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以利誘之

第36章 以利誘之

“殿下!您終於回來了!”

當朱元璋還在武英殿爲朱高煦去養濟院而高興的時候,朱高煦也在回家的巷口看到了蹲在家門口的楊展、王瑄二人。

“你們怎麼來了?還來這麼早。”

朱高煦有些驚訝二人的到來,順帶看了一眼時間,這才發現居然才堪堪辰時。

“嘿嘿,得知殿下今日休息,我們特來請教一些兵法上的事情。”

楊展從門口臺階上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特意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並且他們還運來了朱高煦放在大教場的那個大沙盤。

朱高煦看了一眼沙盤,笑着點了點頭:“那今日便再博弈一二。”

談話間,他也上前開了鎖,帶着二人進入院裡。

王瑄見狀駕驢車前往後門,楊展也急忙去開門。

朱高煦一同前往,並指揮王瑄駕車入院後,親自動手將沙盤擡了起來,讓楊展和王瑄驚掉了下巴。

“殿下,這東西可有二百斤,您這也太……”

看着朱高煦一個人就將沙盤除底託外的部分舉起來,楊展說話都有些磕磕巴巴。

“別囉嗦,快些走。”

朱高煦扛着二百斤沙盤有餘,還有餘力踢了楊展一腳,笑罵着向前院的書房走去。

楊展被踢得齜牙咧嘴,王瑄則是嘲笑幾聲,然後扛着百斤重的底託前往。

就這樣,留給楊展的便只剩下了關門餵驢這兩件事。

等他忙完趕來書房,朱高煦已經和王瑄把東西弄好,並且已經開始討論西南了。

楊展在雲南長大,對雲南的地形不說完全知根知底,但起碼知道滇東及滇東北的情況。

相比較他,前世去滇西北和滇西旅遊過的朱高煦則是更爲清楚滇西的地形,因此二人討論間,除了滇南地形不甚瞭解外,其餘地形已經被二人所掌握。

這些信息加上朱高煦前世看地圖的記憶,他很清楚雲南對於大明的重要性。

在楊展進來後,朱高煦根據自己前世的記憶指着沙盤上的雲南開始分析:

“雲南對於國朝來說尤爲重要,尤其是緬甸、麓川等宣慰司不服管教的情況下,國朝日後必須出兵平定西南。”

朱高煦的這番話,是根據他所知日後麓川王朝崛起而說出的。

雖然他很瞧不起老大那支的‘戰神’朱祁鎮,但不得不說,如果不是朱祁鎮好大喜功的三徵麓川,那恐怕雲南在正統年間就要被麓川王朝蠶食。

“三宣六慰這地方我聽我爹和指揮使說過。”談論軍事,王瑄顯得話多了起來。

他指着雲南西南角的邊框說道:“指揮使對我說過,他去昆明議事時,黔寧王(沐英)曾說過緬甸有變則雲南有變,雲南有變則西南不穩,因此要求永昌一帶的衛所嚴加防守。”

王瑄的話一經說出,朱高煦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同時對二人說道:

“緬甸等宣慰司潛力巨大,若是有一梟雄整合當地,哪怕僅有外圍的八百、緬甸、麓川等司,也能聚衆數十萬,威脅西陲。”

“自永昌往麓川而去,皆爲橫斷山脈……”

朱高煦一邊說,一邊用手指頭將西南的石頭撥弄爲“川”,以此讓二人更能瞭解什麼是橫斷山脈。

“這樣的地形極易割據,因此要重點盯防。”

“日後若是有機會,首要便是剷平麓川思氏!”

朱高煦的話引得王瑄點頭,他自雲南長大,自然知道麓川思氏的強大。

不過他也提出了很現實的問題:“殿下,雖然雲南重要,可雲南的地形和丁口註定了無法屯太多兵馬在這裡。”

“我爹去過滇西,那裡道路崎嶇,從昆明府運一石米去永昌,只能運抵三鬥,從永昌前往三宣六慰則是更爲困難。”

“除非有利可圖,不然……” 王瑄說的很委婉,實際上哪怕是他這樣從小在雲南長大的漢家孩子,也不覺得滇西宜居。

他的話提醒了朱高煦,眼下這個時代終歸是一個農業社會。

一個農業爲主的王朝不可能將大部分資源投入到一個沒有產出的省份,除非雲南能體現出它對大明除了軍事外的經濟價值,不然即便是朱元璋,也不會將太大的心力放在滇西。

要知道,麓川思氏從從元代開始崛起強大,眼下已經兼併了諸如孟定、灣甸、孟養、芒市等土司區。

現在的滇西、滇西南除車裡、元江、景東等土司區外,幾乎所有傣族土司區都被其兼併。

洪武十八年的時候,其首領思倫法麾下有兵馬十餘萬,並且在境內施行了類似於秦漢時期的軍功制度,擁有戰象百餘隻。

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實力,他纔敢率衆攻景東,並擊敗馮勝的侄子馮誠,擊殺了千戶王升。

如果不是鎮守雲南的沐英強悍,發明三段擊、利用火器連續擊敗思倫法,那恐怕滇西已經被其蠶食了。

不過很尷尬的是,沐英已經在兩年前病逝,整個西南已經無將領能節制思倫法。

面對這樣的局面,朱元璋也不得不讓猛將瞿能、何福常駐西南,以備不時之需。

朱高煦根據自己的記憶來回憶,如果他記得不錯,麓川的下一任首領是思行法。

這個人能力不行,所以大明最好滅亡麓川的時間,就是思倫法死,思行法繼位。

歷史上的這個時候的大明正在爆發靖難之役,整個中原被打成了一鍋粥。

等大明元氣恢復過來,已經六七年過去了,麓川已經衰弱。

即位的朱棣並沒有在意思行法手中日漸衰落的麓川,而是滅亡了安南,向着‘控制南洋’這個香料基地的戰略目標進發。

朱高煦不能說自家老爹的眼光有問題,因爲這站在朱棣的時代和視角來說沒問題。

麓川能重新崛起和強大,主要還是虧了把自己弄成燒烤的好大侄朱瞻基。

如果朱瞻基稍微將注意力放在西南,也不會給朱祁鎮留下麓川王朝這個大坑。

相比較後世之君,眼下的朱元璋或許是最在意西南的皇帝。

對於擁有思倫法的麓川,朱元璋一直十分上心,想着辦法削弱麓川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

怎麼瓦解麓川,便是朱高煦獻給老朱的一份大禮。

朱高煦就不相信,在這一份份大禮加持下,老朱還能不放他回北邊。

抓住了老朱的胃口,朱高煦就知道怎麼提前收拾麓川了。

他摸着下巴看着雲南的地形,腦中不斷回憶前世的記憶,並將地名轉化到這個時代的地名。

大理府、鶴慶府、麗江府、永昌府、順寧府、景東府、北勝州等地,還有阿瓦山的銀礦儲量巨大。

對於老朱眼下面對的經濟困局,如果此地銀礦的消息傳出,那大明便不會放棄滇西。

不僅是老朱不願意放棄,就連廟堂之上的那羣士大夫也不願意,相反他們還會不斷移民屯兵。

想到這裡,朱高煦從書桌上拿了一張紙,並將他前世去大理、麗江旅遊時導遊介紹的幾個重點銀礦給圈了起來。

片刻後,朱高煦將銀礦礦點給畫了下來。

他一臉笑意的看着手中這份地圖,臉上不由露出自信的笑容:

“老朱啊老朱,我就不信你看到這份地圖會不心動……”

(本章完)

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529章 封王就藩第550章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527章 東風入律第596章 後記崇弘中衰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113章 功臣末路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第62章 老丈難當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58章 以鈔抵稅第403章 養倭爲犬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第82章 拓土之論第615章 地府兄友弟恭朱高熾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523章 歲朝兆佳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514章 南楊北王第68章 武英理政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59章 東窗事發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532章 諸君慢行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504章 各懷鬼胎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14章 常鱗凡介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518章 顏李案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604章 地府本性純樸燕朱棣第548章 夜郎自大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72章 小鬼難纏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86章 施以恩惠第386章 波斯之亂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118章 未雨綢繆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55章 道德者死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560章 朝日孝子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608章 地府勢單唐宗力孤漢祖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380章 白手起家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476章 大明銀行第616章 地府始秦終明第563章 聖人親至第81章 孝陵之上第488章 欣欣向榮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471章 西南事終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第520章 與時俱進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589章 後記弘治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342章 開港招撫第136章 奴母婢也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55章 道德者死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75章 魏國公府第490章 擔子難挑第85章 行鈔稅法第71章 燕府勢大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347章 鄭和回國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545章 風向南吹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