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明將信塞入袖中,起身去見兄長。
趙元修身爲趙氏一族的族長,每日裡庶務繁多。剛送走一對因宅基地分配不均差點鬧得反目的族人,轉頭趙元明就進了書房。
“你來得正好,”趙元修打起精神笑道:“我正有事要和你商議。這一年來趙氏族學求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學舍已經不夠用了。我打算再蓋一排新的學舍。”
趙元明隨口道:“這等事,大哥拿主意便是。”
頓了頓,低聲道:“我也有一件要緊事和大哥商議。我要認王姑娘做義女。”
趙元修猝不及防之下,被震了一震,脫口而出道:“你怎麼忽然生出這等荒唐念頭來。我們趙家世代書香,庇佑王姑娘一二,倒也罷了,怎麼能讓她進我們趙家的門。”
一個土匪的女兒,焉能做趙家姑娘。哪怕是義女,也會影響趙家清名。
趙元明低聲道:“大哥先別惱,聽我一一道來。”
然後,將李驍和王薇一事說了,又拿出徐靖和趙夕顏各自寫來的信:“世子想借着此事拉攏李驍和膠東軍,月牙兒心地善良,想成全這一雙有情人。”
趙元修一聽是徐靖趙夕顏夫妻兩個的主意,迅速改了主意:“認義女就是擔個名頭,讓王薇能順順當當地嫁給李驍爲妻。我們趙家做了那麼多善事,再多一樁也無妨。”
不愧做了多年的趙氏族長,趙元修行事靈活多變。
趙元明笑了一笑:“既然大哥同意,我下午就去一趟桐花巷。”
趙元修卻道:“認義女一事,對王薇大大有利。是李驍私下請託世子,世子爲他說情,月牙兒也來了信,我們趙家才肯點頭。這件事,你不宜主動出面,我來安排。”
趙元明又是一笑,從善如流地點頭應下。
當日下午,族長太太吳氏親自去了桐花巷。
王薇開門見到吳氏的時候,頭腦一懵。她託庇於趙氏一族,自然認識這位族長太太。
吳氏忽然登門,是要做什麼?莫非是嫌她聲名狼藉牽連了趙家,想攆她走?
王薇心中忐忑,恭敬地行了一禮,迎吳氏進小宅子。
吳氏在堂屋裡坐下,目光打量一圈,最後落在王薇的臉上。王薇原本膚色不甚白皙,這兩年多來幾乎足不出戶,捂白了許多,愈發俏麗嫵媚。一雙水靈靈的眸子,帶着怯意和驚惶。
“王姑娘別慌,”吳氏含笑道:“我今日來,是有一樁好事。”
好事?
王薇怔怔地看着吳氏。
就聽吳氏笑吟吟地說道:“月牙兒隨世子住在京城,三弟膝下空虛,動了收義女的念頭。你可願意認他做義父?”
王薇:“……”
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王薇幾乎被砸暈了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願意,我自然願意。等等,這事來得太突然了,我不是在做夢吧!”
吳氏微笑道:“我就在這兒坐着,豈能有假。”
“你願意就好。接下來的事,我來安排,你就在院子裡等着。此事暫時別宣揚聲張。”
王薇什麼都不會說,只一個勁地點頭。
待吳氏走了,王薇忽然扯過身畔的丁香,低頭咬了丁香的胳膊一口。丁香疼得誒呦一聲:“小姐咬奴婢做什麼?”
再看王薇,已歡喜得掉了淚珠,哽咽不已:“丁香,我是不是在做夢?怎麼連這等好事也遇上了?”
“你知道麼?我喜歡趙家,我羨慕趙夕顏有那麼一個愛他的好父親。我真沒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做趙家的姑娘,做趙夫子的女兒……”
王薇淚落如雨,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認趙元明做義父,她以後就是趙家的姑娘。不會再被人指指點點隨意辱罵,不必整日躲在宅子裡。她能挺直腰桿,面對衆人。更重要的是,她能以趙氏女的身份,嫁給李驍了。
丁香用力揉了揉泛紅的眼睛,笑着說道:“這是大喜事,小姐應該高興,可別哭了。”
然後壓低聲音說道:“這喜事來得實在有些突然,以奴婢看,這其中定有緣故。”
王薇目中含淚,嘴角卻翹了起來:“他說過,要正大光明地迎娶我過門。這一定是他在暗中出力。”
“丁香,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命苦,親爹做了土匪,害死了親孃和兄長。我要帶着大郎二郎,在衆人鄙夷的目光下活下去。實在太難了。”
“現在我才知道,老天將李驍賜給了我,是我此生最大的福氣。”
丁香用袖子抹一把眼睛,笑得燦爛極了:“奴婢今天去買兩斤肉,包一頓餃子。”
王薇用力點點頭。
豬肉白菜餡兒的餃子,鮮香味美。王薇胃口大開,吃了滿滿一盤子。
丁香看在眼裡,抿脣笑了起來。
小姐心事重重,這幾個月裡熬得瘦了許多。現在總算守得雲開見月明瞭。
……
隔日,趙元明特意去了一趟北海王府,和北海王在書房裡說了半個時辰的話。
趙元明走後,北海王去了北海王妃的寢室,囑咐北海王妃準備一份體面的賀禮。
北海王妃一開始還不樂意,待聽聞此事成了對徐靖大有好處後,立刻轉變態度:“我那兒有一匣子寶石,讓人打兩套寶石頭面首飾給王姑娘送去。”
北海王笑着瞥老妻一眼:“等過幾日,就該改口,稱呼一聲趙姑娘了。”
北海王妃一愣:“認義女,還要更名易姓麼?”
“這纔是最重要的。”北海王笑道:“有一個做過土匪的親爹,哪怕王通死了,王薇的聲名也被毀了。既要認趙夫子爲義父,就改姓趙。以後嫁給李驍了,去膠東那邊生活,人人都知道她是趙家姑娘。王薇這一頁,就徹底掀過去了。”
這倒也是。
北海王妃嘆了一聲:“這個王薇,也怪可憐的。一個姑娘家,什麼惡事都沒做過,被親爹連累了,連嫁人都難得很。”
“好在李驍有情有義,沒有負她,花了這麼多的心思,要明媒正娶她過門。她也算熬到苦盡甘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