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三章 劉曜東來

祭了天之後,楊彥宣佈大赦,然後就帶領諸公卿進城拜謁宗廟。

其實明國沒什麼犯人,主要是百廢待興,蒸蒸日上,經濟快速發展,只要手腳勤快,最差也是種地,至少能養活自己,做工的收益則要高一些,實在沒必要鋌而走險,既便有仇怨也往往選擇私下裡解決。

當時民間私鬥成風,血親復仇是正義之舉,受輿論贊頌,楊彥也不想多管,奉行民不舉,官不究的原則,畢竟由官府強行接手大量民事訴訟的話,會給人手和財政都帶來相當的壓力,律法也需要重新修訂,而今的主要任務是征戰,實在是騰不出手。

更何況官府接手這種事情,未必能落一個好字,現代社會都有那麼多的非主觀冤假錯案,又逞論古代?刑獄不公,反會讓人怨恨,牙署在那時的主要職責,不外乎丁役、維持秩序與稅收,很少插手刑獄,如三國演義中龐統那樣一天斷幾百件案子,完全是羅貫中作爲明朝人,對三國社會的想當然。

短時間內,楊彥並不想改變現狀,他的內心還是奉行小政府,大社會那套,政府管的越多,機構就越臃腫,最終尾大不掉,壓垮財政,畢竟招人容易,裁人難,當到了財政收入不足以彌補財政缺口的時候,政府幾乎不可能去節流,而是會自發的開源,往下禍害民衆。

楊彥認爲,治國還是少點折騰,沒必要管的,就不要去管。

同時血親報仇未非沒有可取之處,至少可以激發民衆的血性,與保持民間的尚武精神。

楊彥所指的大赦主要是最初的那批戰俘,釋放爲平民。

回了城之後,楊彥向父祖的靈位告祭了明國成立一事,至此,明國纔算是正式立國。

不知不覺中,十天過去了,郯城仍沉浸在立國的喜慶氛圍當中,楊彥也難得的給自己放了十天大假,纔去了牙署瞭解各方面的情況。

楊彥向主抓農業的蕭仁問道:“木棉可曾找人試種?”

蕭仁拱手道:“回大王,從佛圖澄帶回的木棉中共剝出近萬粒棉籽,以其半數於沐水以東的沙質土中種下,有專人看管並作記錄,如不出意外的話,今秋可收穫第一批木棉。“

”嗯~~“

楊彥點了點頭,卻是猛然間一拍大腿,懊悔不疊,棉籽是佛圖澄由西域帶回,就該順道再讓佛圖澄弄些孜然回來啊。

孜然屬於名貴香料,價比黃金,而當時的羊肉可能與純天然放養有關,羶味特別重,他自己能勉強接受,但慧娘、巧娘、前溪歌舞姬、許傑夫婦、鮑氏部曲等江東土生土長人士,受不了那個羶味,除了火鍋的涮羊肉片,幾乎不碰羊肉,因此孜然的用途無須多說。

只是……難道還能再讓佛圖澄跑一趟西域?

楊彥搖了搖頭。

“大王,可是有事?”

刁協詫異的問道。

“呵呵,只是想到了一些趣事。”

楊彥笑着打了個哈哈,便向荀豹問道:“糧草物資準備的如何?”

楊彥稱王,荀豹作爲跟隨楊彥最早的老人,自然得到了厚待,被任爲中領軍將軍,淮陰候,暫時兼管着糧草器械,這時便是恭恭敬敬的拱手:“回大王,早於去年,牙署便於百姓手裡大量收購麥子,馬料經一個冬季的儲備,也己充足,初步預計,可支持中軍一年半載不成問題,其餘布帛、兵器也可充足供應。”

明國軍制暫時未作變更,仍採用魏晉沿襲的中外軍制,如今明國除原有的十來萬軍,又收編下邳、豫州淮南諸軍數萬,總兵力達到了十六萬,楊彥載軍的努力宣告失敗,其中超過十萬歸屬中軍,楊彥親領,其餘由各州刺史太守統領。

目前楊彥並不打算變更軍制,他相信憑着自己的威望足以壓服外軍,待天下一統之後,才能考慮收權的問題。

這時,一名千牛衛飛奔而來,大聲道:“稟大王,洛陽六百里急報!”

“哦?拿上來!“

楊彥面色一變,急伸手。

千牛衛趕忙上前,把急報交給楊彥。

楊彥撕開火漆,展開看去,頓時,眉心擰了起來。

階下羣臣見楊彥的樣子,都知道有事發生了。

不片刻,楊彥道:”徐龕急報,劉曜親率步騎十萬,會同羌人姚戈仲、氐人蒲洪,合計十五萬步騎出潼關,正向澠池、新安一線開來,徐龕親自領萬卒急赴函谷,諸公請看。“說着,就把急報向下傳遞。

”什麼?“

衆人紛紛色變,依次看過。

由澠池到洛陽僅兩百里,再往前行百里,便是新安,函谷關位於新安境內,一旦劉曜攻破函谷,去往洛陽將一馬平川。

“諸公以爲如何?”

又過了小片刻,楊彥問道。

崔訪拱手道:“大王立國,想必那劉曜坐不住了,故出兵直搗洛陽,我明國將來以洛陽爲都,一旦洛陽失守,實不吝於一個笑話,會予民心,士氣重大打擊,且劉曜據洛陽,可俯視淮南豫州,大王不可輕忽視之。”

韓晃也道:“大王,末將願領軍往洛陽救援。“

楊彥沉吟了許久,才擺擺手道:”劉曜不同於石勒,石勒背後有鮮卑人爲亂,而劉曜背後的羌氐、乃至涼州皆已歸服,故能出兵十五萬往攻洛陽,以韓將軍之見,須領多少軍方纔擊潰劉曜?“

”這……“

韓晃語塞。

確實,羌氐出自於隴西河右,純爲騎兵,而劉曜的步騎十萬,至少也有三到四萬騎兵,這就是近十萬騎,東海軍纔多少騎兵?即便個個弓馬嫺熟,也寡不敵衆,至於火炮,幾分鐘一發,對上騎兵集羣衝擊不會有太大的用處。

楊彥又道:“函谷谷深如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其西頭爲潼關,東頭爲函谷,其間百里皆爲山地,一條羊腸小道狹窄難行,以劉曜十五萬兵力,加上役夫,至少得有三十萬人,絕無可能全衝着函谷而來。

故劉曜屯兵於澠池,既有休整全軍及督運糧草之需,亦可靜觀我軍動向,或有可能南下伊闕(今洛陽城南龍門),迂迴包抄攻打洛陽,而我軍於豫州淮南之卒多爲新驀,不宜久戰,故不可主動迎擊,須採守勢。“

”不錯!“

刁協點點頭道:”洛陽之戰,關係極大,若洛陽失守,淮南豫州諸地或有叛投的可能,劉曜倒是選的好時機啊,倘若再過得一兩年,又何懼之有。“

於藥道:”難道就放任劉曜耀武揚威於關前不理,畢竟久守必失,他這十五萬大軍一旦東來,別說豫州,怕是兗州都不保啊!“

楊彥道:”於將軍言之有理,此戰乃我大明國運之戰,不容有失,甚至蝸居關城不出都是敗了,必須主動出擊,予劉曜重創,方可打出我明軍之威。

不過如何打,須仔細斟酌,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絕不能被劉曜牽着鼻子走。“

衆將均是凝眉苦思,望向楊彥背後的大幅山川地形圖,目光緊緊鎖着由洛陽至長安的廣袤區域,楊彥的戰略意圖很清楚,要跳出即有藩籬,去別處打,不能以劉曜預設的戰場作爲主戰場。

同時敵強我弱,要麼不打,要打就打在七寸處。

好一會兒,荀豹拱手道:“大王,末將以爲可調淮南一部往伊闕駐守,徐將軍駐守函谷不動,至少於半年內可保得洛陽安全,而將軍應抓緊時間,攻取襄陽,若有可能,順道破了武關,令劉曜再不敢屯大軍於潼關之外,此爲攻魏救趙之計也。“

”好,此計甚妙!“

崔訪叫好道:”武關一破,北上長安一馬平川,劉曜必回防,調集重兵於長安周邊,從此無力出關東進。“

楊彥點點頭道:”傳令,着郭默領軍一萬北上伊闕,若劉曜前來,不可與之交戰,着蔣老將軍遣水軍北上濮陽,以防石勒混水摸魚,此役攻打襄陽,孤親自前去,於藥、管商,你二人速作準備,五日內,隨孤出征。”

“諾!”

衆人齊齊施禮。

第二零七章 楊彥獻策第一三九章 郯子託夢第一七三章 包餃子的準備第五零一章 連夜求救第七八八章 議立儲嗣第八零一章 河畔中伏第三十章 以曲明志第五四六章 爭分奪秒第一四七章 去琅琊第三五零章 破城第六三四章 石勒應對第七五三章 全軍覆沒第四二六章 兵抵奉高第一一五章 圍三闕一第二二二章 石虎敗逃第八二五章 石頭換石頭第七三二章 任皇后回家第六十八章 求爲國相第三零九章 顛倒黑白第一五三章 撒網下餌第六九九章 畫風突變第六七四章 力量對比第三一零章 五百年有王者興第五六七章 成主李雄第八四二章 晉軍來攻第三九六章 殺出血路第三七八章 忠孝不兩全第八二五章 石頭換石頭第四五零章 蘇家過江第二十三章 願習騎射第四一三章 巧娘歸來第六五五章 發酒瘋第四五八章 惡意中傷第六六五章 錢糧何來第八一八章 楊彥插手第一七五章 宣陽門前第八二二章 晾他兩天第五零二章 佛圖澄歸來第四一五章 拜堂成親第三三七章 秘會祖約第七二零章 大族來訪第一四九章 徐龕來襲第二六零章 桓溫第六九三章 大獲豐收第八十二章 裴妃上殿第五四五章 兵臨宛城第二七零章 小荀公第六十六章 僑東海國第二五二章 一家三口第五八一章 枉凝眉第三八八章 營伎第三三五章 含恨退去第七一一章 鬼胎又起第三一零章 五百年有王者興第四六三章 討逆檄文第三八二章 以守應變第二一一章 憐香所請第三零九章 顛倒黑白第二零七章 楊彥獻策第六十一章 如法炮製第七五三章 全軍覆沒第四八一章 勸進齊王第一五三章 撒網下餌第一五二章 借沈氏之刀第二六八章 齋醮科儀第一四六章 東風至第七零二章 現身說法第一二七章 郯城現狀第七零四章 風雨驟停第七六零章 騎兵決戰第四九九章 逼婚第五十七章 夜投巴豆第二三零章 持續放血第六一七章 王敦退路第一四五章 借東風第十九章 登門作客第五十二章 朝庭敕書來第三四七章 兵臨郯城第五三三章 劉曜東來第四四二章 戰況激烈第七九四章 慕容不至第六十七章 不受亂命第一七五章 宣陽門前第七九四章 慕容不至第三一三章 暴病身亡第六二三章 象兵來攻第七三四章 扔入大海第四七三章 剎那白首第四五七章 爲荀灌提親第八五零章 公審大會第七五八章 兵臨襄國第三零五章 圍點打援第三零四章 趁夜作戰第三二零章 勝利班師第四十八章 石瞻之威第八二八章 眼紅的利潤第六四九章 姚弋仲獻女第八二八章 眼紅的利潤第三五九章 不收分文第五二八章 陶侃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