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教場

第2章 大教場

“咚咚咚……”

卯時六刻,當霧氣盡數散去,大教場上也響起了沉悶的擂鼓聲,而一件件用於考校武官子弟本領的器具也被搬了上來。

木架、箭靶、弓架、長弓、長刀大槍……這些東西一件件的被搬了上來,而最後登場的則是從御馬監領來的百餘匹河曲馬。

“陛下,這次考校的科目是弓馬騎射和大槍,先步弓、後御馬、再騎射,最後練習大槍兵擊。”

校臺之上,身爲魏國公兼中軍都督府都督的徐輝祖向朱元璋作揖,同時將此次考覈的科目如實相告。

朱元璋微微頜首,沒有多說什麼,而徐輝祖見狀也轉過身去,讓諸衛指揮使傳令。

諸衛指揮使心領神會,隨即讓手下人前往十個百人方陣傳令。

一刻鐘後,伴隨着擂鼓停下,號角聲響起,每個百人隊的第一排前十人走出,共一百人走到了距離第一排箭靶五十步的距離。

眼看這一幕,朱高煦並不緊張,而是心態放鬆,遊刃有餘。

早在考校開始前,他便已經做足了功課,對於每項考覈內容和標準都爛熟於心。

在明初,朱元璋對武官兵卒的考校要求都十分嚴格,不同於在外衛所的五千六百人。

在京都司衛所,是每個衛所五千人,其中定期會抽選一千人來進行考校。

朱元璋要求,騎兵必須擅長騎馬、擅長射箭、擅長使用槍、擅長使用刀。

步兵必須擅長使用長槍,弓弩、火銃。

如果考校後合格,參與考校的兵卒及其上級武官都會受到賞賜。

賞賜的東西主要是寶鈔,一項合格賞鈔五錠,連續多項合格者,則賞賜鈔六錠。

如果有大量士兵不合格,其上級武官就會受懲治,主要是停薪或者降職或者罷官,而不會處罰兵卒。

即使某些兵卒驗試不合格,朱元璋也會賜給不及格的兵卒六百文錢。

不過,朱元璋的寬容並不囊括全部,他對兵卒的紀律要求是極高的,諸如唱曲踢球這種事情一旦在軍中發生,那將有殘酷的軍法來懲治犯事兵卒。

朱元璋對兵卒要求如此高,對武官的要求更不用多說,而作爲未來將世襲父輩官職的武官子弟,他的心底卻充滿了焦慮。

諸如眼下,當百名武官子弟走到石灰線前,他們大多緊張的汗流浹背,只有少部分人沉穩自若。

在他們面前,六百個箭靶錯開擺放,分別以五十步、八十步、一百步、一百二十步和一百五十步、一百六十步分別擺放。

這樣的場景,無疑給了武官子弟們極大的壓力,而這樣的壓力,來源於朱元璋給明軍定下的標準。

在朱元璋標準中,明軍每人持箭十二支,其中六箭要達到相對應的標準。

這其中,武官和兵卒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武官的標準,持弓人須最大射到一百六十步遠,必須在五十步的距離射中箭靶,但不一定要射中靶心。

兵卒的標準,則是持弓人須最大射到一百二十步遠,在五十步距離射中靶心。

想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首先從持弓人弓箭就有了要求。

明軍將弓箭手的拉力分爲四級,由上至下分別是虎力、上力、中力、下力。

其中虎力要拉一百二十斤以上的強弓,約後世的158磅以上。

由於太過困難,因此即便是擁兵百萬的大明王朝也難以湊齊百人。

除虎力弓外,其次的上力需要使用一百二十斤強弓,中力則是七十四至九十六斤之間,下力則是四十斤到七十五斤。

持這些弓參加考校的,不僅僅要能拉開,十二箭中有六箭都必須要滿弓中靶。

這麼形容或許不太能直觀感受,但以朱高煦前世在箭館的射箭經驗來說,後世射箭館供新手體驗的館弓一般是16-24磅,超過30磅的很少。

明代長弓磅數與現代磅數的兌換比是1;1.3,因此算下來,明軍兵卒開弓的最低標準是後世的52磅左右,最高則是158磅以上不封頂。

如此換算,也能看出明初兵卒和武官所使用的弓箭拉力有多麼誇張。

對於常年訓練的武將來說,除非是天賦異稟的,不然大多也就停留在中力的程度,而下力則是兵卒和基層武官、精銳兵卒的常用弓力。

在下力弓中,朱元璋對於武官子弟考校的標準又定在六十斤,即後世78磅。

面對這樣的標準,如果一個人疏於練習,那便很難通過考校。 如眼下,當大教場上的一百名武官子弟上前取弓搭箭,立馬便有許多武官子弟無法將這六十斤的下力弓拉滿。

有丟臉者,甚至連將六十斤弓的五分都無法拉出五分,更別提射箭十二支了。

這一幕讓校臺上的朱元璋臉黑,而左右武官和文臣也十分唏噓。

洪武年間並非承平,而是一直在對西南、北方用兵,善戰的武官數量並不少。

可問題在於,從眼下看來,這第一批武官子弟的表現,似乎很難托起十幾年後的大明。

“下力弓都開不了了……”

“現在的小子大多隻知道玩樂,開不了倒也不奇怪。”

“既然不行,那就該修文,而不是來這大教場上丟他們父輩的臉。”

“下力弓都開不了,日後北虜和西南蠻入侵又該如何收拾……”

“唉……”

“……”聽着耳邊武官和文臣的話,朱元璋的表情雖然沒有明顯變化,但旁邊的朱允炆和徐輝祖卻能清晰感受到他的不滿。

“合格二十有四!”

在朱允炆和徐輝祖還在想着怎麼解釋的時候,下面的武官將第一批子弟的成績報了上來。

一百人中,合格者只有二十四人,這出奇低的人數再度讓四周武官文臣唏噓。

朱元璋沒有說話,而是眼神示意徐輝祖繼續。

見狀,徐輝祖也只能硬着頭皮讓武官子弟一排排的上前。

“合格一十有八!”

“二十有九!”

“三十有七”

“四十有一!”

“二十有……”

一排排的武官子弟上去,一排排的人被刷下來,九排子弟上去,不過選出了二百七十四人,其中大多隻能開下力弓,中力弓不足十分之一,而上力弓僅有寥寥數人。

這樣的成績,如果不是考校剛剛開場,恐怕朱元璋會拂袖而去。

“再看看,不行就先考校大槍,然後我再走……”

朱元璋瞥了一眼最後上場的一排武官子弟,心裡暗歎着。

“子弟上前!”

與此同時,作爲最後一排的排頭,朱高煦也走到了石灰線前。

此時的朱高煦虛十五歲,在武官子弟中算是年紀最小的一批。

他長相身材都不錯,得益於老爹朱棣和孃親徐氏的優良基因,他在十五歲便有了五尺五寸(176cm)的身高。

唯一讓他惆悵的,就是由於前身行跡放浪,臉上有幾道劃痕,故而不得爺爺喜愛。

相比較之下,他那長相白淨圓潤,言行舉止彬彬有禮的大哥纔是最得爺爺朱元璋喜歡的幾個孫子之一。

“殿下,您是用配弓還是……”

走到石灰線前,負責監考的考官上前詢問了一下朱高煦。

他出身徐府,因此知道自家這位殿下自小力氣大,特此詢問一聲,但也沒有抱太大希望。

軍中制式步弓都是下力,對於經常訓練的壯年兵卒來說都十分足夠了,何況自家這位殿下才不過十五歲,不換也正……

“給我換把一百三十斤的強弓!”

(本章完)

第4章 魁首第120章 各有難處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574章 可汗舞樂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79章 中元祭日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359章 自由貿易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34章 戰亂之苦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579章 時光如梭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第518章 顏李案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76章 造船平倭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563章 聖人親至第616章 地府始秦終明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126章 百里無鳴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273.第273章 勝券在握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51章 孜孜不倦第130章 秦王樉薨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第364章第594章 後記隆慶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70章 何不燒煤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560章 朝日孝子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489章 倉攢吏第591章 後記正德(2)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9章 營中小院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120章 各有難處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408章 新老更替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563章 聖人親至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458章 工業展開第93章 謹言慎行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63章 書房論兵第129章 百廢待興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402章 甕捉野豬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73章 平倭論第426章 瘋狂作死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575章 永樂無憾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55章 道德者死第75章 魏國公府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403章 養倭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