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

當劉虞來到袁府時,卻看到正從裡面出來的楊彪,楊彪身邊站着的卻是司隸校尉袁紹。

披麻戴孝的袁本初臉色很平淡,也恰到好處的帶着些傷痛,楊彪也是一副嘆惋的表情,時不時的出聲安慰一番。

待看到劉虞的車架,二人連忙迎了上去,向這位大漢朝碩果僅存的柱石行禮。

劉虞面色沉重的點點頭,嘆道:“楊司空,既是來弔唁太傅,何不與老夫同行?”

楊彪作揖道:“大司馬事務繁重,下官也是不敢多加打攪,只能先行一步,請大司馬見諒。”

劉虞輕輕頷首,隨後對袁紹道:“本初啊,京城大變,太傅與太僕不幸身亡,這是誰也意想不到的事。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還是看開些,節哀順變啊。”

“下官多謝大司馬,若叔父與兄長在天有靈,看到大司馬親至弔唁,想來也會感激萬分。”

“太傅是國之支柱,老夫前來弔唁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只是,本初啊,畢竟兵亂方平,如此多的公卿百官聚集於此,是否有些……”劉虞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袁紹和楊彪對視一眼,嘆道:“大司馬言之有理,但下官也有不得已之處。

一則,叔父新喪,朝堂同僚念在同殿爲臣的情分上前來弔唁,下官身爲晚輩,只能是感激備至,焉能拒之門外?

二則,如今袁氏的衰落已在眼前,有不少宵小自以爲有機可乘,若府上再無人登門,豈不是給了宵小作亂的底氣?”

劉虞眼睛一眯,淡淡的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高門大閥,還有本初與公路這等位在朝堂前列的俊秀,又有何方宵小敢窺伺袁氏?”

袁紹冷然道:“再是高門大閥又如何?如今天下人都以爲我袁氏失了聖眷,傾覆只在眼前,宵小之輩都如野犬一般等着分食袁氏啊。”

“此話怎講?”劉虞眉頭一皺,疑惑的問道。

袁紹一甩袍袖,大聲道:“叔父乃是先帝遺命託孤的輔政大臣,位在百官之首的太傅!更是當今陛下的老師。叔父新喪,陛下卻無隻言片語,彷彿逝去的只是一名陌生人!

便是朝堂上任意一名同僚不幸身亡,天子依禮也該遣使慰問,更莫說位列上公,身爲帝師的太傅和九卿之一的太僕!

可憐袁氏一門四世三公,叔父歷事三帝,如今卻落得這般下場,袁氏,冤啊!”

聲音直如杜鵑啼血一般,臉上更是淚如雨下,說到最後,袁紹徑直跪倒在地,俯首對着皇宮的方向泣聲道:

“敢問陛下,叔父究竟有何罪過?舍弟即使遭奸賊矇蔽,也還是遣人入宮試圖保護渤海王。首亂者乃吳匡張璋,破北宮者乃張璋,舍弟屬下見到天子駕臨,更是望風而走,足可見其忠心!

其確實多有不法之處,但陛下若對舍弟不滿,自可下詔由三司審判,太傅何辜?太僕何辜啊?”

袁氏府外,公卿百官默默的看着袁紹的舉動,這位天下士人之望,姿顏雄偉的天下俊傑,此時卻緊閉雙眼,伏地叩首,滑落的淚水浸溼了身前的地面,額頭更是變得紅腫不堪,在火光照耀下,白色的孝布上隱隱有了血色。

劉虞先是被袁紹的舉動驚的一愣,既是爲袁紹的反應而驚詫,亦是驚怒於劉辯竟然沒有遣使慰問袁氏。

待到他反應過來時,袁紹已經開始叩首泣告了。

劉虞連忙上前想拉起袁紹,然而年老體衰,卻是爭不過身強力壯的袁本初。直到身後的劉和上前,父子合力纔將袁紹拉起來。

劉虞正待說些什麼,楊彪先開口道:“本初,陛下絕無此意!今日太后薨逝,許是陛下悲痛萬分,一時忘記了,身爲人臣,還是要多體諒陛下的難處。

明日大朝會,本官一定會向陛下進諫,朝廷一定會給太傅與太僕一個交代。”

話都讓楊彪說完了,劉虞只能默默點了點頭,嘆道:“司空所言不差,陛下絕非有意忽視袁氏,明日朝會,老夫也會上奏,請陛下給太傅正名。”

劉虞此時頭疼萬分。這事可大可小,若處理不好,百官都得發作。重點不是官職大小,而在於太傅的特殊身份,他是帝師,是劉辯的老師。

所謂天地君親師,乃儒家倫理關係的核心,是人需要祭拜的五個對象。

師雖然位在五者最後,但作爲最高倫理關係,即便是皇帝,也要對自己的老師多加敬重。

便如漢靈帝對其師太傅胡廣,生前極尊且不說,死後更是極盡哀榮。諡號“文恭”,由五官中郎將持節奉冊,追贈他生前的太傅和安樂鄉侯印綬,最重要的是,胡廣的墳地是在光武帝劉秀的陵園內選的地,其待遇在東漢中興以來堪稱第一人。

而靈帝的這般作爲,也成爲士人口中他爲數不多的優點。

如今劉辯這般對袁隗,可謂是大大的有違禮制,一個不好,就會激起百官羣起攻之。

“陛下是君,下官是臣,陛下縱然真的忽視了叔父,下官又能如何呢?司空慢行,下官就不遠送了。”說完,袁紹搖着頭向大門走去,一副心灰意冷的樣子。

掃了眼百官的神情,劉虞後背一陣發寒,他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由於袁氏有傾覆之危,不管袁紹再怎麼厭惡袁術,此時也只能與他同舟共濟。

袁術一介草包,縱然背後有高人指點,也是不足爲慮,項王當年亦有范增,卻是不能用。

但袁本初這等人物卻絕非易於之輩。他已經超脫出了袁氏的政治資源範圍,是真正的士林領袖一般的人物。縱然官職不算頂尖,地位卻非比尋常。

若劉辯好生安撫袁氏,讓袁紹能安生下來,剩下一個袁公路想怎麼揉捏就怎麼揉捏,但如今劉辯的行爲無疑是在將袁紹逼到絕路上,只能背水一戰。

廢立並非易事,縱然劉辯登基之事有謎團,但其是漢靈帝正經的嫡長子,從法理上來說沒有半點毛病。

雖然如今他失去了幾座最大的靠山,但地位依然不易動搖。袁紹所做的,就是不斷的用各種方法攻訐劉辯,讓其盡失人望。

再加上何太后今日與宦官勾連的暗謀,以及劉辯一系列的不成熟舉動,無疑是讓百官心中的天平慢慢傾斜。

看着火光搖曳中照亮的“袁府”二字,劉虞深深嘆了口氣,轉身便走。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十一月,靈思皇后誅大將軍何進於崇德殿,進部將吳匡、張璋等反,天子幸谷門。靈思皇后薨,太傅袁隗薨。

——《後漢書·孝靈帝紀》

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四十章 崩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應(上)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五百章 演(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鳳(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三十章 三荀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八章 袁公路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三章 抉擇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兆尹府(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六十一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八十八章 招攬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十八章 禁宮斥宦第三百七十一章 薊侯(下)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三十章 三荀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