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

“使君,冀州乃天下之重資,河朔之要衝。如今非比平日,於此戰亂之時,守一州之要,非常人可爲。

使君出身潁川文華世家,飽讀經書,於經典一道可謂勝過常人遠矣,然使君自度,縱然盡心盡力,可能保證大軍供應,大局不失?”

若是平時,韓馥自然是硬着頭皮說自己沒問題,然而這般時候確實不敢逞能。他深知自己把冀州大姓幾乎得罪了個遍,只要這些人稍稍不配合,便要出大亂子。

內心深處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無力掌控冀州。若是正常刺史上任,巡訪各郡國,怎麼也能拉來一二盟友。然而他這個刺史被戰亂困在冀南,導致如今對冀州的掌控力度非常薄弱。

就算比起南邊的那位境遇相仿的同僚,韓使君也要慘上幾分,畢竟劉使君境內沒有一支足以掀翻他的軍事力量。

但韓馥仍然有些不甘心,外放一州刺史,對於他來說是仕途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他是三獨坐之一的御史中丞,若能在刺史任上有所政績,入朝位列九卿當是沒有問題,這是無數官僚畢生的夢想。

即便三公九卿的權力越發虛化,這十二個位置仍然讓士人們趨之若鶩,這代表着仕途的頂峰。

況且身邊站着兩名同郡的後輩俊秀,讓沮授這麼一通勸,倒是頗爲丟臉,是以韓使君心中亦是隱隱有些不快。

種種因素交織之下,韓馥陷入了沉默。

陳羣與荀諶對視一眼,笑道:“我等初來乍到,倒是不甚瞭解冀州情形,也不便插言,便先行告退,請二位慢敘。”

韓馥恍然驚醒,頓時聽出了陳羣的意思,既是避嫌以免韓馥難堪,亦是不想插手冀州事務。

失去潁川鄉友的幫助,就算在士林清議中,韓馥也難以獲得優勢了。

沮授有些疑惑地看了二人一眼,開口道:“在下該說的基本也說完了,只剩一句肺腑之言,若冀州無盧中郎將,即便使君這般失位,在下也會力主與劉相君一戰。這既是維護禮法綱要,亦是爲冀州安定着想。

但盧中郎將的駐軍就在那,即便他很可能不會參與到冀州事務中,但冀州的大姓們會猶疑,會忌憚,他們的立場也會產生偏移,這般爭鬥下去,只會是內耗。而使君與劉將軍相比,確實有所差距。忠言逆耳,望使君細思。”

說完,沮授深深一禮拜別,轉身便走,韓馥下意識的擡了擡手,最終還是嚥下了挽留的話語。

陳羣快步跟上道:“使君驟逢大變,難免有所神亂,且讓羣代使君送先生一程。”

“授榮幸之至。”

二人並肩走了出去,沮授輕聲道:“不知陳君先前之語何意?”

陳羣笑道:“在下只是訪友而來,有些日子沒有見過荀公達了,頗爲想念,並不想牽扯進冀州的渾水中。”

“陳君倒是好生快活,隨心自在啊。”

“在下未曾出仕,比不得各位憂國憂民。”

“李府君曾有一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以在下觀之,陳長文又豈是放蕩狷狂之狂生?”

陳羣一怔,笑道:“李明遠此言在下也有所耳聞,憂國憂民憂天下,話說的漂亮,倒是不知道人又如何?”

“在下與李府君相交不深,但劉相君對李府君甚是倚重;鉅鹿田元皓,才能遠勝在下,素以剛而犯上聞名,卻能甘心投入其帳下,其人必有不凡之處。”

陳羣摸着下巴道:“唔,能容忍剛而犯上之人,不管才幹如何,單隻一條容人之量,便非常人可比,確實可入俊秀之列。

此前何大將軍爲其造勢,多言稱其剛直不阿,不畏權宦,在下本以爲其只是外戚走狗,看來是小覷了此人。”

“……”沮授略一沉默,無奈道:“陳君這般說話,也太過容易得罪人了。”

陳羣一臉無所謂的道:“沮公與河朔名士,又豈會如婦人一般亂嚼舌根?在下點評人物慣了,倒是沾了孔文舉不少習氣,還請先生見諒。”

陳羣一口鍋扣到了遠在北海的孔融身上,沮授頓時哭笑不得,這位自出生時便站在士林頂峰的世家嫡脈,倒也確實有狂傲的本錢,陳寔這位士林領袖親自評價:“此兒必興吾宗”,讓陳羣自幼便籠罩在一片光環之中。

不過細細再品,沮授搖頭道:“陳君卻是想借在下來試探李府君?若想評論人物,還是當面見過爲上,不必假意狷狂,刻意刺激。須知人非聖賢,縱是性情易怒又如何?

識人當憑己之慧眼,若無識人之明,也不必品評人物了,在下一點愚見,陳君見諒。”

陳羣怔了下,苦笑道:“在下失禮了,還請先生勿怪。只是這些年來多以此類方法識人,一時恐怕難以扭轉。”

“如荀氏五子?”

陳羣笑道:“哈哈,當時出此狂言,一是想給荀文若找些事做,二是想試探汝穎人物的反應,三則是不忿孔文舉常言夫子故里多賢才,卻不想一言天下皆知,後來讓荀文若好一通埋汰。”

沮授抽了抽嘴角,這種“當今無對”的評價在士林中多是狂言,只是出自陳羣之口,評價的是潁川望族之後,自然又有不同,才引起軒然大波。

卻不想背後的原因竟然還有年輕人賭氣。

“不過此言雖狂,但以羣生平所見,確實沒有幾人能與荀文若相提並論。也是羣見識淺薄,或許這次河朔之行,能從河朔名士中尋訪出一二人物。”

沮授想了想此前與荀攸見面的場景,倒是輕輕點頭。

稍稍回神一看,卻是已到府門,沮授拱手道:“陳君請回吧,還請陳君能對使君曉以利害,天下事急,冀州事繁,不好久拖。”

陳羣輕輕頷首道:“沮先生雖然是站在趙相的立場上勸說韓使君,但一番話語確實有些道理,在下也是有些贊同。但使君之事還是由其自決吧,若是牽連太多,他日有所悔,反倒是容易生亂。”

沮授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陳君此言有理,倒是在下有些急切了,既如此,便一切隨緣吧,告辭。”

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十八章 禁宮斥宦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談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親(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一章 初見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駕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三十章 三荀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傑之論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書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七章 袁府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鳳(上)第八十章 宗室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