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借船伐吳

人的臉若是受到襲擊,被襲者都會下意識閉眼。孫策也是人,於是他面門中箭之後才射出的第二箭射偏了。

好在對面另一名襲擊者因爲有些慌張,在和孫策倉猝的對射中居然射偏了第一箭。射出的羽箭剛好擦着孫策身軀而過。

不過這一個照面的對射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兩人見孫策已經受傷,當機立斷放棄了失誤率相對較高的射箭戰術,快步衝向孫策。這個過程中又將手中強弓套回背上,雙手端槍直直向孫策衝刺。

孫策此時左手掩面,果斷忍痛拔下箭矢用手掌按住傷口。右手也來不及拔劍抵禦,只能拿着手中長弓抵禦僅僅一個呼吸間就刺到跟前的長槍!

這兩名身份莫名的襲擊者執槍開始突刺以後,身上的剽悍氣息散露無遺。饒是驍勇如小霸王孫策,在單手執弓騎在馬上的情況下,居然一時之間被逼的不得不全力應付。

俗話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以孫策十餘歲便上陣殺敵的經歷,很快便判斷出來這兩人至少是久經沙場的勁卒銳士級別的。只不過面門中箭疼痛難忍,一時之間難以開口喝問其到底屬於哪路人馬。

方纔因爲要拔出面門的箭矢,而且雙方之間的距離實在太近,孫策一方面因爲沒有時間和機會,而且另一方向孫策本人不是喜歡或者習慣臨戰而逃的人,加上考慮到轉頭的話會將後背完全留給對方的弓箭發揮,因此孫策沒有第一時間選擇撥馬撤離。此刻被這兩名步卒纏住,只能是雙腿夾着馬腹且戰且退。

其實就目前雙方的實力和情況來說,孫策做到這樣已經是最好了。若是孫策第一時間選擇撥馬撤離,那麼三名襲擊者絕對在背後肆意放箭。這時候孫策就算自己可以躲過箭矢,但是戰馬不會。就光憑方纔射中孫策面門那人的急速射的精準程度,孫策絕對撥馬跑不了十米!

好在自己第一箭當場射死了對方貌似是領頭的一人。若是那人也有不俗的箭術,孫策背逃絕無成功的希望……

雙方戰了許久,孫策一直沒有機會脫身。這兩人的攻擊如同狂風驟雨,根本不帶一絲思考和停頓,直接上來就是置之死地的打法。孫策在不留意之間被刺中兩槍之後,當即完全被激怒了。完全不再顧及自己的傷口,不再掩面!騰出手拔出了佩劍,怒吼連連,變成了一副剽悍到不要命的打法!

那兩人見孫策發飆,卻是絲毫沒有畏懼。已經見血的他們不再抱有任何驚惶慌亂,將以往在征戰中以及最近一個多月的訓練中學到的本事全拿了出來,槍槍都往要害招呼,招招都是以命換命的打法。哪怕自己一槍被躲避,只是刺傷孫策不大要緊的地方,也敢因此而正面扛孫策不致命的一劍!

就是這麼悍不畏死的打法!就是這麼彪悍的死士!

但是貌似死神還不想這麼快光臨孫策的頭上,雙方你來我往打了好一會兒,孫策的扈從騎兵,終於找到了孫策!

卻是因爲孫策怒吼的聲音太大,正好吸引了山丘另一側的孫策扈從騎兵,這才疾馳過來查看究竟!

看到孫策的親衛騎兵,這兩名各自身上至少中了三劍創傷的執槍死士卻是絲毫不退,只是瞥過一眼之後,就目不轉睛只瞪着孫策猛刺!

孫策的扈從親衛中也有善於騎射的。實際上要成爲一個合格的孫策親衛扈從,狩獵中最重要的騎射技能是必修的。於是在轉過山頭看見孫策正被兩名執槍刺客賣命突刺的一照面,扈從騎兵裡當即有兩人擡弓搭箭,朝着孫策腹部以下的高度放射。

嗖嗖聲響。兩箭皆中!只是因爲沒有事先溝通商量,這兩名孫策扈從射中的都是同一個人。而且因爲同樣是急速射,都沒有射中致命要害,只是讓那名執槍刺客身形稍微顫動兩下,卻並不影響其突刺的動作。

這是真真正正的悍不畏死了。見到情勢緊急如此,沒人能夠保證自己放的箭一定命中刺客腦門或者心口,孫策的扈從騎兵只能奮命向前,哪怕用自己的身軀或者坐騎阻擋刺客繼續突刺孫策,也是必須的!

嘶!

其實是兩聲衣甲破裂的聲音,只是發生在幾乎同時,分不出來誰先誰後。孫策執劍砍中一人臂膀,直接劈開這人衣甲,將這人的一隻臂膀完完整整卸了下來。與此同時,被劈斷臂膀的這人一槍刺中了孫策小腹,卻是因爲只有一隻手拿槍不能洞穿或是深入。

下一刻,這名喬裝成孫吳士卒的刺客便被快馬衝過來的孫策扈從騎兵一劍削去了腦袋!

沒錯,從脖子一劍削斷了腦袋!只是這名扈從用的卻是孫策自己上陣殺敵才使用的一把戰劍!孫策自己拿在手中的佩劍則是平常的一把吳越名劍。

另一名刺客對於同伴被分屍絲毫沒有觸動,只是雙眼緊盯着孫策被長槍刺中而不能自由躲避的小腹,朝着孫策胸腔位置盡全力刺出自己的一槍!

只是這一槍剛要出手,這名冷血剽悍的刺客卻是整個人都飛了起來!

原來是一名孫策扈從救主心切,不顧自己性命駕馭着戰馬一頭撞上了這名刺客!結果是刺客被撞飛了,自己也是因爲坐騎沒有完全加速起來,連人帶馬也是翻滾向了地面。

不過這最後一名刺客脫手了一槍,仍然是擦過了孫策已經赤膊的左肩,劃開了一道長長的血口!

被撞翻的那刺客在地上只翻滾了一圈半,就被後面其他的孫策扈從騎兵駕馭着坐騎踩踏踢蹬致死!

孫策在這個時候也絲毫沒有留下活口盤問的心思。因爲受傷太多了,也太重了!

十數名扈從騎兵足足將這兩名執槍刺客整到死透到不能再死,這纔去照顧孫策。只是正面看到的孫策孫伯符,已經全無往日俊毅英武面貌。散亂的頭髮沾着滿面血汗不說,居然有一個駭人可視的箭創!

顧不上去查看孫策身上到底有多少傷,一衆扈從騎兵當即騰出兩個馬匹,抽出原本用來包裹獵物的的裹布。兩馬並排,將裹布的四角固定在兩個馬鞍前後,支撐兩馬式救生架!然後小心扶下眉目已經被鮮血矇住不能視物的孫策,使其躺在裹布之上,兩人牽馬而行!

這臨時的救生馬其實也用的是“馬革裹屍”的方法!自古以來戰場的屍體就是如此被運回家鄉的。不過此時根本無人想要使用其他的方式送孫策回營,這種方式雖然受忌諱,但是卻最爲安妥便捷!

……

回到牛渚,全柔選擇了棄械投降。隨後發生的事實證明了他的選擇完全是正確的。之後上岸的張繡軍士卒,數量多達四萬!

暗藏糧船的張繡軍數量雖然衆多,但是要知道,整個河北船隊有近千艘船隻。因此平攤到每隻糧船的不過四五十個人。

大型的糧船其實改裝上夾層隔板,可以藏近千步卒,但是張繡軍在大船上最多隻藏兩三百張繡軍步卒。小型的運輸船則只藏數十甚至只有十數人。從重量來說對於船隻影響微乎其微!因而從江岸的角度看去,船隻吃水的程度並不明顯。

其實就算是有一些吃水,人們的第一反應也是以爲河北船隻噸位稍重,能有幾個人會想到天下第一諸侯河北袁紹的船隊上,居然會藏有其他諸侯的士卒?

至於詐稱漏水駛進牛渚江灣的兩艘大型糧船,則是因爲滿載了近千精兵而吃水較深,看起來倒真的好像船艙進水一般。

放棄抵抗的全柔在一名英年將軍的要求之下,很配合的喝令部下牛渚守軍放下兵器,放棄抵抗。

至於原本定於今日出發運送軍糧輜重的孫吳船隊,領頭負責的裨將卻是拒絕投降,先是命令麾下校尉帶領麾下水兵堅決抵抗,發現敵衆我寡實力懸殊之後立馬選擇了燒船鑿船的極端抵抗方法。只是張繡部先頭上岸的步卒實在太兇悍,行動實在迅猛無比,很快便打碎了這支忠於孫氏的軍隊的所有希冀。

那名帶頭抵抗的裨將,卻是被張繡軍一名猿臂將領在亂戰中一箭射死!

整個牛渚灘落入張繡軍手上之後,全柔再無任何猶豫,主動朝張繡軍請命,招降了駐紮在牛渚軍倉後面營寨的三千兵馬!

張繡軍南征江東,首戰告捷!

必須感謝河北袁氏船隊在此役中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數月之後,荀諶依照先前張繡先前提出的要求,帶來了袁紹結盟的誠意——一百萬斛糧草!

數千裡迢迢趕來支援淮南和廣陵建設的荀諶帶着幾乎集中了青州、冀州和幽州所有船隻的船隊到達長江下游之後,本來在九江郡卸下糧食。不過張繡卻是以需要屯軍威懾劉表爲名,要求荀諶帶船隊將糧草運到廬江郡鄱陽湖港。

面對張繡的得寸進尺,荀諶略加思索便同意了。畢竟幾千里路都走過來了,不在乎再多走幾百裡。

到達鄱陽湖港之後,張繡卻是在得寸進尺之上提出了更甚的要求:徵用所有河北船隻!借返航爲名,半路襲擊江東!

這涉及到了國戰的層次,已經不是荀諶所能做主的了。但是好在張繡不會讓荀諶爲難,在河北船隊停泊湖港的時候,已經封鎖了水道,軍事管制了湖港。荀諶需要做的,是協調控制一下局面,避免引起張繡集團與袁氏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其實說明白了,就是在張繡的劍下,命令河北水師放下武器,所有船隻所有人接受張繡軍張遼部部卒的管制!

恭喜平寇將軍張繡,開創了中國軍事史上一個經典到不可逾越的戰例——借船伐吳!

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楔子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誰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九十一章 丹陽小山賊第八十三章 私兵飛熊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第三百二十三章 灃水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嵩之死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功爵與廉政第二百三十二章 張紘歸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六十章 拉開序幕第四十四章 死亡衝鋒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一百一十三章 馬背藏香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會第十八章 喪家之犬第九十九章 溫侯隕落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一百二十七章 好好先生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八章 鬼才出世第一百三十九章 吳郡紈絝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隻手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當曹操一回第一百四十六章 臨陣倒戈第二百八十章 珠璧聯合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三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碭山之悟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四章 另有隱情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家嘍第十八章 喪家之犬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七十九章 一時豪傑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一百零二章 嚴父慈母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韙論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權慾薰心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顛龍倒鳳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第三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二十九章 大好河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零四章 真的英雄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戰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九十八章 二談呂布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三百一十八章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二百一十七章 安天命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戰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六十二章 古之惡來的決死一戰第十章 收無賴耍流氓第二百九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三百一十七章 交州士家第二章 軍有逃卒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無戰事第一百零二章 嚴父慈母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二百五十章 甘寧相投第二百一十二章 碭山之悟第三百三十一章 北門失守第五十章 內心成長第一百八十三章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八十一章 做牛做馬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二百八十章 珠璧聯合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按耐不住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七十六章 過河雜事第三百零四章 許攸獻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傳業授道第三百一十三章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第一百二十五章 知書達理第二百九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嵩之死第二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一十章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棄城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