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

雙方的士兵列陣成後,各在本陣中,草草地吃了些胡餅、酪漿,飽食之後,休息了半個時辰。

戰鬥隨之打響。

最先發起進攻的,是等的不耐煩的賀渾邪部。

情報上對此的描述只有簡略的一句:“時已過午,鮮卑、羯兵分於陣中食畢,羯胡右陣先動,攻鮮卑左陣,未克。”

真實的戰況在情報的敘述中並不能得以看出,實際上,就是這情報上簡單的二十餘字,背後代表的卻是雙方主將的第一回鬥智,與近千條雙方戰士生命的消失。

回到羯兵右陣發起進攻之前。

羯兵中軍,大旗下。

賀渾邪矚目對面的魏兵陣型,觀之稍頃,顧與張實、刁犗等親近的僚佐,和因爲“東平陵大火”這個預言得到印證,從而獲取到了賀渾邪重視,被賀渾邪收到了府中的西域和尚佛澄和,以及幾個同樣是西域人的祆教的薩寶、巫師諸人說道:“你們看慕容瞻的兵陣,他在陣前放置鐵甲車、鹿砦等物,顯是無意進攻於我,在等着咱們打他啊。”

賀渾邪推測得不錯。

慕容瞻本來就不想打這一仗,他是被迫無奈,才乃不得不率兵到此的,既已忌憚賀渾邪帳下高力禁衛的戰力,其部之兵馬又少於賀渾邪,那麼慕容瞻當然就不會主動發起進攻。

故此,他的謀劃是:先採用守勢,把進攻的主動讓給賀渾邪,以圖通過守禦來把賀渾邪部的士氣消耗掉以後,再視情況而決定是否發動反擊。

刁犗以匈奴異族的身份而現任賀渾邪的左長史,乃是賀渾邪軍府中左長史、右長史、從事中郎、主簿此四個大吏的首吏,——此四吏又被稱爲“統府四佐”,出任此四職的,是目前最得賀渾邪信重的各族能士,其人於軍事上,便自有謀略與見識。

他從慕容瞻的守禦陣型中,敏銳地察覺到了慕容瞻的此一謀算,與賀渾邪哂笑說道:“明公,料慕容瞻之意,不外乎是欲借守禦而先耗我軍之銳,以妄想等到我軍疲憊之際,他再反攻。

“方今我軍先得青州,又深入兗州,自明公起兵討賊以來,戰無不勝,士氣正是高昂,慕容瞻的這點小心思,必定是難以實現的。當下之計,犗之陋見,可不理會他的圖謀,明公只管催兵進鬥便是。”

管你慕容瞻是何算盤,憑藉帳下四萬士氣高昂、戰力出衆的精兵,刁犗卻是有把握能把之擊潰。賀渾邪也是此意,對刁犗的建議深以爲然。

右長史張實也在觀看敵陣,他在贊成刁犗的意見之同時,提出了一個具體的進攻方案,說道:“明公,慕容瞻號爲知兵,其往年曆戰,幾無敗績,他今所部的兵士,雖不及我軍敢戰,然畢竟是魏之主力,亦不可小覷。如果硬攻的話,我軍雖然定可獲勝,但可能也會傷亡不小。

“以實愚見,不如智取之。”

賀渾邪立刻轉臉去看張實,態度頗爲尊敬,語氣裡透出親熱,說道:“右侯,如何智取?”

張實搖着羽扇,說道:“實觀慕容瞻陣,右爲甲騎,此其精銳也,衝之恐不易動;因此實以爲,明公可以先令建武將軍攻彼左陣,如能動其陣腳,即全軍壓上;如不能動,便佯敗之,慕容瞻若是縱兵追趕,明公就可趁機而取之。”

賀渾邪沉吟了下,說道:“右侯,如你所言,慕容瞻號爲知兵,我如佯敗,他會縱兵追趕麼?”

張實說道:“慕容瞻也許不會輕易派兵追趕,但其軍中,現有魏主慕容炎派去的督軍在,那督軍乃是慕容乾的親信侯莫陳馱。慕容幹素與慕容瞻不和,而慕容炎自僭號以今,亦處處猜疑於慕容瞻,侯莫陳馱如是要求慕容瞻追趕,慕容瞻縱是不願,恐亦只能從之。”

慕容幹,是慕容炎的從父,與慕容炎是從兄弟的關係,現任魏國的丞相之職。

此人要說能力,也是有的,唯是權欲太大,善妒英才,在慕容暠死後,他就把聲名於國內最盛、血統也與魏主最近的慕容瞻視爲了他潛在的最大政治對手;而慕容炎正好也因爲慕容暠死前,有過把皇位傳給慕容瞻的言辭,對慕容瞻亦是非常的猜忌。他們兩個一拍即合,遂都把慕容瞻視爲了最大的敵人,竟是“上下同欲”,結成了政治的聯盟。事實上,要非是因爲賀渾邪適時作亂,只怕慕容瞻此時已被他倆合力,早給搞下去了。——卻那慕容暠死前讓位給慕容瞻的那番舉動,究其心意,大約本是爲了幫助慕容炎鞏固“繼承人”的地位和繼承皇位的合法性,同時也是爲了能夠讓慕容瞻感恩,從而更盡忠於慕容炎,只可惜慕容炎的心胸不夠開闊,雖能領會其父心意,卻到底是臥榻之側,不能將其父的意圖良好地貫徹下去。

以是先有了逼迫慕容瞻出兵東平的旨意,又派了侯莫陳馱到慕容瞻的軍中監軍。

賀渾邪很瞭解魏國朝中、宮廷的那些大臣,聽完張實的話,不覺而笑,摸着濃密的鬚髯,說道:“右侯所言不錯。侯莫陳馱這傢伙,我是知道的,倖進之徒罷了,全靠阿諛奉承,得了慕容乾的喜愛。他今監軍於慕容瞻的陣中,倒是極有可能會如右侯所說,見我軍兵敗,而強逼慕容瞻追趕的。”果斷作出決策,採用了張實的進言。

很快,羯兵右陣的主將,賀渾邪的養子賀渾勘就接到了賀渾邪的軍令。

賀渾勘早就躍躍欲試了,馬上就從部將中,挑出了兩個以悍勇出名的,一個唐人,叫郭黑,是個步將,一個匈奴人,叫呼衍寶,是個騎將,命令他倆,說道:“老郭,給你步卒三千,呼衍寶,與你輕騎千人,作爲老郭的掩護,你兩個先去打上一陣,我親自給你兩人壓後!”

郭黑的出身不高,從其名字就可看出,他原是賀渾勘家中的一個農奴,後來因其勇力,被賀渾勘發掘出來,從了軍,時至如下,靠着戰功,已是升遷到校尉了。人如其名,他的膚色很黑,如似黑鐵,或許是因少年時期營養不足,也可能是遺傳的關係,頭髮稀疏,莫說像唐人那樣的扎髻,或西域人那樣的剪髮齊眉,就是鮮卑人束髮成辮的髮式,他的那點頭髮也弄不成,便乾脆剃了個光頭。頭上抹了油,此時於午後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呼衍寶姓爲呼衍,名爲匈奴人,其祖上其實是被匈奴人征服的丁零人。

當年匈奴強盛的時候,不僅稱霸漠北,還南侵內地,許多丁零人作爲匈奴人的附屬、奴隸,跟着匈奴人南下,入到了中原的邊地,繁衍至今。這些丁零人中,有部分是白種人,呼衍寶的祖上就是其中的一員,故是呼衍寶冒着其家原本的主人,匈奴貴種的姓氏,外觀上卻膚白、黃鬚,出賣了他本來的身份和族屬。不過,這些東西在而今諸胡佔據中原的背景下,卻是無傷大雅,且反因膚白、黃鬚的特徵與羯人相類,呼衍寶現於賀渾邪的軍中,倒是頗得信用。

兩人都是三十出頭的年紀,正能打的時候。

聞得賀渾勘的命令,郭黑、呼衍寶齊聲應道:“是。”

右陣共有步騎萬人,分出四千,給了郭黑、呼衍寶,郭黑披重甲於身,持矛佩刀,引步卒當先出陣;呼衍寶乘黑馬,亦披甲,把騎槊掛在了馬鞍上,提弓矢,率騎兵跟着出陣。

……

濟水如帶,原野青青。

中原腹地的土地上,一支以白種的羯人、西域人爲主組成的數萬擅長步戰的部隊,與一支以鮮卑、匈奴等北方胡人爲主組成的數萬擅長騎射的部隊,對壘半日,鏖戰在即。

世代居住中原的唐人,當然沒有錯過這場戰爭,但在雙方的部隊中,都只處於從屬的地位。

……

魏兵主陣,慕容瞻第一時間看到了羯兵右陣的動靜。

一人在他身邊說道:“羯奴已動,將凌我陣!大司馬緣何還不下令,命我軍出陣迎敵?”

說話此人身材魁梧,長近九尺,比慕容瞻高了兩頭,仗其力雄,身上披掛了兩層精甲,頭戴一個獸形的兜鍪,身後掛着黑色的披風,腰中佩劍的劍鞘、劍柄上,鑲嵌珠寶,撩人眼目。

這人正是賀渾邪口中“靠阿諛奉承,得了慕容幹喜愛”,今於慕容瞻軍中監軍的侯莫陳馱。

慕容瞻和顏悅色,解釋似的,對他說道:“羯奴之精兵,即所謂之‘高力’,悉在羯陣之左。監軍請看,現在羯奴的左陣猶尚未動,他來攻我的是其右陣之兵。料賀渾邪之意,無非是欲以此來動我軍的陣腳而已。當此之時,我不可遂其意也,當以守禦爲要,不能貿然迎擊,否則的話,若被其左陣待戰的高力尋到戰機,突襲攻我,勝敗則恐怕就會難說了。”

侯莫陳馱瞧了眼羯兵的左陣,又看了眼派兵出來的羯兵右陣,再看了看賀渾邪的中軍陣地,說道:“我有一計,可保大司馬大勝。”

慕容瞻問道:“敢問監軍,是何計也?”

侯莫陳馱拔出劍來,指向賀渾邪的中陣,說道:“我觀羯奴中陣的兵馬雖然略多於我,然其陣型卻鬆鬆垮垮,賀渾邪這定是自恃兵多而輕視於我!大司馬何不趁羯奴右陣來攻我的機會,令我右陣之甲騎,踐踏羯奴之高力,然後麾我中陣之精卒,徑襲羯奴之中軍?以我之嚴整,對彼之鬆懈,必可一鼓而破之!其中陣既破,賀渾邪已然成擒,乃或授首,高力雖勇,何足論也?砧上肉耳!還不任由我軍殺戮?”還劍入鞘,低下頭,俯瞰慕容瞻,笑道,“等到功成,大敗了賀渾邪,大司馬上表朝中,敘諸將功勞的時候,還望大司馬不要忘了我的此計!”

慕容瞻一時不知該何以回覆侯莫陳馱,啞然了會兒,說道:“監軍可能有所不知。”

“我不知什麼?”

“賀渾邪用兵,狡詐多端。此前他與我對陣於高平郡的時候,也嘗擺出過這種鬆垮的陣型,當時我遣精卒試攻之,結果卻發現,‘鬆垮’只是他陣型的前排,其陣之中、後,卻極是嚴密。也就是說,他的這個‘鬆垮’實是誘敵之計,是在誘惑我軍進攻的。”

侯莫陳馱狐疑問道:“竟是如此?”

慕容瞻懇切地回答說道:“誠然如此!”

衆目睽睽,諸多的魏國將校面前,沾沾自喜的一計,被慕容瞻雖是委婉的拒絕了,侯莫陳馱的臉面仍是覺得掛不住,但因爲不如慕容瞻熟悉賀渾邪的用兵風格,他暫時也無話可以作爲反駁,便按住劍柄,勉強說道:“若是如此,那我之此計用不用,就由大司馬決斷罷。”

本來屯守湖陸的城大婁提智弼,因在此前與刁犗的那一戰中立下了戰功,被慕容瞻表爲了虎威將軍,現從在慕容瞻的帳下。慕容瞻已從軍旗中判斷得知,羯兵右陣的主將是賀渾邪的養子賀渾勘,曉得賀渾勘是賀渾邪帳下頂尖的戰將之一,擔心自己的左陣不能擋住他的攻勢,就在短暫的考慮過後,把婁提智弼叫到了身前,命令說道:“賀渾勘勇冠三軍,其部將郭黑、呼衍寶,俱悍勇士也,現其來攻我左陣,不可掉以輕心,你帶你本部兵馬即趕去左陣馳援。”

婁提智弼深服慕容瞻的能力,對他非常敬重,恭謹地應道:“諾。”

慕容瞻囑咐他說道:“如是來攻我左陣之羯兵,爲賀渾勘親率,你馬上就派人稟報於我,我會再遣兵過去支援的。”

婁提智弼接令而去。

侯莫陳馱笑了一聲。

慕容瞻問道:“監軍緣何發笑?”

侯莫陳馱狀態豪雄地說道:“聽說那賀渾勘非爲賀渾邪親子,是個唐兒,左右不過是個一錢唐,再有勇名,殺之還不如殺雞一般?大司馬又何須這等顧忌?”

“一錢唐”,是魏國的鮮卑等胡人對唐人的蔑稱,意思是唐人的命只值一個錢。

慕容瞻不願再與侯莫陳馱起爭執,便說道:“是,是。”

幾聲鼓響,是婁提智弼率本部從陣後出去,往左陣去了。

慕容瞻等人站立的位置,是在臨時搭建起的高臺之上,居高臨下,能夠清楚地看見婁提智弼部和左陣的動態。慕容瞻投目往之,專心地等待左陣戰鬥的開始。

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