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月鎮的西面,有座小山,此山佔地不大、山勢較低,似山非山、似坡非坡,自古以來便是座無名山。
不過,坐落在那座山上的寺廟還是有名字的——六和寺。
今時今日,這座寺廟的具體興建年月已經無從考證,但“千年”這一說法,應該還是比較靠譜的。無論是外界的記錄,還是寺廟中自行留存的經書古卷,都可以佐證這座寺廟的悠長曆史。
作爲一棟已存在了一千年以上、且還在爲人所使用的建築,六和寺無疑是經過了很多次翻修的。平日裡僧人們自發的小修小補早已不計其數,單說大修……有記載的就有十九次。而最近的一次……是在四十年前。
那個時候,正值荷月鎮最爲安定富庶的時期。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和積累,當初那些難民的第三代子孫們趕上了一段大好的年景。雖不能說全鎮上下一個窮人都沒有,但露宿街頭、挨餓受凍的人……那確實是找不出來的。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既然荷月鎮的鎮民們在物質文明上已經過得去了,那他們自然也就有了閒心去搞點精神文明建設。
那年頭(該劇本世界的情況基本相當於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老百姓,也不可能概括個八榮八恥出來,除了傳統的禮義廉恥之外,他們也就講個宗教迷信了。
考慮到六和寺的僧人對鎮民們的先祖有恩,再加上這些年來鎮中基本風調雨順……因此,鎮民們就打算爲寺廟做點什麼,一是報答寺中僧侶的恩情,二也是感謝神明多年來的庇佑。
於是,四十年前,在當時的荷月鎮鎮長和六和寺方丈的協商下,鎮民籌了一筆善款,準備用這筆錢將寺廟徹底翻修一遍,併爲廟中的諸多佛像重塑金身。
這本是一件好事。但事情的結局,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
整修六和寺那麼大的寺院,是一個耗時很長的大工程,需要大量的工匠和勞工。光憑荷月鎮上的人力。顯然是不夠的。好在……工程款還比較富餘,因此,負責工程的工頭就從荷月鎮周邊的鄉鎮募集了不少人手來。
那一年,來修葺寺院的工人中,有一名來自外鄉的中年石匠。此人姓張。單名一個恪字。雖然爹孃給他取了個挺穩重的名字,但張恪的性格好像和名字正相反。他非但不怎麼恪慎,還特別得毛躁輕浮,好多管閒事。
四十年前的某一晚,張恪在鎮中酒坊多喝了幾杯,藉着酒勁兒,他竟是突發奇想,欲往那六和寺中的“石院寶塔”中一探……
說起那石院寶塔,確是個相當神秘的所在。六和寺中自古以來便有一條鐵律——除了方丈本人,任何人不得進入寺中石院。更不能踏入石院中的寶塔半步。
在寺廟翻修前,方丈就曾再三叮囑過鎮長,切勿讓任何人靠近那石院。而鎮長……也切實地將方丈的話轉達給了所有參與修繕工作的工人。
說句實話……這事兒在工人們看來,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若是尼姑庵的話……你說有個禁地什麼的,人家興許還有點兒窺探的興趣;但這和尚廟裡的禁地……不進就不進了唄,難道你還指望摸進去能撿到修真法器或者絕世秘籍麼?
但偏偏就是有那麼個人,好奇心特別重……那就是張恪。
這貨是典型的中二病久治未愈轉終生絕症,而且個性屬於那種兩碗黃湯下肚就智商下線、狗膽包天的類型。你越是不讓他去的地方,他偏要去……去了以後回來胡亂吹噓一番,在同行們面前充一充好漢也是極好的。
但我們都知道。真正的英雄好漢……那多多少少都是有些過人之處的,是有“實力”的。
有些人猛灌幾斤老酒之後,還可以摸黑走山路,並徒手幹掉一隻兇惡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有些人猛灌幾斤老後。也可以酒摸黑走山路,但最後就腳一滑跌死在了山溝溝裡。
以張恪過去那幾十年人生中的表現來看……他鐵定屬於後者。
所以他這一去……便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
那天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只有極少的幾個人知道,外人只知……那晚以後,再也沒人見過張恪的蹤影。
數日後,鎮長給出了一個說法……張恪醉酒後誤入山林。被野獸所食、屍骨無存。
而這個說法……自然是不能讓張恪的家人們滿意的,他們很快就鬧到了官府。
荷月鎮第一任的正式行政官員,是在建鎮後的第十五年、由朝廷派來的使者所任命的;而那個被任命的人就是當時在任的鎮長。很明顯,對於這種偏隅小鎮的管理,朝廷不是很重視,無非就是走走形式罷了。主要目的是爲了讓這個鎮子正式歸入國家編制,方便收稅。
再往後,鎮上就有了比較正式的衙門,法律也從原本那種約定俗成的“村法”被替換成了朝廷頒佈的法典。不過大體上,此鎮還是一種“自治”的狀態,絕大多數官員都是本地人。
張恪一案案發後,其家屬當然不會傻到來荷月鎮本地告狀……因此,他們直接就去找了更上一級的衙門。
而官府那邊……確實也派人來調查了。
此案勘察的過程,在外人看來可說是五里霧中。雖有許多坊間傳聞流出,但內容卻是衆說紛紜、真僞難辨。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位辦案的官員態度一波三折——從一開始一副“誓要伸張正義、目不容沙”的姿態,到“態度冷卻,疑慮重重”、再到後期……他談論案情時已經是一種“閃爍其詞、少言寡語”的狀態了。
與此同時,那些辦案的捕快們,也在有意無意間對外道出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怪誕言論……大概是說,“那石院寶塔裡,鎮着些‘不乾淨的東西’,張恪這廝自尋死路,只怕已是魂飛魄散了。”
簡而言之,歷時一個月,此案終於了結。而最終的結果是……由官方出面調停,讓寺院給張恪的家屬一筆錢,說是賠償也好、封口費也好……反正此事到此爲止。張恪的家屬要麼選擇拿錢,並把“被野獸所食、屍骨無存”的說法照單全收;要麼……錢也沒有,說法也沒有。
這樣一來,當事人家屬也只能選擇息事寧人,這事也就告一段落。
然……當時的人們肯定沒有想到……這個案子,已爲四十年後的一場滅頂之災埋下了引子。
…………
“嗯……果然好陰森啊……”來到六和寺的寺門前時,王嘆之仰頭看向那高大的銅門,口中輕聲念道。
他說話的聲音很輕,並不是擔心被遠處的什麼人發現,只是由於心裡發虛,所以本能地壓低了嗓門兒。
“本以爲鎮裡的臭血已經夠多了,但和這裡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站在小嘆身旁的小靈則是掩住鼻子嘀咕了一句。
此時,距離劇本開始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小嘆和小靈二人是在向六和寺前進的路途中相遇的,直到抵達這裡爲止,兩人都沒有發現周圍有其他玩家活動的跡象。
以他們倆的偵查專精而言,被人暗中跟蹤的可能性是極低的;而假如有人在他們之前就抵達了此地,八成也會被他們捕捉到痕跡。因此……基本可以斷定,他們是最快來到六和寺的兩名玩家。
當然了……也不能排除有人一進劇本就被安置在了寺廟內部的可能……
“咱們……怎麼進去啊?”小嘆在大門前想了幾秒,便轉頭問道,“是敲個門試試,還是直接破門而入?或者……直接從牆上翻進去?”
小靈聞言,想了幾秒,然後默不作聲地上前兩步,抓住了大門上的銅把手。
吱呀——
她稍一用力,那碩大的門扉就被推開了。
“誒?”小嘆愣了一下,問道,“你怎麼知道一推就能推開啊?”
“我不知道啊。”小靈聳肩道,“我只是試試而……”
她這句話沒能說完,因爲在最後那個“已”字出口之前,便有一團血霧從門中赫然卷出,將小靈整個人迅速裹住、往門裡拖去……
一秒後,小嘆本能地衝上前去,想要拉住小靈的手,但此刻……那團血霧已經把後者完全拽進了門裡。
嘭——
當驚愕的表情浮現在小嘆的臉上時,其眼前的大門……已經猛然地……重新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