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終抵吉林

第127章 終抵吉林

“遼東每年二月末纔會積雪融化,按理來說,末將本該安排在二月末給您送糧……”

遼陽城酒樓裡,周興向朱高煦討論着送糧的事情,並說起了這個時代遼東的天氣。

“只是殿下您有所不知,遼東的積雪雖然融化的早,但從三萬衛前往吉林這一段路的積雪卻要等到三月初才能徹底融化。”

“儘管二月中旬這官道就能過人,但想要過車卻必須得等到三月,有時冬季長,甚至要等到三月中旬。”

“這一點,等過幾日殿下親自前往吉林自然會知道。”

周興一邊說,那酒樓的飯菜一邊上。

不得不說,雖然遼東人口稀少,但會做飯的廚子在哪都有。

飯桌上,諸如燉羊、燉雞、烤肉等肉食足有五六盤,即便其它桌上,也有一兩盤葷菜,可以說這次宴請朱高煦,周興算是下了血本,畢竟遼東都司的銀子也需要南邊來撥。

朱高煦也沒說什麼,只是在周興說完後才繼續道:

“我自然是信老將軍的,這樣吧,每年四月初一我派兵馬前往三萬衛。”

“按照皇爺爺說的,遼東都司每年給一年糧,而我這次帶了兵卒及家眷約一千八百人,另還有戰馬二百匹、挽馬三百匹,大食馬二十匹。”

“草料我不需要,老將軍將草料折爲豆料撥發便足夠。”

朱高煦如此說着,而周興身旁坐着的幾位都司知事也拿出一個巴掌大小的算盤敲打。

不多時,其中爲首的一人便對周興說道:

“總兵,此前吉林船廠時的定額是粟、米合計四萬五千四百六十石,馬豆料一千四百六十石,七萬三千束,每歲行糧約兩萬石,撥鹽一萬四千斤,棉布五千匹,綿花一萬兩千斤……”

那知事如實說着之前的情況,而後又繼續補充:“如今以都督府下批陛下硃批來看,陛下硃批的馬匹給料數量爲五百二十匹,新增護衛粟米額爲五百戶,家眷兩千口,合計一萬八千石。”

“前後相加,若是草束折豆料,每年定額撥發粟、米六萬三千四百六十石,馬豆料一萬餘六百石,棉布七千五百匹,棉花一萬七千斤,鹽一萬九千斤。”

“此外,還有定額每年撥發的鐵料三萬斤,火藥一千斤,以及今年額外撥發的碗口銃二十門,銅銃二百支。”

這知事在向周興彙報,但同樣的也是在向朱高煦報賬。

這賬目按照皇帝的硃批來說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對於普通的衛所來說,朱高煦的吉林衛能領取的東西幾乎等同於滿編衛所。

也就是說,其它衛所五千六百軍戶的物資,與他麾下的一千五百軍戶,外加六百匠戶的物資相當。

對此,周興並沒有什麼反應,畢竟這是皇帝硃批同意的,他只需要按照硃批辦就是。

不過這並不代表事情已經結束,因爲遼東都司還需要負責朱高煦的俸祿。

面對這個問題,周興轉頭對朱高煦作揖道:“末將聽聞殿下已經提前支取了今年的俸祿,因此遼東都司從明年開始負責王府歲俸。”

朱高煦的歲俸是多少,這已經不用再繼續討論了,畢竟那是老朱詔告過百官的。

周興開口,只不過是想說清楚時間罷了。

“這歲俸,便也按照每年四月初一的時間來押運吧。”

周興打着商量,朱高煦也沒有拒絕,頷首算是同意了。

見狀,周興也高興的與朱高煦倒酒言談,二人聊了聊兀良哈與西陽哈的一些事情。

不過對於西陽哈那邊的情報,周興所瞭解的其實與亦失哈瞭解的差不多,倒是兀良哈那邊,周興給朱高煦講解了許多他不曾知道的情報。

兀良哈即朵顏三衛,雖然它在後世的互聯網上成爲了各種營銷號的素材,諸如朵顏三衛是明朝最強僱傭兵,朱棣依靠朵顏三衛贏得靖難之役,朱棣割讓大寧衛給朵顏三衛等等……

但在明初的歷史中,兀良哈的存在感和影響力都算不上多強,說是僱傭兵都算是擡舉他們,實際上他們的性質連強盜都算不上。

正如當下,自納哈出被馮勝擊敗後,兀良哈諸部立馬向大明投降,被冊封爲朵顏三衛。

然而伴隨遼王阿扎失裡被傅友德、郭英再度擊敗於挑兒河一帶,擔心自己也會步遼王后塵的兀良哈諸部立馬投靠了北元新汗。

爲了防止被明軍掃邊,兀良哈諸部還北遷至兀良哈禿城駐牧,距離大寧的全寧衛足有千里之遙。

雖然雙方有千里之遙,但兀良哈禿城一帶的牧場並不足以養活兀良哈諸部,所以時不時還會有一些小部落南下放牧,順帶劫掠大寧、遼東等處。

大寧最北的衛所是沿遼河巡邊的全寧衛,遼東都司最北的則是吉林船廠。

不過由於吉林船廠的位置易守難攻,而且物產並不充足,所以兀良哈諸部一般都選擇在早春和入冬前越過遼澤襲擊三萬衛和開原等處。

當下朱高煦去了吉林船廠,如果他能主動出兵巡邊,那就可以杜絕兀良哈諸部騎兵南下侵犯三萬衛和開原。

不過從吉林衛到全寧衛巡視的遼河,單程距離大約是四百六十里,來回就是九百二十里。

以吉林衛的實力想要巡視這麼大塊地方顯然是不可能,所以周興給出的提議是由三萬衛和開原巡視西北部的二百六十里,朱高煦只需要負責吉林到前金隆安府一帶就足夠。

這一段距離,也就是二百里左右。

儘管朱高煦的吉林衛只有一千五百軍戶,但經過朱元璋的撥發馬匹,他現在有軍馬四百匹,可以說不輸於一個正常衛所擁有的騎兵數量,巡視二百里對他來說並不困難。

況且兀良哈並不是一個集體,而是由多個部落組成,一般南下劫掠的數量也就幾千人,並且其中婦孺居多。

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在曠野與吉林衛騎兵碰見,恐怕也不敢輕易動手。

可以說,周興的安排已經極大考慮了吉林衛的實力不足。

不過面對他的提議,朱高煦卻更爲乾脆道:

“巡視沒問題,不過我想在之後重新恢復前金隆安府,不知道現在那裡能否修築城池?”

隆安府即後世的長春,當地的地勢不僅平坦,境內的臺地平原和沖積平原面積也是相當之大,而且境內的石灰岩數量足夠多,朱高煦可以就地取材來建設水泥場。

不過它的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因爲地形過於平坦,西面與北邊一馬平川,可以說只要兀良哈從西北突襲南下,隆安府就要面臨被包圍的風險。

正因如此,大明並沒有在當地建設驛站和衛所。

“殿下可要考慮清楚了,雖然在隆安府建立石堡可以爲吉林分擔壓力,但隆安府可比吉林易攻難守。”

周興的話不無道理,長春與吉林中間隔着丘陵山脈,雖然守住長春能保護吉林,但長春的地勢並不利於明軍守城。

不過對此,朱高煦卻是笑笑:“我也不會一開始就在隆安建設石堡,最少要等到吉林能自給自足。”

“原來如此……”聽朱高煦那麼說,周興也放心了些,畢竟要是朱高煦失陷賊人之手,那他這個遼東總兵官也逃不脫干係。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周興也與朱高煦推杯換盞了起來。

這酒席從正午到黃昏,雖然時間很長,但由於遼東身處四戰之地,因此衆人喝的很慢。

直到酒席散去,朱高煦與周興也沒有喝太多。

親自護送朱高煦前往驛館休息後,周興才帶人離開。

次日一早,周興就帶人乘船南下前往金州巡查城防,至於朱高煦等人則是在遼陽休息了數日才繼續上路。

在僅有四十幾萬人的遼東,莫說冬季,就是夏季都很難在官道上看到人,因此他們一路北上的路途中幾乎沒有見到除塘騎以外的任何一人。

他們越往北走,巡查的塘騎就越多,哪怕冰天雪地,也時不時能看到一些石堡上探出的人頭,與前來盤問的官兵。

到瀋陽衛時,林五六他們甚至連駐守當地的官兵說得什麼話都聽不懂了,當地充斥着大量的山東方言與蒙古韃話。

朱高煦出生北平,在瀋陽衛時還能聽懂一些話,但等到了開原衛、三萬衛時,便是他也是兩眼一抓瞎。

在後半段路程中,他們幾乎依靠着精通多種方言和語言的亦失哈來帶路。

二月十七,朱高煦一行人出了三萬衛,而這也是遼東都司直轄的最後一個北邊衛所,再往北就只有一個關隘和四個驛站了。

十四世紀末的東北既沒有後世的基建與繁華,也沒有當年遼金時期的人聲鼎沸。

走在積雪融化後而泥濘的官道上,放眼望去皆是一片雪白。

西邊是一望無際的遼澤,在後世它是一塊產糧平原,但在這個時代卻還是一片結了冰的沼澤地。

官道東邊,所見的是被積雪覆蓋的茫茫山嶺。

在這片山嶺之中,舉目所見,荒無人煙,靜謐無聲,一片荒涼的景象。

耳邊除了馬蹄聲和隊伍中的交談聲,便是連動物的聲音都無法聽到。

身處這無邊無際的荒山野嶺中,能感受到的只有狂風呼嘯,以及生物慘淡情景,那種荒無人煙之感油然而生。

“殿下,我們去的地方不會比這還荒無人煙吧……”

隊伍中,許多人都打起了退堂鼓,哪怕諸如林五六這樣堅定選擇朱高煦的人,也不免上前忐忑詢問。

朱高煦轉頭看了看那山脈,望着那連鳥獸都不見蹤影的山嶺,臉上卻是洋溢笑容:

“日後這地方若是人聲鼎沸,我便要將你們的名字和功績都刻在石碑上,供來往路人瞻仰。”

他沒有正面回答,反而說起了未來。 這有幾分畫餅的感覺,但在這如同世界邊緣的地方,他的承諾足夠激勵隊伍中的所有人。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們在這荒山野嶺之中趕路,每天夜晚都能聽到狼嚎虎嘯,感受那寒風凜冽。

三日後,他們來到了朱高煦與周興所談論的隆安府,也就是後世的長春。

與朱高煦猜想的一樣,在這裡他們終於見到了文明的痕跡,哪怕只是垮塌的廢墟,卻也讓他們興奮不少。

“這地方真平,土地也肥沃的不行,就是太冷了,都快二月末了還沒化凍。”

林五六用長槍戳入了凍土中,拔出來時是富有營養的黑土壤。

曾經的隆安府只剩下了垮塌的夯土牆和許多倒在積雪裡,被幹草掩埋的廢墟。

望着這一羣廢墟,朱高煦倍感唏噓,而亦失哈也跟着朱高煦狼狽走入隆安府城中。

“這地方倒是不錯,若是日後吉林人多了,或許可以遷移些過來。”

亦失哈不知道日後的朱高煦要做什麼事情,他只覺得隆安府的地勢不錯。

聽着他的話,朱高煦拍了拍手上的積雪和草屑:“在地圖上把這裡改稱長春吧。”

爲了方便自己回憶,朱高煦決定將隆安府正式更名爲長春,即便這裡還無人居住,但日後會有的。

對此,亦失哈也沒有什麼意見,畢竟出了三萬衛,基本上就都屬於吉林船廠的管轄範圍了。

如今吉林船廠被改設吉林衛,它的管轄範圍可以說完全看朱高煦個人。

如果朱高煦願意,他甚至可以宣稱除遼東以外的整個東北,乃至東西伯利亞都屬於他的管轄範圍內,畢竟在這片土地上只有他這麼一個文明。

對於東海女真、海西女真而言,只要朱高煦給足足夠了利益,他們甚至可以稱朱高煦爲大汗。

不過這樣的統治不是朱高煦想要的,他需要的是一個擁有健全班底的渤海王府。

“走吧……”

轉身離開隆安府,朱高煦帶着亦失哈出了這垮塌的城池,翻身上馬後繼續帶着林五六等人往吉林衛前進。

從長春到吉林,若是走官道需要再走四百里,不過亦失哈熟知當地地形,因此準備帶朱高煦往大黑山中穿越過去。

如此一來,便只需要走一百八十里就能抵達吉林城。

期間需要穿越五十里的大黑山,不過好在大黑山中並沒有多少女真人居住,加上他們這一行人隊伍規模不小,想來也沒有什麼不長眼的女真人會想不開襲擊他們。

事實也是如此,饒是朱高煦他們做足了戰鬥的準備,可在大黑山休息的這一夜裡,他們確實沒有碰到什麼女真人。

次日清晨稍微收拾了行李,他們便再度出發,不過正午就走出了大黑山。

如此陸續趕了兩天的路,終於在第三天時他們見到了一處矗立在松花江與長白山餘脈中間的一處石堡。

那石堡好似一個瞭望塔矗立在長白山餘脈的邊上,石堡頂部高掛着十餘面寫着‘朙’字的火紅旌旗。

那旌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但卻在出現的一瞬間撫平了衆人一路上的勞累。

“嗶嗶——”

刺耳的哨聲響起,那石堡頂部忽的出現了三四道人影,他們對着百餘步外的朱高煦等人大喊:“堡下哪方人馬?!”

“掛旌旗。”不用朱高煦交代,林五六就招呼身邊人掛起了一面旌旗。

不多時,一面寫着“渤海”的旌旗豎立在了隊伍中,林五六親自扛着旌旗策馬到了堡下,當着石堡上兵卒的面揮了揮旌旗:

“渤海王至,速速傳吉林船廠千戶官迎接殿下!”

林五六洋溢着笑臉呼喊着,卻不想堡上那些兵卒面面相覷,最後尷尬地衝林五六喊道:

“張千戶官死了,半個月前受傷不治病死的,我們還沒來得及上奏都司。”

一句話說出,林五六傻眼了,他沒想到他千里迢迢來這吉林衛就任,結果連上官都還沒見到,對方就已經死了。

呆愣了片刻,他轉頭看了一眼往這邊趕來的北行隊伍,於是咬牙道:“叫船廠管事準備迎接就行。”

“是!”堡上兵卒應下,隨後三五成羣的下了石堡,將石堡城門打開。

很快,十餘名兵卒在一個總旗官的帶隊下走出石堡,其中一人騎上了一匹蒙古馬往後方傳信去了。

他們看着林五六,又望了一眼正在趕來的隊伍,不免倒吸一口涼氣。

僅朱高煦這一行人便有二百匹秦馬,可見實力。

不多時,朱高煦帶隊來到了石堡前,其中一個三旬左右的總旗官站出來半跪作揖,速度之快連朱高煦都沒能叫住。

“吉林船廠雞西堡總旗官王義參見殿下,殿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義沒見過什麼殿下,口不擇言的喊了聲萬歲,朱高煦聞言連忙更正:“我乃郡王,稱呼千歲即可,日後軍中不用行跪禮。”

“是!”王義點頭應下,林五六見狀也上前說出了吉林船廠千戶官已死的消息。

對於這條消息,朱高煦有些詫異,他連忙詢問王義:“你們那千戶官如何受傷不治的?”

王義等人都是山東遷移而來的軍戶,因此與朱高煦他們對話沒有太大的問題。

面對朱高煦的詢問,他也如實說道:“前些日子北邊的西陽哈來犯,張千戶官面部中了狼毒箭,大雪漫天出不去,草藥也沒了,因此就死了。”

王義這話讓人唏噓,同時也聽出了吉林船廠的情況有多嚴峻。

由於宋晟被調往雲南,歷史上宋晟與周興圍剿西陽哈的事情被推遲,那西陽哈見明軍沒有反應,便再度南下劫掠了一番,因此這張千戶官才死在了戰後。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沒有繼續在這裡耽擱,而是對王義招呼道:“你繼續在這裡駐守,待我去了船廠再對各處石堡安排。”

朱高煦手裡沒有吉林船廠的地圖,因此也沒有隨意更變防守。

叫林五六給王義等人留了一罐酒後,他便帶着林五六和亦失哈等人繼續往吉林船廠前進。

穿過石堡,沿着松花江往南行走,他們一連又遇見了三個石堡,幾乎每個石堡都只有十幾個兵卒駐守。

如此走了二十里,他們這才見到了建造在一處河灣裡的吉林城。

據朱高煦的瞭解,吉林城東西長一里餘三百六十七步,南北闊一里餘二百步,背後的桃園山與炮臺山上各有兩個石堡,石堡上各有四門洪武鐵炮,與吉林城形成掎角之勢。

距離吉林城一里外的地方還有着一座水寨,想來那就是吉林的船廠了。

雖然吉林城不大,但它修建的卻是極爲堅固,整體都是用河灘上的石塊壘砌而成,即便還未登上城牆,也能感受到它的份量。

伴隨着隊伍愈發靠近,朱高煦也見到了守在城門處的數百兵卒,以及烏壓壓的一羣軍戶家眷。

當朱高煦他們湊近後,這纔看清楚吉林城兵卒們的模樣。

他們年紀都在二三十,正值當年,倒是極好的兵員,沒有朱高煦一開始想的那麼差。

在他們身後還站着數百男丁,估計都是他們的子嗣或者船廠的工匠。

“參拜渤海王……”

所有人見朱高煦到來,烏泱泱的跪倒一片,朱高煦見狀也沒辦法叫他們都別再跪了,只是說了一句平身,隨後便對人羣道:“眼下掌管此地的武官是誰?”

朱高煦出口詢問,頓時一名少年人走了出來。

他看模樣才十四五歲,還沒朱高煦大。

“下官張純,乃船廠千戶張本之子,按《大明律》襲封千戶官,只是還未上報都司。”

“可有住所安排我等?”朱高煦望着比自己還小的張純,頓時有些頭疼。

“回殿下,都督府的令旨上月中才送到,末將與堡內軍戶日夜趕工,算是完成了一處宅子和一處軍營。”

張純雖然年紀小,但說話有條有理,這倒是讓朱高煦的頭痛減輕幾分。

他看向身後隊伍,只能對林五六交代:“伱與他們前往軍營,稍許去那宅子找我。”

“是!”林五六應下,朱高煦建造也帶着亦失哈在張純的帶路下前往那處花費一個月營造的宅子。

至於林五六等人也在吉林城中的幾位百戶官帶隊下前往城內的一處新軍營。

對於他們來說,結束那舟車勞頓便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即便這吉林城看上去簡陋,但總比風餐露宿來得更好……

(本章完)

第401章 再議北征請假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62章 老丈難當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478章 洪熙三年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第479章 傳統手藝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第616章 地府始秦終明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6章 陰晴圓缺第562章 彌天大謊第532章 諸君慢行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34章 戰亂之苦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30章 父子相似第431章 硬頂上第415章 戰爭序幕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340章 青藏驛道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10章 輕鈔重錢第523章 歲朝兆佳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16章 閒暇日子第13章 大樹營內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6章 陰晴圓缺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第9章 營中小院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357章 朱家歡樂143.第143章 老奴末日第596章 後記崇弘中衰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48章 遷都北京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458章 工業展開330.第330章 同甘共苦第95章 身不由己第117章 終得所願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536章 歲月催人老第59章 東窗事發第16章 閒暇日子第53章 難成大器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386章 波斯之亂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第378章 着手北方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337章 離經叛道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244.第244章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478章 洪熙三年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511章 不甘人下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594章 後記隆慶第557章 各方局勢第62章 老丈難當第594章 後記隆慶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435章 四方雲動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600章 後記永曆新明第578章 帝悲慟第551章 父析子荷第97章 龍江船廠第518章 顏李案第584章 後記宣德(3)第586章 後記宣德(5)第520章 與時俱進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608章 地府勢單唐宗力孤漢祖第555章 狐假虎威第115章 劍老無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