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

臧霸字宣高,泰山衆之首,威震徐州的大軍閥,是跺一跺腳,能讓徐州抖三抖的大人物。

而這位大人物的出身頗爲平凡,其父臧戒只是華縣一名小小的縣獄掾吏,當時的泰山太守想在獄中私殺一名囚犯,臧戒堅決不允,因而觸怒了太守,被收押看管,準備定罪誅殺。

而時年十八歲的臧霸帶着自己結交的數十名賓客劫了牢獄,將父親救了出來,隨後避禍於徐州東海郡,以孝烈之名在臨近諸郡國聲名鵲起。

而陶謙受命爲徐州刺史後便尋到了臧霸,當時的臧霸麾下也已經聚集了不少亡命之徒,初來乍到的陶謙急需臧霸這種地頭蛇的幫助,臧霸也渴望脫離罪身,建功立業。兩人一拍即合,臧霸帶人爲陶謙南征北戰,討平了徐州境內的所有大寇匪,而陶謙也以刺史身份表臧霸爲騎都尉,使其成爲正經的朝廷命官。

但臧霸麾下多亡命之徒,又有昌豨這等酷愛打家劫舍的悍匪存在,與徐州各大勢力之間本就多有不睦。陶謙終究是士人,在治理徐州時更多的依賴士族豪強的幫助,也不喜泰山衆的做派,近些年對臧霸也多有打壓。

即便被各方打壓,臧霸依然選擇護短,庇護着昌豨這些悍匪,與陶謙的關係也更爲緊張。

可對於泰山衆來說,臧霸便是他們頭頂的那片天,是在這亂世之中給他們安身之處的參天大樹。

孫觀、吳敦、尹禮等人當真是第一次看到臧霸露出疲態,但也怪不得臧霸,當遮天蔽日的軍旗緩緩向戰場靠攏,當那面“兗州牧後將軍曹”的大旗飄揚在戰場上時,泰山衆的軍心便開始崩潰。

一州之力,盡聚於此,合計共約六萬大軍,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泰山衆可以應付的範圍。這是傾徐州之力才能與之抗衡的大軍。

然而陶謙直屬的丹陽精兵不在,徐州郡卒亦不在,只有泰山衆在此。

“昌霸辱及藩王,侵略郡國,罪不容赦,臧宣高包庇逆賊,罪同昌霸!後將軍應陶牧伯之邀於此誅殺二人,降者免死!”

當人處於恐懼與慌亂之時,思維能力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便如此時的泰山衆一般,若是平日裡有人告訴他們,陶謙把他們賣給了曹操,九成的人都不會信。畢竟陶謙雖然和臧霸關係不睦,但二者之間還是一損俱損,若是賣了臧霸,徐州恐怕真的會任人宰割。

但如今在被包圍的情況下,本該在東海的兗州牧曹操又帶着主力出現在了此處,心緒雜亂的泰山衆不由自主地懷疑起陶謙的立場。

就連核心的泰山衆頭領們也有些心緒不寧,神情疲憊的臧霸沙啞着嗓子沉聲道:“攻心之計,勿要亂想,先突圍爲要。”

尹禮嘶聲道:“大哥!我們往哪突圍?若是陶謙老兒真的背叛了我們,殺回徐州豈不是自投羅網?”

臧霸怒喝道:“琅琊還是我們的根基,就算是陶謙也翻不起浪花。且不論他是不是賣了我們,至少在琅琊我們還有一搏之力!”

掃了一眼不斷收縮的包圍圈,臧霸大聲道:“兄弟們當年隨我救出家父,亡命東海,我便發誓要給兄弟們一個前程。三年前陶謙來徐州,他想要肅清徐州黃巾,你們勸我拿下他,說漢室天命已盡,應當隨黃巾一道起事,最後我選擇了陶謙,我知道你們心中多有不忿。”

孫觀等人張了張嘴,卻是不知道該怎麼接話,臧霸也不管他們異樣的神情,繼續道:“但我不後悔這一選擇,因爲官就是官,賊就是賊,你們喜歡的是賊寇的瀟灑,卻不想忍受被官兵圍剿,朝不保夕的恐懼!只有官軍,可以名正言順的坐擁郡縣,可以正大光明的從大家族手上掠奪財物!

現在曹操想把我們定性爲賊寇,你們真的甘心?你們真的願意每天嘯聚山林,吃糠喝稀,在惴惴不安中劫掠郡縣以獲取那一點可憐的財物?不管陶謙有沒有背叛,我們都必須回到琅琊!必須割據一方!必須有着自己的身份!投降曹操,我會被祭旗,你們呢?四散爲寇匪,遲早有一日會死無葬身之地,我不在乎,你們呢?

爲今之計,殺出重圍,回到開陽縣,我們還……”

“大哥,昌豨那混賬帶人跑了!”

臧霸話未說完,一個消息打亂了一切計劃,風口浪尖,或者說造成如今局面的明面上最大禍根昌豨竟然丟下其他人逃了,原本還有耐心聽臧霸勸說的泰山衆頓時人心潰散,就連孫觀等人的眼中都閃着異樣的光芒。

畢竟曹操表面上只要臧霸和昌豨的人頭,他們這些有兵有將的頭領若是投效,未必不能得到厚待。至於未來會不會丟掉兵權然後卸磨殺驢,那也是很遠的事了,先保住性命和眼前的榮華富貴纔是緊要之事。

臧霸的心也沉入了谷底,此時再說什麼也是無用,只能長嘆一聲道:“衆兄弟各歸本陣吧,今後之路,就看你們自己怎麼走了。”

衆人作鳥獸散,只有孫觀留了下來,神情複雜的道:“你若早聽我一言,處理了昌豨,何至於有今日?昌豨胡作非爲,唯利是圖,早已被衆兄弟厭惡,你每庇護他一次,都是在損耗自己的威望啊。”

臧霸彷彿驟然蒼老了十餘歲,一直挺拔的身軀也微微佝僂了起來,年未至不惑,卻似五旬老者一般。

他嘶啞着嗓子,苦笑道:“仲臺不會忘了吧?十五年前,家父蒙冤入獄,我欲救之,數十名兄弟拋家棄子隨我做下偌大的好事,其中就有昌霸啊。

他因我而家破人亡,淪落爲寇匪,我又豈能因他爲寇匪而厭憎?”

“他本就是寇匪!”孫觀怒喝道:“我們都是寇匪,是你與臧伯當初勸我們洗心革面,我們纔有重新做人的機會。昌豨不珍惜機會,自甘墮落,你又豈能因他一人而害了衆兄弟?”

“仲臺啊,其實正因爲我一直沒把自己當寇匪,才與衆兄弟格格不入吧。”臧霸幽幽嘆道:“我若是一直稱你爲‘孫嬰子’而非‘仲臺’,是否更能與衆兄弟相合?”

孫嬰子,正是孫觀爲寇匪之時的匪號。孫觀聞言頓時一僵,半晌後嘆道:“何出此言?若非你一力堅持,恐怕孫嬰子永遠是孫嬰子,又豈會有如今的騎都尉孫仲臺?我與家兄都深感你與臧伯大恩,在這件事上,是我等愧對於你,而非你愧對我們。

降了吧,曹操只是以此作爲藉口,他不會拒絕你投降的。”

“再調轉武器去殺戮琅琊國人?”

“我們是泰山郡人。”

ωwш ●тт kān ●℃o

“……投降可以,我不願攻伐徐州,我會親自去見曹操,他若不同意,那殺了我之後也不會再爲難你們。”

見臧霸神情堅決,再看看已經開始混亂的泰山衆,孫觀嘆道:“也罷,先試試吧。”

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內務(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與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