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

早在前代秦朝初建之時,蜀地還沒有這麼多的郡,只有兩個,一個蜀郡,一個巴郡。加上漢中的話,也只有三個。

蜀郡在西邊,以成都爲中心。

巴郡在東邊,北鄰漢中,南到江州(重慶)。

蜀郡、巴郡的前身,便是古蜀國與古巴國。

到了秦朝的早期,爲了加強對蜀地的控制,故而分蜀郡之地,把陰平道、金牛道等幾個入蜀通道沿線的地區單獨拿出來,加上白馬氐居住的部分區域,另設廣秦郡。

又到秦朝末期,改廣秦郡爲梓潼郡。

梓潼,本是個縣名。

入了金牛道以後,山路崎嶇,有些地方乃至是爲棧道,一人通行尚且勉強,遑論車行了,因此唐艾只得暫時忍痛去掉乘坐牛車的風雅,也只能騎馬。

他小心拽住繮繩,慢慢地跟從在莘邇的身側。

道路雖是難走,到底“人之患,在好爲人師”,還是按捺不住對自家博學多才的賣弄,唐艾問莘邇說道:“明公,可知梓潼二字之由來麼?”

莘邇的騎術遠比唐艾爲強,他這會兒騎在馬上,姿態從容,然而轉目遠近,眺望四方,卻是一陣陣的不禁心跳,他嘆道:“漢中我以爲已然夠險,不意此條金牛道,卻比漢中還險!”

循着窄窄的山道前行,道邊是深不可測的懸崖,朝下望一眼,就讓人頭暈腿軟。

隔着一段不算很寬的谷地,懸崖的對面又是一座綿延的山巒。

莘邇不經意瞥見,在那座山巒的陡壁上似有什麼物事。他定睛細看,發現竟是幾個彩漆的棺槨。那棺槨的下邊,應各是以兩個或多個木樁爲支撐,而木樁,則是被固定在鑿開的孔洞中。

莘邇遙指問道:“千里,那就是懸棺葬了吧?”

唐艾轉目去看,點了點頭,說道:“是。”

懸棺葬是蜀中流行的一種葬制。古時的巴人、蜀人,以及巴人、蜀人的後代,現今的板楯蠻等,皆盛行此種葬制。與懸棺葬近似的,還有把棺木放入天然巖壁洞穴、巖壁縫隙裡,凌空懸置的“幽巖葬”;在懸巖上鑿成**,納棺其中,露出棺木一半的“巖穴葬”。幾種安葬的形式,都是把棺槨放到山崖的懸壁之上。這與巴人、蜀人、板楯蠻等種族的信仰風俗有關。

莘邇前世的時候,就聽說過懸棺葬,但從來沒有見過,而下親眼看到,感嘆不已。

唐艾說道:“明公,你是在驚訝巴人、蜀人爲何會有此種習俗麼?古巴蜀之民,鄙而粗野。戰國之際,秦王欲伐蜀,而蜀道險要,兵不易行,遂做五石牛,置金於尾下,詐稱石牛可以屙金;蜀王居然信之,爲求石牛,因遣五丁開山,於是有了這條金牛道,結果被秦軍沿道襲進,一舉而攻滅之。古巴蜀民之愚,於此可見。他們會有懸棺的風俗,亦就不足爲奇矣。”

莘邇聽了唐艾此話,心頭頓時浮起一點警惕。

他想道:“方今北地,唐、夷雜居,蒲秦、慕容魏且不說,只說我隴州,鮮卑、盧水胡、戎人、西域胡與諸雜胡等各部,民口數十萬,幾近我隴地的唐人之數;蜀中地方,唐人凋零,於下戎、賨、僚等各種之人口,更是佔蜀地人口之半尚多。

“我隴州的兵馬原本就頗精銳,經我武舉、健兒等改革以後,大量的新鮮血液涌入軍中,實力更上一層,只比軍事的話,現在不輸與秦、魏。

“而今擺在眼前,唯一的難題是:如何調解唐夷矛盾,從而達成,近一點說,使隴州和新得的漢中之胡夷,能夠爲我所用;遠一點說,在將來與秦、魏的戰爭中,減輕戎人、鮮卑等種對我隴州的排斥與牴觸,甚至吸引他們主動投附,這兩個目的。

“唐、夷的風俗多有不同,千里此言,認爲胡夷的風俗是因爲愚昧,這將大不利於我糅合唐夷的設想。我須得給他以糾正。”

莘邇搖了搖頭,說道:“千里,你這話不對。”

“怎麼不對?”

“我夏人行土葬,古巴蜀人行懸棺葬,無非是因爲我夏人世居平原,而蜀地多山的緣故。勃野出使盛樂歸來,言及拓跋部行潛葬之俗,這是胡牧通行的葬俗,亦與我唐人有異,究其緣由,也是因胡牧居住的環境與我唐人不同,他們遊牧草原,行蹤不定,今之其人死於此,明日其之宗族、部落可能就遷徙別處,故而既不能照看墳塋,爲防人掘盜,即採潛葬之制。諺雲‘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此言是也,蓋風俗者,多因地、因時而生,與愚、不愚是無關的。”

莘邇長篇大論地說罷,叮囑唐艾,說道,“千里,你讀過我的《矛盾論》,應知當下的主要矛盾何在,豈在攻伐?而正是在夏、夷之爭!

“胡夷如能得夏人心,則胡夷勝;夏人如能得胡夷服,則夏人勝。蒲秦之蒲茂,用孟朗之術,行王道之政,大肆沽恩,收攏夏人,此我隴之勁敵也。當此時刻,千里,你萬不可有輕蔑胡夷之心,若因此而致使我隴地的胡夷諸種叛我從秦,抑或聚衆作亂,則我隴亡無日矣!”

唐艾是個思路開闊的人,並不迂腐,聽了莘邇的話,深覺有理,便改了自己的觀點,說道:“明公所言甚是。”

莘邇意猶未盡,補充說道:“千里,陰師與我隴地的諸多大儒正在修撰的通史,你也是讀過的,夏、夷本是一脈,同爲炎黃胄裔。

“就拿賨人來講,武王伐紂,賨人持板楯以從,那可也是周朝創立的功臣啊。所以賨人等胡夷今與我夏人有別者,就是因爲我剛纔所說的,無非是因爲各自長期所處的環境不同,道路阻隔,互相的交流逐漸稀少,故是造成了這個結果。

“然而千里,不聞入華夏者即華夏之言?彼與我既然本出同脈,我以恩德撫之,王化教之,習其之長,授我之優,今雖有別,假以時日,比如萬河匯聚,未嘗不可仍歸於一流。”

唐艾應道:“是。”不忘之前的發問,接着問道,“如此,則明公緣何發嘆?”

“我所嘆者,山崖峭壁,這般險峻,蜀人竟能置棺於上。如果能夠得到這樣善於攀援、履險如夷、膽勇兼人的兵士萬人,用以擊蒲秦,我將如虎生翼啊!”

唐艾哪裡料到莘邇想的是這個,一時無言。

他旋即笑道:“此有何難!漢中今已爲我有,待下秦德、唐壽,粗略計之,可得唐、賨、僚、戎民口數萬,從中擇善攀援者充軍,萬人之數縱不易足,五千可以得矣!”

募兵的事情,得等到打下秦德、唐壽之後才能再說。

莘邇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問唐艾,說道:“千里,你適才問我,可知梓潼二字之由來。我還真不知道,想必你是知道的了?”

唐艾提起精神,答道:“梓潼縣東爲梓林,西枕潼水,故是有人以爲,梓潼之名是源於此。其實不然。梓潼兩字,在艾看來,那個‘潼’,應是童子的童纔對。”

“哦?爲何是童子的童?”

“昔年大禹治水,至此,欲造獨木舟,知尼陳山有梓木,徑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而梓樹不伏,化爲童子,禹責而伐之。梓,梓樹也;童,梓樹所化之童子也。是爲梓童。”

莘邇笑道:“卿博學多聞,足不出隴,知天下事!”

唐艾自得地搖動羽扇,卻忘了他沒坐牛車,山道寒冷,扇子一動,冷風撲面。

他趕緊把手停下,緊了緊脖外的衣襟,

聽到軍官們提醒士兵注意腳下的命令,唐艾下意識地眺望前方,回顧身後。

前邊與後邊,皆是艱難行進的步騎,還有推着獨輪車運輸輜重的役夫,看不到頭尾。

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