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萬曆二十年初

一個明國的人居然成了武士,而且還是高級武士,這讓很多人心裡不滿,更有傳聞說,這個大海主將來會成爲肥前守,也就是一方的大名,這儘管是荒誕,可沒有人敢說什麼不對,誰在悲痛欲絕的關白大人面前提起這個,剖腹和剝除領地都不是不可能。

而且這個沈枉的實力也足夠的強大,這麼多的大名,大大小小的水軍,沒有一支力量能趕的上沈枉的船隊。

沈枉如今的地位不同,九州和本州的幾個港口都給了他專屬貿易的權利,原本他就在日本和大明的貿易中佔據優勢的份額,現在這個已經變成了絕對的優勢。

現在想要在日本做生意,就必須要和他合作,原本那些靠着日本吃飯的那些大小海主,或者是投靠或者是結盟,差不多都被沈枉控制了起來,也不是沒有人想要火併,可有了陸上軍隊的支持,在日本領海附近,他們也實在不是對手。

如果不是認識或者有人指點,看着身穿日式袍服的沈枉,禮節服飾,言談舉止,任何人都看不出沈枉和其他大名有什麼區別,完全就是個倭國的九州海上人。

而且來到大阪城之後,沈枉拜祭的序列被安排的很靠前,關白的屬官和武將對這位沈大人都很客氣利匕貌,關白豐臣秀吉儘管這樣的悲慟,但還是抽出時間單獨召見了沈枉,而且私下裡相談了很久,這可是難得之極的禮遇。

原本對沈枉的地位並不服氣的有馬家和龍造寺家都開始私下裡託人去說和交好島津家甚至還送來了一個女兒要求聯姻。

沈枉真可以說是志得意滿了,在大明他不過是個海賊,雖說官差也是對他恭敬,但那不過是看他的銀錢而已,任何一個有官身的人都可以抓捕他,任何一個良民百姓都可以蔑視他,但現在不同了,沈枉在日本已經是人上人,也是達官貴人了。

但風光歸風光,志得意滿歸志得意滿沈枉在日本還算是好,離開這邊,卻還是鬱悶。

原本以爲來到日本自成體系就可以遠遠避開天津衛,但沈枉來到日本才發現,現在的東方海面上,想要進行貿易,想要買賣任何能帶來暴利的貨物,都必須要和三江系統和三江系統的同盟打交道。

比如說總利潤最大的蔗糖貿易佔據了呂宋之後,所有的蔗糖運送都必須要經過三江船隊的控制區,而且呂宋有目的的種植甘蔗和發展榨糖的工業,讓這裡的蔗糖產量變得很大,已經能夠衝擊日本的市場。

而絲綢、生絲、藥材和瓷器,松江和天津衛又都在三江系統的控制下,沈枉現在在海上賺到的每一文錢裡,三江系統都要在其中拿到一半甚至更多被人掐着自己的命脈這個滋味並不好受,沈枉努力想要擺脫他。

讓沈枉感覺到鬱悶的是,他本來在朝鮮的仁川港找到了一個販賣關外皮貨的商行,以爲發現了一個利潤的來源沒想到派人打聽,七拐八拐的,居然還是三江皮貨行的產業現在在海上居然躲不開王通的範圍了。

沈枉現在對取得一個港口,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港口無比的熱衷,只要能有這麼一個所在,他就可以有穩固的供貨區域有穩定的大後方。

在這個念頭的驅使下,沈枉對豐臣秀吉的命令極爲的用心到處召集船隊,蒐羅能用的船隻,豐臣秀吉撥給他的金銀數量都很巨大,若在往日,這是個盤剝剋扣的大好機會,可沈枉居然沒怎麼貪墨,儘可能的都用在了造船和收攏人心上。

他的這個作風讓豐臣秀吉派來的武士很滿意,沈枉越發的得到豐臣秀吉的信任,但聲勢弄的這麼大,沈枉眼下的船隻又是完全夠用,他的所作所爲想要瞞過什麼有心人也是很難,更不要說,已經有日本的大商人開始通過水路和海路將糧食以及種種裝備運向肥前和筑前兩國,那邊向西就是對馬島,對馬島再向西就是朝鮮了。

朝鮮有什麼,那裡從上到下都是窮的底掉,真正的好處還是在更向西的大明,那裡纔是傳說中遍地黃金的富庶之國。

…………—……。

常理來講,大明是個大國,日本是個小國,雙方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可細究起來卻未必如此,嘉靖年間,爲禍東南,幾乎動搖社稷的倭寇也不過是以日本戰國那些戰敗了的武士爲骨幹,就打的大明的各路兵馬損失慘重。

再看看現在,大明已經太平了許久,而日本上下的武將和士兵則是剛剛停歇,一個是太平已久,一個是久經沙場,這個自然高下不同。

往來於大明和倭國的海商對日本的武將和士兵看的多,對大明的反而看得少,什麼禁軍在草原上的威風八面,對他們來說都是無比遙遠,真假難辨的事情,可日本的戰國二百年,往來於各個港口,所見所聞當真不少。

大明的朝廷中樞議論什麼,當天晚上就會在茶館和酒肆中流傳,在日本這個情況也好不了太多,保密或許能稍好,但第二天第三天,城下町也會有相應的消息流傳。

關白大人想要動用多少人,在萬曆十九年的十一月很多有身份的人就已經是知道了,不會少於二十萬。

二十萬大軍,這麼多年的戰國時代,出動到這個人數的部隊也就是去年的征伐北條,這次居然又要出動這麼大的規模,而且所動用的武將和軍團也都有了消息,都是西國和九州、四國的宿將和精銳兵團。

這樣的規模,這樣的武將和兵卒素質,二十萬人,大明有多少次動員到這個規模的鄣隊仔細盤算,這些年來還真是找不出。

許多戰役都是所謂號稱幾十萬,號稱不過是虛張聲勢,號稱百萬也是有的,但實際上有多少人,細究下來,似乎也沒有超過十萬的時候,而且這大明的兵丁並不是人人能戰,又要分爲什麼家丁親兵,什麼標兵什麼正兵,很多兵卒不過是個掛着個兵卒名號,實際上做個輜重搬運的活計。

而日本這二十萬兵,要是仔細打算,都是各處的老兵,都在戰場上鏖戰昨年的角色,沒有一絲的虛假,這樣的隊伍真要去了朝鮮那豈不是勢如破竹,一路橫掃,就算是到了大明,遼寧恐怕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抵禦。

海主們久在海上,他們的看到的東西不多,能判斷的依據也不多,不過這不妨礙他們做出判斷和取捨。

沈枉就要成爲肥前的大名,這個消息讓他們無比的羨慕他三水王這次要做個真王了很多人都是這麼說,他有船有人,我也有船有人,我爲什麼不能這麼做也有不少的大股小股勢力過來相助。

對這些大明來的海主,豐臣秀吉自然是多多益善,日本能用的大船叫安宅船一個平底大船上面起木樓發射大筒和弓箭,根本經不起風浪,小船更是不值一提,連鐵釘的技術都是最近幾年才掌握根本沒有辦法和大明的船隻相比。

實際上,荷蘭人和葡萄牙人更願意提供船隻可他們一共也就能拿出來十艘船不到,而且要求的報酬實在是太高。

除了沈枉之外,又有新起的海主李旦願意出人出船,對李旦這樣的人物,豐臣秀吉也捨得重賞,他也知道不能依靠一家,也要有所牽制平衡。

在海上漂泊久了,見慣了風浪,見慣了生死,海上人都習慣去冒險,可海主海商們同樣是積攢了大批的財富,不是每個人都想着搏一搏,更多的人都想着觀望,看看事情的發展然後再下注。

他們不想着明目張膽支持誰或者不支持誰,他們只爲錢財效命,日本願意用金錠和貿易權來買通他們,他們自然是樂得幫忙。

海主們和海商們對自己的民族屬性實際上頗爲淡薄,就和東南倭患後期,大多是沿海的豪強海盜驅使倭國兵卒進行劫掠燒殺,他們也不覺得自己做這些事應該不應該,是不是漢奸,他們只是覺得有錢賺爲什麼不去賺。

曾有傳教士在自己的遊記中這樣記述“明帝國的海盜準確的說不應該把他們歸屬在什麼民族,什麼國家,他們自己就是一個國家,準確的說,他們的作爲和道德觀和荷蘭很相似,海上的勢力自己是一個整體,他們有自己的利益判斷,儘管有人傾向於明帝國,有人傾向於日本,更有人只認同自己,如果他們有自己的領土,或許他們就是東方的荷蘭聯省共和國……。”

有這樣那樣的取捨和判斷,有了上面願意幫助日本入侵朝鮮的,有了想置身事外的,也就有替大明擔心的。

萬曆十九年十二月,有海商朱駿旺和陳申在福州通報,在福建按察使司衙門通報倭人即將進攻朝鮮並且侵入大明。

不過此處就有個悖論了,大明對於通倭有最嚴厲的罪名和懲罰,你通風報信,你這個消息是從何處得來的,如果不是和倭人交通,又怎麼能說明這個真實性。

而且自以爲有邏輯判斷的人都覺得所謂的倭人入寇朝鮮實在是不可思議,荒誕之極,遠隔重樣,嘉靖年間又在大明被那麼打擊過,怎麼會有什麼二十萬人攻過來,這不是危言聳聽,故意擾亂人心嗎?

當年在閩浙一帶,戲臺唱戲,有人開玩笑的喊了句“倭寇來了。”上萬人驚慌失措,幾百人踐踏擁擠而死,不法之徒趁機偷搶,難道這次不是嗎?

這兩名海商被第一時間抓起來,投入了大牢之中,福建巡按頗爲悠哉的說道:

“這是勾倭自爲功績,煽動人心從中取利!”

一時間衆人紛紛讚譽,說巡按大人烙容鎮定,識破奸人詭計,真乃宰輔之選。

不過這件事實在是太過驚人,這位巡按雖然這般處置了,本地錦衣衛卻不敢這麼判斷,連忙派人去大牢裡審問之後,將消息快馬遞送到京師。

這個行爲還被巡按申斥,說是爾等拿朝廷俸祿不要做這等荒唐無稽的公事,本來無事,你們這麼一審恐怕也要變成禍事了,傳到外面去,豈不是人心惶惶,真以爲會有什麼倭人入寇的跡象。

“若無王通,爾等今日怎敢如此妄爲!”

巡按大人還正氣凜然的說了這一句,左右王通現在已經是遼國公不在中樞,在福建罵個一兩句算不得什麼大事,還能有個清正敢言的名聲。

慣常來說的確如此,可這次的事情卻沒有按照福建巡按的預料發展,被他訓斥的錦衣衛千戶將他的這句話一併送到了京師去,實際上,各地罵王通的話很多,錦衣衛也不怎麼重視,遼國公王都堂自己都是笑笑而已,大家何必在意。

但在這次不行了,萬曆二十年的正月底,欽差趕到了福州,福建巡按以瀆職之罪去官下獄,將朱儁旺和陳申二人從監獄中提出,加以褒獎慰問,並且安排船隻,即刻北上,趕往京師。

………。

宋嬋嬋也是生的男孩,得知孩子平安,而且是個男孩,宋嬋嬋喜極而泣,把伺候她的婆子嚇了一跳,連忙安慰,坐月子期間哭泣哀傷可是容易傷身子的。

王通自然是欣喜無比,這次起名字倒是要比上次輕鬆很多,既然已經有了“忠。”那這個就是王義了。

王通得子,整個江南都是轟動,又是趕在萬曆二十年的正月間,大家都有趁機喧鬧歡慶的意思,道賀的踏破了門檻,不是爲了王大人得子,而是爲了趁機和遼國公套套近乎,王通自然願意與民同樂。

魏國公世子在二月初到來,這位不管從什麼意義上來說都是貴客,王通擺下家宴寬待,酒過三巡,賓主盡歡,卻有親衛匆忙進來,說是有京師過來的急報,王通打開之後,臉上的笑容就消失了。

豐臣秀吉給朝鮮國王去了一封信,信上有一句話“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飛”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咖凹和東方拓”兩位朋友的打賞—

第989章 雷霆霹靂第143章 銀子無好壞 王通大撒網第199章 治安司有用第76章 事驚心第448章 商校籌劃 大有文章第1063章 諸侯之賞第999章 許你父子總兵第912章 萬曆十三年下半第554章 深陷其中 羣情涌動第855章 山門見血第978章 萬事俱備 大軍開拔第1049章 快要結束的戰鬥第1117章 騎兵如火掠咸鏡第140章 君有命臣不受第979章 知威 老兵 行軍第829章 匠坊第756章 火炮 投石機第384章 兄弟而已何謂親情第696章 遲暮英雄言國戰第910章 前車之鑑乎第1058章 張誠第609章 血夜第648章 萬歲爺像誰第654章 遭賊第769章 這裡沒有巷戰第512章 我千敵萬 虜騎圍攻第897章 歷史總是重複第144章 耳目聰財源進第696章 遲暮英雄言國戰第437章 殺敵務盡 滿載勝歸請月票支援!第1074章 謹慎萬全 李家爭功第1016章 這是一塊好地啊第245章 深夜海河邊第912章 萬曆十三年下半第819章 悔不該第1115章 兀良哈第948章 狂歡之後的災難第997章 推過去第548章 船行海上 似是出遊第1009章 我能記住的第1077章 英雄當長驅直入第519章 歸程面聖第827章 私有化第780章 答疑 藏兵於民第434章 心浮氣躁 不死不休第1123章 非常突然第623章 歸程夜宿 欲睡不寧第343章 胡爲無人問助敵或如何第586章 等到第437章 殺敵務盡 滿載勝歸請月票支援!第691章 上位者何須關注小事第601章 混沌第540章 商鞅立木 周全佈置第1124章 這裡是孤島第705章 功業事小 社稷爲重第830章 下江南第962章 歲月總無情第985章 遼陽一日夜第1064章 家事商事國事第612章 早晨第935章 圍城一月第609章 血夜第101章 無心所爲第812章 海瑞已老第124章 新學員 欺生第10章 牢騷第356章 何談大義第372章 事了你不說我不說第126章 小心萬全 另有枝節第1025章 清城第84章 自家的武館第1029章 大熱松江第704章 一日之內人不同第570章 百密一疏 皆有端倪第654章 遭賊第864章 返北江中談第720章 馬賊橫行第9章 不後悔第1027章 嵊泗的海盜第905章 夫妻夜話第1009章 我能記住的第639章 道不同相爲謀第777章 遊園會第389章 軍功得賞因何而來第1002章 殖民的發端第929章 不願爲 不得不爲第78章 請罪脫身第558章 不可辱 爲何喜第825章 早知道 迴天津第124章 新學員 欺生第346章 不顧榮華願回津第284章 各有各招廷論金銀第485章 番人議明軍第638章 本是同張黨第871章 裙下藏飯第715章 新戲動京師第63章 天地三陽會第413章 爲國老將忐忑番人第817章 他笑隨他笑第1046章 此是故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