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僧、尼、冠的禁慾和縱慾
既然宗教從本質上看是禁慾主義的,那麼一般說來,僧、尼、冠等人一般都要捨棄**,否則就是玷污佛門,有辱教規。可是,性是每一個正常人的自然需要,是很難徹底消除的,這些人常常處於性壓抑的矛盾與痛苦之中。中國古代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和尚揀了一個棄嬰,在深山古寺中長大,從未下過山,不瞭解塵世是什麼模樣。到15歲,師傅帶他下山,他看到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問師傅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迎面走過來一個姑娘,小和尚從未見過女人,就問師傅:“這是什麼?”師傅怕他動了凡心,就說:“這是吃人的老虎!”回山以後,師傅問他下山後看到那麼多東西,對什麼最喜歡?小和尚不假思索地說,對“吃人的老虎”最喜歡。過去有僧人詠貓叫春的詩:“春叫貓兒貓叫春,聽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也典型地反映出其性壓抑心理。
卜迦丘的《十日談》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可見性的自然屬性是不可磨滅的,對性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自然需要,一般人是如此,皈依佛門、道門的人也難例外,可以說這是人類的一個普遍規律。
在古今中外的一些文藝作品中,常常描繪和尚、尼姑、教徒、神父這方面的矛盾情況,例如至今還保存在嘉峪關城摟內戲臺上的明代壁畫“老僧窺女”就反映出這種情況。一個老和尚經常從徒弟手持的銅鏡中偷看對樓的少婦,有個小和尚也要偷看,卻被老和尚按着頭制止了。而對樓的那個少婦由於長期被老和尚窺視,竟生了一個怪胎。——生怪胎固然是神話,而和尚動春心卻不是個別的。
這方面的記述與描繪在明朝以前已有很多。再以壁畫而言,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南後部中層,有一幅《小沙彌守戒自殺因緣》的北魏壁畫,內容是:有一長者,篤信佛教,送其子到一高僧門下爲沙彌。有一居士,每日供養寺廟高僧。有一天,居士外出赴宴,留其女在家看守門戶,忘了給寺廟僧人送食物。高僧派小沙彌到居士家取食,少女一見沙彌,心生愛慕之情,求與沙彌婚配。可是沙彌守戒志堅,不捨佛法,當即反鎖門戶,自殺殉戒。少女破門而入,見沙彌身亡,悲呼哀泣。居士回家後問明原因,呈報國王,依法繳納罰金贖過。國王爲了表彰沙彌守戒的高行,以香木火化其屍,起塔供養。
這個小沙彌似乎是堅守佛戒的典型,但是,如果他不爲少女所動,堅決拒絕、掉頭離去就可以了,何必自殺呢?自殺,正是難熬的慾火和難違的佛規在內心劇烈鬥爭而又無法解脫所產生的後果。
同時,國王對這個自殺的沙彌如此大肆表彰,正說明了僧徒守戒之不易,如果普遍不爲女色所動,那麼突出地表彰也無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