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

“嗶—嗶——”

翌日,在朱允炆時刻關注渤海軍動向的時候,在槐樓鎮休息的渤海軍也在急促的哨聲中起牀。

由於身處敵境,全軍起牀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穿上胸甲和裙甲,其餘甲冑則是等遭遇突發情況時再穿戴。

藉着殘留的糧食,渤海軍算舒服吃了一鍋熱飯。

出發前各隊伍打下白條在屋舍桌上,每屋借住費用五文,以白條蓋印。

印章爲木質,各有紋理,每百戶有一枚,紋理各不同,內容則是打白條的百戶是哪支隊伍,算是基礎防僞。

當大軍開拔,不久後他們就再度遭遇了橋樑被破壞的事情,不過好在有朱高煦的安排,等大軍抵達被破壞的橋樑時,橋樑已經修好,大軍順利渡河。

今日他們的目標是南邊的高郵,當年張士誠就憑着這座城擋住了百萬元軍。

當然,說是百萬,但朱高煦估計數量應該在三四十萬左右。

此戰過後,張士誠也十分重視高郵的防務,因此高郵城防可以說十分森嚴。

向高郵而去的這一路上,他們經過了張家港和清水潭,不出意外,這些城鎮的百姓都因爲受到了朝廷的宣傳而覺得渤海軍殘暴,盡數逃難去了。

這麼一來,倒是方便渤海軍打白條,吃白食。

歷經一日的奔波,趕在黃昏時分朱高煦他們總算抵達高郵城外。

“這高郵城不大,但是城防卻做的不錯,看樣子當年張士誠沒少修補它。”

高郵城北,眺望南邊的高郵城,朱高煦調侃一聲,隨後對衆人吩咐:“就在我們後邊的王家巷休整,明日繼續南下,在昭伯鎮紮營。”

“是!”陳昶等人作揖應下,而後開始安排大軍休整。

他們的舉動被高郵城守軍看在眼裡,連忙駕駛舟船走水門,將消息送往了南邊。

與此同時,分兵而下的孟章、楊展二部也在各自進軍。

孟章帶騎兵,一路走小路南下,所經過的鄉鎮儘量被他所避開,反正如今淮東之地百姓人人自危,衛所守軍根本不敢出城,這倒是給了他們清理痕跡的時間和機會。

倒是相比較他們,楊展所率領的渤海海軍才讓人蹤跡難尋。

他們在雲梯關收集了打出的鐵炮彈,又將雲梯關守軍的兵器、鐵料盡數熔鍊爲鐵炮彈後便運着粗糙的鐵炮彈開始南下。

船上,水手們在打磨鐵炮彈,將炮彈表面坑窪不平的地方磨平。

由於船上帶着炮彈的模具,所以製作鐵炮彈對於他們來說並不困難。

鐵模鑄炮雖然有許多弊端,但用來鑄造炮彈卻問題不大。

鐵炮彈這玩意,哪怕在陸地上使用,也不敢保證能全部回收,更別提海上了。

因此,只要鐵炮彈不會損傷炮膛,那就可以用作海上的水戰。

對於渤海水兵的衆人來說,他們的雖然談笑風生,可眉宇間卻始終充斥着一絲憂愁。

他們都知道,南軍水師盤踞在了長江口,並且想要逆流而上強攻長江口的難度,遠比在海上作戰要強得多。

如果沒有當地百姓的幫助,逆流而上的戰船速度不一定會比人在岸上走來快。

一時間,所有人都心情凝重,可在船室之中,楊展卻低着頭書寫這一路海戰的經歷。

從南北城隍島到登州,再到雲梯關、再到眼下……

在他的筆下,渤海海軍的優缺點被細數了一遍,不過總的來說,優點是大於缺點的。

對於楊展來說,渤海海軍的缺點就是實戰經驗還是太少,這點和平倭水師比不了。

如果把渤海的戰船給平倭水師的水兵,那平倭水師只需要五十艘三千料戰船,就可以清剿藏匿去南洋的倭寇。

“篤篤——”

“進來。”

敲門聲響起,楊展頭也不擡的開口。

呼吸間,門從外向內打開,走進的卻是胡綸的身影。

楊展見來人是他,直接從桌上一旁拿出了一封書信。

“這是我的親筆信,只要你們見到我父親,那這次的事情起碼能有八成把握。”

“還有兩成呢?”胡綸接過信,緊跟着詢問一句。

“還有兩成就是看我父親能不能控制住陳瑄了。”

楊展說罷,再度低下了頭,而胡綸聞言也點頭轉身離去。

不多時,渤海海軍之中放下了一艘百料沙船,乘坐這艘沙船,胡綸向着西邊的淺灘前進。

待他抵達,他便拿出了自己早早準備的揚州府錦衣衛令牌,從就近的衙門徵募了一匹挽馬。

乘騎這匹挽馬一路向南,最終在黃昏時分抵達海門。

如今的海門已經被南軍水師接管,利用揚州府錦衣衛的令牌,胡綸成功被渡船送往了崇明所。

此時的崇明島還沒有後世那麼寬大,而是由一個主島和數十個沙州組成的水師營地。

那些沙州之上,基本都設置了一到兩處炮臺,比胡綸掌握的數量還要多,顯然南軍水師並沒有偷懶,而是在這段時間不斷增加長江沙州的炮臺。

不出意外的話,從此地到京城的長江水道上,還有無數這樣的炮臺。

饒是渤海海軍船堅炮利,可在這羣炮臺面前,被逆流而上所限制船速的渤海海軍就和活靶子沒區別。

如果南軍水師還在鎮江、常州境內設置鐵索橫江,那想要渡過長江簡直難如登天。

雖說鐵索橫江從東漢到如今出現多次,無一不是遭遇瓦解,可那是上游對下游的瓦解,而不是下游對上游的瓦解。

況且有晉滅吳、隋滅陳的兩場典型例子,鐵索橫江的戰術也開始漸進,逐漸從單一的水戰變成水陸配合才能解決的問題。

胡綸好歹也在渤海軍服役多年,心裡自然清楚如果南軍水師拒絕向渤海靠攏,那渤海會遭遇多大麻煩。

眼下的渤海耗不起,每多停留一日,對於他們來說都多危險一分。

正因如此,胡綸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眼看渡船接近崇明島,他整理了心情之後,跟隨渡船登陸崇明所渡口。

在此處,數十上百艘大小不等的戰船橫亙江口,並且還有諸多被徵集而來的沙船、烏稍船。

這些船,胡綸不用多想也知道是收集而來準備火攻的火船。

火船如果趁夜色順流而下,那試圖逆流而上的渤海海軍會遭遇什麼,胡綸都不用猜想,腦中就浮現出了一名名水兵點燃火摺子,丟下火把後就跳入水中的畫面。

這一艘艘火船所裝載的火油和火藥,足夠炸沉渤海的戰船。

“請……”

當水兵聲音響起,胡綸也在短暫檢查過後登上了崇明島的崇明所。

之後的他被一名千戶官接待前往了崇明千戶所城,並在這裡看到了數以千計的水兵。

千戶所內已經沒有百姓,有的只有正在備戰的水兵們。

胡綸被引進千戶所衙門內,並在此處見到了一名和楊展有幾分相似的中年武官。

“本官便是平倭總兵官楊俅,敢問北邊有何消息傳來?”

楊俅還不知道胡綸的身份,因此表情十分凝重,似乎在擔心北邊打到江邊一樣。

胡綸看了看左右,楊俅見狀也起身道:“你們不用跟來。”

“末將領命!”諸將應下,胡綸也跟上了楊俅的腳步,不多時二人來到了後院的書房。

在進入書房前,胡綸用目光檢查了所有地方。

身爲錦衣衛,他自然知道錦衣衛如果要聽牆根會躲在什麼地方。

確定沒有錦衣衛後,他這纔在進入書房後遞出書信:“這是北邊的消息,楊千戶特意交代過,請將軍看完後便焚燬。”

揚州府千戶官也姓楊,因此胡綸的話並沒有什麼不妥。

楊俅接過了信件,打開一看便瞳孔緊縮,但很快恢復平靜。

他面色凝重的看完信中內容,其中楊展提及了他們出現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們什麼時候會進入長江口。

時間是四月初三子時,也就是明夜子時,地點則是崇明沙州南邊的江南水道。

顯然,楊展準備直接渡過海口,抵達南邊的松江府,然後再走松江府水道北上。

楊展需要楊俅幫忙的地方不多,第一點是交給胡綸一份調令,第二是加大對崇明以北的江口防務,尤其是廖角咀。

初四卯時,楊展會調五十六艘二千料以上的戰船出現在這裡與南軍水師交戰,以此來掩護南邊五十七艘一千五百料的戰船暗渡長江南口。

因此,除了手中調令,楊展還需要楊俅將駐紮在長江南口的戰船調往廖角咀參戰,給他們機會前往京城。

“我大概明白了……”

楊俅皺着眉頭看完這份信,然後當着胡綸的面,將信件焚燬。

他的聲音拔高了幾分:“如果賊軍水師南下,我會率兵將他們擋在北口,不過北口是陳都督負責,我要將此消息告訴他才行。”

楊俅擔心隔牆有耳,因此開口闡述了北口和南口的防務問題。

顯然,陳瑄始終對楊俅留一手,他將戰力最強的平倭水師調往了長江南口,興許是覺得上次的海戰有些奇怪,因此生出了戒備。

不過這麼一來,倒是方便了楊展暗渡長江南口。

楊俅手寫一份調令,冠冕堂皇的開口道:“北邊若是還有消息,你持着這份手書,可以隨意渡過長江兩岸。”

“多謝楊總兵官,末將的消息已經送達,告退。”

胡綸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自然在作揖過後轉身離去。

在他離去後,楊俅也手書一份,差人送往了駐紮在江南常州三浦口的陳瑄。

二者距離雖然有六十餘里,但有江南的縴夫幫忙,速度快些的沙船完全可以在四個時辰內將消息送達。

不出意外,消息送抵之後,陳瑄立馬率領長江水師從三浦口出發,在次日卯時抵達了崇明所。下船之後,他這纔看到渡口之中的數百艘沙船已經裝好了火藥桶和火油罐。

這些沙船加上他帶來的三百多艘沙船,足有上千艘之多。

憑藉這些火船,他有自信在自己的主場找回場子。

長江可不比大海和淮河,渤海戰船入淮河容易,不代表入長江容易。

“陳都督!”

楊俅隔着老遠便帶人走來渡口,邊走邊作揖的同時還叫嚷起來。

陳瑄聞言也轉過頭去,見到楊俅的同時向身後看去。

在他身後,站着一名三旬左右的正六品官員。

陳瑄見楊俅走來,連忙介紹道:“林御史,這位就是平倭水師總兵官楊俅,這次的消息也是他截獲而來。”

“原來如此,久聞楊總兵官平倭之名,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下官在京監察御史林嘉猷,在此見過林總兵官……”

伴隨着陳瑄開口,擔任在京監察御史,被朱允炆派來檢查二人忠心的林嘉猷便輕點頭,與楊俅招呼了起來。

監察御史隸屬都察院,官職正七品,比起陳瑄的正二品和楊俅的正三品來說,可謂低微到極點。

不過背靠都察院,還有皇帝撐腰,林嘉猷派頭十足,並沒有要和楊俅作揖的意思。

見此情況,楊俅略皺眉頭,他並未聽說監察御史還有在京一說。

只是稍微想想後,他便明白了這所謂的在京監察御史是個什麼東西。

說好聽些就是來犒勞他們的,說不好聽些就是來監督他們的。

對此,楊俅倒是沒有什麼畏懼,反而十分不滿。

一個正七品的監察御史也敢在自己這個正三品面前擺派頭,真當自己是泥捏的?

楊俅想要發作,可陳瑄卻熟悉他,上前與他作揖的同時,不免小聲提醒。

“這位是朝中方博士的弟子,小心些……”

“方博士?”楊俅迷糊片刻,但很快想到了擔任文學博士的方孝孺。

因爲朱允炆在這羣人的建議下開啓舉薦的模式,因此方孝孺等人不停舉薦自己的弟子入進入官場。

想想這羣連進士都考不上的儒生,只是因爲一個舉薦就大批進入官場。

一開始他們還算收斂,只是進入史館任編修。

但到了今年,他們就開始插手實權了,不斷對都察院、地方三司等衙門插手。

這個林嘉猷,想來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難怪瞧不上自己這羣武夫。

“林御史謬讚了,不知御史前來所爲何事?可是朝廷有旨意下發?”

楊俅作揖回禮,可林嘉猷見狀卻只是頷首:“朝廷派下官來,本來是想犒賞三軍,但不曾想楊總兵既然收到了賊軍水師南下的消息,因此跟着陳都督前來視察。”

“敢問楊總兵,那賊軍水師何時能到此處?”

林嘉猷雖爲儒生,可對於眼前這些武夫卻實在提不起尊敬的想法。

瞧着他的舉動,楊俅也十分不滿,心中都開始謀劃日後如何找這廝報仇。

只是面上,楊俅還是畢恭畢敬:“按照揚州府內錦衣衛傳來的消息,應該在今日黃昏到明日清晨左右就能抵達廖角咀。”

“正因如此,我才書信告知陳都督。”

“多謝楊兄告知,不然我還在三浦口等着馳援揚州呢。”陳瑄作揖表示感謝,楊俅也接上話茬:

“我想調平倭水師前往廖角咀,由長江水師看護長江南口,陳都督伱看如何?”

楊俅直言開口,同時他也知道陳瑄對自己有一絲戒備,因此這次的毛遂自薦一定會被拒絕。

“這就不必了吧,若是賊軍走南口怎麼辦?”

一道聲音響起,但不是從陳瑄口中傳出,而是從林嘉猷口中出現。

林嘉猷可是清楚記得楊俅父子受過朱高煦恩惠,雖然楊展已經戰死廣西,可誰知道楊俅會不會臨陣投敵?

讓他駐守南口,陳瑄駐守北口才是最好的辦法。

“呵呵……”陳瑄見林嘉猷主動站出來,也尷尬笑了兩聲,然後對楊俅說道:

“林御史說得對,萬一賊兵走南江口就不好了。”

“南江口,還得是交給楊兄,至於北江口和廖角咀便交給在下了。”

陳瑄附和起了林嘉猷的話,但是他們都心知肚明,渤海軍既然南下,那大概率是出現在北邊。

如果屆時他們不出現,陳瑄他們也完全有時間前往南口參加防務。

“既然如此,那末將領命……”楊俅的表情一下子難看起來。

陳瑄見狀連忙安撫:“若是北口戰況激烈,興許我還要調楊兄你來幫忙。”

“如此倒好。”楊俅一聽說能參戰,臉色也稍微好了些。

這樣的神色變化被林嘉猷看在眼裡,不免在心底嘲諷:“武夫就是武夫,連養氣功夫都沒有。”

只是嘲諷在心底,面上林嘉猷還是得安慰楊俅:“楊總兵的功績在這裡擺着,屆時如果沒有楊總兵,我們恐怕也難以禦敵。”

“是極是極……”陳瑄跟着附和,楊俅聞言卻作揖:“既然如此,那末將就調兵前往吳江口和寶山、高橋了。”

“楊總兵官慢走。”林嘉猷作揖,陳瑄也跟着附和。

不多時,他們便見整個崇明所走出了數千名兵卒,算上已經在南口駐守的兵卒,足有萬人規模。

他們駕駛戰船出港,分別前往了江南松江府的高橋、吳江口和寶山一帶,不過更多的則是停在了江心中,看模樣是準備隨時馳援北口。

這樣的做法,倒是表明了渤海海軍一定會在北邊出現,因此陳瑄也開始加強防務,調集戰船前往廖角咀,同時令火船準備。

一旦廖角咀戰敗,那長江水師就會撤回崇明島,接下來就是上千艘火船建功的時刻。

陳瑄在準備,林嘉猷則是尋了一處哨塔走上,望着滾滾長江,不免與身旁的吏目們說起了長江種種典故,長者味道濃厚,讓人無語的同時,卻還得硬着頭皮聽下去,即便林嘉猷說錯也不能揭穿。

時間一點點過去,從清晨到正午、再到黃昏……

陳瑄帶着長江水師在廖角咀等了又等,始終等不到渤海海軍出現。

漸漸地,他們開始鬆懈起來,而天色也漸漸黑了下去。

林嘉猷眼看沒有戰事可見,便嘲諷了兩聲楊俅,轉身去了陳瑄爲他安排的屋舍休息。

與此同時,南江口卻密佈戰船,而負責指揮他們的楊俅則是前往了高橋鎮,單獨包了一座酒樓,請弟兄們熱鬧的吃了頓飯。

在熱鬧聲中,一艘艘與平倭水師戰船相差不大的戰船從南邊駛來,巡哨的戰船看見了對方的旌旗是平倭水師的標誌,當即上前阻攔。

“你們是誰派來的,怎麼打着我們的旌旗?”

平倭水師千戶官楊會攔下這支船隊,同時對甲板上嚷嚷起來。

他一早就看見了這些船隻的跑口擋板,如果不是見到這羣船隻的甲板上沒有火炮,他都準備直接動手了。

“我家船隊是奉楊總兵官的調令前來送戰船的,這是調令,請千戶官上船檢查。”

崔均站在甲板上,按照楊展交代他的話對楊會大喊,同時派人用夾杆遞出了調令。

楊會詫異自家老爺什麼時候買了船,不過還是接過調令看了一眼。

在確定確實是自家老爺的調令後,他也命人接船舷,走上了這坐船之上,在崔均的引路下往船艙走去。

漆黑的夜裡,楊會只能憑藉崔均手中火把看清前路。

待他走下船艙,眼前的一幕讓他瞬間將手握到了刀柄上。

只見在船艙之中,數十門與南軍不同的火炮擺放着,一旁還有許多火藥和鐵炮彈。

這羣火炮他可太熟悉了,不就是渤海海軍的火炮嗎?

“楊會,別亂動……”

忽的,一道熟悉的聲音響起,楊會動作停滯,甚至連他身後的那十餘名兵卒也停下了動作,紛紛張大了嘴巴。

那聲音從他們身後傳來,使得他們身體都僵硬起來。

彷彿機械般,衆人緩緩挪動目光,最後在漆黑的船艙之中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孔。

“少…少…少…少……”

最先回頭的兵卒磕磕巴巴的看着眼前人,隨後回頭的兵卒們也紛紛被嚇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鬼啊!!”

對人膽子極大的楊會在此刻嚇得屁滾尿流,臉上滿是鼻涕。

他親眼看見了楊展的出現,偏偏他還穿着一身鴛鴦戰襖。

自家少爺死的時候,不就是穿着一身鴛鴦戰襖嗎?

“少爺啊,俺可沒有對不起楊家啊!”

人高馬大的楊會跪在了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要說對不住,也是老爺對不住您啊,您死了老爺都沒哭,俺還爲您哭了七天靈啊!”

“少爺,您可不能帶俺走啊,俺二十八還沒討婆娘,俺走了俺家就絕後了,您可是吃俺娘奶長大的,您不能這樣對俺娘啊……”

楊會的膽小讓四周隨他上船的兵卒都忘記了害怕,甚至連崔均都沒想到,前面還凶神惡煞的楊會,會在看到楊展的一瞬間慫成這副德行。

“少爺啊……”

“別哭喪了,我還沒死!”

楊會還在哭嚎,卻見楊展臉黑走出來,一把將試圖將他抓起,卻發現這廝太重,抓不動。

“少爺您一路走好……”

“走個屁,老子詐死!”

第41章 兄仁侄狠請假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391章 大明孝子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29章 二王相猜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526章 扶危濟困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156.第156章 兵臨城下第340章 青藏驛道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373章 廟堂局勢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95章 身不由己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32章 採生折割第36章 以利誘之第64章 募兵之論第59章 東窗事發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15章 武英殿中第570章 城頭論政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589章 後記弘治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516章 自爆第480章 攜老扶幼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547章 雞鶩爭食第98章 但願海波平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488章 欣欣向榮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337章 離經叛道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89章 孤家寡人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44章 爲天子筆第68章 武英理政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121章 除夕守歲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第444章 天家無情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397章 哀毀骨立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366章 此子類父第383章 河中風雲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356章 永樂二徵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576章 烈士暮年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356章 永樂二徵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67章 調停諸國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4章 魁首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10章 輕鈔重錢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553章 故人凋零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386章 波斯之亂第482章 狼子野心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386章 波斯之亂第616章 地府始秦終明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