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

翌日,東光縣城以南三十里,黃巾渠帥張饒正急的焦頭爛額。

對於一盤散沙的青州黃巾而言,進入冀州花花世界後,兇性被激發出來了,士氣也是大增,這是好的一面。然而壞處卻也很大,本就是各路黃巾的匯聚,當開始劫掠時,匪寇們爲了獨吞財物,自然是各自爲戰。

甚至在劫掠之時,互相之間還多有摩擦,雖未開始大規模火併,但已經有了苗頭。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便是冀州守軍初時太過不堪一擊,渤海南部數縣合計萬餘人馬,卻被黃巾一戰擊潰。大勝之後,黃巾賊們自然是極度膨脹,立時便四散開來,沉溺於劫掠之中。

而此時,得知冀州步騎兩萬已到渤海,張饒自然是心急如焚。州里的精卒與縣裡的民兵大是不同,又有大股騎兵,若是黃巾軍繼續這般分散下去,極有可能被漢軍一鼓而下。

三萬步騎的動向自是難以完全掩蓋,張饒早早便遣派人手召回那些四散的黃巾賊寇,然而倉促之下只是勉強糾合在了一起,看着面前亂糟糟的大營,張饒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

只是心中仍然存有一絲僥倖,畢竟只是三萬人,而黃巾賊卻有三十萬之衆,這般懸殊的人數差距,也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若是未戰便退,張饒也無法說服其他的渠帥,畢竟大家大老遠跑到冀州來,不是觀光旅遊的,而是想要擴張自己的地盤、劫掠更多的財富。

如今不過是劫掠了渤海南部幾個縣,連塞牙縫都不夠,這些黃巾賊又如何能忍住心底的慾望?

“各位渠帥,當務之急還是先擊潰正面的漢軍,否則大家劫掠都不痛快。況且有這些漢軍在,我等也無法傳播太平道,唯有把漢軍擊潰,才能讓百姓明白,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張饒言辭懇切,下面的渠帥們也大多連連點頭,贊同道:“張帥說的不錯,如果不能把這些漢家鷹犬解決掉,黃天盛世也無從談起。只是張帥有些太過小題大做了,不過三萬人罷了,又何須我等嚴陣以待?”

“切不可如此輕視漢軍精銳!”張饒肅然道:“漢軍精銳衣甲俱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與那些縣裡的士卒完全不同。雖然只有三萬人,但也不可掉以輕心,還是謹慎爲上。”

“張帥忒也膽小!此戰便由我部來打頭陣,必要讓朝廷鷹犬有來無回!只是這戰後繳獲嘛……”一名身材高大的黃巾渠帥掃視了一圈周圍,嘿嘿笑道,語氣輕鬆而愉快。

衆人一鬨而笑,有人笑罵道:“你這混球倒是打的好算盤,漢軍精銳,那得有多少寶貝?讓你一句話就全部拿走了?”

“那要不你來打頭陣?”

那人頓時被噎了回去,他只是個小渠帥,麾下不過數千人,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若是打了頭陣,恐怕家底都要賠進去。到時候,可別指望在座的渠帥們遵守“君子之約”。

“既然沒人跟我搶,那就由我手下的弟兄們做先鋒,會一會這批漢軍。張帥意下如何?”

張饒眼神一陣閃動,這名渠帥實力確實很強,麾下有三四萬人馬,算是在他之下第一梯隊的水平,也是強有力的挑戰者。若是由他去試探一下,終歸是不虧的,除非他能把漢軍一戰而下還沒有多大損失,這種可能性幾近於無。

想到這裡,張饒輕輕點頭道:“既然王帥請纓作爲前鋒,本帥自然不能涼了你的求戰之心。只是漢軍來者不善,王帥小心爲上啊。”

王帥大笑道:“請張帥放心,只要後面的弟兄能夠跟上,我部必然能攔住漢軍!”

張饒笑道:“既如此,王帥便回營備戰吧,漢軍進攻估計也就是這兩……”

“報!漢軍離開東光縣城,拔營南下而來!”

所有人面色大變,霍然站起身,張饒也是神情劇變,喝令道:“速速全軍備戰!”

……

“關校尉,我軍在何處紮營對峙?”孫慎撥馬走到關羽身邊,輕聲問道。

關羽瞥了眼孫慎,沉聲道:“爲何要紮營?不過三十里路程罷了,自可一戰而下。”

孫慎愣了下,大驚道:“關校尉的意思是徑直進攻?”

“土雞瓦狗之輩,無需慢戰,趁着軍心正旺、敵軍散亂,自當一鼓作氣。”

“可……”孫慎實在難以接受這種說法,雖然他也認定漢軍精銳可以輕鬆擊潰賊寇,但也需要至少兩三日的對峙,削弱賊寇戰意,再一擊破之。

如今關羽卻是準備直接衝鋒,渾然視黃巾於無物,大有驕兵之相。昨日還勸說東光縣令放心的孫慎,此時突然明白了縣令當時的感受。

關羽冷聲打斷道:“此乃軍令!”

孫慎也是條件反射的應道:“諾!”待回過神來,卻只能一聲哀嘆,默默撥馬跟上前面的關羽。

……

而當漢軍遙遙望見匪寇營地時,黃巾營中仍然亂作一團。在他們看來,漢軍初戰必然只會進行試探,然後便紮營對峙,這也是常規的“正道”,堂堂正正的進行兵力比拼。

是以初戰遭殃的大概只有那王姓渠帥所部,其他人卻不是很急。

而漢軍這邊,看到黃巾大營後,關羽大聲道:“騎兵在前,鋒矢陣型,隨關某直搗賊寇主營。步卒後至,注意剿滅頑抗之敵。”

“諾!”

騎兵開始緩緩地進行加速,雖非精騎好馬,但數千騎兵開始衝鋒仍然是一副震撼天地的模樣。滾滾煙塵帶來的視覺震撼效果,已經讓不少黃巾賊寇膽戰心驚,兩股戰戰,在青州作威作福,又何曾見過這般大規模的騎兵衝擊?

王姓渠帥手持一柄環首大刀立於陣前,巍然不動的身軀稍稍削弱了黃巾軍的恐懼,而接戰後一刀斬下一名漢軍騎兵的舉動,無疑更是振奮軍心。

然而一雙丹鳳眼很快盯上了王姓渠帥,關羽輕輕撥馬,挺槊直刺。

一擊,手臂發麻。

兩擊,大刀脫手。

三擊,長槊穿胸。

關羽將王姓渠帥一槊挑起,大喝道:“賊將授首,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很快,勸降的聲音便響徹戰場,看着那熟悉的身影被高高挑起,黃巾軍肝膽俱喪,立時向後奔逃。戰線崩潰,原本的正面交戰變成了追擊戰,潰逃的賊寇卷着後方的賊寇繼續奔逃,很快便形成了倒卷珠簾之勢,三十萬大軍,一戰而潰。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初平元年,青、徐黃巾三十萬衆入渤海,劫掠甚廣。昭烈以羽爲校尉,率步騎三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五萬餘級。賊棄其車重數萬兩,奔走度河。羽因其半濟薄之,賊復大破,死者數萬,流血丹水,收得生口十萬餘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羽遂威名大震。

——《季漢書·列傳第三》

第二百零四章 焚糧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十九章 荀公達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七十章 迎駕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端(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六十章 斥賊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關(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