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河工宴

他這邊走心思不提,鄭國寶提完了字。又陪着楊一魁去河堤上轉了一圈,名爲巡察河工。可是他懂個什麼?便是讓他在大壩上住三個月,他也看不出什麼來。便只說了幾句,百年大計,質量爲本這樣的場面話來糊弄,不過楊一魁要的就是這幾句場面話。

聽了國舅的話,又想起懷裡的墨寶,他心頭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這回黃河的堤再出了問題,就有個大人物幫自己背鍋,不至於把扳子都打在自己頭上了。”

到了用飯時,楊一魁只說是用河工飯,粗瓷大碗裡,除了青菜就是豆腐,一碗湯也是寡淡的很,主食只有饃饃。嶽不羣暗自搖頭,這種粗劣伙食,連自己和門徒都吃不下,讓國舅怎麼下嘴?方纔看楊巡撫還很會做人,怎麼一轉眼工夫,就糊塗起來?這不是前功盡棄?

他這邊還在感慨,哪知那四菜一湯連同主食,只是在眼前晃了晃,就被人端走。接下來又是四菜一湯,這裡面便見了些葷腥,主食也是有粗糧細糧合蒸的饃饃。嶽不羣覺得這樣的飲食,自己師徒倒是能吃了,可是伺候國舅,似乎還不夠格吧?

結果這四菜一湯,也只是在國舅眼前晃了晃,接着的四菜一湯便是葷多素少,主食也全是細糧。再往後,四菜一湯接着四菜一湯,不多時就擺滿了整張桌子,菜色上從酒煎黃河鯉,到清蒸甲魚,各色珍饈應有盡有。

鄭國寶笑道:“楊軍門,咱今日吃的是河工宴,可是我有點看不明白啊。”

朱碩熿一笑道:“國舅有什麼看不明白的?這四菜一湯,是朝廷規矩,便是接待欽差,也是四菜一湯,楊軍門如何敢違反?只不過咱是用了四菜一湯,再來四菜一湯,再說國舅隨員多,每人四菜一湯,也就是這麼多菜,這麼多湯了。”

朱碩熿論起輩分來,與嘉靖皇帝朱厚熜乃是同輩,是當今萬曆天子爺爺輩的人,在宗室裡算的上老牌子,鄭國寶在他面前可不敢拿大,急忙笑道:“老千歲指教的是。只是小的年輕見識少,這河工頓頓吃這個?”

楊一魁道:“不止!每逢三六九,還能休息一日,每月還有俸祿拿,另外河工辛苦,這津貼麼,自然要拿的高些。每天工作四個時辰,其中包括一個時辰休息,每天晚上還有軟玉暖被,決不至於有孤枕難眠之煩惱。”

鄭國寶聽罷,問道:“這河工如今可還缺人?若是要人的話,本國舅倒是願意做上幾日。”

老千歲朱碩熿拈髯笑道:“整個黃河堤上,能享受如此待遇的人,除了楊軍門一個,還有其他人麼?今日這河工宴,倒也不叫錯。比如吧,一上來上的那個,是河工吃的,第二次上來的,是小工頭吃的,再上來的,是包工頭吃的,再往後是主管吏員,最後的四菜一湯則是楊軍門的伙食。”

鄭國寶點頭道:“好一個楊軍門,果然有些本事啊。這四菜一湯偶味道,掂對的不錯。只是不知爲何,就是無酒啊?”

楊一魁道:“汛情多變,往往此時太平無事,下個時候,便要出了什麼變故。喝酒便難免誤事,到時候應對不及時,便要出大亂子。因此下官有規矩,吃上放的開,但是這酒絕對不能喝,咱們便以湯代酒,我敬國舅。”

鄭國寶點頭道:“說的好!楊軍門果然是個妙人,這盅湯,我喝了。”說着,將碗裡的甲魚湯一飲而盡。

中午他們是在堤上吃飯,到了晚上,便改由二位千歲做東,用飯的地方,也改到了新野郡王府。嶽不羣雖然在江湖上好大名聲,但着輩子也跟王府沒沾過邊,雖然表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敲開了小鼓,生怕自己手下的弟子一個舉止不周,觸怒千歲,惹下無窮禍患。

等到酒席擺下,其奢華程度又比那河工宴高出數個檔次。只是楊一魁照例不喝酒,只飲茶替代。周王與新野郡王見嶽不羣是國舅的朋友,也不敢小視,將他請到首席入坐。嶽不羣身無寸職,只有個秀才功名,在這個場合如何敢坐首席?

還是老千歲朱碩熿一按他肩膀道:“有坐便坐,不必客套。嶽先生既是國舅的朋友,就是老夫我的朋友,難道你看不起老夫,不肯與我同席?”

說來,嶽不羣一身武功比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王爺可強多了,便是幾個王爺合力,也休想按住他。可是一想到如今來按自己的是個王爺,堂堂宗室,嶽不羣那一身武功便全都化做了東風流水,只角色四肢無力,丹田空空如也,不住賠笑道:“草民不敢!草民不敢!”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又總怕自己的坐姿不雅,前後弄了好幾次衣服。

朱千歲倒是爽利,哈哈笑道:“今日是家宴,哪有那麼多講究?再說老夫生來,就煩那些規矩,沒意思的很。大家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哪個伺候的丫頭若是嶽先生看中,便帶回國舅的館驛,讓她服侍先生一晚,不必客氣的。”

嶽不羣雖然慣走江湖,但是這種遮奢人家,拿侍女待客的風俗,卻是從未經歷過。他今年已經五十開外,只是保養的好,看上去像不到四十而已。也是有家室的人,可是一聽這話,仍是麪皮泛紅,口舌也不大利便,只是說着不敢不敢而已。

朱碩燦哈哈笑道:“嶽先生倒是個實誠人,聽說到如今還是個秀才功名?這卻是有些屈才了,可惜你是陝西人,你若是在河南應考,楊軍門一句話,弄個舉人的前程,絲毫不成問題。”

朱碩熿也道:“我聽說,陝西的那位佈政王金榜乃是楊軍門的同科好友,就衝這份交情,要個前程也不是啥難事吧?”

楊一魁笑道:“二位千歲謬讚了。當着國舅爺的面,下官如何敢越俎代庖?如今只要國舅一句話,嶽先生做個錦衣百戶,立等可得,何必下官獻醜?”三人哈哈一笑,一舉杯道:“國舅,我等說的對也不對?”

鄭國寶要想給嶽不羣個官做,其實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事。但問題在於,他有沒有必要這麼做。他與嶽不羣也只能算是投契而已,並無過深的交往,犯的上爲他跑官麼?何況嶽不羣也是一派掌門,誰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到時候萬一受累不討好,又圖的是什麼?

經過劉菁這事後,鄭國寶也明白妹子的想法。如今鄭貴妃雖然在宮中炙手可熱,但歸根到底,由於大明朝奉行不與權貴家結親的政策,導致外戚再強,也只是虛火,難以形成有力的集團。鄭貴妃想做皇后,想讓自己的兒子取代皇長子成爲太子,需要的就是實力。

第372章 並派(二)第7章 千金買官第394章 安排第211章 仙女臨凡(一)第153章 大生意第484章 尾聲第475章 奪關(二十)第268章 見世面第390章 奪帥(九)第376章 並派(六)第31章 栗子花香(下)第265章 總壇第99章 劍掃華陰(二)第465章 奪關(十)第342章 拜堂第130章 討債第59章 華山掌門第134章 似是故人來(二)第265章 總壇第335章 生意第92章 義伸援手第124章 收割(一)第411章 十強(上)第420章 盟主(一)第235章 大婚第18章 神僧不戒第446章 平叛(三)第142章 重生(四)第315章 虔誠第303章 馬秦聯姻第413章 新規第173章 告急第413章 新規第13章 魔教來襲(下)第104章 塵埃初定第278章 鐵門閂第305章 來人第129章 留書第377章 並派(七)第97章 巧立名目第91章 佛道之爭第14章 劉府攻防第401章 舊部第245章 掃盡浮華第239章 四公子第143章 重生(五)第163章 毛遂自薦第170章 顧允成(一)第445章 平叛(二)第443章 東廠(五)第228章 朝天闋(二)第458章 奪關(三)第98章 劍掃華陰(一)第67章 會做人第378章 並派(八)第220章 訂親第41章 鎮嵩之謀(上)第471章 奪關(十六)第90章 玉女劍第78章 謀劃寧夏第109章 風清揚(一)第270章 舊日恩盡第145章 荒野廟中人第349章 審訊(三)第399章 福音第212章 仙女臨凡(二)第319章 反水第30章 栗子花香(上)第149章 金刀無敵第321章 進發第315章 虔誠第85章 一箭雙鵰(六)第114章 風清揚(六)第39章 賣身契第426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182章 拿下第8章 查路引第229章 拜岳父第279章 查抄第425章 受執(二)第142章 重生(四)第14章 劉府攻防第132章 摧枯拉朽(二)第289章 全滅第412章 十強(下)第34章 田伯光(三)第369章 召集第403章 佈局(二)第170章 顧允成(一)第441章 東廠(三)第403章 佈局(二)第117章 風清揚(九)第359章 圓寂第416章 評選(一)第218章 再見伊人第138章 情變第202章 報信第307章 投誠(一)第30章 栗子花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