極強的呼吸作用,一旦離開培養基,採後2-3天內菇體水分大量散失,首先菌褶變褐,繼而整個菇面發黃變褐,風味也隨之劣變,失去商品價值。因此,延長鮮菇運輸與上市時間,解決其採後的保鮮問題,是白靈菇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影響白靈菇採後儲藏保鮮的環境因素主要是溫度、溼度、氧氣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低溫、高溼、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環境可抑制酶與微生物的活性,延緩呼吸作用與生化反應,從而可以有效地延長菇體的保鮮期。白靈菇儲藏較適宜溫度爲-5℃至0.5℃。高於此溫度範圍會加速菇體內各種生理作用的進行,加快變色與衰老,也有利於各種病原菌活動,導致腐爛加重、加快。過低的溫度又會使白靈菇產生冷害或凍害。相對溼度以95-100%爲宜,相對溼度低於90%即會出現失水褐變。低氧與高二氧化碳對白靈菇儲藏保鮮也十分有利。
白靈菇也可以適當進行加工,適時採收、分級修整、表面風乾、裝入內襯保鮮袋的箱或筐中、置入-1℃至0℃冷庫充分預冷、扎口、上架或碼垛。
深入一點加工就是進行曬制了,自然乾製法可分爲曬乾和陰乾。利用太陽能曬乾,可節約能源,保護維生素D不被破壞。晴天3~5天便可曬乾。曬乾時間越短,子實體乾製質量越好。烘箱子曬乾製法雖然方便,但受自然環境限制,因此可用自制烘箱乾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