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何不燒煤

第70章 何不燒煤

“傳膳!”

武英殿內,當朱高煦忙碌了一上午後,他總算等到了今天的第一頓飯。

在朱元璋起身的同時,司禮監太監開始傳膳,而朱允炆也起身跟隨。

瞧見這模樣,朱高煦立馬放下了毛筆,起身跟着朱元璋、朱允炆一起走出偏殿,去到了另一處偏殿。

在這裡,十餘名太監宮女正在等候,並且已經做好了一切飯前事宜。

朱元璋入主位,朱允炆坐在左側,而朱高煦見狀則是坐到了右邊。

三人入座後,武英殿外等候許久的太監宮女開始端着一盤盤菜餚入殿內,而首先放下的便是一碗湯,三杯茶。

在這些東西放下的同時,旁邊的一名太監也在高聲報着菜名。

“豆湯、泡茶、胡椒醋鮮蝦、燒鵝、火賁羊頭蹄、鵝肉巴子、鹹鼓芥末羊肚盤……綠豆棋子面,香米飯,禮畢~”

十餘道菜名被報出,最後以兩份主食宣佈結束。

桌上,雞鴨魚肉蝦、豬馬牛羊驢等各式菜餚應有盡有,看得人眼花繚亂。

以朱高煦在大明朝生活了這半年多的經驗來說,如果在外要吃上這麼一頓,那費用恐怕不會低於三貫,差不多是一個普通農民四個月的收入。

這樣的飯菜,如果不貪污,那別說是朝中三品以上大臣,便是諸如朱高煦這樣的未來郡王,也不一定敢說能頓頓如此的吃上一年。

在他的記憶中,哪怕是在燕王府裡,他們一家九口人,也不敢說吃的如此奢侈,頂多也就是三湯五葷四素,費個四五百錢罷了。

相比較僅吃飯一年就能耗費上萬兩的皇帝,所謂親王和郡王,實際也就是稍微富裕的平民罷了。

“吃飯吧。”

朱元璋擡手動筷,朱允炆隨後,朱高煦見狀最後才動筷。

朱允炆吃飯的速度一般,好似一個謙謙君子。

朱高煦吃的很快,但是不會發出什麼聲音。

相比較他們二人,旁邊的朱元璋吃飯就粗俗了許多,尤其是他吃着那碗綠豆棋子面的時候,那呼嚕呼嚕的吸面聲,與民間蹲在家門口吃麪的百姓無二異。

朱高煦見朱元璋都這麼吃,他也乾脆放開了吃。

對於生物來說,攝入和消耗是成正比,朱高煦力氣大,自然也就比一般人消耗得多,吃的也多。

那邊朱允炆才小口的吃完一碗飯,朱高煦這邊已經摞起來了三個碗,菜餚更是吃了一大堆。

那吃飯的模樣,便是在飯桌上比較豪放的朱元璋都看着他愣了一下,尤其是看到他吃完第四碗,還準備吃第五碗的時候。

“好小子,倒是挺能吃的。”

朱元璋這話不是罵人,而是誇獎他,畢竟在農耕文明,幹得多和吃得多成正比。

朱高煦聽後也舔了舔嘴角的油脂:“我爹說,吃得多幹得多,吃得快乾得早,不管打仗還是幹嘛,還是得先填飽肚子。”

“老四這話沒說錯。”朱元璋點了點頭,不知想到了什麼,忍不住笑了笑。

至於朱高煦這話也不是忽悠老朱,在他記憶裡,他那個一口一個俺的便宜老爹,有的時候確實很逗比和開放,和後世影視劇中動輒殺人的暴君形象簡直天差地別。

就這樣,朱高煦繼續埋頭乾飯,只是片刻便已經吃到了第六碗,而這時一名司禮監太監也拿着一份奏疏走了進來。

瞧見他的模樣,朱高煦三人都停住了乾飯的動作。

“陛下,雲南急報,越巂蠻叛亂,西平侯已率建昌衛兵馬前去平叛了。”

太監跪下的同時呈上奏疏,朱元璋聞言接過奏疏看了看,略微皺眉。

片刻後他將奏疏遞給朱允炆,朱允炆雙手接過翻閱,而後本想直接交回給太監,但想了想,還是遞給了朱高煦。

朱高煦見狀也雙手接過,一目十行的閱覽起來。

奏疏大意就是麗江府境內的越巂蠻叛亂,麗江城的木氏土司難以節制,請朝廷調兵平叛。

在建昌築城的沐春聽到後,直接帶着建昌衛的兩千人,並召集大理等衛兵馬集結,率兵六千前往平叛。 算上木氏的木瓜兵,明軍這一方差不多有萬人,而越巂蠻雖然有數萬,但大多都是婦孺,壯丁僅有萬餘人,肯定是擋不住沐春的。

越巂蠻的位置在後世麗江永勝縣東北部的山區中,常年對移民到“程海”四周的漢人村落劫掠。

想到這裡,朱高煦看向了朱元璋,而朱元璋則是在看朱允炆:“你覺得此叛如何?”

“回爺爺的話。”朱允炆似乎從朱高煦身上看到了朱元璋喜歡的點,因此也不稱呼皇爺爺了,而是去了皇,直稱呼爲爺爺。

“孫兒以爲,區區越巂蠻不過是螳臂當車,只等西平侯領兵抵達,月餘便可平叛。”

“……”聽着朱允炆的話,朱元璋默不作聲的點頭,轉而回頭看向了朱高煦:“你呢?”

“我?”朱高煦很是無語,畢竟朱允炆都說了看法,他要是說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並且取得了朱元璋的青睞,那他還不得被朱允炆穿小鞋?

“你且說說,太孫忙於政務,疏於兵事,伱說出來,讓他學學也是極好的。”

朱元璋的話在朱高煦聽來全是刺,他不相信朱元璋不知道他這麼說的後果是什麼,所以他還特意看了一眼朱允炆,卻發現朱允炆正在對他微笑。

“你這養氣功夫還挺好……”朱高煦默默對朱允炆豎了一個大拇指,而後也只能如朱元璋所說一般分析道:

“我從大教場的武官子弟那邊瞭解過滇西的地形,麗江當地山高林密,而且山中寒冷,若是要平叛,那少不得要深入山林。”

“當地的山林不比江南、北方和湖廣,其林中多瘴氣,多病蟲。”

“孫兒很相信西平侯的能力,平叛應該不是難事,但困難的在於如何減少士兵中瘴氣生病。”

瘴氣,這兩個字出現後,朱元璋的臉色立馬就不好看了起來,因爲沐春的父親沐英就是因爲染了瘴氣後病癒出門,而後中風才導致壯年而逝的。

這個時候的人們對於瘴氣根本沒有什麼防護手段,因此朱元璋心中不免升起了想讓沐春撤兵的想法。

只是不等他這個想法脫口,朱高煦便繼續侃侃而談道:

“瘴氣其實分爲很多種,其中雲南之地的瘴氣也分爲三種,一種是氣瘴,一種是蟲瘴,一種是病瘴。”

“氣瘴要做的就是在抵達當地的同時減少操練,同時不能洗澡,直到兵卒沒有頭暈腦脹的現象才能歸隊操練。”

“至於蟲瘴只需要注意蛇蟲鼠蟻,以及保持喝熱水,禁飲涼水便可。”

“最後的病瘴,孫兒也不知道要如何解決。”

朱高煦將高原反應和防疫蟲病用朱元璋能聽懂的方式說出,朱元璋聽後也稍微鬆了一口氣。

“你這辦法不錯,稍許你親自著寫一篇文章送給西平侯。”

朱元璋交代了朱高煦一句,而朱高煦也擡手作揖表示謙虛。

不過這個時候,朱允炆卻反問道:“這些辦法既然簡單,那西南移民爲何常年遭受瘴氣毒害?”

他這話說出,朱元璋也看向了朱高煦,而朱高煦只能解釋道:

“燒熱水飲用看上去十分簡單,但移民許多人還未安家,無法架柴垛,囤柴燒水,因此自然容易患病。”

“不說西南,便是中原、江南之民也因少柴而不得擅自開火,便是招待客人都只能以冷菜招呼。”

朱高煦講出他所見的民間疾苦,但朱允炆卻皺眉:“中原少柴,爲何不燒煤?”

“民間鍊鐵繁榮,因此煤比柴更貴……”朱高煦一句話將朱允炆噎住了。

“好了,時候不早了,吃完午休吧。”

看着朱允炆不知民生的模樣,朱元璋在心底嘆了一口氣,並打斷了二人。

他望着朱高煦:“你午後若是想要留下理政便留下,若是想去宋國公府和穎國公府學習兵法便早些去。”

“那孫兒走了。”朱高煦不假思索的迴應,動作之快,讓朱元璋有幾分語塞。

他就這樣瞧着朱高煦作揖退出殿內,過了片刻搖頭轉身休息去了。

倒是在他走的時候,朱允炆雖然人跟上了,但目光卻一直留意朱高煦離去的地方。

“能文能武,不過好在他只是嫡次子……”

(本章完)

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565章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85章 行鈔稅法第447章 瘈狗噬人156.第156章 兵臨城下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391章 大明孝子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2章 大教場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536章 歲月催人老第410章 倭奴叛亂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612章 地府獐頭鼠目朱老四第434章 皇明宗規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第96章 孫幫爺背鍋第581章 日落西斜第386章 波斯之亂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576章 烈士暮年第479章 傳統手藝第79章 中元祭日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353章 二下西洋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18章 小子野望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330.第330章 同甘共苦第6章 陰晴圓缺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63章 書房論兵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546章 愚蠢至極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615章 地府兄友弟恭朱高熾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501章 天子點兵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43章 春和不和第551章 父析子荷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97章 龍江船廠第89章 孤家寡人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85章 行鈔稅法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109章 雲南告急156.第156章 兵臨城下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599章 後記永曆(2)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505章 直掛長帆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468章 漠北事變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10章 輕鈔重錢第55章 道德者死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518章 顏李案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418章 明日條約第566章 峽口之戰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30章 父子相似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102章 西南欲亂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第519章 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