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

一無所求,只希望普度衆生。用一個法國人的說法,就是:

愛一切存在着的。愛一切存在着的,就是慈悲,就是宗教情懷。

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心?

佛陀在說完“所有一切衆生”後,緊接着就說:我皆令入無餘涅而滅度之。那麼無限的衆生,不管是誰,只要是存在着的生命,我都要度脫他們,讓他們得到徹底的解脫。“我”的願望裡,沒有一點點自己的意願,全是爲着他人的利益。

一般人接近佛法,都是爲了自己,最低層次的是把佛祖看成神靈,經常去供奉,也會採取一些“戒”,比如吃素,也會施捨一些錢財,但所有這些,爲的是討佛祖歡心,希望他保佑自己平安、富貴。較高層次的,是想通過修煉,讓自己徹底擺脫對於世間現象的執著,達到清淨無爲的境界,這叫小乘。最高層次的,就是佛陀在這裡所說的,完全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一切衆生的解脫而修行。這是慈悲心,也叫大悲心。

所謂菩提心,必須要有大悲的情懷。月稱大師(古代印度著名大乘佛教論師)的名句:“幼稚之人,爲一己的私利而勞苦,而諸佛只爲他人而努力。既已理解了兩者之間,美德與缺失的顯著區別,請啓發我,願我以自身交換他人。”以自身交換他人,我們不僅擺脫了勞苦、煩惱,而且也爲別人帶來快樂、溫暖;我們捨棄自身的利益,容納衆生,最終,衆生以寬廣的胸懷容納我們。

古代西藏高僧切喀瓦大師臨終時,對旁邊的弟子謝穹瓦說:

“太可恨了!事情的結局根本不合我的期望。所以,請幫我向三寶獻供。”謝穹瓦問:“你本來有什麼期望?”切喀瓦回答:

“我平時都是這樣祝禱的:希望一切衆生的痛苦,像一大片黑煙一樣,都能集結到我心中。可是,現在浮現在我眼前的,卻是淨土的景象。這根本不是我原先所想的。”

二世喇嘛格敦嘉措臨終時,他弟子懇求他往生淨土後再回到人世,支持他們。格敦嘉措回答:“對我而言,一點也不渴望往生淨土,我倒希望轉世到污濁的世間,到有衆生遭受苦難的地方。”大乘的祖師龍樹大師簡潔而決絕地說:“願他人惡行,皆熟集於我,願一切善,皆結果於他人。”

慈悲的神奇力量

一切有情生命,遠勝於有求必應的寶石,我堅決要達成衆生的最高福祉,將學習,視他們爲最至愛至親。

古代西藏的高僧郎日塘巴尊者《修心八句義》的第一段,可以說是《金剛經》“我皆令入無餘涅而滅度之”的通俗說法。

朗日塘巴尊者曾經發願:願生生世世以比丘身度化衆生。慈悲心意味着:我們個人的悲歡,個人的一切,都在衆生面前顯得無足輕重,只有衆生的喜樂、衆生的離苦得樂,纔是我們唯一努力的目標。也就是說,除了度脫衆生解脫之外,別無其他目標。

慈悲心的最高境界是完全的無我,或者說,把自己的肉身以及塵世間擁有的一切,沒有保留地奉獻出去。所以,古代印度龍樹撰寫的《大智度論》中記載,一羣貪得無厭的乞丐,向菩薩索取眼睛、頭腦、妻兒等等珍貴的東西,菩薩心中升起的只有悲憫,不發怒,也不懷疑,把一切佈施了給他們。甚至在遇到飢餓的老虎之際,菩薩把自己的血肉之軀佈施給了老虎,叫作捨身飼虎。

一般人會疑惑:難道我要拿自己喂老虎嗎?難道那些乞丐欺騙我也要佈施嗎?這樣的疑問,是因爲我們心中有我。而在菩薩的行爲裡,慈悲是無條件的,是一種無須思考的當下行爲。隨時隨地,菩薩以慈悲的心看待一切。更重要的是,菩薩沒有“自我”的意識。菩薩的生命處於一個無限的整體之中,因而,菩薩對於死亡沒有畏懼。所以,他可以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肉身,這個肉身只是一個假借的身體而已,只是這一世的形式而已。如果從深遠的角度看,也就是不僅僅從這一世的角度看,菩薩在犧牲自己的過程裡,其實獲得了更深的“自我”。

當然,一般人會說,這是菩薩,我們是凡人,我們無法拿自己去喂老虎,無法把珍貴的東西給予乞丐。確實,我們是凡人,不想做菩薩,只想菩薩來幫助自己,也無法知道上一世或下一世,只能爲着這一世着想。那麼,好吧,我們就只是爲這一世着想,仍然過着世俗的生活。世俗的生活裡我們總是和別人發生關係。我們總是在各種關係裡。我們的成敗往往取決於我們處於怎樣的關係裡。緊張、衝突的關係,引發各種問題,阻礙我們的發展。而和諧的關係,推動我們的發展。

於是,慈悲心顯示了非凡的力量。我們也許做不到拿自己去喂老虎,也做不到無條件地把自己擁有的施捨給乞丐。但是,慈悲心引導我們:對於別人的一切行爲,保持寬容;對於別人的不幸,心懷同情;並做到《修心八句義》中所說的:

我將學習,毫無例外地,對每一個人,直接或間接地,獻出我所有的幫助和快樂,並且恭恭敬敬地,以自身來取受,我所有母親的一切傷痛。

那麼,我們就不會害怕別人會對我們怎麼樣,因爲,無論別人對我們怎麼樣,我們的內心都只是慈悲。如果只是慈悲地對待一切人,一切的有情生命,甚而擴展到一切的存在,還需要擔心別人會算計、陷害、打擊你?慈悲把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溫暖、柔軟,把我們融會到一個整體性裡,一個沒有私慾的整體性裡。

捨身喂鷹的薩波達國王

還是想說說薩波達國王的故事。

那時候,薩波達國王用慈悲治理自己的國家,引起了天帝釋的擔心,他害怕薩波達國王會來搶奪自己的帝位。於是,他讓一位侍從變成一隻鴿子,自己變成一隻老鷹,想去試試薩波達國王修行到什麼程度。

老鷹緊緊追趕鴿子。鴿子逃到王宮裡,向薩波達國王求救,薩波達答應了它。

老鷹追了上來,對薩波達國王說:“我肚子餓極了,請快把鴿子還給我。”

薩波達回答:“我發誓要救度一切衆生,這鴿子我不能給你。”

老鷹說:“你說要救度一切衆生,我難道不是衆生嗎?我現在快餓死了,你爲什麼不救我?”

薩波達國王說:“那我拿別的肉給你吃。”

老鷹說:“可以,但必須是剛割下來的新鮮肉,否則我不吃。”

薩波達國王感到很爲難,如果爲了新鮮的肉,去殺戮其他動物,那麼,就和讓它吃鴿子是一樣的。

於是,他決定割自己的肉給老鷹吃。一塊一塊地割下來,總是達不到老鷹要求的分量。幾乎把自己身上的肉全部割完了,昏死了過去。

天帝釋恢復原形,叫醒薩波達國王,問他:“你做這樣超常的善行,是爲了什麼呢?是想當轉輪聖王,還是想當天帝釋?”

薩波達回答:“對這三界中的一切,我一無所求,只希望普度衆生。”

一無所求,只希望普度衆生。用一個法國人的說法,就是:

愛一切存在着的。愛一切存在着的,就是慈悲,就是宗教情懷。

慈悲化解了一場戰爭

想起另一位國王的故事。

波羅奈國的國王,叫作波耶。他以慈悲管理國家,人民生活非常美滿。鄰國發動戰爭,企圖佔領波羅奈國。波耶王看到兩國即將交戰,心想:一旦打仗,會死傷很多老百姓,爲我一個人的緣故,要讓許多無辜的人送命,實在不忍;我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放棄慈悲心。於是,他把自己的頭割了下來,交給一個婆羅門,讓他去獻給鄰國的國王。

戰爭因此沒有爆發。這就是慈悲的抵禦。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和統治的權力,而保全了許多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權利。許多的戰爭,假借着民族或國家的名義,實際上爲的是統治者的權力。就像一首古詞說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當戰爭即將爆發,作爲一個國王,波耶王找到了最符合人性的道路,也是一條聖者的道路。他沒有力量讓鄰國的國王不發動戰爭,但是,他有勇氣奉獻出自己的權勢和生命,沒有任何猶豫,他就這樣做了,就這樣完成了這一世的生命。

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