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

亂戰很快就落下了序幕,以袁術一方人馬逃跑爲結局。

縱然這些雞鳴狗盜之輩沒什麼太大的才幹,但是在京城討飯吃的人物,一雙眼睛永遠是最亮的。

他們知道,袁術的目的是奪權,而這些公卿百官基本代表了天下最尊貴的一批人。

弘農楊氏,潁川荀氏,蜀郡趙氏,河內司馬氏,都是天下有數的名門,還夾雜着宗室重臣以及各郡郡冠蓋,這便是天下權力的代表。

若把他們在這一股腦兒殺光了,袁術也不用想着奪權了,直接找個地兒把自己全家一埋還省事的多。

一方投鼠忌器,一方士氣高昂,那結局就很簡單了。

驅散了袁術的手下,許褚也放開了紀靈,所有人便虎視眈眈的望着他,紀靈一條八尺大漢,這時候卻彷彿一隻小綿羊被羣狼環視一般。

拭去嘴角的鮮血,紀靈低吼道:“許仲康,給某一個痛快吧,死在你手上也算是值了!”

許褚卻是理也不理他,小心的將揹負着的劉協放了下來,對着劉辯單膝跪地道:“微臣無能,讓反賊入宮,令大王受驚,請陛下降罪。”

劉辯搖搖頭,上前扶起許褚,鄭重的道:“朕有許卿,如高祖有舞陽侯,幸甚!”

劉虞也嘆息道:“舞陽侯孤身闖項王大帳以救高祖,許君隻身血戰亂軍以救渤海王,足堪相較!”

百官也是紛紛稱讚許褚,紀靈一時間變得無人問津,而許褚神色不變,只是平靜的道:“陛下,此人是亂軍首領,當由陛下懲處。”

“殺了便是,然後即刻出城,朕要調動禁軍平叛!”心中擔憂的事都得到了解決,此時的劉辯心中開始恨意蔓延,對這些禍亂京城的亂軍無比憤恨。

然而正當禁衛們要上前處刑之時,淡淡的聲音傳來:“還請陛下與公卿們稍待,末將有一惑希望諸位能做解答。”

所有人豁然色變,只見張璋大步走了過來,其身後卻是黑壓壓大幾百的軍士,再看看左右,大約千餘人將劉辯等人堵在了這裡。

楊彪踏前一步,大聲道:“張璋!禍亂宮禁,威逼天子,汝可知是何罪過?”

面對弘農楊氏的當家人,當朝四位錄尚書事大臣之一的楊彪,張璋面色冷峻依舊,大聲道:“末將只是想知道,大將軍是因何而死?爾等可知,謀害當朝大將軍又是何罪過?”

所有人頓時語塞,雖然何太后誅殺何進的理由確實充分,但手段卻不怎麼光明,若是他們佔優勢,自可宣佈何進罪狀,證明誅戮的正當性。

但如今人爲刀殂,我爲魚肉,自然無法理直氣壯的說出原因。

張璋抱拳道:“陛下,末將與大將軍所屬三千將士,希望陛下能告知原因!”

“望陛下能告知緣由!”

一千餘人齊聲高喊,在這宮闈之中更是回聲不絕,百官之中已經有人面色發白了。劉辯面色冰寒,冷聲道:“若朕不說呢?爾等欲弒君否?”

張璋大聲道:“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亂軍聲威大振,百官卻是騷動起來,很多人是真的沒想到,這些人竟然準備弒君。

劉虞面色冷峻,踏前一步道:“何進謀逆,逼迫君王,意圖封公建國,這已是莽逆之舉!莽逆受封安漢公,三年爲宰衡,受九錫,又三年爲假皇帝,再三年即篡漢建新!太后誅一逆臣,有何過錯?何言殘、賊?”

劉虞一通話說的是大義凜然,張璋卻只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原來是太后所爲,敢問陛下,太后何在?”

百官中不少人慾言又止,這生死關頭,實在沒有必要爲了太后而丟了性命。但看看前面的劉辯,還是把話吞了下去,左右是皇室家事,且看天子如何決斷。

劉辯平靜的道:“朕爲天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叛逆!便是太后不殺何逆,朕對何逆也是欲處之而後快!

且太后爲母,朕爲子,安能出賣太后所在以求生機?張卿若真的想爲何逆報仇,那儘管來吧,且看千載之後,朕是‘一夫’,還是張卿爲逆賊!”

張璋有些訝異的看了看劉辯,搖頭道:“既然不是陛下動手,末將自不會行弒君逆舉。雒陽諸門皆已關閉,太后是插翅難逃的。

只是末將還有一言,請陛下靜思,若無大將軍誅閹宦、撫士人,大漢江山此時可能這般安定?

今日大將軍遇害,末將可以斷言,大漢國祚已然不長,天下必將掀起大亂,希望陛下將來不會後悔今日之事。”

說完,張璋也不管劉辯等人的臉色如何變化,轉身帶着亂軍慢慢遠去。

而劉辯此時卻是五味雜陳,讓切齒痛恨的亂軍放了一馬,這無疑不是什麼漲面子的事,他很想衝上去阻止亂軍,但他不敢也不能。

何太后很重要,身後的百官一樣重要,若不顧他們的生死,衝上去激怒亂軍,只會讓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劉辯正在懊惱,劉虞走過來低聲道:“陛下,太后吉人自有天相,無需太過憂慮。當務之急還是出城調動禁軍爲上。京城不能動亂太久啊。”

劉辯點點頭,咬牙道:“依卿之言!”

而另一邊,楊彪看着紀靈奇道:“汝爲何不逃?”

紀靈嗤笑道:“逃又何用?且某家將軍說了,要保護公卿安全,某在此處也是能出一份力的。”

楊彪輕輕頷首道:“汝若是能保護我等逃出雒陽城,本官可以向天子求情,饒汝不死。”

紀靈想了想,既然沒有拿下渤海王,那保證天子與渤海王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算是完成了任務,他點頭道:“可。”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進受誅,進部將吳匡、張璋等將兵作亂,進犯宮禁。

天子幸北宮,璋截之,乃問進因何而亡。天子不答,斥璋不軌,質其欲弒君之舉。

璋對以孟子一夫之言,天子怒曰:“前有莽逆之鑑,朕安能坐以待斃?卿欲弒君,儘可爲之,千載之後,自有公論!”

璋慚,遂掩面而走。

——《後漢書·何進列傳》

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諜中諜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關於劇情推進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十章 憤怒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七十二章 夜談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三百四十六章 讖緯與神鬼(上)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