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三號的那個“陰間”中,有的是靈魂,若是隻有靈魂才能幫助靈魂,那麼,紅綾的辦法,確然可行。就算幫不了陳長青,那麼,至少靈魂比較容易瞭解靈魂的處境,陳長青究竟是在一種甚麼樣的困境之中,通過靈魂去了解,也比較容易明白。
紅綾道:“我立刻請媽去和宣姨聯絡。”
白素和李宣宣的交情甚好,隨時聯絡,也不成問題,我想了一想,向溫寶裕望去。
我們兩人,都比較瞭解陳長青的爲人,所以溫寶裕道:“他脾氣古怪,還是先等聯絡上了他再說,或許他不喜歡把事情鬧得盡人皆知。”——
在這裡,加插幾句題外話。
陳長青在第一次和溫寶裕溝通時,曾一再說“我說了你也不懂”,“我也不知道怎麼說”,那並不是他在故弄玄虛,而是有許多話,涉及靈魂這種存在形式的,確然沒有人類的語言,可供表達。
像上一段的文字之中,“陳長青的爲人”,這“爲人”一詞,就成問題,他已不是人,怎麼“爲人”,該說“爲鬼”纔是。
還有,“把事情鬧得盡人皆知”,也得改成“鬧得盡鬼皆知”才行。
這還是可以變通的,有更多的情形,是無法變通的,所以就“說了也不懂”,“說不出來”了。
這個故事,和靈魂有大大的關係,所以有些地方,雖然我盡力想把事情說得明白,但由於我不是靈魂,使用的是人類的文字,所以也難以把真正具體的情形,像寫人一樣地寫出來。
不過,也不是完全不能令人明白的,在隱隱約約之間,總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理解,至於理解程度的多寡,那就各安天命,不是可以勉強得來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完全不知道,也不會有甚麼損失,因爲每一個人,都有靈魂和身體分開的一天,等到成了靈魂的時候,自然一切恍然,再也沒有甚麼神秘可言了。
所以,這個故事,在有些部分,若發現有“詞不達意”之處,並非我之罪,實在是因爲一種存在,無法徹底解釋另一種存在。
這種情形,舉一個最淺的例子,生物學家常很肯定地說:“蜻蜓(或其他生物)的眼中看出來,看到的情形是這樣的——”這種說法,不科學之至——蜻蜓的眼中看出來的東西是甚麼樣的,只有蜻蜓才知道,而蜻蜓無法把它的所知告訴人,所以人絕對無法知道蜻蜓看出來的東西究竟是甚麼樣的,生物學家可以做假設,不能有肯定的結論。
話扯遠了,再收回來。
卻說當時,大家都同意,先和陳長青聯絡,以弄明白他究竟是在甚麼樣的困境之中,再作道理。
藍絲來了,自然不會立刻就走,她和溫寶裕咕咕噥噥,有說不完的話,我和紅綾告辭,回到了家中,自然第一時間,便和白素說了一切經過。
這種情形,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普通之至,我或她,在外面如果遇到了甚麼新奇的事,或是不可思議的經歷,都會第一時間說給對方聽。
而白素永遠是最好的聽衆,在聽我敘述之際,絕少打岔,只是靜聽,那和我恰好相反,我會問很多很多問題,有時問得連白素都會喝止。
這次,也是一樣,我向白素敘述着經過,她用心聽着,這次有紅綾在旁,她也不時加上幾句話,所以我們的共同敘述,可以說是有聲有色,十分熱鬧。
白素有點異於尋常的是,她聽到了一半,便有略有所悟的神情。
接着,她眉心打結,表情沉重,我停止敘述,問了她幾次,她只是要求我說下去。
等到我說完,她的神色,更是凝重。我和紅綾,都等着聽她的意見。她道:“我們的好朋友陳長青,遭到的是大麻煩,不是普通的麻煩。”
她特地鄭重其事,在陳長青的名字之上,加上“我們的好朋友”這樣的稱呼,以示事情的嚴重性,所以我和紅綾,都感染到了這一點。
我們早已判斷過,陳長青身在困境之中,但是卻不知道是甚麼樣的困境。
白素如今,說得如此嚴重和肯定,那確然令人憂心。
我忙道:“何所據而云然?”
白素深深吸了一口氣道:“首先我,同意『陳長青已不是人』這個推斷。”
我點頭:“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
白素又道:“我推測,陳長青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達到了靈魂和身體分離的。”
我略呆了一呆:“你的意思是,他『修行』的目的,就是爲了如此?”
白素道:“是,他是跟隨了一批專門研究靈魂,研究生命秘奧的僧人離去的。”這些人的信仰,就是要靈魂和身體分離,以達『永生』之目的。“我想了一想:“可以這樣說。”
白素道:“當然,我這樣說法很粗糙,真正的內容自然要精細得多,但可以不必討論。“
我同意:“對,總之是經歷了一定的過程之後,他達到了靈魂和身體分離之目的。”
白素瞪了我一眼:“當然不至於那麼粗糙。”
我承認白素的指責,因爲要出現那樣的情形,只要結束生命就可以了。陳長青經歷的過程,當然不是那麼簡單,雖然結果是靈魂和身體的分離,但是,道家的“飛昇”、佛家的”涅盤”,和普通的死亡,當然不能相提並論。
總之是陳長青的生命形式,昇華到了另一個境界,也就是說,他達到了目的。
當我們的推測,到了這一點之際,又有了問題:陳長青追求的生命另一形式是怎樣的情形?
我先說我的想法:“他是跟着一羣僧人走的,雖然佛門理義,五花八門,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也就是釋迦牟尼最早提出的人生多苦難,修行的目的,是要脫離苦海,解決人生中生老病死的苦難。”
白素道:“你又回到老路上來了——他靈魂和身體分開了。”
我道:“是,我一再翻來覆去地強調這一點,是針對普通的認識,普通的認識是:既然人生苦難來自身體,那麼,捨棄身體,也等於捨棄了苦難。”
白素長嘆了一聲,過了半晌,才道:“陳長青的悲劇,也正源於此。”
我又震動了一下,白素竟然運用了“悲劇”這名詞來形容陳長青如今的處境。
我失聲道:“不至於吧?”
白素側着頭,想了一會:“在醫學上,有關腦神經作用的報告,頗有些匪夷所思的情形在。”
她忽然像是說起另外一件事來,若是換了別人和我在對話時出現這種情形,我一定請他快點回到正題,但是我知道白素一向說話有條理,必然有她的原因,所以沒有表示甚麼。
白素又道:“譬如說,一個人感到了手指痛,以爲痛楚是發生在手指上,但實際的情形是:痛楚是不存在的,並沒有一樣事物稱之爲痛楚。痛楚只是一種感覺,而且這種感覺,也不是來自手指,而是來自腦部的痛感神經,是腦部的一種作用。”
我同意:“是,人的一切感覺,全是腦部的作用。”
白素的話,離正題近了些:“而所謂靈魂,據我們的瞭解,就是人腦部活動力量的聚集,所以,有時,也稱之爲”記憶組“,靈魂有着這個人的一切感覺。”
我道:“自然是——”我又爲了使氣氛輕鬆些,補充了一句:“除非像是傳說中那樣,喝了”孟婆湯“,把一切記憶全消除了。”
白素卻仍是很沈重:“以陳長青的情形而論,他顯然未曾喝過孟婆湯,是不是?”
我道:“當然,他的靈魂,是經過很複雜的過程,才分離出來的。”
白素忽然又話題一轉:“在醫學上,有許多例子,是傷患者在進行了肢體切除的手術之後,仍然會極其真實地感到已不存在的肢體的痛楚。”
我道:“是,很多傷者,有的在切除了手臂或腿之後,仍然會感到被切除了的手腳在痛。這種情形,在傷兵中更普遍,推測是由於傷兵對受傷的感覺特別強烈之故。而這種感覺,很是可怖,因爲感到痛楚的部分已不存在了,根本無法治療——”我說到這裡,不禁“啊”地一聲低呼——我已明白何以白素要兜着圈子說話了。
她的意思是,陳長青如今,雖然已到了捨棄身體的境界,可是,他身體的一切痛楚,卻仍然在,仍然作爲一種感覺,是他靈魂活動的一部分!
這情形真可以說是糟糕之至,因爲身體存在,如果有甚麼痛楚,還可以醫治,俗語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是有“頭”和“腳”在那裡,可供處理。
如今身體沒有了,痛起來怎麼辦?
這種情形,想起來固然荒謬,但是也確然令人感到極度心悸。
白素知道我已想到了這一點,她道:“當然遠不止是實際的痛楚,還有原來心靈上的痛苦——那纔是人生苦難之中真正的苦難,這種苦難,看來一樣延續,並不因爲身體的不存在而消失。”
我不由自主,打了幾個寒顫。
一般說來,思想瀟的人,都稱死亡——(靈魂離開身體)這種情形爲“解脫”,而一般的普遍爲人接受的觀念,也都是死亡是一種“一了百了”的變化,原來生命形式的一切痛苦,都會化爲烏有。
而實際情形,是不是這樣呢?
根據我和靈魂接觸的經驗來看,有一部分的情形,確然是如此。這些靈魂,像是都得到了解脫,像在一二三號所建立的“陰間”之中的那些靈魂。
但是實際情形是否如此,由於並沒有切實的“靈魂自白”,所以也不得而知。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有部分靈魂,在離開了身體之後,並沒有那種想像的解脫,而是陷入了一個更不可思議的困境之中。
我分析陳長青的處境,以及白素的補充,都推斷陳長青是陷進了這樣的困之中。
分析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之後,我們都好一會不說話。陳長青和我在一起的時候,雖然一直意見相左,且不斷鬥口,但是是真正肝膽相照的朋友。我和白素,一想到他如今可能痛苦莫名,雖不至於捶胸頓足,但是心中難過萬分。
我把紅綾的想法提了出來。白素點頭:“我試和她聯絡一下。”
她指的“她”,自然是陰間使者李宣宣,她對靈魂的理解,顯然比我們多。
白素說着,就走了開去,我知道她需要一個人靜下來,才能聯絡到李宣宣。
щщщ. тtkan. c ○
我想請白素告訴李宣宣,最好齊白也能一起來,因爲我和齊白,多次共事,他如今生命形式有變,自然對於靈魂的這種存在方式,有更多瞭解。
但是我沒有出聲,因爲我知道,白素和李宣宣之間,也是幽明阻隔,要聯絡不是容易之事,不能再有別的事去讓她分心,反正若是李宣宣出現了,一切事情,都可以從長計議。
紅綾一面伸手撫摸着鷹翎,一面來回走動,她道:“爸,熟悉而互相關心的人之間,容易產生溝通,你不妨試和陳叔聯絡。”
我正有此意,紅綾向我揮了揮手,帶着那鷹,走了出去。
我知道,當時溫寶裕和藍絲,也一定努力試圖和陳長青聯絡。
到這時爲止,我還認爲,我們要和陳長青聯絡,不是甚麼困難的事,因爲他已經“回來了”,而且,曾經和溫寶裕有過聯絡。
我坐了下來,光喝了幾口酒——要和陳長青聯絡,方式自然和一般的“通靈”不同,我們是那麼熟稔的朋友,自然會心意相通,不必顧及甚麼細節,這時,我確然想喝酒,那麼就喝酒,又有何妨?
我一面喝酒,一面漫散地回憶着和陳長青的種種交往,當然,在『追龍』這個故事之中,我和他之間的友情,進入了生死之交的程度。想起那些往事來,頗令人感慨,以致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完全沉浸在回憶之中,也可以說達到了心思集中的境界。
所以,在這段時間裡,我並不知道四周圍有甚麼事情發生。
人緬懷起往事來,有些事可以一閃而過,但是有些事,卻歷歷在目,細節方面,甚至有當時忽略了的,又會在記憶之中滋長。
在這種情形下,可以不知時日之既過,我是在過了不知多久之後,被白素搖醒的。
白素在我睜開眼來之時,神情關切地問:“你沒有甚麼不對吧?”
我伸手在臉上抹了一下,嘆:“這是不是人的老年行爲呢?一想到當年,就不能控制了。”
白素沉默了片刻,不免傷感:“那是生命的規律,誰也逃不了的。”
我忽然感慨:“也有硬想逃,結果成功的。”
我這樣說,當然是有感而發的——剛纔白素所說的“生命規律”,只能說是“普通人的生命規律”,而這種生命規律,也並非“每一個人都逃不過去”,而是可以逃得過去的。
撇開在歷史記載之中,那麼多成了仙成了佛得了道升了天的人不說,在我的經歷之中,也有許多人,通過了生命形式的改變,而逃過了地球人的生命規律。
其間,海棠是,瑪仙是,陳大小姐是,李宣宣齊白是,很多人都是,甚至於寧願身在陰間爲鬼魂,不在陽世爲人的曹普照的一家,也可以算是。
而如今令得我們心煩的陳長青,也是。
可知只要生命的形式一轉變,生命的規律,自然也會改變,不是一定要經過“老”這個歷程的。
白素自然知道我的心意,她道:“地球人有地球人的生命規律,非地球人,有非地球人的生命規律,總之是生命,就受囿於生命規律,無法解脫。”
我無法不同意白素的說法——這個說法,無可反駁。我道:“或許別的生命,其規律不如地球人的那樣可怕。”
白素道:“或許,也或許更可怕,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到了那地步,才能真正知道。“
我嘆了一聲:“或許,每一種生命,對自己本身的生命規律,都感到可怕和不滿意,都努力要求擺脫,這便是人類何以如此熱衷於成仙成佛的緣故——所追求的,無非是生命形式的改變。”
白素望向我;“你也想?”
我又喝了一大口酒,把酒瓶送給了白素,白素也抿了一口。
我道:“我不是沒有想過,也不是沒有機會,可是,我卻只想聽其自然。”
白素點頭:“你的意思,和我一樣——天地之間,既然出現了這樣的一種生命形式,遵循這樣的規律,一定有它的道理在,硬要改變,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跌進了另一種規律而已,像陳長青——”我不禁搖了搖頭,陳長青是我們所知的一個轉換了生命方式,可是卻身在困境的例子之一,其餘的人,在轉變了生命形式之後的情形如何,不得而知,或許他們從此對投入了新的生命規律,感到十分滿意。也或許,他們一樣不滿意或許甚至十分痛苦。
但不論他們是苦是樂,是悲是喜,我們都無法知道。一則是由於他們不會來向我們訴苦:二則,正如陳長青所說的那樣:根本不知如何說,說了我們也不會明白,夏蟲尚且不可以語冰,另一個生命形式,如何向我們訴說他的苦與樂?
我和白素的想法一致,我們自然而然,握緊了手,我忽然想起:“像我們的女兒那樣,她算是甚麼?”
紅綾的情形,十分特殊,她並沒有轉換生命形式,可是她的情形,又和普通的地球人大不相同。
白素道:“她當然是地球人——她與衆不同的是,她腦部活動的能力,得到了釋放,在數以億計的腦細胞之中,通常人運用到的不到千分之一,其餘的都處於休息狀態,而她則動用了較多,所以與衆不同,但是這種不同,當然不足以令她脫出生命規律。我壓低了聲音:“要是有朝一日,她要改變生命形式呢?我們是反對還是贊成?”
白素笑:“你平日的瀟哪裡去了?”
我知她所指,便笑:“自己的女兒,總緊張一些——當然由她自己決定,我們只怕也看不到了。”
白素卻揚眉:“靈魂也有知覺,即使是在生命原來的規律之下,靈魂解體,一樣可以有知覺,怎麼會『看不到?』我笑道:“自然,我是堅決不喝孟婆湯的。”
白素道:“只要你不投入輪迴,也就不會接觸到孟婆湯這回事。”
她忽然冒出了這樣一句話來,聽來很是古怪,我呆了一呆,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接口。
白素卻又道:“適才我和李宣宣聯絡——”我性急,插言道:“是啊,結果如何?”
白素道:“她說,午夜時分,會來與我們相會。”
我追問了一句:“齊白來不來?”
白素道:“她沒有說,我沒有問。”
我嘆了一口氣,我想,齊白是一定會一起來的——他們之間的戀情,非比尋常,上下兩千年,縱橫三萬裡,那是超越了多少個世紀的延續,一旦重聚,就算他們擁有的是無窮無盡的歲月,也自然應該珍惜相聚的每一分每一秒。
白素也不知道何以李宣宣要到午夜纔來,她生命形式奇特,至今我還不是十分了解,自然也難以理解她行事的奇特方式。
這一天,餘下來的時間,我都試着和陳長青聯絡,可是我發出去的訊息,如石沉大海,一無着落——在這裡需要作說明的是,我的所謂“我發出訊號”,那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說法。
我不是靈媒,不像靈媒阿尼密或金特一樣,有着特殊的和靈魂溝通的本領。我也沒有”神遊”、“他心通”之類,可以遨遊靈界的能力。
我所做的,只是集中精神,把自己的意念,憑自己的意志輸送出去,也就是說,使我的腦部活動,集中在某一件事上,並且儘量加劇腦部活動,使之能產生一種力量,爲靈魂所感應。
這樣做法,能有一定的能量輸出,那是肯定的事——現代實用科學的儀器,甚至可以記錄這種能量的強弱度來,但是能不能爲靈魂感應到,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靈魂的特異能力,和種種通靈的神通,所能突破的,就是他們輸出的能量,容易爲靈魂所感應。
不論是靈媒,是神通的擁有者,或是普通人,所發出的腦活動能量,要被一個特別指定的靈魂感應到,比較困難,而被恰好在能量發射範圍之內的過往遊魂感應到的機會比較大。
溫寶裕就曾如此這般,把黃老四的靈魂,召進了一個小女孩的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