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沮授府上離開,李澈徑直去了驛館,許是爲了更好的控制局勢,盧植帶人進駐了鄴城內,而沒有呆在城外軍營。
當李澈到驛館時,盧植正在院中踱步,皺眉思索。
“下官邯鄲令李澈,見過中郎將。”
盧植聞聲擡頭,笑道:“明遠來的好啊,前兩次你我都是短暫一唔,由於事情緊急,是以未曾深談,實在愧疚,今日倒是可以好好聊聊。”
李澈拱手道:“先者在宮中多賴盧公威名護佑,後者在鉅鹿若非盧公大兵掩襲,下官恐怕也早就喪於賊手,兩次救命之恩,下官感激涕零,盧公又何談愧疚呢?”
盧植擺擺手道:“明遠言重了,皆是一心爲國,相互扶持,如何稱得上是救命之恩?今日登門,想來是有要事相商?”
“盧公難道真的不知道下官的來意?”
盧植楞了一下,嘆道:“這件事你們不該參與進來的。”
李澈微笑道:“下官知道盧公的意思,由您起兵勤王,還可以說是朝廷大臣撥亂反正,能夠掌控局勢。而若是地方牧守有人打出了勤王的旗號,難免會有羣起效仿之人,法難責衆,也必然會開地方坐大之門。”
盧植肅然道:“正是如此!老夫沒有逼迫韓文節發動冀州勤王的原因就在這裡!若是冀州打出勤王旗號,則天下各州牧守中野心勃勃之輩必然蜂擁而起,甚至從法理上難以苛責他們,並且也會大大增加勤王成功的可能性。
但這是飲鴆止渴!地方牧守招兵買馬,揮師向雒,這是在助長他們的野心!大漢本就已經衰頹不堪,若再讓地方坐大,那就真的回天乏術了。”
盧植說着說着,面上有些怒氣勃發,李澈依然微笑道:“您起兵勤王,亦是如此,不管袁公路事實上如何跋扈囂張,廢立的理由又是如何的荒謬。此時名正言順的天子就在他掌控中,他是站在天子那邊的,您的做法也是在打擊朝廷的威信。”
盧植一揮袖袍,不悅的道:“但有些事不能妥協!任由袁術操持權柄,那無異於慢慢服下毒藥,也遲早有毒發身亡的一天。兩害相權取其輕,老夫只能選擇自己起兵勤王。”
“您是否考慮過,若是您兵敗了,又會如何?”
“……”作爲一名優秀的將帥,盧植顯然不會賭氣說出“不可能戰敗”這種幼稚的話語,事實上即便是項、韓、白、廉之流,也不可能在戰前保證自己每戰必勝,戰爭永遠是存在風險的。
見盧植沉默,李澈繼續道:“您若是兵敗,這數千大漢禁軍,上萬精銳輔軍組成的強大力量便會損失殆盡!
袁公路會愈發驕橫,他對朝廷的掌控力也會愈發強力!地方牧守要麼與他同流合污,要麼就是舉起大旗,開始勤王,天下必然會陷入春秋戰國一般的境地!
而屆時,沒了您這般忠心爲國,勢力強勁的臣子,縱然誅除了國賊,大漢還能恢復到之前的樣子嗎?”
“若老夫號召天下勤王,則頃刻之間天下便會淪落到春秋戰國之時!”
“無需號召天下,但冀州士民願意勤王,盧公何以要阻撓他們的拳拳忠君之心?”
盧植眼睛一眯,冷聲道:“明遠今日是爲冀州各家做說客來了?”
氣氛驟然冷了下來,李澈神色不變,誠懇的道:“盧公,此乃互利之事啊!雒陽有大約兩萬兵力,其中泰半都是精銳禁軍,更有太倉武庫,頃刻便能擴軍數萬,雒陽八關亦是天下奇險,僅憑您手中的萬餘兵馬,真的能勤王成功嗎?”
“袁公路竊主威權,操持權柄,必然人心不附,雖有大軍,未必能用。”
“便是不能盡用,但其以逸待勞之下,也必然會變成曠日持久的作戰。袁術此時最缺的就是時間!若是天長日久,新帝漸漸被天下所接受,袁術的威權也會與日俱增,屆時纔是真正的回天乏術!
勤王之戰,宜早不宜遲,宜速不宜慢!”
聲音迴盪在院中,盧植閉目沉思,緩緩踱步,漸漸靠近了李澈。隨即,李澈聽到了細若蚊蠅的聲音:“冀州之人有野心,非是萬不得已,不可發動勤王!老夫已密信京兆尹蓋元固,其人素來忠義,必然不會坐視袁術篡權。”
李澈怔了一下,低聲道:“既然盧公已有計較,那自然是極好的。只是既然需要冀州各族作爲背後的支撐,還是要給些甜頭,韓文節這個袁氏故吏畢竟是名正言順的冀州刺史啊。”
盧植輕輕頷首,稍稍退後兩步,大聲道:“明遠此言倒也有理,確實不可讓國賊長時間把持朝政。只是老夫雖知冀州大姓之忠義,但天下野心之輩不可勝數,先例萬不可開。
況且老夫興兵南下,黑山賊難免死灰復燃,還是要冀州各郡國多做防備,好生備戰纔是。”
李澈暗舒了一口氣,這也算是妥協了,允許冀州各郡國招募兵馬備戰,但不許打出勤王的旗號。
“既然盧公堅持己見,下官也不便多言,保重!”彷彿言語不投機一般,李澈只是隨意一拱手,轉身便走。
轉身的剎那,又是細若蚊蠅的聲音傳來:“李明遠,你極力想促成天下勤王大勢,究竟意欲何爲!”
李澈腳步一頓,旋即幽幽道:“您心中已有答案,又何必再問?”
盧植低聲道:“機關算盡,未必能盡如人意!”
“只是未雨綢繆,談不上機關算盡。您若是勤王成功,一切如故,您若是兵敗,自然一切休提。”
“老夫若是凱旋,只要在世一日,斷不會讓朝廷重用汝等!”
李澈不以爲意,大笑道:“下官在此祝中郎將早日凱旋,誅除國賊,還大漢一片朗朗乾坤,還生民一片安居樂土。”
言罷,李澈大步向外而去,盧植眉頭緊蹙,半晌後幽幽一聲嘆息。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冀州刺史韓馥,袁氏故吏也,其意兩難。澈乃往說冀州別駕沮授等,授問曰:“君助袁氏乎?助盧氏乎?”
澈勃然曰:“興兵爲國,安問袁!盧?”授大慚,治中劉惠等盛讚之。
——《英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