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

赦免張龜只是件小事,先把張渾搞定纔是要緊。

次日,收到了宋閎的上奏後,令狐奉即按唐艾之計,下令旨褒揚張渾,拜他王國傅。

昨天宋閎召集議事的時候,張渾雖然沒去,他遣去旁聽的那個親信屬吏,卻如陳蓀一般,將宋閎、氾寬、宋方、麴爽等人的立場盡轉與了他聽。

當聽屬吏說到陳蓀於關鍵時刻的那兩聲咳嗽時,張渾立刻把握到了其中的厲害,明白了令狐奉定然不會善罷甘休,方在忖思要不要託辭生病,乾脆杜門一段時間,以觀望局勢,然而不料令狐奉接下來的動作居然會這麼快,而且另闢蹊徑,竟以他治族有方爲藉口,拜他王國傅。

這一下,讓他有點亂了方寸。

不過表面上,張渾依然沉穩得很,接旨之後,什麼也沒說。

在京的張家子弟們,可就沒有他的城府了,當晚,絡繹趕到張渾家中。

衆人齊聚一堂,七嘴八舌,各自發表高見。

與張金父子追逐時尚、剃面無須不同,張渾蓄了一部鬍鬚,並因用膏塗染之故,年雖以近花甲,觀之仍發烏須黑,當下獨坐主榻,白帢素氅,膝置玉如意,長鬚飄飄,氣度雍容。

他微閉雙目,聽堂下的族人們爭論。

爭論的內容自然是:該如何應對令狐奉的這道令旨。

有的說不應該聽,張渾本與張金一案無有關係,沒道理受到牽連,張渾應立即上書,分辨此點。

有的不同意,說:令狐奉的此道令旨,並沒有說張渾與張金此案有關,只是說張渾治族有方,所以擢拜;張渾之所以對張金父子受刑不理不問,就是爲了置身事外,此時如果上書,豈不前功盡棄?

有的也認爲不應該聽,王國傅絕對是不能幹的,但不建議上書自辨,而認爲可以上書推辭。

有的就問他:推辭之後,令狐奉若是再下令旨,仍然堅持此意呢?

那人答道:“宗主可以再辭①。”

問他的那人又問道:“大王若三下令旨呢?宗主還可辭麼?”

“這……。”

辭,當然是可以繼續辭的,但傳出去,未免不太好看。且依令狐奉的生性,便是三辭,沒準兒他還會有意思不變的第四道、第五道令旨。到那時,難道還能四辭、五辭麼?若真的出現這種情況,豈不成一段笑話了!朝野士人將會對此發出何種議論?會不會有損張家的名譽?

張家的子弟們議來議去,議不出個對策。

便有那煩躁的,遷怒張金父子,當着張渾的面前不敢放肆,心中不免痛罵:“好端端的,禍從天上來!宗主提前給你去信,叫你不要阻撓收胡,你個張文恭,把宗主的話當耳邊風,被莘阿瓜抓住把柄!這下可好,連累到了宗主。一個應對不好,說不定還會殃及我族!”

罵完張金,少不了還得痛恨莘邇,這個不必腹誹,痛罵出聲,“田舍奴!我家與你無仇無怨,你爲何構害我家?此仇,早晚要報!”

一下引起共鳴,滿堂都是痛罵莘阿瓜的聲音。

張渾睜開了眼,拿起玉如意,往堂下點了點,諸人立刻收聲,聽他說話。

張渾的聲音很低沉。

他說道:“大王不以我德薄,授王國傅,誠惶誠恐。”

諸人聽到這裡,心道:“宗主決定推辭不受了麼?”

張渾話音一轉,接着說道:“以我的德行,本是不敢受令的,但既然是大王之意,臣不可辭。”

堂中安靜了稍頃,猛然沸騰。

大部分的張家子弟都從榻上下來,拜倒在地,力諫不可。

張渾沒有理他們,自離堂而去。

回到後宅,他的妻子宋氏問道:“諸君議論何如?”

張渾嘆了口氣,說道:“都是庸碌之見,無可採者。”

“那大王的令旨,君是受還是不受?”

“眼下看來,只有接受了。”

宋氏問道:“大王拜君王國傅,明升暗降,爲什麼要接受?”

張渾默然多時,不答反問,說道:“文恭此案與我實無干系,你說大王緣何一定要牽涉到我?”

“還不是因大農掌財,職務關鍵。”

“是啊,我掌財久矣,大王即位以後,雖然沒有馬上改換大農,但料其心底,定不能容我。以我度之,我如不受王國傅,大王十有八九會調我外郡;我家子弟在京者,乏俊秀美材,無人堪預國政;王國傅雖榮銜也,猶在朝中,是以,我只有接受。”

王國傅雖只是個虛職,但只要在朝中,憑藉張家的族望,張渾就仍能影響國政的制定和施政的方向;一旦被外調,京中的子弟沒有傑出的後起之輩,那麼張家在朝中的影響力就會減弱。

兩害相權取其輕,唯有受任一途了。

不得不說,張渾把令狐奉的心思猜了個透徹。

唐艾那“打壓勢族”的建言,固是極對令狐奉的心思,然而時下“收胡”之策剛起了個頭,鮮卑、西戎這樣的重頭戲還在後邊,就時機來說,暫時還不到全力整治門閥的時候。

因是,令狐奉此次借張金勾結胡酋,劍指張渾的本意,最重要的,其實便是爲了大農此職。

此外,也存了一點試試宋、麴、氾等家的態度,爲日後收拾他們作個投石問路的心思。

一舉兩得。

也就是說,張渾只要服軟,把大農讓出,令狐奉底下也就暫且住手,不會再動張家別的人了。

卻說,唐艾爲何會對令狐奉提出打壓閥族的建議,而令狐奉又會深以爲然呢?

這是因爲當下的政治生態。

閥族者,即門閥士族,是官僚士大夫組成的政治集團。

這個東西,始於秦,發展於成、唐,至今已是一個龐然大物。

早期,他們尚不能對抗皇權;慢慢的,可與皇權抗衡;而至現下,通過九品中正制的加成,江左朝中,門閥之勢已是壓過皇權,佔據了政治上的主導地位,至可廢立天子。

隴州定西國,因其較爲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建國前中期,令狐聞等幾任定西王拉攏一批、打擊一批,對本地右姓狠狠地進行過幾次殺戮,國中現存的右姓閥族,於權勢上,不能與江左的同類相比,但在政治、經濟各方面也都擁有優越的地位,對王權一樣造成了嚴重的侵害。

政治上來說,定西國朝中的重要職務,王國三卿、牧府、督府,基本被宋、麴、張、氾等家佔據;郡縣的太守、令長,不少是他們各家的子弟;軍中的一些將校亦出自他們各家。

以令狐奉的雄才,於施政用策之時,猶不得不重視他們的意見。

比如那“收胡”之策,便有許多人反對,私下裡,甚至有些士子議論,批評令狐奉“好大喜功”,搞什麼收胡,完全是沒事兒找事。

只是因此策乃宋方提出,得到了宋家部分力量的支持,加上此策對長期耕耘軍中的麴家,長遠來說是有利的,故此才得以實行。

想那令狐奉,自詡天命在身,野心勃勃,哪裡容得下王令不行?

經濟上來說,閥族來錢的渠道多種多樣,無不鉅富。

這倒也罷了,不能只讓馬兒跑,不給他們草。

令狐奉不是吝嗇之人,只要不礙手礙腳,可以任由他們發財,但關鍵的一點是:閥族依仗權勢,不僅大肆兼併田地,並且通過隱匿戶口等辦法,私佔了大量的本地和流民人口。

這就不可忍了。

作爲農耕國家,民爲國之本,田是稅之源。

當官的剝削百姓、閥族與民爭利,皆無所謂,但與國爭利,也就是從他令狐奉的手裡搶人搶錢,影響他的雄圖抱負實現,那就必須要加以整治了。

兩方面的原因綜合一起,唐艾“打壓門閥士族”的秘密上書,與令狐奉一拍即合。

張渾接受任拜的當天,令狐奉擢任了親信一臣,接任大農之職。

作爲回報,張金父子得免一死,從輕發落;張龜因“夫妻忠義、檢舉有功”的緣故而被釋放。

一樁“大案”,涉案的三人最終一個沒死,毫不相干的張渾卻吃了掛落。

莘邇上報張金案,完全是因爲張金父子破壞收胡之策,將大大有害於他的利益,卻哪裡想到,其中摻和到了唐艾的“打壓勢族”之策,以及令狐奉急於收回財權之念,因而牽出了張渾落馬之事?

聽聞此一消息的當時,莘邇就意識到,與張家結下大仇了。

先有小賈銜恨,繼而打落氾丹面子,現又有張家爲敵,不到一年,已是結怨衆多。

想起前世的一句話:執政當官,不能怕得罪人。

莘邇亦只能以此自我安慰,往臉上貼金,無奈誇讚自家是個爲國辦事的好官兒。

幾天後,向逵帶着張龜,回到了建康郡。

莘邇召見張龜,問他道:“君前言‘爲與不爲之道,又大又深’,現在可以說了吧?”

張龜伏拜,感謝他的救命之恩,然後說道:“前時非是龜不肯言,而是明公目前最需要的,並非‘爲與不爲之道’。”

莘邇沒明白他的意思,皺了皺眉頭,問道:“君此話何意?”

“龜愚見,明公現下最需要的是‘名’。”

“‘名’?”

“方今之世,名德爲貴。名重之士,響者如雲,言微吐露,而意已遂;名或稍輕,則事倍功半,煞費周章,意乃難成。爲與不爲之道,易耳;名德重世,難矣。”

莘邇明白了他的意思,心道:“這是在說名德是施政的基礎,我名聲太小,不能服衆,因而,縱使知悉了‘爲與不爲’的施政之道,也沒用處。”說道,“名德之物,確然難獲。怎麼,你莫不成有辦法可以助我麼?”

“龜不才,有上下二策。”

——

①,宗主:即族長。又稱宗長、宗豪。

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