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不要做夢了。
銀還在被窩裡睡覺,做着美夢。被老媽用鐵鍋打了一頓。
好疼,銀你不能再啃老了。去找份工作吧。
話說,銀已經失業兩年了。先前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國企上班,工資麼不死不活的樣子。
銀不想被當成廉價勞力使用,晉升通道也不行,他不會拍馬屁和沒有關係。
所在的公司是從事it技術開發的,所在部門主要是做各種移動設備產商的oem項目(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是人員外包的那種),在過去的5年中,n公司一直是公司的最大的客戶,其營收一度佔到公司一半的財政收入,lz由於工作關係需要與客戶公司進行合作開發,也經常在歐洲出差,出差的地方主要是n公司的德國分部,偶爾也去過兩次n公司的芬蘭總部,甚至還有後來的北京分公司。所謂it行業,三年河東,三年河西,見證了n公司從2008年的最巔峰,一直到去年的最沒落,也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所見所聞。
1)公司的理念:作爲前世界第一的手機公司,規模不可謂不大,光德國分部據說就有兩千多人,公司大了,也就官僚了,人也懶惰了,也變得自傲了。記得當時我們推薦了一些可以會流行的新功能給一個新產品部門的產品經理,該產品經理看了後,連連搖頭說nono,詳細一聊,原來他看到n公司所有其他的產品中都沒有這些功能,所以認爲這些功能沒有必要。我們也演示了三星;htc等其他公司的新產品(都包含這些最新流行功能)跟他進行溝通交流,結果被這哥們一通鄙視,在他看來,n公司的產品纔是最好的,最符合市場需求的,所以很多新的項目也沒有談成。熟不知,此時android的市場已經攻城略地的搶佔大塊市場,n公司還沉浸在自己老式的rtos手機系統中,無新功能和新亮點推向市場,焉能不敗。當然n公司也有一些眼界開闊的產品經理,我記得有個年輕的產品經理,辦公室中擺滿了市面上各種最新款的手機,各個產商的都有,這位哥們對每款手機都做過一些研究,瞭解每款手機的亮點,我們向他推薦新產品演示也容易溝通,不過遺憾的是這位產品經理資歷淺,人微言輕,很多產品和項目不能完全決定,我們也失去了很多項目機會。
2)員工的加班:在德國很少有加班的,週六加班要申請,週日是法定休息日,不允許加班的,除了一些景點和餐飲店等,連超市都是關門的。正常n公司的標準工作時間是早上8:30上班,下午5:30,通常有些員工來的很早,7:30到公司,下午可以4:30就下班了,一般很少有員工下午6:00以後才走的。我們和n公司同一項目組的是在一個辦公室工作,由於我們自己的事情比較多,經常拖着下班,n公司要有一個員工陪着。有一次,因爲一個項目比較緊,我們一直拖到7:30才下班(因爲需要用n公司辦公室的儀器設備),最後下班的時候,陪着我們的那位哥們笑着跟我們說:從他爺爺輩開始的規矩今天到他這輩,就被打破了。我們問why,這哥們告訴我們,他們從來沒有加班過這麼晚的。
4)項目進度的計劃:上面提到n公司德國分部,雖然員工不怎麼加班,但項目整體計劃還是比較完整的。通常我們計劃一個星期完成的工作量,n公司要計劃成3~4個星期,如果項目計劃有拖延他們也會提早通知。這個應該和民族性格有關係,德國人做事比較一板一眼,完全按照計劃,雖然時間長,但是最後完成的項目整體質量還是可以的,所以德國在精密製造和儀器等行業,一直是世界領先的,也應該是民族性格決定的。不過這種性格在快速變化的it行業就不太適應了,所以德國也少見好的it公司,即使有,也還是和自動化控制等製造相關的。
對於n公司芬蘭總部,按照我們的觀點看,簡直就是國營企業,太舒服了。員工早上正常8:30到公司,通常下午3:30就不見人了(冬天芬蘭天也黑得早),芬蘭員工還是把家庭和生活放在第一位的。即使公司項目再緊急,而且也都是n公司的問題,但是好像從來不見項目組員工着急,從來不加班,第二天該請假休息的照樣休息,關鍵是項目組老大或者部門老闆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從不要求員工加班或者加緊幹活什麼的。同樣也是我們公司客戶的韓國s公司,員工就很瘋狂,晚上加班到12點以後(三星有比較高的加班工資的),第二天早上9:00基本上都在公司上班了,做爲供應商我們就更被他們折磨的不行。雖然不能說加班效率很高,但是對比兩個公司的新產品出貨率就可以看出兩個公司的勝負了:n公司通常1~2年才推出2~3款新設備;而韓國的s公司通常是3個月推出好幾款設備。所以現在全球市場也基本上就是s公司的手機和水果機平分大部分市場了。
幾年前,n公司已現頹勢,覺得員工開銷太大,於是在德國分部大量採用外包員工,就是有項目需要的時候,從軟件外包公司找外派員工,在n公司工作,一般工作1~2年後,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轉爲n公司的正式員工。我們在項目合作的時候,也經常和這些外包員工一起幹活,可能外包員工有些壓力吧,反而覺得他們比n公司的正式員工更積極,項目緊的時候,他們都會自動加班,當然確實有不少員工,通過與我們合作的項目中表現良好,都轉爲正式員工了。
5)中國公司的尷尬:兩年前,n公司在市場上進一步落敗難以爲繼,就把原先低端的手機研發轉到中國的北京分公司,德國分部關閉,而芬蘭總部主要負責新型操作系統的手機研發,我們因爲項目需要,也轉爲經常在n公司的北京分部出差。我們發現n公司北京分部,中國員工的幹活積極性還是很高的,項目計劃、實施和擔當也是無可挑剔的,雖然n公司的加班和工作強度與大部分國內公司相比,但是相比n公司德國和芬蘭,要好很多,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照理這樣的工作效率應該很好的,但是n公司中國分部也有他們的尷尬:就是很多事情沒有決定權,大部分的決定權還是控制在芬蘭總部,或許在n公司看來,中國部分公司也就是一個簡單的廉價勞動力分部。
有個很好的例子:在德國分公司的時候,在一款產品上,我們會向n公司的這款產品推薦一些新的feature,如果產品經理覺得合適,就可以拍板加進去(我們當然也可以額外收一些費用),然後公司高層主要就是商務上談價錢了。但是同樣的情況到北京分公司,產品經理是沒有決定權的,得產品經理的老闆的老闆(注意:是產品經理的上兩級),纔可能有決定權,但也不一定能全拍板,最後還是要芬蘭總部纔有決定權。
另外一個例子:在北京分公司的時候,我們與n公司所有項目組成員開會,有個老外(估計是英國分公司關閉時轉過來)作爲項目scummaster,開會時所有遇到的問題都彙報給他,然後再由他彙報給老闆,最後再由老闆來決定處理。這哥們估計原先也不是做項目的,對整體狀況不瞭解,搞得每次開會的時候,北京公司的員工都要跟他解釋一番。到後來,每次開會的時候,北京公司的qaleader(女的)乾脆說不用叫他了,我們自己討論一下就得了,到時候姐們我自己彙報給老闆算了。不然叫他來,每件事還得跟他解釋一番,最後關鍵他也沒有決定權,最後還得彙報老闆。這哥們就是打醬油的。
6)手機公司的前景預測:n公司當年在手機市場是有很多次失誤的。最近的兩次一次是沒有跟進做android市場,因爲當時n公司自有的智能手機平臺symbian還很火,佔據着很大的一塊市場份額,或許當時n公司還看不起go絡的公司怎麼能做手機系統,結果沒有搭上androi這趟車。另外一次是前兩年開始做windowsphone手機,一下子把symbian給拋棄了,賣給了艾森哲,其實當時symbian還是有一些市場份額的,n公司應該是不再投入symbian研發,但可以仍然出貨,通過逐步減少出貨量讓symbian市場慢慢萎縮。這樣一來可以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另外給symbian的開發者也有一個緩衝期,不至於有一下子的衝擊。n公司的windowsphone手機推出,雖然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但是前途仍然渺茫,windowsphone的市場仍然微不足道,第三方開發者也不太看好(盈利方式仍是個未知數),好在n公司的產品線比較全,從高端智能機到最低端的老人機都有,所以還能撐到現在,可能很多人還不太知道,這兩年n公司在亞非拉市場的低端機,是公司一塊很大的營收來源。不過,這也給國內很多做亞非拉市場的山寨機公司不小壓力,呵呵。
韓國的s公司,lz只在國內做過一個項目,瞭解不深,但是從s公司的運營模式看,基本上是:用做山寨機的的思路來做智能機,也就是不停的推新功能新亮點的機器,緊跟市場需求,雖然每樣功能做的一般,不如水果機精細,但只要比大部分手機公司質量要好就行。
至於水果機公司,是典型的強勢領導人型公司,即:公司的興衰完全取決於強勢領導人的戰略眼光。領導人賭對了,公司也繁榮一時;領導人要是賭輸了,整個公司也跟着垮掉。這幾年媒體一直把jobs捧成了神,但lz個人認爲:從一個成熟公司的架構看,jobs不算是一個很好的是一個頂尖(注意這個詞)的產品經理,他對用戶需求和市場保持着敏銳的嗅覺,對於產品有完美主義情結,這是jobs能推出革命性產品的根本。但是做爲一個ceo,他們沒有良好的管理和團隊培養能力(相對於他的公司規模),不然當年也不會把蘋果搞得快要垮掉,自己也被趕出公司。後來迴歸蘋果後才大有改進,除了自己的反思,估計也和交了這麼多學費有關吧,呵呵。jobs以後的蘋果,再也沒有推出革命性(注意這個詞)的產品,現在的iphone5充其量也就是4的升級版本,除了jobs,再也沒有人給蘋果帶來一次革命。這一點對於蘋果來說是致命的,因爲蘋果公司的盈利產品線很單一(iphone;ipad),一旦這些產品停滯不前,就很快會被韓國s公司趕上,以s公司的速度,lz個人認爲也就2~3年(甚至還不到)時間就可以趕上。說不定到時候大家看那時的蘋果公司,就像看現在的n公司。
lz自身在it行業幹了12年了,從5年多前進入這家公司開始,差不多都是做的n公司的項目,上次偶爾翻了翻護照,發現在n公司德國呆的時間居然有將近20個月了,回過頭來想想,發現幹了這麼多年個人發展幾乎任何長進:還是拿着差不多進公司時的薪水,身體也胖了,肚子上的呼啦圈也粗了,工作的熱情也沒有了(曾經爲n公司的一個項目,整個項目組連續6個月,每天晚上加班到一、兩點,週六也加班,週日休息)。唯一的收穫就是在德國這麼長時間,附近的很多小國都跑過了,權當免費旅遊一下吧。
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