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圍剿發泄

鍾進衛所在的五千關寧鐵騎不停地轉移地方,以躲開建虜的搜索。

但不管他們如何轉移,想如何隱藏蹤跡,都是瞞不了太久,原因有三。

第一,不能離昌黎城太遠,這是他們最大的限制。

第二,五千騎軍,包括了人和馬的蹤跡,想要隱藏起來是很困難的。

第三,建虜的探馬都是精銳,是追蹤的老手,善於從蛛絲馬跡中探得敵軍的真相。

因此,建虜的探馬很快與五千關寧鐵騎的外圍夜不收交上了手。其他方向的探馬馬上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都向交戰地區圍了過去。

也正是因爲以上的原因,五千騎軍不管怎麼換地方,都有建虜探馬如影隨行。

很快,這支明軍的大概規模,大致所在就回報到了代善手中。

其實,如果探馬遲遲找不到這支明軍蹤跡的話,代善這種打了多年仗的老手也能猜出來,這支明軍的人數不會太多,因爲隱藏大軍的難度太大了。

代善很快召集蒙古諸部首領過來開會,通報了明軍人數大概在六千左右,並在軍事地圖上大致標出了方位。

等這些蒙古人明白了目前的情況之後,代善宣佈:“本貝勒決定把這支明軍滅了,由我們大金來動手,你們分兩部分,從左右擋住他們的去路。”

建虜對明軍野戰的心理優勢極強,在昌黎城下吃得虧,受到的憋屈,要統統發泄到這支明軍身上。

至於這支明軍能滅掉之前的蒙古僕從軍,被代善歸爲事出突然,有心算無心,被打了伏擊的緣故,並不能說雙方的戰力真的相差這麼多。

再說,這些僕從軍的戰力能和大金軍隊的戰力相比?不是代善小看他們,五千大金勇士,就能橫掃這三萬左右的蒙古軍隊。

這些蒙古首領一聽明軍的數量不多,又是金國軍隊去打,自己只是去協助,而且不用再去打昌黎城,好事啊!

於是,紛紛表態沒問題,聽貝勒的話,跟貝勒走,說去哪就去那,絕無二話。

代善心裡壓根看不起這些蒙古人,欺軟怕硬,啃硬骨頭就愁眉苦臉,有便宜可佔就你搶我奪。

所以他把這些蒙古人的表態直接無視,命令他們各自回營準備開拔。

昌黎縣令左應選自從確認來了朝廷援軍後,就經常去巡視昌黎的西面城牆,期盼着能看到朝廷大軍錦旗林立,密密麻麻地出現在視野中。

但很遺憾地是,每一次懷着希望地望去,最終都是失望地收回目光。

按道理說,朝廷大軍離昌黎應該不會很遠,這從那支韃子軍隊出發到全軍覆沒的時間可以推測出來。

但爲什麼遲遲沒有出現呢,難道是遇到了建虜的其他軍隊?

左應選又覺得不像,因爲他只看到大批的韃子探馬往西而去,不見韃子大軍開拔前去助攻。

左應選想不明白,心裡有點擔心。不是說擔心援軍如何,他認爲能讓之前的韃子全軍覆沒的援軍,絕不會是建虜能隨便對付的了的。

他是擔心援軍遲遲不出現,來爲昌黎徹底解圍的話,城裡的糧食就要不夠用了。

左應選所擔心的昌黎城內糧食不足這個情況,鍾進衛是根本沒考慮到的,而何可綱和曹文詔就是想考慮也不知道昌黎確切的情況,無從判斷,因此他們都不知道昌黎的隱憂。

鍾進衛他們所在的地方果然是在建虜的預估範圍內,離昌黎並不遠,就半個時辰的距離而已。

此時大軍正在稍作休息,三個最高首腦聚在一起開會。

“監軍,建虜的探馬自昨晚盯上我們之後,人數一直在增多,而且幾個方向都有出現,趕都趕不走。這情況不能繼續下去了。”何可綱向鍾進衛分析情況道。

鍾進衛知道,這些探馬等於是建虜主力的觸角,這麼跟着自己,等於是把行蹤告訴了昌黎城外的建虜主力,確實很不妙啊!

“沒有辦法趕走麼?”鍾進衛有點不信,自己這邊有五千大軍,搞搞什麼回馬槍啊,快跑一段路後埋伏什麼的,會沒有用麼?

“監軍,這些建虜探馬都是老手,只是遠遠地跟着並不靠近。而且他們是分組隔距離監視,就算我們找機會幹掉了前面的探馬,也奈何不了後面的。最主要的是我們不能離開昌黎太遠,所以怎麼都甩不掉他們。”曹文詔聽了鍾進衛的疑問,就幫何可綱給他解釋道。

“那怎麼辦?和昌黎城外的韃子主力硬拼肯定是不行的。雖然我提出說來救昌黎,但也不能讓你們用命去硬拼。”鍾進衛皺着眉頭說道。

何可綱和曹文詔都沉默不語,一時之間誰也沒有好辦法。

“要不,我們進昌黎城,據城而守,韃子連只有百姓防守的昌黎都打不下來,我們進去後,韃子更是沒法打了。”鍾進衛出了一個主意。

曹文詔看看何可綱,見他沒發表意見,就自己對鍾進衛道:“監軍,我們是騎軍,如果進入了昌黎,就失去了機動性。韃子如果重重圍困昌黎的話,怕是出不來了。”

這時,何可綱也補充道:“昌黎城小,怕是容不下我們五千騎軍。”

“那你們說怎麼辦?”鍾進衛一聽他們說的有道理,有點泄氣,就再向這兩位將領徵求意見。

不是什麼時候計謀都有用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計謀就沒多大用處。

現在五千騎軍面對的是一萬左右的建虜精銳,還有三萬左右的蒙古韃子軍隊,實力相差太多,能用上的計謀實在是少,想不出辦法也不奇怪。

護衛鍾進衛的顧百川平時精明,但遇上這種行軍打仗之事,也是一籌莫展。因此,也沒有什麼建議可提。

鍾進衛和何可綱以及曹文詔一直商量到預定的歇息時間已到,還是沒有想出良策妙計,只好先將就着繞昌黎兜圈子。

昌黎縣令左應選正在巡視城中施粥情況,找他的警鐘響起,就顧不得繼續當前的民事,連忙跑去東面城牆。

等他到達城頭的時候,守備石國柱已經在那裡了,和一些鄉紳一起都在注視着韃子大營那邊的情況。

左應選看到韃子大營人聲鼎沸,好像還在拆除營帳,準備開拔。

所有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韃子要撤軍了,看來是朝廷大軍殺過來了,他們要逃。

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昌黎終於得救了。

勝利就在眼前,昌黎百姓憑着自己的力量,硬是扛住了韃子連續七天的攻城,所有人慢慢地都開始喜極而泣。

但漸漸地,幾個有軍事經驗的人察覺到了不對,城外的韃子不像是要逃。因爲他們的秩序一點都不亂,井然有序地做着手頭的事情。

把營帳收好,分部落集合部隊,然後有韃子首領在陣前奔馳,看得出是在做戰前動員,對,就是戰前動員,他們這是要去打仗而不是跑路。

守備石國柱首先明白過來,悄悄地給縣尊左應選解釋了這些細節。

這些韃子肯定是去對付來救援昌黎的援軍,看他們的樣子,像是胸有成竹的樣子,左應選的一顆心又沉了下來。

要是救援昌黎的援軍被韃子打敗的話,昌黎就真的是沒希望了。

左應選看看還在高興的那些鄉兵,民夫,回頭又望望城中收到消息在又哭又笑的百姓。心裡暗自嘆了一聲,也沒有說明,從不信神佛的他,在心裡暗自祈禱援軍無事。

石國柱果然沒有猜錯,沒過多久,韃子開始整隊出發,繞過昌黎一直向西。

路過昌黎城的時候,城頭上的人都能看清韃子那殺氣騰騰的臉。

走到昌黎城西方向的一處岔路口時,代善勒住了坐騎,對身邊的那些蒙古諸部首領道:“明軍就在前方十五里左右的地方,你們分左右兩路兜過去,把那支明軍驅趕過來,我大金軍迎面而上,打他們個片甲不留。”

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248章 鳥銃第641章 建虜反撲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308章 要自救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39章 查漏補缺第322章 組建遠征軍第20章 趙率教第214章 萬人敵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295章 獻俘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648章 吐血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5章 相信(3)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226章 宋應星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42章 交易第735章 專利法第746章 天津衛第39章 查漏補缺第694章 有心無力第656章 第一次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722章 小心火燭第48章 結賬第747章 鄭成功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36章 監軍制度第64章 輿論之論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75章 汰兵完成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70章 汰兵安置第819章 陳子壯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353章 忒大的玻璃第412章 屌絲的力量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121章 徐光啓第461章 剃髮易服第72章 比對第80章 通州路上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621章 玄虛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576章 大灰狼第653章 覬覦南海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34章 閻應芳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832章 萬事如意第623章 擔得起第840章 徐霞客歸來第85章 密謀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28章 浩劫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730章 見不得別人好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95章 脫險第544章 威脅信第594章 陷阱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511章 泥模鑄炮第771章 鞠躬盡瘁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226章 宋應星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337章 老驥伏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