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福安長公主

bookmark

張太太笑出了聲,“你可真敢想!狀元我真沒敢想過,我就想着,怎麼着也得進個一甲吧。”

李信被兩人說的笑起來,這還叫沒敢想?

“文二爺政務上極通,”李信接着說起文二爺的事,“上科春闈,考了常平倉,前年在外遊歷時,我專程看了幾處常平倉,尋咱們家幾個掌櫃仔細請教過,自認爲有點通了,可剛剛文二爺幾句話,就聽的我後背都是冷汗。”

“聽人說,這春闈策論一場要緊的很,策論不光文章寫得好,政務上也要看的明白,有見解,你文章上沒話說,就缺實務,看來,這位文先生,咱們請對了!”張太太是個極其明白的人。

李信連連點頭,站起來衝李桐長揖到底,“多謝妹妹替我如此費心,信日後若有……”

“大哥,咱們是一家人,你好了,我和阿孃才能好呢,我們都是要靠你的。”李桐打斷了李信的話,她對他的感激和愧疚,無法言表。

“桐桐說得對,你去跟先生學習去,只管好好學習,別的,有母親和你妹妹呢,不用你操心!”張太太示意李信。

李信站起來笑道:“對了,還有件事,五天後,寶林寺有一場祈福法會,二爺說,寶林寺的祈福法會常有貴人光臨,到時候要帶我去見識見識。”

“寶林寺的祈福法會?好象聽說過一回兩回,既然是先生要帶你去,那就該去,就算沒有貴人,也該多出去走動走動,你放心,我讓人替你和先生準備。”張太太滿口答應。

李桐心裡卻咯噔一聲,她知道寶林寺的祈福法會。

寶林寺的祈福法會,源於福安長公主。

福安長公主林念真,是周太后的老生女兒,也是先帝最小的孩子,比皇上足足小了十八歲。

福安長公主出生前幾個月,天下大旱,先帝性子衝動,祈雨祈的上火,腦子一熱,對天立誓,一天不下雨,他就一天不吃飯。

一連餓了三天,天上睛空萬里,連片雲都沒有,皇帝絕食祈雨,文武百官誰敢吃飯?都只好跟着先帝餓的兩眼發花。

到第三天傍晚,急的團團轉的周太后,那時候還是周皇后,急大勁兒了,肚子一陣劇痛,本來應該半個月後出生的福安長公主,發動了。

就在周太后肚子劇痛、開始發動的時候,天邊一陣翻卷,起了烏雲,到福安長公主出生時,瓢潑大雨傾瀉而下,足足下了一天一夜,解了這一場大旱。

不光先皇,連文武百官,都覺得這位小公主簡直就是福星臨世,要不是她帶來了雨,百官中間,說不定真要餓死一個兩個了。

因爲這個機緣,對這個小女兒,先皇極其另眼相看。

偏偏福安長公主生的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的出奇,先皇從另眼相看到愛不釋手,再到不錯眼的捧在手心裡。

一直到先皇去世,福安長公主的飲食起居,都是先皇親自看護照料,到現在,經歷過前朝的老臣還記得當年先皇一邊和他們議事,一邊給福安長公主餵飯,或是拍着福安長公主哄睡的情形。

福安長公主八歲那年,先皇一病不起,臨大行前,唯一不放心的,不是家國基業,而是這個小女兒。

先皇當年並不喜歡皇上,在福安長公主出生前,先皇十分喜歡皇上的異母弟弟皇三子,差不多已經決定了要讓皇三子繼位。

福安長公主出生、漸漸長大,先皇開始在皇三子和皇上之間猶豫不定,畢竟,皇上纔是福安長公主嫡親的哥哥,先皇那時常常和大臣感慨,說福安要是個男孩子,必定是千古一帝。

先皇一病不起時,下了決斷,傳位給皇上,只是因爲皇上是福安長公主一個孃的嫡親哥哥,皇上繼位,對福安肯定更好一些。

先皇臨大行前,死死揪着皇上的手,讓他對天發誓,要守護福安一輩子,讓福安一輩子順心遂意。

皇上對福安這個唯一的同母手足,本來就十分疼愛,因爲這些事,這份疼愛中又多了一份感激。

皇上極寵周貴妃,周貴妃不管跟誰鬧彆扭,皇上必定責備對方,只有跟福安,皇上必定責備周貴妃,必定讓她去給福安陪禮道歉,不管誰的錯。

好在福安雖然這樣萬千寵愛於一身,卻是個真正有大智慧的,自從先皇走後,特別是這些年,一年比一年低調,不光對被皇上放在心尖上的周貴妃退避三舍,就連諸皇子公主,也從來都是主動退讓。

因爲這些,皇上對她越發疼愛無比。

周太后從福安十七歲那年起,就滿天下給她挑駙馬,可挑來挑去,不是這兒不好,就是那兒不合適,一直挑到福安十九歲那年,太后受了寒,一病不起,這一病,纏纏綿綿病了將近兩年。

這兩年裡,福安搬到太后宮中,衣不解帶侍候母親,這親事,自然就擱到了一邊,兩年後,太后撒手走了,福安長公主哭的暈過去好幾回,將太后送進皇陵,就沒再進城,在太后常去的寶林庵住下來,一定要替太后守滿三年孝。

福安雖說脾氣好,可打定了主意,連太后活着時,也只能隨着她,皇上心疼妹妹,就讓人擴建了寶林庵不遠的一處皇家別院,給福安長公主居住。

三年孝期滿,福安長公主除了服,卻換上了緇衣,並且遞上了一道求皇上允可她落髮的摺子,說是要替先皇和太后,以及皇上哥哥祈福修行。

皇上駁回了摺子,福安再遞,一連幾個來回,皇上沒辦法,折了箇中,修行可以,不許落髮,也不許天天穿那些粗布衣服,吃那些沒油的飯菜,日常起居,還是要按照皇家長公主的規制,一應供奉,要和從前一樣。

福安長公主勉強答應了,就這樣,福安長公主就長住在了寶寺庵旁邊的別院裡,日常除了去寶林庵聽經修行,也經常在寶林寺做一些祈福法事,替皇上兄長,和天下萬民祈福。

第408章 海聊第四百八六章 一點兒慈悲第386章 姜家婦第一百八六章 如臨大敵第六百九九章 道不同差太遠第一百七五章 搭話第七百零三章 紅燭之下第二百九四章 偏心第七十五章 嚇暈了第二百三四章 蹲守第八十章 獻個殷勤第五章 顧娘子第三百七三章 也就是鬧一鬧第四百七零章 天降福禍第一百四三章 福安長公主的難題3第400章 了第二十一章 總是踏錯的陳夫人第四百八七章 花枝招展第六百二八章 各爲其家第五百七八章 夫人是哪樣的人第二百九七章 借勸相勸第二百一四章 差距第443章 後勤第二百零一章 季家舊事第二百四七章 慶賀第六百六四章 要求真低第六百十四章 每個村都有二傻子第七百零七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八四章 江南風起第五百七七章 踩一腳準點第五百三五章 紫藤餅第六百零五章 過兩天就有了第六百二十章 多此一行第六百九七章 一句問第三百五三章 紛亂第六百七零章 孝子第三百零七章 仗義無比胡老爺第四百八二章 底氣第418章 潑夫打架第六百二三章 嚇出一身汗第五百四八章 奶孃顧第六百八三章 彼此看着都不好第二百七三章 一把好牌第三百四三章 勇往直前第七百二六章 聚與散第三百三零章 秋媚的念想第六百六一章 迅速第三百七一章 有理變無理第三百六六章 過猶不及第五百六一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八八章 欽差第六百三零章 機會第二百九七章 借勸相勸第六十八章 宿州城第二百四十章 都在使壞第二百零八章 臉皮要厚第二百九一章 看熱鬧第三百六三章 宴開三回第394章 一根空籤第七百零三章 紅燭之下第二百五一章 兄弟都不和第五百四三章 有大事第七百二七章 未來過去第三百六一章 二爺的段位第六十六章 治理3第464章 上元節第二百八八章 欽差第六百六零章 行到水窮處第六百零九章 安排的不錯第六百九五章 挑破第四百八三章 河東和河西第一百四一章 福安長公主難題1第二十章 搶先機第五百三三章 一羣小娘子第五百一八章 打算第五百三九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五百八四章 縱容第一百二四章 各有想法第一百八章 風波1第二十章 搶先機第五十一章 十萬銀子十萬恨第五百八九章 替人打算第二百六三章 統統扯進來(爲了北辰和魚寶的加更)第七百零二章 心思第九十三章 一鍋羊肉第二百七四章 心眼不夠臉皮湊第一百六十章 一篇文章的推論2第六百五五章 不忍第八十三章 天黑姨娘美第二百七一章 兩個二爺第二百二八章 真性情的楊舅爺第六百八二章 亂拳打死老師父第455章 寧皇后和五皇子第一百七八章 圍觀與入局第一百七十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416章 只有一個重點第五百一五章 氣色第三百四四章 長公主的教導第一百五二章 求助第一百六八章 同到臨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