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你們這是要逼宮

李牧對趙國忠誠不二,也相信趙帆分得清是非,所以,即使麾下部將爲他人身安危擔心,李牧依然沒有過多放在心上。

寧武關失守,對趙國影響極其深遠,作爲主要將領,他必須彌補寧武關帶來的威脅。

目前,寧武關虎賁軍流竄來的虎賁軍,配合大營內虎賁軍,合計足有十餘萬人,該想方設法把注意力轉移到黑旗關了。

從而彌補襲擊燕軍大營產生的損失,及寧武關失陷帶來的威脅。

然而,李牧絕對沒有想到,他高估了自己,高估了趙帆,更高估了趙帆分辨是非的能力。

寧武關失守,周邊郡縣將領得到消息後,估量了寧武關失陷,給趙國造成的傷害,急忙派出探子,連夜飛馬早把消息傳回邯鄲城朝堂。

消息傳回邯鄲城,趙國朝堂震驚,邯鄲百姓聞風喪膽,半日內,邯鄲城變得大亂,百姓彷彿變成驚弓之鳥,許多人,拖家帶口逐漸撤離。

邯鄲東門,前往東方諸侯國道路中,百姓熙熙攘攘,拖家帶口,帶着金銀細軟,舉家遷移。

曾經趙國給他們帶去了無上榮耀,身爲趙國人,他們感到榮幸與驕傲。

而今,昔日榮耀,早塵歸塵,土歸土,消失的煙消雲散,不但沒有給他們帶去半點榮耀,相反,因爲趙國整體實力江河日下,百姓早處於水深火熱中。

當前,燕軍又攻破黑旗關,觀察趙帆繼位來種種表現,邯鄲城許多百姓,特別是那些曾經拒絕給朝堂捐助糧響物資的人,深深意識到,接續待在趙國,多半會丟掉性命。

與其等着趙國到了窮途末路時,朝堂強行徵糧,抓壯丁,不如提前逃難。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臨各自飛,趙帆繼承皇位來,做了多少喪權辱國的事情,早使得民怨沸騰,百姓對趙國的眷戀,被趙帆一點一點消磨光了。

“老哥,你也準備離開邯鄲?”

“哈,何止離開邯鄲城,寧武關失陷,趙國完了,前往東方諸侯國避難?”

“是啊,燕軍太兇猛,寧武關失陷,趙國確實危險了,照着目前來看,也是該離開邯鄲,離開趙國的時候了。”

……

東門,官道中,遷徙的百姓成羣結對,即便前路漫漫,不清楚將在何處安家,卻依然改變不了百姓離開趙國的決心。

一日之間,邯鄲城大亂,百姓人心惶惶,事情很快傳到朝堂中。

此時,趙國朝堂中,柳灼崖離去,趙穆前往東南,李牧,封子修兩位趙國肱骨之臣,分別在南北戰場。

諾大皇宮內,唯有趙帆孤零零一人,沒有多少人給趙帆出謀劃策。

又因柳灼崖離去,在趙國朝臣中,掀起不小風暴,不少朝臣不肯也不敢與趙帆太接近,免得禍從天降。

畢竟,先皇時代,朝中官員犯罪或者處事不當,多罰錢糧或者扣除俸祿。趙柯一朝,爲保證變革順利推行,扣除俸祿,處罰錢糧得事情極少發生。

當趙帆登上皇位,語言不合,卻直接要命,曾經連柳灼崖都想痛下殺手,那些普通朝臣,他怕是更不屑一顧了。

所以,朝中官員與趙帆離心離德,根本不會與他推心置腹,言語之中,多會變得沒有主意。

趙帆又非獨當一面的君王,遇事多依賴朝中大臣,當前朝中官員與他離心離德,對他深深忌諱,深深影響朝堂政令實施。

一時間,獨攬朝政的趙帆,出了不少昏招,爛招,朝堂上下不和,導致政令不通,朝堂與百姓之間,也變得越發疏遠。

邯鄲城長官,將邯鄲城情況傳回朝堂時,趙帆初聞,表現的非常驚愕,接下來,神情徹底驚慌了。

寧武關失守,邯鄲城百姓撤離,若不能迅速挽回,趙國頹廢之勢,將徹底不能扭轉了。

可是,身邊沒有任何名臣輔助,按照他的性格,根本難以做出更好的選擇,或者說,心中根本沒有選擇。

想來想去,趙帆捲起龍袍,喝道:“召集羣臣,準備召開朝會。”

此刻,趙帆沒有主張,即使對朝中大臣忌諱莫深,卻依然希望從大臣口中獲得富有主見的主意。

同時,對李牧得怒火,彷彿泄洪治水,難以剋制。

依照事先部署,李牧率軍出征,抵達北方該直接攻擊燕國黑旗關,佔據戰爭主動權,然而,李牧公然違抗君令。

此戰失敗,在他看來,與李牧違背君令,不按照部署行事,有着密不可分聯繫。

君令傳出,朝中官員迅速行動起來,不久,朝堂中,趙國大臣聚齊了。

趙帆內心着急,怒海澎湃,急需得到解決寧武關危難,掃了眼諸位大臣,他開門見山的道:“諸位皆爲趙國肱骨之臣,當前,趙國處於生死危亡之際,朕希望諸位大臣知無不言,言無不實。各抒己見,不要有所隱瞞和忌諱。”

深知朝堂中君臣關係,趙帆怒火中,稍稍放下姿態,希望聽到有幫助,能夠解決北方局勢的言語。

言畢,大殿中瞬間變得靜默起來,靜可羅雀,諸臣徹底皆沉默不語。

寧武關發生的事情,前線探子連夜把消息傳遞回來,在場大臣,差不多全部瞭解事情端倪了。

李牧沒有按照君令,進擊燕國黑旗關,相反,獨自抉擇,選擇進擊燕軍大營,豈料,非但沒有取得勝利,相反,被燕軍趁機奪取了寧武關。

諸位大臣清楚,事情與李牧有關,卻不能怪罪李牧,畢竟,李牧在前線,更可根據前線情況,做出實際部署。

況且,此戰目的在於擊敗燕軍,生擒燕帝,一旦成功,不說一勞永逸,也會徹底扭轉趙國局面。

奈何老天不庇護,或許李牧部署失當,或者輕敵大意,非但沒有擊敗燕軍,還導致虎賁軍失敗,卻是不折不扣的事情。

說起來,李牧罪責難逃!

朝堂中,諸位大臣卻很明白,李牧乃趙國名將,即使失敗也會自查,迅速彌補戰敗帶來的損失,當前,朝堂官員只需安撫邯鄲城,乃至趙國百姓。

許久,沒有得到諸位大臣迴應,趙帆直接怒了,手掌猛地拍在案臺中,咆哮道:“朕召集你們前來,需要正確答案,你們倒好,一個個竟然鴉雀無聲,你們說,朕要你們何用?”

龍顏大怒,諸臣惡寒,誰也不敢言語。

此刻,若不提出建議,將得罪趙帆,若提出建議,又會得罪李牧。

從目前氣氛來看,趙帆似乎有懲罰李牧的意思,然而,諸位大臣清楚,當此之際,趙國越是危難,越不能開罪李牧。

許久,邯鄲城長官站出來,拱手向趙帆道:“皇上,前線局面複雜,朝堂中僅有寧武關傳回的消息,具體情況不得而知,微臣覺得,只需安撫百姓,保證前線將士寄養,餘下的事情,只有李牧將軍籌劃。”

萬般無奈,邯鄲城守將,不敢太過牽扯過多,唯有說出自己心中想法。再不言語,他怕趙帆怒火中燒時會殺人。

消息是他傳回來的,若不言語,多半會變成趙帆刀下亡魂。

聞言,趙帆面色沒有改變,相反又增加幾份溫怒,言語不爽的道:“李牧作爲前線將軍,對戰局成敗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朕把北方事情全權交給他處理,然白氏子弟不曾抵達寧武關,寧武關就被燕軍佔領,虎賁軍損兵折將,李牧該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皇上,李牧將軍乃趙國名將,即使有過錯,當前也不可懲治李牧將軍!皇上何不給大將軍將功贖罪的機會呢?”趙國老臣多忠臣,分得清大是大非。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聽聞朝堂兩名大臣言語,趙帆稍稍平息心中怒火,卻依然不依不饒的道:“朕不追究李牧打了敗仗,然而,李牧出征前,朕要求他直接攻擊燕國黑旗關,李牧卻背道而馳,罔顧皇命,又引起兵敗,該是罪加一等,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皇上,不可!”

“皇上,萬萬不能啊!”

“……”

朝中大臣,聽到趙帆依舊有懲罰李牧的意思,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這般言語與執着,不管怎麼懲罰李牧,勢必引起軍心動亂。

朝堂中,數十名大臣,不約而同跪拜,替李牧求情,請求趙帆能夠根據當前情況寬大處理。

李牧乃趙國護國大將軍,即使先前趙無極,趙柯,對李牧也是恭恭敬敬,多方拉攏,才延續趙國北方霸主地位。

今日若因爲李牧兵敗,而對他施加懲罰,必然引起虎賁軍諸位將領不滿,倘若對方譁變,或是留守皇城的虎賁軍憤慨,對趙國沒有任何好處。

當前情況下,非但不能懲罰李牧,還需要越發拉攏和重用李牧,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好,好!好!”趙帆連續說了三聲好,突然,手掌拍在案臺,猛地站起來,咆哮道:“你們是要逼宮不成?”

諸臣不約而同爲李牧求情,令趙帆越發不快,只覺得身爲一國之君,在羣臣中威望,難道還不如李牧。

第999章 裁撤軍隊,停止貿易第881章 四王分裂,戰事初起(四千字大章)第176章 不信走着瞧第1312章 出戰獵殺第1289章 他想要朕的江山啊第927章 蔡楚狼狽,兵家雄起(四千字大章)第574章 針尖對麥芒(第二更)第897章 征戰韓炙潼第812章 柳玄遠之死(四千字大章)第67章 除夕夜中第1065章 燕軍北上,宋起受辱第1232章 戲水遇刺第1265章 楚國之憂第1152章 兔死狐悲第58章 問計於民上第728章 將相歸心,暗流涌動第1069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1015章 宋國圖謀,女帝心思第915章 得勢狸貓兇如虎第174章 第174冥頑不靈第769章 備戰燕東,楚使來訪第168章 人口問題第850章 雨中殺伐第913章 狂戰喋血第682章 柳灼崖的煎熬第119章 回城修整第1393章 隨機應變第489章 博爾赤的哀傷第1204章 魚鱉博弈,坐地論道第1102章 超出預料的新危機第348章 徒增煩惱下第1346章 攻琉璃城第376章 慶州急報第507章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第1121章 林楓小兒,欺我太甚第1206章 沙場秋點兵第713章 主城易主,塵埃落定()第1189章 一羣廢物,滾!第794章 朝堂態度第757章 兇悍燕將第347章 第356徒增煩惱中第42章 佳人傾心第516章 你們這是要逼宮第1014章 冬去春來,春暖花開第97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865章 江心追逐第1324章 異姓不封王第1079章 逃,棄城而逃第990章 宋軍出擊,絕地反攻第967章 雁城之戰,老兵死守第131章 博爾術的煩惱第1032章 燕軍究竟在搞什麼第574章 針尖對麥芒(第二更)第314章 惡犬出世上第805章 蔡國使者第319章 初露才華第1181章 若不善終,心有不甘第1015章 宋國圖謀,女帝心思第192章 燕國的報復中第223章 嫡系部隊第402章 第410馮異回京上第840章 燕帝身份暴露第843章 火海求生(第二更)第1210章 馮將軍真乃虎將也第1021章 漫天火海第651章 戰馬問題第555章 與林疏影謀面第16章 爲了女人第274章 將計就計第459章 奪下郭昌城第247章 三王密謀下第313章 暗劍出鞘第46章 京中變故第364章 王綸玥之殤上第1120章 荷城,一座蜀軍墳墓第428章 狠狠敲詐第1043章 火牛陣,宋軍中計第637章 派系之爭上第634章 來者不善第1367章 良辰吉日第360章 困獸之鬥下第1054章 何來燕軍犬狼軍團第329章 拜官封侯下第539章 可有眉目第630章 以死明志(第一更)第1419章 燕帝,末將真心實意投降第1038章 刺客,刺客第263章 預料之外第1232章 戲水遇刺第679章 豈曰無衣第415章 生擒馮異第820章 羣臣反應第584章 拉開序幕(第三更)第1160章 蜀國人士,下戰書?第605章 第613得寸進尺(第三更)第304章 創業容易守業難第106章 涼鳴關之戰中第456章 聲東擊西第579章 塞外鉅變(第一更)第1018章 報仇雪恨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