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急轉直下

索尼聽皇太極說到國難當頭後,就嘆了口氣。他知道主子是爲什麼嘆氣,可他也沒辦法,他還指望着主子帶着大金走出目前的困境。

寢宮內的氣氛壓抑之際,讓索尼不想再多待,就向皇太極說道:“主子,那奴才回去做事了?”

“嗯,去吧,把朕剛纔的旨意傳下去。”皇太極點頭同意道。

可當索尼快退到寢宮門口時,又被皇太極叫住了:“朕估計春暖花開之際,就是明軍進攻之時。你再傳朕的旨意,各村遷移速度必須加快,堅壁清野之策必須在一個月內落實。”

“扎!”索尼答應一聲,見皇太極再無吩咐,才退了出去。

皇太極剛纔想了那麼多事情,身體的病情,使得他的精神很疲憊,便靠在牀上閉目養神。

可沒一會功夫,就聽到有急促的腳步聲傳來,眨眼間就闖進了寢宮。

皇太極的心情本來就不是很好,也沒考慮外面的侍衛爲什麼不攔,張嘴就準備發怒。

可他同時睜開眼睛看時,發現這人就是剛纔退出去的索尼。只見他一臉的憂色,幾步走近牀前,也顧不得禮儀,焦急地稟告道:“主子,登萊明軍…登萊明軍攻過來了。”

“什麼?多少人,不會是大隊夜不收而已吧?”皇太極一聽,身子一震,連忙坐直了身體,看着索尼問道。

索尼搖搖頭,要是大隊夜不收,他也不會如此驚慌了。他急忙回答道:“主子,鎮江堡和鳳凰城一夜之間就被明軍攻陷了,據說登萊明軍此次有十萬之衆!”

皇太極愣了一會,忽然大聲而急促地問道:“信使呢,朕要當面問個明白。”

不一會,一個風塵僕僕地建虜信使,帶着一臉地惶恐,進了寢宮,跪地行禮。

皇太極也沒等他行禮完畢,就急忙問道:“登萊明軍怎麼會有十萬之衆,可有看到那明國中興侯的旗幟?”

那信使愣了一下,然後有點不知所措地回答道:“奴...奴才不知...不知那中興侯的旗幟。”

鍾進衛在京營中抹去了將領姓氏作爲旗幟的做法,而以代號換之。這種做法讓建虜很不習慣,他們在這一、兩年內對明國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因此都無法斷定什麼旗幟代表鍾進衛出現了。

皇太極皺了下眉頭,想起這個原因,就換了個說法問道:“明國新軍有多少人馬?”

如果登萊明軍有十萬之衆的話,肯定是得到了援軍。因爲光登萊明軍的話,一共不會超過四五萬人,皇太極這點還是知道的。

而登萊明軍中的援軍,只可能是那支奇怪的新軍。又因爲新軍的軍服非常特別,就很容易辨別。

信使稍微想了一下,有點沒把握地說道:“好像不多,只有兩千人左右。”

皇太極一聽,信使的回答和自己的預期一樣,登萊明軍只是號稱十萬而已。明軍如果要大舉進犯的話,不會棄近就遠。放着以海州爲根基進攻不用,繞那麼遠的路從丹東出發,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接着皇太極又問了下具體的戰事經過,明軍在傍晚開始進攻,一夜的時間連克兩城。當時的光線不是很好,場面又很混亂。因此具體如何,信使也說不出來,只能說個大概。

信使回答了皇太極的問題之後,又提醒他道:“大汗,明軍的前鋒攻擊速度非常快,直襲盛京而來。”

皇太極沒理他,揮了揮手讓他退下。然後自己又靠到了牀上,閉目思考起來。

登萊明軍這一路,看其架勢,是全力以赴的大打。而明國新軍主力又沒出現在登萊明軍中,那麼肯定會在海州發起攻勢。

他想到這裡,猛地睜開眼睛,對一旁站立的索尼說道:“朕敢斷定,明軍的主力是海州這一路。馬上派出信使,讓遼陽的多鐸小心鞍山驛堡。不要計較傷亡,派出探馬往海州一帶覈實明軍的動靜。”

“扎。”索尼答應一聲,就準備去傳旨。

“等等。”皇太極叫住了索尼,接着吩咐道:“明軍都是火器部隊,必然嚴重依賴後勤。各道路必須儘快進行破壞,要讓明軍如蝸牛般行軍,在路上就把他們的補給消耗掉。”

“扎。”

皇太極皺着眉頭,又對索尼說道:“再傳朕旨意給那幾個人,大金到了生死存亡關頭,所有人等必須放下私人恩怨,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一個時辰之後,到崇政殿開會,不得推託,一定要準時到場。”

索尼聽了心中佩服皇太極,不像其他幾個和碩貝勒一樣,他始終以大金利益爲出發點考慮事情。

因此,在皇太極說完之後,他大聲應了一聲:“扎。”

皇太極再想了想明軍的情況,應該還有一路,就是關寧軍。不過他估計關寧軍是和海州明軍合成一路,通過鞍山驛堡,到遼陽,再到瀋陽這條最近的路線進攻。

這也符合他對明軍主力將從海州爲基地,攻擊大金的判斷,因此他便不再管關寧軍一路。

皇太極之所以這麼判斷,是沒有料到鍾進衛的胃口很大,準備把建虜主力殲滅在瀋陽。

皇太極更沒有料到的是,原本以爲沿途有軍隊駐守的城堡,道路又會被破壞,明軍一路打過來,會花費不少天數。但實際上,明軍的攻擊速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建虜不妙的形勢,更是急轉直下。

就在索尼忙着去傳達皇太極的旨意之時,多鐸帶着自己的大軍趕了回來,此時的他,已經看到了瀋陽城。

先行派回的探馬早已和多爾袞的人聯繫上,知道東門是由多爾袞控制着。因此多鐸帶人直接前往東門,去和多爾袞匯合,根本就沒想着去向大汗稟告。

但一萬多軍隊從前線回來,通過東門進入瀋陽城。這個事情無論如何都瞞不過皇太極的人,很快,皇太極就知道了這個事情。

瀋陽城內,原本就有點微妙的形勢,一下開始加速,往誰也沒有料到的局勢發展。

而被皇太極忽略的那一路明軍,也已經離瀋陽不遠了。

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33章 甦醒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5章 相信(3)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83章 喜從天降第41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491章 藩王會議(1)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68章 老少合謀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29章 餉銀(1)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10章 遇刺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566章 重組夜不收第241章 作秀和託第641章 建虜反撲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295章 獻俘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42章 交易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543章 下馬威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623章 擔得起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436章 白杆軍歸第645章 這一年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127章 侯府對持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285章 建虜的危機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762章 兵變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385章 開封府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735章 專利法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2章 相識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704章 宣言第58章 貨幣戰爭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511章 泥模鑄炮第119章 輕視復社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248章 鳥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