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烈火荒原(6)

“這事真的能成嗎?”燭光明暗之中,一個聲音彷彿像是喃喃自語,又彷彿詢問別人。

“殿下,這事成不了。 ”一個光頭鋥亮的和尚笑聲回答道。 說話的兩個不是別人,正是率領燕軍出塞的燕王朱棣還有首席謀士道衍和尚。

燕軍在打雞堡又盤垣了三天,大寧城內的守軍一再求援,燕軍才前進到離城五十里的地方重新安營紮寨。

朱棣一日三次朝大草原中派出斥候,探聽北線的消息,只是派出不少人,還事沒有探聽到確切消息。

聽到道衍這麼說,朱棣騰地從椅子上坐起來,道:“大師欺孤乎!當初大師分析得可是十拿九穩啊!”

道衍道:“殿下還記得嗎,當初邀戰的目的是什麼?”

朱棣道:“原想看看老十五的實力。 ”

道衍道:“可是廣寧方面刺探到的情況卻是,遼王卻故意隱藏實力,消極備戰,隨便派出幾個下等衛。 老衲獻的計策,不過是把遼王的真正實力逼出來而已。

老衲算過一卦,遼王命不該絕。 ”

朱棣道:“既然如此,何必出此險策。 ”

道衍道:“卦象雖然這麼說,但萬一遼王有個閃失,不也正好除去了殿下心腹大患嗎?此計一石二鳥,無論如何殿下都處於不敗之地。 ”

朱棣點點頭道:“剛纔大寧守將又派人來求救,孤準備明日一早拔營。 再怎麼樣也不能誤了國事。 ”

……

莊得率領着剌魯衛與主力分別後,經過一下午行軍逼近到紅鷂子山下。 他沒有立刻進攻,而是在山下駐紮了數個營盤,並分出幾隻小部隊在不遠處故作疑兵。

目的就是爲了讓蒙古人以爲遼東軍全軍來攻。 剌魯衛休息整整一天,終於在第三天凌晨時分向紅鷂子山堡發起了攻擊。

剌魯衛的攻擊並不順利,雖然山堡上只有五百蒙古人。 但他們早有準備,對剌魯衛進行了最堅決的抵抗。 山堡佔有地勢,剌魯衛的騎兵發揮不了優勢,只得下馬強攻。

虧得衛中女真人勇悍不怕死,而且蒙古人顯然不善於守城。 打了一個上午,終於在付出幾百人傷亡之後,剌魯衛攻下了紅鷂子山堡。

蒙古人也不死抗,失守之後。 殘部向西退卻。 莊得並不追趕,連忙命令部下,收拾弓箭,收集滾木檑石,並臨時加固了土城。

由於不知道要在城中堅持多久,莊得還特地命令輜重營給堡中所有的容器打滿了水。

就在當日黃昏時分,也就是莊得與主力分別兩日之後,蒙古人兩個萬人隊從南面而來。 整齊的陣型。 連天地號角,耀武揚威的蒙古人將山堡團團圍住。

當天夜裡,莊得率領三百名敢死隊獨闖蒙古大營,一心以爲已經將明軍包圍的蒙軍毫無準備。

三百名騎兵如同三百隻猛虎在蒙軍大營中殺了個兩進兩出,就如昔日張遼威震逍遙津一般。 三百勇士竟無一傷亡。

折了銳氣的蒙古主將北元丞相馬哈木火冒三丈,第二天一大早,就驅動五個千人隊從東西兩個比較緩的斜坡開始了瘋狂進攻。

無論守城還是攻城,都不是蒙古人的強項。 在剌魯衛衆志成城的防守下。 蒙古人第一天扔下幾百具屍體後鎩羽而歸。

第二天一早,試探了堡中人馬不多,而且整整一日仍然沒有等到其他兩路人馬,馬哈木心知情況有變,連忙命一個萬人隊做後衛,小心提防。

派出另一個萬人隊向山堡發動了更加猛烈地進攻。

從早上打到中午,持續不斷的攻擊讓山堡岌岌可危。 莊得率領着親衛四處滅火,甚至連輜重營地士兵也投入了戰鬥。

見到山堡戰事到了關鍵時刻。 馬哈木從後衛中再抽回兩個千人隊加入攻擊行列,並親自擂鼓爲大軍助威。 得到鼓舞的蒙古人不顧傷亡蟻附而上。

山堡之中的明軍傷亡近千人,正當戰事到了最危機關頭,北方突然響起陣陣炮聲,只見地平線上一線騎兵冉冉而出,向戰場殺來。

援軍終於趕到了!山堡中的剌魯衛官兵無不精神振奮,再次將蒙古人的攻勢打了下去。

馬哈木有見及此,知道另外兩路人馬除了狀況。 雖然不知道具體情況。 但他已經隱約感到凶多吉少。 此時對於他來說,只有兩種選擇。

要不趁對方援軍未到,全軍朝西撤退;要不拼盡最後一絲力量將山堡拿下。

心有不甘的馬哈木最終選擇了明智的撤退,在他看來,在不知道另外兩軍死活的情況下如果還做困獸之鬥顯然並不明智。

雖然痛失殲滅遼王地機會,但保存瓦剌部的底子更加重要。 “嗚嗚……”蒙古人的號角響起,各軍聽到撤軍的信號,只得戀戀不捨撤出戰鬥。

在山下整頓隊伍之後,繞過山堡朝西邊撤退。

……

廣寧中衛與遼王會師一處,瞿卿認爲兵貴神速,只給了廣寧中衛三個時辰的休息時間,吃過中午飯,大軍立刻出發,揮師向西。

據斥候通報,西路蒙古人距紅鷂子山以北一百里地羊腸子河畔。

大軍連夜趕路,一夜之間急馳一百二十里。 第二天早上,前鋒三萬衛與一個蒙古萬人隊迎頭相撞。

女真人素來剽悍,也不搭話,直接朝蒙古人行軍隊列衝殺過去,透陣而過之後,與大隊保持距離,只用弓箭與其對射。

蒙古人在最初的慌亂中回過神來,全軍來追,但三萬衛只是與對手保持一段距離。 由於三萬衛馬比蒙古人好,蒙古人就是追不上。

待糾纏到辰時,明軍大隊趕到,瀋陽中衛在南,廣寧中衛在北,兩軍同時發動進攻,三萬衛也掉頭來戰。

蒙古人哪裡是這兩萬虎狼之師的對手,只堅持了一個時辰就陣型大崩,全軍潰散奔逃。

站在遠處觀戰的朱植,嘆了口氣,輕輕地搖了搖頭。 誰能想到昔日縱橫天下地蒙古騎兵,如今簡直如豆腐一般不經打。

整個草原上,到處都是奔逃的蒙古人,遼東騎兵在正午的日頭之下隨意砍殺着潰兵,就像趕鴨子一般。

瞿卿心中掛念着紅鷂子山的剌魯衛安危,迅速制止了對蒙古潰兵的追殺,整隊安營休息。

第二日凌晨休息一夜,精神飽滿的遼東軍再度上路,全軍急行軍兩個時辰於當天中午時分趕到紅鷂子山。 此時離雙方約定的五天時間提早了一天。

當明軍大隊人馬殺到紅鷂子山堡之下,蒙古人的大隊已經撤出兩裡開外。 朱植率領衆將上山,莊得連忙出迎。

朱植看着已經疲憊不堪地莊得心疼萬分,拉着他道:“辛苦了,思仁。 ”

莊得道:“殿下,末將無能,沒有將蒙古人拖住,誤了大事。 ”

朱植呵呵笑道:“無妨無妨,我軍此次出征已經是大勝了……”又將這兩天明軍主力如何橫掃三百里,殲滅擊潰兩個蒙古萬人隊的情況跟莊得簡單交待了一下。

朱植率領大軍在紅鷂子山堡休整了三天。 派往南邊的斥候回報,一日之前,朱棣率領的燕軍已經進抵大寧,已解大寧之圍。

朱植心中彷彿吃了一口蒼蠅那樣感到噁心,但他壓抑着心中的憤怒,仍然派信使通知朱棣北線的戰況。 他知道在沒有任何憑證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辦法對付朱棣。

這次自己雖然處在危險之中,但好在發現及時,依靠將領的果斷,反敗爲勝。

遼東軍在北線休整數日,在得到朱棣地迴音之後,朱植決定立刻班師回朝,對這片血腥地草原,再也沒有能令他留戀的地方。

遼東軍上下打了大勝仗自然興奮異常,而且這幾仗下來還俘獲了一千多匹蒙古戰馬,也算是豐收而回。

只是朱植一點也沒有興奮地感覺,朱植坐在馬車裡,回程的路上,他已經放棄了騎馬。 也許是因爲鬆了一口氣,也許是因爲內心的挫折感。

在馬車的搖晃中,聽着前方女真人吼出的民歌,朱植將一瓶激烈的白酒灌入喉嚨。 在這次與朱棣的較量中,自己竟然毫不知情,差點掉入無間地獄。

是人心太險惡,還是自己太善良。

突然,朱植有種荒唐的念頭,也許當自己死了的時候就能回到未來那個年代,繼續在京城某個角落裡胡混。

只是到了現在,到底是喜歡昔日那種沒有目標卻無憂無慮的生活,還是喜歡今日時刻動着腦子,時刻爲自己的安危擔心的生活?

朱植自己也不知道,來到明朝之後,他第一次醉倒了,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沉沉睡去。 等到他從宿醉中清醒的時候,再次非常不幸地依然留在了明朝。

車窗之外是斜陽西下,幾隻草原上的小鳥跟隨在隊伍旁邊,前後飛翔。

朱植摸摸欲裂的額頭,苦笑着敲敲車門。 一名親兵趕緊掀開門簾,朱植問:“我們這是到哪裡了?”

親兵回答:“在土河邊上,那日全殲韃子的地方。 ”

朱植哦了一聲,扒在車窗上看着外面,河灘上燃燒過的廢墟依然漆黑,一座巨大的土包在廢墟旁邊,那裡埋葬着近萬屍體。

夕陽殘照,光線猩紅柔和,幾隻烏鴉站在土包之上,構成一幅讓人心驚肉跳的圖畫,戰爭的殘酷濃縮在畫面之中。

第13章 突然襲擊(2)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章 遼王攻略(3)第7章 北風乍起(2)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5章 高麗亂局(4)第41章 螳螂捕蟬(4)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25章 翻雲覆雨(4)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21章 白山黑水(3)第11章 暮鼓晨鐘(4)第33章 請君入甕(6)第15章 開張大吉(1)第28章 應天風暴(6)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3章 懿文太子(5)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36章 圖窮匕現(2)第38章 大小通吃(3)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9章 奪門之夜(1)第46章 飲馬長江(1)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15章 開張大吉(1)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6章 漸入佳境(5)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33章 請君入甕(1)第33章 請君入甕(5)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5章 高麗亂局(6)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3章 懿文太子(3)第40章 勾心鬥角(4)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34章 龍出生天(2)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21章 白山黑水(2)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22章 奠基東北(1)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1章 裂土封遼(4)第6章 漸入佳境(5)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39章 真定大戰(4)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32章 幡動心動(1)第3章 懿文太子(3)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33章 請君入甕(6)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34章 龍出生天(2)第44章 手足相殘(1)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44章 手足相殘(4)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33章 請君入甕(1)第28章 應天風暴(1)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35章 進退兩難(3)第2章 遼王攻略(1)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3章 懿文太子(1)第6章 漸入佳境(3)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16章 女真來投(1)第33章 請君入甕(5)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43章 戰雲密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