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

劉寵只覺手腳冰涼,恍如墜入冰淵一般,甚至不自覺地產生了幻聽,彷彿袁紹已經大舉攻來,外間盡是袁軍的喊殺聲。

有那麼一瞬間,劉寵想下令撤軍,撤回陳縣,據城而守。

但理智壓過了驚恐的情緒,陳縣並非什麼天下堅城,雖然牢固,卻也不足以影響戰局。但若是失了項縣這枚嵌入汝南的楔子,袁紹大軍勢必會全線壓上,屆時恐怕會兵敗如山倒。

陳縣與項縣互爲犄角,才能遏制住袁紹大軍的推進。

“速速再向雒陽遣使!魏王難道就真的想讓豫州盡數落入袁賊之手?屆時袁賊勢必會與曹操合流,他又憑什麼認爲自己必勝?若是失了漢家基業,他就是千古罪人!”

劉寵額角青筋直跳,此時也唯有寄希望於外援,如果劉備再不幫他,那就真的完了。

傳信者卻哭喪着臉稟報道:“豫州恐怕不會盡數歸於袁本初,前日消息,潁川陽翟、陽城、輪氏、長社、鄢陵五縣,沛國北部五縣,已經……已經盡數換上魏王旗幟了。”

這消息彷彿驚雷霹靂一般嚇傻了劉寵,他在前線鏖戰之時,後院起火竟到了這種程度。

雖然他掌控豫州時間不長,掌控力不夠,可在他敗亡之前,這些縣令竟然敢擅自易幟,背後必然是有朝廷的壓力和誘惑。

而劉備敢做到這種程度,也是篤定了要看着他敗亡,準備與袁紹瓜分了豫州。

張了張口,想要痛罵主持政務的國相許暘,卻又不知該罵什麼。瀆職?可若非他在戰場上處於劣勢,潁川和沛國戰場連連失利,這些縣令也不會萌生另投別處的想法。

平心而論,許暘已經做得很好了,至少大軍的糧草輜重一直沒有出現問題,袁紹的數次奇襲也被許暘擋住,這已經堪稱大功。

更何況許暘如今地位僅在他之下,正值大戰,若是一二把手出現矛盾,軍心勢必會亂。

強按下暴怒的情緒,劉寵深吸一口氣,冷冷的道:“這些地方變了旗幟,袁軍又是如何對待的?”

傳信者略一遲疑,苦笑道:“袁軍避而不戰。”

劉寵險些咬碎了自己的鋼牙,袁紹顯然也清楚此時不是和劉備開戰的時機,也不想把劉備拉進中原戰局,故而默認了劉備侵吞豫州的事實。

可這兩家這般默契,倒是讓他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無力的癱坐在地上,劉寵再也顧不得形象,怔怔出神了許久,用沙啞的嗓音、低不可聞的聲音說道:“讓國相再往雒陽遣使,孤王願意放棄輔漢大將軍之位,檻車入京,接受天子處罰!”

劉寵討厭劉備,故而此前一直態度曖昧,只想讓朝廷出兵救援,不想放棄自己的地位,屆時便可在朝堂上憑藉身份和底蘊,再與劉備鬥一鬥。

但厭惡是個人情緒,有些事卻是高於個人情緒的,如果袁紹姓劉,劉寵寧願投降袁紹,也不會向劉備低頭。

可現實是袁紹不姓劉,他是要篡奪劉氏基業的逆臣。

身爲漢宗室,劉寵很清楚就算投降了,也別想在袁紹手下獲得重用。前朝宗室,歷來都是新朝防範的重點。

而劉備若想繼承大統,團結宗室是必要的,劉寵這種不安分的藩王失去權力是必然之事,卻不至於失了身份地位。

百年之後去見列祖列宗,也能說一句自己顧全大局,爲延續漢祚貢獻了一份力量。

輔漢大將軍之職,劉寵很清楚這是根本問題所在。漢制,大將軍是大漢最高軍事首領,統領天下兵馬,乃是重臣中的重臣。

這等重臣,依照舊例是隻有外戚能夠擔任,既是爲了穩固皇權,也是爲了平衡士人。

畢竟東漢外戚往往來自於勳功貴戚家族,與士族並不同路。

士族想要染指大將軍,都是嚴重的政治問題。劉寵是藩王,是朝廷希望像豬一樣生活的藩王,竟然敢在朝廷動亂之時自命爲輔漢大將軍,這野心簡直暴露無遺。

“輔漢”二字怕是連三歲小兒都不會信。

劉寵一日不放棄輔漢大將軍之位,就代表他的野心一日沒有消退。本以爲劉備會爲了遏制袁紹,暫時忽略這一小問題,沒想到他好像根本不在乎袁紹擴張一般,這一點是大大出乎了劉寵的預料。

如今已是生死存亡關頭,丟掉了十座縣城,再加上正面戰場的壓力,可謂雪上加霜。如果不想全家一起上路,劉寵也只有這條路可走了。

傳信者和親兵都大驚失色,親兵更是單膝跪地泣聲道:“屬下願爲大王效死!唯大王可救漢室!”

劉寵回過神來,仔細看了看親兵,露出一抹微笑道:“孤記得你,中平三年,你揹着重病的母親自宜祿來到陳國,中平五年受徵召入伍,中平六年由於剿賊戰事中得力而成爲孤的親兵,對否?”

親兵已是震驚的難以言語,他從沒想過自己視若天神的大王竟然會這麼瞭解他,還記得他這小小兵卒的來歷。

震驚過後,便是難以言喻的感動,顫聲回道:“大王所言……分毫不差!屬下……屬下……”

劉寵撐着地站起來,走到近前拍了拍親兵的肩膀,嘆道:“你們追隨孤王,是認爲孤王能夠平定亂世,孤王讓你們失望了。”

此言一出,就連傳信之人也猛的單膝跪下,泣道:“大王何出此言?天下皆亂,唯陳得安,皆賴大王武功。這天下諸侯,又有幾人如大王一般,自黃巾亂起便庇護一方?滿朝公卿指責大王擁兵自重,可大王不擁兵剿匪,誰來護陳國安寧?

陳國本是小國,潁川文華之地、汝南詩書之鄉、沛國更是高祖故里,邁陳國多矣。然其民多逃亡於陳,這難道不足以說明大王之功,大王之德?

陳國上下,願爲大王效死,爲平定天下、匡扶漢室而戰!願大王勿要自棄!”

劉寵眼睛圓睜,瞪得如同銅鈴,喃喃道:“陳國之民,當真如此信重孤王?”

親兵痛哭道:“天下紛亂,屬下不得已攜母流亡。若非大王於陳國開闢一片淨土,屬下母子二人早已成爲道中枯骨!不管旁人如何,屬下這條命早已獻於大王,願爲大王效死!”

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三章 抉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五章 黨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五百三十四章 關中動亂(五)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關於劇情推進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內務(下)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四十章 崩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