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削藩論》

第22章 《削藩論》

“陛下給的策題是削藩,內容是‘朕以御虜付諸王,可令邊塵不動,貽汝以安。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孰御之?’。”

大教場小院內,當李景隆將朱元璋的原話說給了朱高煦聽,他僅僅是從李景隆口中聽到了‘削藩’二字,便覺得血先涼了三分。

不過,他也很快鎮定了下來,因爲削藩這個話題在這兩年的朝堂上聲音並不小,並不是什麼不能提及的話題。

廟堂上能有這樣的聲音,沒有老朱的默許,朱高煦是不相信的。

說到底,自從晉王高調爭儲,周王私下與馮勝見面之後,削藩這個話題就已經逃不脫了。

只是對於大部分藩王們來說,削藩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因爲直屬他們的權力小的可憐。

如果沒有朱元璋授權,他們手頭也就那幾千上萬的兵馬,連治理一縣的權力都沒有,只能蝸居那周長三裡三的王府之中。

站在普通藩王的角度來看,就這點兵馬權力別說反抗朝廷,就是想要走出封地都十分困難。

當然,擁有這種看法的人,並不包括一些強藩,尤其是眼下掌握了山西沿邊二十餘萬兵馬的晉藩。

晉王朱棡不僅自己拳頭大,所牽扯的勢力也是極大的。

穎國公傅友德是他的姻親,永平侯謝成是他的岳父,定遠侯王弼是他的舊友。

這三個人能夠影響的,是山陝兩淮地區的數十萬兵馬。

正是因爲有着這樣的背景,晉王纔會在先太子朱標死後高調爭儲。

如果不是還有燕王和秦王在左右夾擊他,恐怕眼下的晉王已經無人節制了。

“晉燕失睦……”朱高煦腦中閃過了這四個字,好似靈光一閃般,他思緒瞬間通明。

“這個策題,恐怕是老朱想要借我之手來敲打我那三伯,同時讓天下弱藩放心。”

“如果是這樣的,那就好辦多了……”

朱高煦鬆了一口氣,只要老朱不是針對燕藩,那他就不用擔心了。

至於惡了晉府,朱高煦更是一點不擔心。

據他了解,自家那個如日中天的三伯,好像也沒有幾年可活了,指不定兩人這輩子都沒再見面的機會。

想清楚一切,朱高煦開始琢磨起了如何說出一篇讓天下諸藩放心,同時還能討好老朱的文章。

朱高煦清楚老朱的性格,即便他的諸子中違法亂紀甚多,他也沒有廢除其爵位,更不會逼死自己的兒子,而是罰俸、亦或者口頭斥責。

就這些行爲來看,朱元璋面對諸王,他的第一身份不是皇帝,而是一個父親。

如果朱元璋面對諸王的身份是一個皇帝,那以他的手段,完全可以在他在世時,不耗費大明一點元氣就能削藩成功,可是歷史上他並沒有。

哪怕晉王朱棡都這樣高調的爭儲,明面打老朱的那張老臉,老朱也沒有讓人殺他,而是下旨痛罵一頓來解恨。

這樣的表現,倒是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因此,老朱他想要的削藩,一定是懷柔的,而不是像朱允炆那種,恨不得把諸藩都廢爲庶人,讓他們餓死民間。

看人下菜,這很重要。

今日的策題,如果是朱允炆出的,那朱高煦會毫不猶豫的展露出狠辣一面來迎合朱允炆,爲的就是先保證自己不會成爲朱允炆的眼中釘,肉中刺。

可眼下的策題是朱元璋出的,因此經過李景隆解釋,朱高煦已經知道自己要怎麼回答這個策題了。 不過,其中稍微帶有的一點難度就是,如何在懷柔的情況下滿足老朱的需求,同時又不遭到朱允炆的厭惡,致使自己衆矢之的。

對於這個問題,朱高煦心裡早已有了腹稿。

他自穿越而來,就回憶過朱允炆和朱棣的削藩方式。

朱允炆的削藩方式,許多人都瞭解,但朱棣的削藩方式,許多人卻不瞭解。

後世有的人說漢代的推恩令在明代用不了,因爲明朝藩王沒有封國土地的徵稅權,而是拿着朝廷發的俸祿過活。

可是,他們不清楚的是,明代藩王雖然沒有封國土地的徵稅權,但是他們有兵權。

明代藩王的兵權,大到三護衛,小到一護衛。

每護衛少則三千人,多則滿編五千六百人,看似不多,但聚集起來就會很多。

朱允炆削藩時,朱元璋臨終前任命的顧命大臣齊泰就曾經上疏過,可以效仿推恩令的方式,削去藩王兵權,以此讓藩王沒有實力和朝廷對抗。

然而,朱允炆沒有選擇齊泰的建議,反而選擇了自己老師黃子澄的建議,認爲天兵一至,藩王必定俯首稱臣,乖乖交出手中兵權,等待發落。

這樣的選擇,直接導致了靖難之役的爆發。

朱棣上位後,他不僅和齊泰的思路一樣,甚至還補全了齊泰沒有想到的許多辦法。

同樣削藩,朱棣是沒有坐穩皇位的時候,通過復封建文帝朱允炆削的幾位藩王,來表達自己的善意,換來兄弟們的支持。

坐穩皇位以後,再通過各種各樣的原因,來削除這些藩王的三護衛。

對於弱藩,朱棣先是進行警告,然後在對方再次犯錯時出手,剝奪對方的護衛。

對於強藩,朱棣則是在其子嗣成年後,從王府護衛中抽調一部分護衛給其充當護衛,完全是“明代版推恩令”,可以說手段相當高明。

當然,最關鍵的是,朱棣並沒有違反朱元璋留下的祖制,從來沒有像朱允炆一樣大肆宣傳要廢除藩王制,只是通過大變動將這些有實權的藩王變成無權的藩王。

就算是廢藩,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讓下面的人找不出藉口。

可以說,朱高煦只要稍微改改朱棣的削藩政策,就可以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想到這裡,朱高煦思慮過後才緩緩開口:“我以爲……”

朱高煦將自己想到的削藩政策全盤而出,臉上從容不迫,甚至還有閒心思在口乾時坐到一旁喝茶潤喉。

不過,此刻的李景隆沒有在意這些,他完全沉浸在了朱高煦口中的削藩手段上。

饒是他不管怎麼想,都覺得朱高煦所說的一切是眼下大明削藩最好的手段。

只要日後的朝廷採用,那削藩根本不會引得諸藩震動。

想到這裡,李景隆看向朱高煦的目光都柔和了不少:

“此子,真乃我大明之肱骨……”

黃子澄真名叫做黃湜,字子澄。

不過爲了閱讀,第三人稱就直接稱呼黃子澄好了。

(本章完)

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612章 地府獐頭鼠目朱老四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570章 城頭論政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69章 爺孫和睦第505章 直掛長帆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2章 大教場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95章 身不由己第554章 辛亥變法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第539章 君子之澤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444章 天家無情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第28章 潛龍在淵第53章 難成大器第342章 開港招撫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588章 後記成化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579章 時光如梭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第85章 行鈔稅法第89章 孤家寡人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578章 帝悲慟第383章 河中風雲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273.第273章 勝券在握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489章 倉攢吏316.第316章 朱教習第588章 後記成化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第87章 老謀深算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81章 孝陵之上第5章 洪武暮色第131章 日出松江第558章 和光同塵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57章 入宮覲見第367章 調停諸國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244.第244章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52章 街頭鬥嘴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92章 鳥盡弓藏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55章 道德者死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第9章 營中小院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121章 除夕守歲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第5章 洪武暮色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47章 東宮名錄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527章 東風入律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