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荀公達

張讓既走,劉備扶着李澈到牆邊坐下,李澈也稍稍平復了驚恐的心情,直感覺背上已被冷汗浸透。

盧植正容道:“李明遠,何以如此有膽?”

盧植是劉備請來的,昨日被曹孟德提前通知入宮之事後劉備便心急如焚,與李澈商議後連夜去求見盧植,並在盧植面前大肆誇讚李澈。盧植也接到了何進的授意,希望其能出面,畢竟盧植是尚書檯尚書,出入宮禁較爲容易,因此便尋了個理由帶劉備候在此處。

李澈不清楚三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旁聽的,突然感覺劉備猛掐自己,於是誠實答道:“下官着實慚愧,之前甚至有生出退縮之心,想着暫且與其虛與委蛇。及至其大放厥詞,對所行惡事不以爲恥,反以爲榮,下官實在難以認同,方纔奮起反擊。”

尚書雖只秩六百石,但坐鎮中樞,協助尚書令總攬朝政,其位卑權重,遠非黃門侍郎可比。

盧植那如堅冰一般的臉上終於露出笑容,言道:“何以如此自謙?朝中大臣,怕是有九成之人見到張讓會心驚膽戰,瑟瑟發抖。汝初見張讓,又在禁宮之中,臨場能有如此機變足稱優秀。又堅持原則,不與閹豎同列,不愧爲名士弟子。”

李澈明白今天的表現肯定撓到了這老頭的癢處。盧植當初官拜北中郎將,卻因爲不肯賄賂宦官,而遭讒言陷害,險些囚禁終生。幸虧皇甫嵩搭救方纔得以免罪,其對宦官可謂是厭惡至極。加之有曹操何進珠玉在前,盧植也就順水推舟的爲李澈身份添了一份保障。

盧植對着劉備招了招手,示意其過來。劉備一臉爲難的看着李澈,卻見那荀侍郎笑道:“李侍郎宮廷斥宦,不畏強權,可稱楷模,在下也是深感欽佩。劉令史隨盧尚書去吧,在下送李侍郎回府。”

李澈也對着劉備連連擺手,示意其不要耽擱時間,劉備也只能無奈的跟着盧植走了。

李澈看着面前這笑容滿面的男子,拱手道:“不知閣下尊姓大名?”

荀侍郎笑道:“在下荀攸,字公達,潁川人士,現任黃門侍郎,與李侍郎正是同僚。”

李澈一陣無語,得,又是一個歷史名人,中平六年的洛陽不愧是風雲際會之地。

荀攸,字公達,東漢名門潁川荀氏弟子。荀氏是荀子後裔,東漢清貴士族的代表,與四世三公的袁楊不同,荀氏居三公者不多,但在朝廷中央任職的卻不少,爲潁川士族之望。而荀攸最出名之處在於他之後會成爲曹操的“謀主”,是三國時代最有能力的謀士之一。

“荀氏五子,天下無對。名門子弟啊。”李澈笑道。

陳寔之孫陳羣,與孔子二十世孫孔融論汝、穎人物,陳羣言稱潁川荀氏五人無有對手,這五人便是荀彧、荀攸、荀湛、荀衍和荀悅,五人由是名揚天下。

荀攸悠悠道:“李侍郎眼中何來什麼名門?不都是國家蠹蟲嗎?”

李澈面色一僵,背後說人壞話遭報應了啊。

見到李澈臉色,荀攸又笑道:“士宦之家確實多有侵佔百姓之事,毋庸諱言。”

“荀侍郎也覺得這屬於正常事?”

“不不不。”荀攸連忙擺手,笑道:“正如李侍郎所言,正義、公理,先賢早有定論,士族自然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爲是錯的。士族確實是‘蠹蟲’。”

“既知爲錯,何以不改?”李澈質問道。

荀攸面色一黯,幽幽道:“先賢何以定下正義、公理?不正是因爲人心鬼蜮嗎?人之初,性本惡,正義公理雖然在那裡,又有多少人願意去改正自己呢?大如士族侵吞田地,欺壓百姓;小如個人好逸惡勞,貪婪自私。故而後來有了法令,盛世之時法令森嚴,自然能稍加抑制,而到了如今這步田地,卻又何談律令呢?”

李澈也說不出話了,荀氏爲荀子後裔,自然尊奉荀子學說的“性惡論”,相信人之初,性本惡。

他所言確實有理,封建社會的存在是爲了將剝削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也就是定期剪羊毛。盛世之時規矩森嚴,什麼時候剪,給羊吃多少草,都有規定。而到了亂世,沒了規矩後便如狼吃羊一般弱肉強食,狼不會給羊吃草,也不懂什麼叫竭澤而漁。

“既然沒了法令,那自當重塑!”李澈雙手按地,勉力站起,認真的對荀攸說道。

荀攸怔怔望着李澈,突然笑道:“足下竟有如此大志?不過一黃門侍郎耳。”

“位卑未敢忘憂國!”李澈一揮袍袖,向着宮外走去

“有趣,有趣。”荀攸低聲唸了兩遍,搖頭直笑,也追了出去。

……

到了馬車上,李澈一臉沒好氣的看着荀攸:“在下不過一鄉野村夫,區區黃門侍郎,閣下名門子弟,何以要與在下同乘?”

荀攸笑道:“攸也只是黃門侍郎,如何會瞧不起李侍郎?何況就憑李侍郎剛纔一言,便足以名傳後世,攸還擔心被李侍郎看不起啊。”

“此乃家師所言,據傳是一位隱居的大賢所作,大賢姓陸名遊,字務觀。”李澈想了想,覺得不能擡高別人對自己文學素養的期望,否則遲早要出事。

荀攸左手握拳狠狠一錘車板,嘆道:“恨不能見如此大賢。”

你再活個一千年就能見到了,李澈默默吐槽。

“不管怎麼說,攸覺得李侍郎是一個可交之人,足以爲友。還是說李侍郎覺得攸不配爲友?”荀攸一臉戲謔的問道。

你不配爲友?開什麼玩笑,誰敢說這話?

李澈僵着臉拱手道:“能得公達兄爲友,澈榮幸之至。”

荀攸大笑:“這就對了,攸聽大將軍提及過明遠,甚爲好奇,今日總算能一見。見面更勝聞名,足慰平生矣。”

李澈這才明白荀攸爲什麼會出現。盧植入宮有小黃門帶着就行,何須勞動黃門侍郎?荀攸也是何進舉薦的名士之一,是何進謀士團體的一員,想來已經看過李澈之謀。在聽到何進提起李澈入宮之事後也頗爲好奇的趕來了。

“李某失禮了,還未謝過公達兄援手之情。”想到荀攸畢竟是來幫自己的,李澈還是拱手道謝。

“有盧尚書在,張讓不敢輕舉妄動。明遠倒是要感謝那個劉玄德,雖然大將軍希望盧尚書接你出宮。但盧尚書爲人方正,並不願擅自踏足禁中。是劉玄德在盧尚書門外求懇了一個時辰,盧尚書方纔同意前來一觀。”荀攸擺擺手,示意自己只是來旁觀的人。

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書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讖緯與神鬼(上)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第五章 黨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駕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鳳(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十章 憤怒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一章 初見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五十六章 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