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六章 蓋棺定論

南頓王宗與彭城王雄都是四十來歲,年近五旬的樣子,五花大綁,滿身血污,或許是明知必死的緣故,一路走來都是昂着頭,斜眼端倪衆人。

“狗賊,老夫與你司馬家有何怨仇,竟如此害我?”

陶侃忍不住怒罵。

“哼!”

南頓王宗傲然道:“陶士行,本以爲你是個人物,卻沒料到,事到臨到竟猶豫畏縮,以致喪失大好戰機,事已至此,還說什麼廢話,不過一死而己。”

彭城王雄更是怒視楊彥,大罵道:“先帝待你不薄,把你由一庶人提撥至秩兩千石的要員,你本該忠心報主,成就一段君臣佳話,而你卻狼子野心,滅我大晉者,實乃你這小人也,先帝,先帝啊,你有眼無珠,識人不明,若非當年於朝堂上你受此小人蒙敝,我大晉何至於此?”

“呵~~”

楊彥冷冷一笑:“司馬宗,你司馬家可不是白蓮花,你家的天下從何而來?

乃篡逆而來!

魏明帝死前託孤於你祖司馬懿,而你祖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曹爽,挾幼帝,歷父祖兩代三人,架空魏室,殺王凌、桓範、毌丘儉、文欽、嵇康等忠臣義士,正始年間,更是以言罪人,終成篡逆大事,自此,天下人不敢稱忠也!

今孤給你晉室三主蓋棺定論,來人,記下,他日編晉書,載入其中!”

“諾!”

隨軍書記取來紙筆。

楊彥道:“懿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然其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文帝之世,輔翼權重,許昌同蕭何之委,崇華甚霍光之寄,當謂竭誠盡節,伊傅可齊,及明帝將終,棟樑是屬,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託,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爲惑。

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僞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

古人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爲惡一日,聞於天下,可不謂然乎?

其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亦猶竊鐘掩耳,以衆人爲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爲莫睹,故知貪於近者則遺遠,溺於利者則傷名,若不損己以益人,則當禍人而福己,順理而舉易爲力,背時而動難爲功,況以未成之晉基,逼有餘之魏祚?”

“你……放肆,宣帝雄才大略,豈容你來詆譭?”

司馬雄與司馬宗同時現出了驚駭之色。

楊彥這蓋棺定論之語,肯定了司馬懿的才能,但對其品行提出質疑,而古人對於人品是非常重視的,等於死死把司馬懿釘在了棺材板下。

一衆公卿士庶也是唏噓不己,並無人反駁,畢竟楊彥所言,句句中肯,都是歷史上發生的事實,沒法辯駁,司馬家篡曹魏江山是洗刷不去的污點,以前無非是司馬家當政,無人提罷了,現在楊彥翻歷史舊帳,還能說什麼呢?

甚至如桓彝、桓溫等曾受過司馬家迫害的士人後代,心裡說不出的舒爽!

楊彥瞥了眼左右,又道:“司馬氏當魏室未衰,乘機竊權,廢一帝、弒一帝而奪其位,比之於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語矣,雖先有曹操之廢伏後,乃有司馬師之廢張後,操廢后而止,至廢帝一事,留待其子曹丕,而師獨以一身兼之,既廢張後,復廢魏主芳,亂賊效尤,比前爲甚,無怪後事之愈出愈兇,使前無曹操父子,後亦必無司馬師兄弟,天鑑不遠,加倍相償,世人慾爲子孫計,亦何勿稍留餘地乎?

故王莽、司馬師同是心也,國之奸賊,必有羽翼,有天下者,其戒之哉!”

“蹬蹬蹬!”

司馬雄與司馬宗連退數步,額頭汗如雨下,如果說楊彥對司馬懿的評價還頗爲中肯,那麼對司馬師的評價,則是滿滿的貶意。

楊彥繼續道:“孤曾於三國演義中作詩兩首,其一:假意投身強哭屍,公然弒主待推誰?欲誅成濟瞞天下,天下人人已盡知!

其二,司馬當年命賈充,弒君南闕赭袍紅,卻將成濟夷三族,欲使軍民耳盡聾!

對此,孤再做個補充,昭克寧禍亂,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時,厥功爲重,及高貴纂位,聰明夙智,朝野欣欣,方之文武,不能竭忠葉贊,擬跡伊周,遂乃僞殺彥士,委罪成濟,自貽逆節,終享惡名,斯言之玷,不可爲也,若論其罪,昭之惡,甚於師!”

“撲通!”

“撲通!”

司馬雄與司馬宗雙雙跌倒在了地上,面色慘白,目中滿是恐懼之色,要知道,古人好身後名,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還要擔上惡名。

二人本以爲行險一搏,縱然兵敗身亡,也要落個忠臣義士的美名,但楊彥極其惡毒,通過對司馬懿父子三人的蓋棺定論,從根子上否定了司馬氏得天下的法理依據,如此一來,不僅讓司馬氏落個亂臣賊子的名聲,所做的一切全無意義,還平白擔上了禍害百姓的惡名。

卞壼從旁勸道:“大王,是否過了些?司馬氏好歹一統過天下,太康盛世,也算天下百姓獲得了安寧。”

桓彝反駁道:“卞公此言差矣,功歸功,過歸過,有功當獎,有過則斥,大王何曾說過晉武半個不是?更何況若細細究來,武帝亦有諸多不是,如前司隸校尉劉毅曾直斥武帝,賣官鬻爵尚不如桓靈,桓靈錢歸公府,而武帝歸入私庫,再如立嗣一事,若非立了惠帝,天下怎會喪亂至此?諸公又何須拋棄家園,避往江東?

若論武帝之功,無非有二,一是平吳,此乃水到渠成,時孫浩殘暴,不得人心,沒有武帝,吳亦可平,武帝不過坐享其功耳,二是寬厚,此點確是不容抹煞之處,卞公還有何言?”

“這……”

卞壼啞口無言。

也確實,晉武帝除了寬厚,好象拿不出什麼優點。

“楊彥之……你也曾是晉臣,你所行不也是篡逆之事?”

司馬宗即是強撐着,色厲內茬的叫道。

“哦?”

楊彥瞥了過去,淡淡道:“東海王及諸子皆沒,東海王妃節制其國,孤受東海王妃任命,難道晉室反對,孤就當不得那東海國相?況且孤之糧米兵源,司馬家可曾給過一粒米,一個人?孤之大明,是孤帶着將士們真刀真槍搏殺出來,得位之正,可與漢高並稱,不勞任何人質疑!

好了,你二人消停些,十日後,孤召建康士庶召開公審大會,當衆宣判你等惡行,交由建康民衆處置!”

第三五二章 撒石灰第三九四章 賴着不走第七一一章 鬼胎又起第九十六章 鮑氏道兵第四七一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四三章 謁者前來第二四一章 龍骨戰艦第四八三章 不甘寂寞第七四五章 撈鐵牛第五九九章 千人聚考第六七八章 糧食到第三十七章 軍營生活第五三零章 楊彥父祖第六一六章 最後一搏第五八五章 活到老,幹到老第三四七章 兵臨郯城第四六一章 被逼出現第六六二章 荀灌到來第七九七章 高句麗史第七三七章 李雄抓尖第五二九章 去留第八三零章 郗璇異樣第六六零章 黃河封凍第八二零章 以假亂真第七十七章 初至蕭氏第五八七章 司馬紹過江第七九七章 高句麗史第一五六章 不戰自潰第九十九章 再回鹽市第七七九章 徐龕病危第七十章 明春土斷第六六零章 黃河封凍第八三四章 父命難違第四十五章 伴君如伴虎第三四六章 羯軍南下第七四零章 慧眼如炬第四七五章 乞活投降第四六一章 被逼出現第六七二章 內訌第二五五章 荀華有了第六四三章 將計就計第二三八章 以女爲妾第三七六章 徐光獻策第四三五章 誤殺祖約第八一八章 楊彥插手第六六七章 石虎心計第五三二章 登壇建國第六五三章 張駿來降第七四一章 王氏憂思第四九二章 明王第七二二章 羯趙朝會第六二二章 見李雄第五九四章 夜宿何處第三一五章 羊鑑心思第三三六章 伊人來投第八三六章 萬人相迎第八四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三四八章 相府爭吵第三零一章 財富歸零第三八二章 以守應變第一六九章 追贈沈勁第五五七章 陸路受挫第一九一章 曲終人散第四零零章 四管齊下第四八四章 迎娶巧娘第七七九章 徐龕病危第三五四章 手帕交第一零七章 立軍制第七七四章 開放建德第七零零章 索要饑民第二二七章 安辨雌雄第一章 自古老四出皇帝第二六零章 桓溫第七七八章 空樂雙運第五三零章 楊彥父祖第二四二章 錢鳳登門第六二一章 龍泉山下第七九七章 高句麗史第四六五章 退避三舍第六十六章 僑東海國第四四八章 與民同樂第七三七章 李雄抓尖第一四九章 徐龕來襲第七五八章 兵臨襄國第六五三章 張駿來降第五七五章 王見王第四九一章 廣撒網第一零零章 吏部難登第二六九章 大獲全勝第五零零章 破府而入第三五二章 撒石灰第一五五章 沈勁身亡第一二六章 談崩了第八三八章 忐忑難安第五七二章 宋褘的原罪第三一六章 先登郗鑑第六九七章 倒弋相向第六三七章 皆大歡喜第三十二章 分頭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