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

“這是衛將軍的親筆信?”關羽輕輕擡眼,瞥了帳中使者一眼,漠然問道。

太史慈抱拳道:“回稟關將軍,正是君侯親筆所書,卑職一路護送,斷不會弄錯。”

“關某很尊重李先生,如果沒有李先生,不管是大王,還是關某,都未必有如今這般風光。”關羽慢條斯理的折起信紙放在案几之側,目視太史慈道:“但茲事體大,關某還是想知道,大王與李先生到底在謀劃什麼?兗州動亂,大好時機,爲何不允關某出兵?

甚至爲防萬一,大王、李先生、公達先生都接連來信勸阻,好大的場面!”

關羽說話之時身子微微前傾,眼睛眯起,眼神銳利,若是一般人早被駭的戰戰兢兢,太史慈卻從容回道:“君侯說……時機未至,關將軍不必急於一時。這之中事關重大,卻是連書信之中都不便言說。”

關羽霍的站起身來,臥蠶眉皺起,丹鳳眼一睜,不悅道:“當真不可說?”

太史慈面露遲疑之色,關羽見狀道:“無需顧忌什麼,帳中只你我二人,隔牆無耳。”

“有些人越急,將軍越不能急。將軍與魏王名爲君臣,實如手足,何須如這些人一般在意功名之事?”

關羽動容道:“這是先生原話?”

太史慈笑道:“正是如此,君侯嘗言,魏王麾下猛將如雲,但如關將軍一般文武並濟,英姿非凡之人卻再無二者,雖暫屈同列,遲早會一飛沖天,鵬程萬里。”

“先生知我!”關羽捶手道:“險被小人蠱惑,壞了大王和先生的大計!太史君請回稟衛將軍,關某在此靜候王命,大王下令之前,斷不會動一兵一卒!”

……

“大王真的不擔心雲長妄動?”

荀攸有些納悶,關羽麾下部隊有動靜的消息傳來,劉備只是去了一封信,然後便置之不理,彷彿沒這回事一般,倒是他還有些放心不下,又以私人名義去信勸說,希望關羽冷靜。

劉備從文山中擡起頭來,瞥了荀攸一眼,淡然道:“雲長受命都督冀南及兗州軍務,孤既然給了他自決之權,自然不能多加干預,以免動搖其威望。以兄長身份勸諫便是極限了,再做得多了,容易給一些人錯覺。”

這話倒是不差,荀攸也贊同的點點頭,劉備發家太快,元從們還沒有像樣的班底,卻都身居高位,免不了被人眼紅。

李、關、張三人尚有功績,手中也有兵馬,那些人不好妄動。簡雍可算是倒了血黴,剛當上趙國相便被彈劾了二十七次,也是沮授機靈,將這些彈劾的摺子都給壓了下去,並沒有鬧到讓劉備來處理的地步。

若是劉備強令關羽不得出兵,便容易讓人產生君臣不和的錯覺,有些時候,裂隙就是這麼產生的。

“雲長性子太傲了,少有服膺之人。此次孤晉爵,大賞羣臣,卻沒有給他和益德進職。他並非在意官爵顯赫,只是不願與他人並列。元嗣、子龍還好,他素來不喜儁乂,會鬧出事來也屬正常。

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蠱惑一番,想必是認爲自己功績不足,所以想拿下兗州以顯聲名。”

荀攸疑道:“大王既知雲長爲何異動,何不對症下藥?”

劉備搖頭道:“孤雖有藥,卻非良醫,此事孤是局內人,勸說未必有效,倒不如讓旁人來勸,或可有奇效。”

“所以說……大王料定了李明遠會去信勸說雲長?”

“嗯,他對雲長和益德的小毛病一直是洞若觀火,也早有提防,雲長既然異動,他必然不會放任不管。這本就是他的謀劃,便由他自己去完善吧。”

從劉備的語氣中聽出了些許怨氣,荀攸突然道:“所以大王其實也想先拿下兗州再說?”

劉備倒也不掩飾,直言道:“不錯,兗州乃天下之中,無論接下來是南下還是西進,兗州都是重中之重。有如此好的機會拿下,縱然有一二弊端,將來花時間慢慢消去便是,爲除掉那些蠅營狗苟之輩而延誤了時機,在孤看來頗爲不值。”

“可大王還是選擇配合李明遠的謀劃。”

“他已經幫孤省去了太多時間,那孤也不介意爲他而浪費一些時間。兗州還沒到生民倒懸之時。”

荀攸嘆道:“李明遠想必以爲大王能夠明白他的苦衷,卻不料大王竟是無條件的信任。也不知他該是喜是悲。”

“孤知道他看的很遠,他的所求也與天下九成九的人不同,孤相信他如此謀劃必有緣由,但作爲魏王,孤不得不以實際局勢來考慮,看不出他這般作爲的必要性。”

“那是因爲大王還沒有見識過真正強勢的士族啊。”荀攸揉了揉眼角,喟然道:“冀州有沮公與,有田元皓,他們看的遠,會自發的維護大王的威信,會顧全大局捨棄小利。

可兗州不同,作爲天下之中,兗州的士族強勢而又短見,他們不會輕易的臣服於人。大王莫要以爲兗州之事是曹孟德責任最大,曹孟德再怎麼嗜殺,也不會爲了出身之事殺的人頭滾滾,殺得人心不附。本質上還是兗州士族不甘於曹孟德的強勢,故而被殺雞儆猴。

若是大王再全盤接受了兗州士族……莫忘了冀州的那些政令,到時候想在兗州推行,恐怕就難了。那裡都是名望著於四海的高士,幽州的方法難以照搬過來。”

“……那些政令對所有的大士族來說應該都是不利的,現在你們應該都看出了這一點,文若陷入了兩難,公達卻似乎樂見其成?”

荀攸開懷大笑道:“只是看的清楚未來,加上李明遠給畫了一張大餅,臣也不介意陪他瘋上一把。叔父未必看不清,只是他負擔太多太重,卻不似臣一般隨心所欲。”

“所以,公達也認同明遠所爲是千秋之計?”

“是非功過,後人評說,是不是千秋之計,臣說了可不算。”荀攸悠悠道:“但臣知道,如今,不變……則亡!”

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七十章 迎駕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計(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五百零三章 議功善後(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內務(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三百零九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