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仁義

“敢問這位是?”李澈神情古怪,話說這主意不算什麼高明法子,只是劍走偏鋒的左道法門,大大有損聲名。李澈願意背起這口鍋,竟然還會有人跳出來指責?

劉備輕笑道:“這位是陳留邊文禮,天下名士,其所著《章華賦》堪稱辭賦一絕;想來邊君另有高論以助大將軍,明遠不妨請教一二。”

李澈恍然,原來是那個被曹老闆砍了的邊讓,典型的清談名士,難怪會蹦出來。何進召集這種人是爲了自己的名聲,可現在是商討正事,他怎麼會在這?

荀攸一臉憋笑,這些時日裡劉備頻繁與何進招募的這些名士交流感情,邊讓就是其中之一,卻不想今日爲了李澈,劉備斷然翻臉給邊讓下套,邊讓要是有辦法,早就講出來了。

邊讓也是神情一滯,這種事情又不能靠辭賦和經傳來解決,他又能有什麼辦法?他倒也不是針對李澈,只是一向清高的他確實見不得這種左道法門,一時憤懣也就出言指責,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卻不料招來了劉備的反擊。

何進期待的眼神彷彿要將他點燃,邊讓感覺一陣不自在,澀聲道:“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大漢何止萬乘?大將軍身居顯位,更當以信義爲本,怎能行散佈流言污衊之事?”

衆謀士紛紛搖頭失笑,都知道這邊文禮是個什麼水平,平日裡議事也與他無關,今日卻是他自己聞訊趕來,還丟了人。

何進眉頭緊皺,但念及邊讓的名聲,還是強按不悅,肅容道:“文禮所言有理,某會認真思量的。”

“啪!啪!啪!”連續三下擊掌聲,衆人紛紛愕然望向李澈,只見李澈笑道:“陳留邊文禮,名不虛傳,在下今日見識到了,若前推八百年,以邊君之才,當可輔佐一位諸侯成就霸業。”

劉備神情古怪,李澈雖然不會睚眥必報,但也從來不是什麼心胸寬廣之人,邊讓當面斥責他是小人,能唾面自乾的話那就不是李明遠了。但一時有些不確定李澈想說什麼。

邊讓也感覺有些不對,默然不言,不肯接話,倒是荀攸笑道:“不知是哪位諸侯能與邊君相合?”

李澈搖頭晃腦,悠悠然道:“自然是春秋大義宋襄公了。”

滿堂愕然,繼而低低的嗤笑聲不斷響起,何進與劉備哭笑不得,邊讓臉色漲的通紅,伸手指着李澈,顫聲道:“你…你…你膽敢!”

李澈斂起笑容,起身行至堂中,正容問道:“邊君以爲我等在論何事?”

荀攸等人也收起笑容,饒有興趣的看着李澈。邊讓憤然道:“仁義禮智信爲萬事之本,不管所論何事,也不可行此左道法門。”

“既如此,邊君爲何會以宋襄公爲恥?宋襄一生行事,可有違禮義之處?”李澈厲聲責問。邊讓一時啞然,他並不擅長詭辯之道,心裡的傲氣也不允許他強詞奪理。

宋襄公確實是禮義的代表,他一生行事未曾有逾禮義,是以有“春秋大義”之稱。但處在春秋戰國之時,禮崩樂壞已然開始,守禮遵義的宋襄公最終還是敗亡在了不講禮義的敵人手裡。

半晌後,邊讓吶吶的道:“兵事與政事如何能相提並論?”

“所以方纔澈才詢問邊君,可知我等所論何事?我等所論正是兵事!閹宦禍國,矇蔽天子,大將軍爲澄清寰宇而召集四方兵馬,閹宦心驚膽戰,故行詭詐之事負隅頑抗,此正爲兵家謀略,如何不是兵事?”

李澈聲音越來越大,神情也越來越憤懣,怒聲道:“誅宦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垂髫稚童的玩樂!是要有賭上身家性命之覺悟的!瞻前顧後、顧身惜命、愛惜羽毛,最後只會變成閹豎刀下亡魂!前車之鑑不遠,諸君何以視而不見?”

李澈喘了口氣,微微斂起怒容,做出一副慷慨大義的樣子說道:“天下已經危如累卵,誅宦之事迫在眉睫,大將軍之聲名關乎大計,萬不可有失。爲天下之安定,澈之聲名何足惜?邊君大可逢人便言李明遠是左道小人。澈只求天下大義!願天下能安,社稷能安!生民能安!”

作爲務實的現代人,如果能換來早一天誅除十常侍,李澈非常樂意把自己的名聲作爲抵換物,因此言語中充滿真情實意。而在座之人不管心裡作何想法,至少在誅宦一事上是共通的,之前只是覺得大局已定,沒必要爲了何進的名聲而敗上自己的名聲。如今聞聽李澈之言,紛紛動容。劉備的雙手緊握,閉目強自按捺怒意,張飛卻是毫不掩飾的怒視邊讓。

邊讓直感覺四面八方都有利劍刺來,扎的他渾身疼痛難耐。他是真沒想到會撞見一個不在乎名聲的滾刀肉,本是指責他有失信義,卻被他以大義壓迫,難以辯解。

這時,何顒長嘆一聲,避席而起對着李澈鄭重一揖。隨後對邊讓說道:“文禮啊,昔日郭林宗公嘆息汝與謝子微二人,英才有餘,卻不入道,誠爲可嘆,汝今日可知何爲道?”

郭林宗,即郭泰,“八顧”之一,與天下楷模李元禮齊名,爲桓帝時太學生之領袖,士林之望。當年邊讓與謝甄謝子微二人常常連日達夜的等候郭泰,想與其論道,郭泰對二人評價便是“英才有餘,而並不入道,惜乎!”

有趣的是,那位謝甄在原來的歷史線上也是因爲傲慢自大,輕侮曹操,然後被曹操殺了,倒是和邊讓整一對難兄難弟。

邊讓羞的面色通紅,神情變化不定,半晌後還是一咬牙,對着李澈作揖道:“讓,謹受教!”

李澈也是肅然回禮。說到底,邊讓這種人私德上其實是沒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但是也太在乎自己的名聲,其精擅辭賦經傳,是典型的“獨善其身”型士人。而儒家的根本大道是求人之所需,最終要做到“治國平天下”纔是大儒。如李澈的便宜師父岑晊岑公孝,其爲南陽太守成縉之郡吏,時人卻稱“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縉但坐嘯”。士林所崇之人,大多還是這種實幹型人才。郭泰嘆息其並不入道的原因想來正是如此。

忽然,“唰”的一聲響起,衆人循聲望去,只見沉默了許久的何進站起身來,拔出了腰間長劍,大聲道:“先生高義,某豈能陷先生於不義之地?此事,某與先生共擔之。某不求諸君奮不顧身,但求諸君莫要暗施冷箭,今日之事到此爲止,今後再有污衊先生者,有如此案!”

說罷,長劍斬落,生生削去案角。衆人紛紛躬身稱“諾”。

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八十章 宗室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術勢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書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四十章 崩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關於劇情推進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四十章 崩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