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

靈壽縣的戰場如火如荼,牛飲山腳下的趙雲部曲卻有些不耐煩了。

趙雲此行只帶了本部的三千精銳,將常山國湊出來的部隊留在了主力隊伍裡。爲防消息泄露,也並沒有告知士卒們目的地,直到行軍路線越過了靈壽,部曲才猛然驚覺行軍目的地並非主戰場。

“趙司馬,常山的戰事,我等卻被打發到這山腳下來,建威將軍到底是什麼打算?”幾名中層軍官扛不住士卒的議論,只能尋趙雲要一個說法。

щшш●тt kΛn●C○

而他們心中自然也是有不滿的,雖然略知內情,但胡人會不會來終究是未知之數。若胡人不來,那此行便是白跑一趟,還生生錯過了主戰場的功勞。

由此,他們也不得不懷疑,李澈是不是想讓自己部下搶功。

“張燕自去年兵敗於鉅鹿,我常山國將士與黑山賊也是鏖戰了半年,大小數十戰,才生生壓制住張燕。如今建威將軍要徹底掃蕩黑山賊,爲何要將我等拋開?”

“正是!常山國的戰事,我等身爲常山人,卻不能參加?這又是何道理?”

一人開口,衆人壯膽,頓時羣情洶涌,趙雲沉默着聽着他們的訴求,待到所有人都說了一遍,他才緩緩開口道:

“大局爲重,靈壽戰場不差我們這點人,但若是胡騎越過太行山,誰來阻擋?南匈奴十萬控弦之士,雁門烏桓亦有萬餘人,就算這有所誇大,也是堪比鼎盛時張燕的勢力。

若不把他們阻擋在陘道之外,難道要擺開陣勢和十萬胡人做上一場?”

“可胡人未必……”

一人話未說完,趙雲厲聲道:“此事不能有半分差錯!誰敢賭這萬一?幷州泰半淪爲胡土,你們難道想讓冀州也變成那般模樣?

別忘了,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常山國,難道你們要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田地、房屋被胡騎踐踏,自己的妻子被胡人擄走?”

“那爲何是我們?爲何不派其他郡卒前來?”

趙雲指着腳下的土地,冷聲道:“這裡是常山國,你們難道要指望其他郡的士卒爲常山國捨生忘死?只有我們!只有我們纔會拼死阻擋胡人!若是其他郡卒前來,你能保證他們不會見胡人勢大而逃跑?

只有常山的勇士纔會在這裡,爲了保護自己的鄉親、自己的親友而死戰!還是說,你們擔心來的胡人太多,會戰死在這裡?”

幾名暴脾氣的曲軍侯頓時面露憤懣之色,怒道:“我等隨司馬南征北戰,討平賊寇無數,從未有過半分偷生之念!區區幷州胡騎,不過是欺凌幷州人煙稀少罷了!若是在我冀州,早就將其一蕩而平!

何況有白陘谷天險,胡人若敢犯我常山,必讓其有來無回!”

趙雲挑了挑劍眉,笑道:“既如此,還不速速紮營備戰?若被胡人殺個措手不及,你們還有面目回去見父老鄉親嗎?”

所有人一片鬨笑,隨後各自散去,整頓部曲備戰。

趙雲暗暗點頭,這些人也只是需要一個臺階罷了,既然被帶到這裡是主將的意思,那如實告訴士卒,其餘的就與他們沒了干係。

主戰場的功勞確實讓人眼饞,但趙雲所說也沒錯,這裡是他們的家鄉,只有他們纔會拼盡一切去守護。若把希望放在他郡人士身上,這些將校自己都不放心。

剩下的,便是看胡人是否會來,又會來多少胡人。趙雲將目光投向深邃的白陘谷,幽幽一嘆。

……

而太行山的另一側,浩浩蕩蕩的隊伍正如長蛇一般在山道中蜿蜒前行,一眼望不到首尾。

而這支軍隊的裝束,士卒將校的相貌,讓人一眼望去便知不是漢軍。

匈奴左賢王騎着戰馬,對身邊並騎的一名匈奴人笑道:“去卑,你看我軍軍容,可有當年冒頓單于之軍威?”

冒頓單于,一手將匈奴打造爲北方第一遊牧民族的匈奴豪傑,是西漢建立初年北方最大的邊患,也是匈奴人公認的大英雄。

左賢王以冒頓單于自比,自然是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匈奴官制,單于之下以左賢王最貴,他的地位還要隱隱高於單于之子右賢王於夫羅。

他也正是羌渠單于之弟。只是南匈奴近漢多年,各項規章制度愈發貼近中原規矩,否則以匈奴早期習俗,兄終弟及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於夫羅失蹤後,左賢王如日中天,自然是很想效仿匈奴故事,晉位單于。

但於夫羅之弟呼廚泉,在匈奴內部也不乏支持者,理論上來說,呼廚泉的繼承權要高於左賢王。

特別是羌渠單于死了兩年後,匈奴人反而有些懷念當年的日子,雖然經常會被漢朝徵召打仗,但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既要防範背後的鮮卑,還要和漢朝作戰,夾在兩個龐然大物之間,讓一部分匈奴人頗爲憂心。

但左賢王卻是傾向於南下飲馬黃河,他頗爲關注中原消息,深知漢朝陷入了巨大的內亂,正是匈奴人擴張的絕好時機。

這次帶兵東進,也是他一力主張,主力便是直屬於他的兩支萬騎隊。至於身邊這位去卑,也是南匈奴地位極高的一位萬騎長,一直保持中立立場,左賢王拉上他,也是希望能夠以冀州的利益誘惑去卑站在他這一邊。

而這支軍隊也並非他告訴張燕的一萬多人,而是足足三萬五千人,奸滑的匈奴人自然是打着坐收漁翁之利,反客爲主的念頭。

若是當年威震太行山東西兩側的黑山軍,左賢王自然不敢打這個主意。然而那個不可一世的張燕竟然開始求援。狼性的匈奴人頓時便起了吞併盟友的心思。

對於左賢王的野心,去卑自然是知曉的,匈奴人並不喜歡掩飾自己的野心,若非南匈奴漢化頗深,依照匈奴以前的規矩,直接動刀動槍奪位才符合草原男兒的性子。

“偉大的左賢王,您的萬騎不僅遠勝於我的屬下,就算是當年羌渠單于的親衛也難以與您匹敵。但比起偉大的冒頓單于,我想您還缺一些東西。”

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七十二章 夜談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與子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協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應(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二百零四章 焚糧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要亮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三章 抉擇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協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術勢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八章 袁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