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然後皇帝纔會感興趣

六十 然後,皇帝纔會感興趣

嶽翻很清楚自己寫的是什麼,《青玉案元夕》,如果看到這首詞的是太祖皇帝趙匡胤,估計他會很不屑的笑一笑:“不過是個會寫詞的人罷了,給個官就是。”

宋太祖雖然是個武人,但是就是他開始了重文輕武的傳統,可即使如此,也不會妨礙他從心底裡面看不起文人,認爲文人是軟蛋,五代十國的大兵們普遍瞧不起文人,一刀下去了事,趙匡胤更直接,他不是一直手裡提着一把斧子嗎?手起斧落,文官的兩顆大門牙就沒了,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說起來,宋代如此重文輕武,文人瞧不起武人,怕也是風水輪流轉的結果。

如果這首詞被太宗皇帝趙光義看到了,估計趙光義會給嶽翻一個清閒的高官顯職,來配合他重文輕武的正式策略,不過,仍然不會給嶽翻實權,太宗皇帝是個務實的人,選的人才也要是一個可以辦事情的人,從五代十國走過來的皇帝,都明白什麼纔是最重要的。

但是從真宗皇帝開始,宋代的皇帝都是養在深宮裡,沒有見過外面的事情的深宮皇帝了,和一羣女人呆在一起的皇帝,能夠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宋代皇帝的文學素養越來越好,想來不僅是重文輕武的國策使然,總是養在深宮裡,也是難免的事情,男人不出去見見世面,哪裡能成爲一個真正的男人?

也就是從真宗皇帝開始,寫詞寫得好,作詩作得好,寫文章寫的妙,那都是可以做高官達人的依仗,真宗皇帝那著名的勸學詩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多少男兒就是因爲那首詩,所以才丟棄了冰冷堅硬的刀劍,提起了軟綿綿的筆,從此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豪言壯語就再也聽不到了。

所以嶽翻這樣寫叫做投其所好,大宋朝的官家和大臣們就喜歡這樣的調調,可以體現出無盡的風華之妙,實在是太美好了,至於邊關的苦寒風沙,老天,那怎麼是我輩文人所應該去的地方?那是那些臭丘八才應該去死的地方,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首詞原本是辛棄疾爲了表示自己的悲憤,表示整個南宋除了他自己沒有一個人想要北伐收復國土的孤獨寂寥之感,他痛恨自己手中那支軟綿綿的筆,他嚮往着鋼刀,鐵騎,嚮往着戰爭,渴望着勝利,他要光復故土,他要光耀神州,但是,但是,他做不到,他真的做不到,無論什麼時候大宋朝都是文人壓倒武人的。

於是樑師成開始按照自己的理解,對這首詞做出了自己的解釋,解釋之精妙,文采之飛揚,簡直是太監中的極品——陛下您想啊,這幅畫兒,很明顯說的就是嶽六郎在思念自己的亡妻,您看啊,這一男一女,隔着茫茫人海,男子回頭,女子卻不回頭,很明顯是回不了頭了,嶽六郎是在感嘆,自己的妻子再也回不來了。

民間如此歡樂的節日,大家都在慶祝,可是嶽六郎呢?老奴聽說,嶽六郎在那件事情之後,就把亡妻和師尊葬在了一座山上,他自己也在那座山上結廬居住,一般不下山,爲了陪伴亡妻和師尊,重情重義的好男兒啊,多麼好的男兒啊!過節了,他也想下去,看看外面的景色,然後便看到人潮涌動,大家都是成雙成對的一家人,只有他形單影隻,他會是什麼樣的感觸?

唉,陛下,嶽六郎他,太不容易了!

樑師成這樣感嘆道,同時緊緊盯着徽宗皇帝的臉色。

徽宗皇帝目不轉睛地看着這幅畫和這首詞,不由得感嘆道:“嶽六郎之文才,之書法,實在是上上之選,這字,是顏真卿的字啊,這畫,也是絕妙,這詞,更是絕妙,嶽六郎,嶽六郎,真乃國之六郎啊!樑師成,嶽翻今年多大歲數了?”

樑師成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開口道:“陛下,和小晏相公當初得到真宗皇帝御賜同進士出身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年歲,十四歲了。”

徽宗皇帝嘴角微微挑起,笑道:“樑師成,你還真是我肚裡的蟲子嗎?怎麼我在想什麼你都知道呢?哈哈哈哈哈哈!十四歲,十四歲,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能算小,當初那楊億十一歲就中了進士,呵呵,畢竟也是個成婚的人了,只是要說到做官,也太小了些,所以太宗皇帝纔會不讓寇準十九歲就做京官的,這不是才華的問題,而是年歲的問題,有些事情,你不到了那個年歲,你就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

真宗皇帝給晏殊十四歲做官,晏殊做到了宰相,嶽六郎能否達到那個程度,我也不知道,也不敢貿然揣測,樑師成,你說呢?你覺得,我是現在賜給嶽六郎一個進士出身好,還是等到年歲再大一些再給他比較好?”

樑師成只要把徽宗皇帝去外面散心的心思磨滅掉就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他並不在乎徽宗皇帝什麼時候給嶽翻封賞,只要自己安全就好,於是他打了個哈哈:“一起都聽憑陛下決斷纔是。”

徽宗皇帝笑了笑,收起畫卷,說道:“我想起來了,前段時日我也曾下詔賜給嶽翻一個同進士出身,召他入京,只是他不願意,他要給師傅守孝三年,還不要這個進士出身,怕是打算自己考取的,可是我大宋朝的進士是那麼好考取的嗎?東華門唱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嗎?哈哈哈,小孩子,小孩子,我倒是對這個小孩子很感興趣啊!樑師成,以後要是有什麼嶽翻的消息,大可以直接報告給我。”

樑師成點點頭:“老奴遵旨。”

徽宗皇帝這才重新走動,走了幾步路,又停了下來,開口問道:“我記着,這個嶽六郎還有一個兄長嶽五郎是吧?叫什麼名字來着?跟着張英一起平定叛亂的那個!”

樑師成想了一下,點頭說道:“是有一個,叫做岳飛,大了嶽翻三歲,年僅十六歲就跟着張英上了戰場,平定了叛亂,斬殺了不少賊寇,是個很不錯的良家子,陛下也下令要讓岳飛一起入京覲見的。”

徽宗皇帝點點頭:“這個岳飛這些時日怎樣了?十六歲就敢上陣殺敵,想來是個有膽略的良家子,這兄弟二人也是渾然天成,一文一武,哎呀,將來,這姓岳的可不得了啊!兄長從軍在外征戰,弟弟做文官在內治理國家,呵呵,這岳氏一門,興旺在即啊!只要嶽翻真的可以做進士。”

樑師成頓了一下,眼珠子一轉,心中暗念道“岳飛嶽翻你們可要重重的酬謝我”,然後開口道:“陛下,這岳飛可就不如嶽翻那樣了,他可犯了大錯。”

徽宗皇帝皺了皺眉頭:“怎麼了?詳細說來!”

樑師成開口道:“老奴聽說,那岳飛去做了一個遊繳。”

徽宗皇帝又是一愣:“遊繳?那不是四等戶五等戶纔去做的卑賤之職嗎?岳氏已是富裕之家,兩千畝土地,一千戶莊戶,爲何還要去做這種事情?那岳飛到底是怎麼想的?”

樑師成說道:“老奴也不太清楚,反正他就是去了,去了之後,一開始還好,後來不知怎的,居然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喝醉了酒,打了人,把人打的重傷,被人家老母親告到了縣衙去了,鬧得沸沸揚揚啊!”

徽宗皇帝的興趣完全被吊起來了,接着詢問道:“然後呢?這小子真是魯莽了,真是叫我不太明白了。”

樑師成說道:“老奴也不太明白,就知道之後岳飛之父嶽和趕到縣衙,一頓棒打,把岳飛打的四個月下不了牀,差點兒打死,後來,據說岳飛知錯了,重新回去湯陰了,這嶽和倒是個嚴父啊!”

徽宗皇帝聽的也有些訕訕:“四個月下不了牀?嶽和下手也夠狠的,不過也是,要不是這樣嚴厲的父親,哪裡會有這樣有能耐的兒子?想來,岳飛被這樣狠狠教訓一次,也可以吸取教訓了,很好,很好,岳飛,嶽翻,這對兄弟,還真是叫我好生期待啊!樑師成,你說,我現在要是下詔讓他們入京覲見,他們會遵旨嗎?”

二百九十四天爐蓋頂二三十六戰鬥啊嶽翻一八不過他們很富裕三百五十一上蒼何其不公二百三十四所以這是我最後的戰鬥二二百二十九這一次嶽翻要做英雄一百三十一給你看一個有趣的人一百三十八膽小懦弱的嶽翻不曾離去三百四十四壯哉魯達壯哉大宋十五三百七十七公孫勝的異議二百一十一那麼就按照李綱說的來做吧三百八十七這是終結也是開始二二十三如果可以我希望他能幫我二百六十七不知爲何李彥仙始終堅持自己的本心二一百八十二耶律大石不會束手就擒二百一十三魯達等着嶽翻振翅的那一天九十一沒有退路的人是兇狠的二百零二張叔夜恨不能手刃嶽翻一百六十三大石你一定要記住六十二然而我沒有選擇二百六十一場談話讓嶽翻了解了兩個人三百六十九拿鹽換糧三百五十九很突然的趙桓病了二百九十六天爐蓋頂四一百零四岳飛是一個自我引導型的人三百五十三西夏生命的倒數計時一一百三十九現在的嶽翻還沒有那樣的信念一百二十五然而解元並沒有什麼卵用十他們順從於三百二十七似乎女真人並沒有真的認輸三百三十三壯哉魯達壯哉大宋四九十九魯達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二百二十七我真心希望你們都能看到明天三百二十四看起來趙桓對李綱產生了不滿二百七十二於是岳飛把憤怒的目光投向北方一百四十二安撫使是一個大官兒然而八十一他們開始思考爲何而戰十五末世王朝這種事情很正常三百七十五目標光復長城西段五十八咬着牙林沖下定決心三十八戰鬥啊嶽翻三二百七十一不出預料吳乞買準備發動第三次戰役一百八十六大宋的生命開始倒數計時一二百八十一現在我號召一百七十七張叔夜把目光投向了北方三百零二歡呼吧大宋四一百六十四張英一定要想一個辦法一百七十作爲父親嶽和不想再沉默五所以我懦弱一百一十六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五二百一十一那麼就按照李綱說的來做吧二百二十一我來此就是爲了一死八十六金芝說我們不能退二百八十三宋金第三次戰爭再次打響一百二十二嶽翻不需要曾經的自己一百七十七張叔夜把目光投向了北方三十二我擔心的還是來了六十一可是這是有風險的五十二沉淪的岳飛中一百零六他們都不知道嶽翻想做什麼二百九十八大宋等到了明天一百五十九因爲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四十風雪夜我的岳家莊上二百八十六婁室感到了極大的擔憂二百一十四張叔夜殺透重圍衝入東京城一百一十一因爲誰都輸不起這場戰爭二百二十嶽翻斬斷了命運的枷鎖三百八十三政變進行時二二百六十九突然燕青覺得這件事情有些蹊蹺二百二十七我真心希望你們都能看到明天三百六十七西軍渴望更激烈的戰爭二百二十七我真心希望你們都能看到明天一百五十三現在嶽翻已經成了百萬富翁一百五十八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六十三因此我需要他們三百四十一壯哉魯達壯哉大宋十二八十六金芝說我們不能退二十五他爲我介紹了一個人一百三十九現在的嶽翻還沒有那樣的信念十五末世王朝這種事情很正常三百二十三趙桓期盼着嶽翻的歸來八十六金芝說我們不能退三百三十壯哉魯達壯哉大宋一三百三十三壯哉魯達壯哉大宋四十六我知道但我動不了三百八十三政變進行時二三百五十七張浚從沒忘記自己的諾言一百二十一科舉考試就這樣開始了二十七蜜糖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八十軍隊比文官好對付一百二十六就這樣步上進京趕考之路一百八十二耶律大石不會束手就擒三百七十六目標光復長城西段六三百四十二壯哉魯達壯哉大宋十三二百九十五天爐蓋頂三一百八十四張叔夜憤怒的質問嶽翻四十風雪夜我的岳家莊上三百七十二目標光復長城西段二九十三並且譚稹並沒有隱瞞什麼一百九十九危急關頭李綱扛起了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