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

很快,鍾進衛和徐光啓出現在殿門外,然後快步走進來。

崇禎皇帝看着鍾進衛和徐光啓都帶着笑容,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肯定是好消息無疑。

鍾進衛到達殿中,稍微等了下落後的徐光啓,然後一起奏道:“恭喜陛下,水泥燒製成功。”

孫承宗看崇禎皇帝和溫體仁聽了都樂呵呵的,感覺自己錯過什麼東西了,連忙問道:“陛下,何爲水泥?”

崇禎皇帝此時的心情,格外的好,孫承宗又是他信任的人,就親自給他解釋起來,包括一條龍計劃,前前後後,都給孫承宗說了。

孫承宗一聽水泥的功效,馬上就聯想到遼東築城計劃,如果有此水泥,進度會快不少,築城就更增一分勝算。

然後又聽到後續的一攬子計劃,有的他已知道,有的他不知道,此時聽崇禎皇帝細細說來,眼前不由得展現出一幅和諧的場面:商人運糧到災區,老百姓修路換糧,路好了收稅,又有國企利潤,這些再按照規劃用出去,官員,百姓,將士,商人全部皆大歡喜。

當然,那些大鹽商,北方糧商,賣西洋玻璃的商人以及西洋人等少數既得利益者,就被孫承宗直接忽略了。

孫承宗想着想着,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等到崇禎皇帝說完,他連忙問道:“陛下,水泥在哪裡?”

崇禎皇帝看向鍾進衛,溫體仁和孫承宗也隨着崇禎皇帝的目光看向鍾進衛。

鍾進衛興奮地道:“就在午門外。”

崇禎皇帝一聽,就想去午門看看。鍾進衛知道可能會出現這個情況,連忙出聲道:“陛下,臣這裡有一小包水泥,其實沒什麼看的。灰色粉末而已。”

鍾進衛說完,就從袖口中拿出一小包水泥,然後呈給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從御座上站起來,走到鍾進衛面前,直接展開看。溫體仁和孫承宗也圍了過來,伸着頭看。

確實如鍾進衛所說,看不出有啥特別的地方。

鍾進衛在一邊建議道:“陛下,午門外有一車水泥。可找地方讓臣帶來的工匠吳勝大,建一處房屋給陛下看看。”

崇禎皇帝把手中的小包水泥隨手遞給孫承宗,然後對鍾進衛道:“好,就在午門處吧,建好了朕帶文武百官都去看看。”

然後他又問出一個關心的問題:“鍾師傅,那是否可以燒製西洋玻璃了?”

鍾進衛點點頭:“陛下,臣覺得應該能燒出來了。可以讓琉璃廠的工匠過去學習新式窯的建法,然後按照燒製琉璃的特性,新建一座窯爐,燒着看看。”

崇禎皇帝聽了道聲“好”,然後轉向鍾進衛一側的徐光啓道:“徐卿,內閣提名你爲工部尚書的奏章,朕已經批了。明日早朝,正式公佈。而後,你要集中琉璃廠,鍊鐵坊中經驗豐富的工匠一起前去陶瓷廠學習新式窯。”

“是,陛下。”徐光啓高興地答應一聲。

“陛下,臣還有個問題。”鍾進衛見崇禎皇帝好像有點高興過頭,連忙出聲準備潑個冷水。

崇禎皇帝看向鍾進衛,笑着開起了玩笑:“鍾師傅,是要賞賜了?”

“啊,不是。”鍾進衛一聽,鬧個大紅臉,連忙轉移注意力道:“陛下,新式窯還不成熟,哦,不是,還沒成型。還有許多地方要改進,最重要的是,目前的新式窯產量有限,不能達到流水線作業要求。”

“流水線作業?”幾個人都聽不懂這個名詞,腦中都冒出一個問題,由崇禎皇帝問出了他們心中的問題。

鍾進衛看看他們,見他們滿臉疑惑的表情,奇怪地道:“流水線作業,就是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的做出來啊。”

鍾進衛一點破,所有人都覺得形象,要真是這樣的話,這效率確實很高。

特別是徐光啓,他是技術型官,對此更是有所體會。想起自己見過的一些器械,就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想馬上回去陶瓷廠,研究這個流水線生產的方式。”

崇禎皇帝看着徐光啓有這麼高的做事積極性,很是高興,對他擺擺手道:“不急在一時,等明日早朝後你再去不遲。”

鍾進衛剛纔順口一說起流水線作業,覺得有必要強調下。畢竟,現在大明的作坊裡,基本都是手工作業,還不能做到流水線作業。以後,社會的發展,流水線作業是趨勢。

於是,他向崇禎皇帝說道:“陛下,這流水線作業,很重要的。”

崇禎皇帝一聽鍾進衛如此強調,就認真聽着。

“陛下,流水線作業,能明顯提高產量。分爲兩種,一種是像流水一樣,所有步驟都自動,原料進去,成品直接出來,中間不需要干擾,能遠遠不斷的生產。另外一種是,把一個物體拆成很多小件,每個人只負責其中一個小件,所有人都完成後,成品自然就出來了。”

徐光啓若有所思,崇禎皇帝卻對第二種有點不以爲然:“鍾師傅,你這第二種法子,還不如一個人負責一個,多少個人就有多少件成品,這多好計算。”

“陛下,錯了。您聽臣說。”也只有鍾進衛會這麼說話,也不怕得罪皇帝。

不過崇禎皇帝顯然不介意,對鍾進衛道:“鍾師傅,有何不對?”

“陛下,比如一把槍,如果一個人負責造一把槍的話,他得了解並且熟練每個零件和步驟吧?”鍾進衛問崇禎皇帝道。

這不是廢話嘛,不懂怎麼一個人造槍。崇禎皇帝一邊心裡想着,一邊按照慣例,配合鍾進衛,點點頭。

“這種工匠不好找,也不好培養吧。還有可能其中一個零件不是他擅長的,會耽擱時間。但臣剛纔說的這種,一個人負責一個零件。對比剛纔的,就有很多好處。”

“有哪些好處?”崇禎皇帝最喜歡問這句話了。

“第一,一個人只負責一個零件,那麼這個人掌握這個零件的時間,比掌握全部零件人的時間要更短吧?這樣的人也更容易培養吧?”鍾進衛用反問的方式引導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點點頭,邊上孫承宗和溫體仁也在點頭,不過被鍾進衛直接忽略。

“第二,一個人專門做一個零件,那麼這人做這零件的本事是不是會越來越好?其實也不需要他有多好,只需要他按照零件的樣本一模一樣的做出來就好了。只做這麼一個,就比較容易達到這個要求。”

“鍾師傅,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崇禎皇帝問道。

“陛下,這在臣的家鄉叫做標準件。如果每個人做的零件都是按照樣本做出來,那麼所有的零件都可以互換。從維護角度來講,以前可能報廢兩把槍,現在因爲零件都可以互換,就可能只報廢一把槍。特別是在戰場上,體現在後勤上或者更換的及時性上來講,這點尤其重要。”

“陛下,臣聞先秦就是如此做的。”溫體仁聽了鍾進衛的解釋,就向崇禎皇帝獻寶。

孫承宗聽鍾進衛以槍作爲例子,更是心有慼慼,也對崇禎皇帝道:“臣以爲中興伯說的有理。”

徐光啓對目前作坊的工作方式是有了解的,已經有一些零件是這麼在做了。不過這麼做只是因爲這些零件做起來比較困難,耗時,所以纔有專門的工匠做。和鍾進衛所講的概念,相似卻又不是。

現在鍾進衛強調了這個概念,徐光啓像是被人打開了一扇門,門那邊是他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發現了又一種做事的方式。

其實說起來,鍾進衛只是把後世的一點概念給提了出來。對明朝人來說,並不顯得有多高深,就像一層窗戶紙,輕輕一捅就破了。就如溫度一樣,他一說出原因,吳勝大馬上就想到怎麼去做。

崇禎皇帝聽完後就囑咐徐光啓要在工部貫徹這種思想,然後發現鍾進衛眼中有血絲,就對鍾進衛道:“鍾師傅,辛苦了,你先回去好好休息下。明天再和徐卿商量看怎麼改進新式窯。”

鍾進衛其實是昨晚興奮,睡不着,起來拉着顧百川和王鵬喝了一會酒,就睡的晚了。

現在他見崇禎皇帝如此關心自己,也樂得回家休息下。有好幾天沒回去了,順便回去看看崇禎皇帝給的鋪面怎麼樣。

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147章 數理化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97章 聞報震怒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365章 收四小第731章 哥薩克第462章 最可愛的人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782章 班師回京第576章 大灰狼第118章 溫度問題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87章 漱口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385章 開封府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322章 組建遠征軍第738章 敢犟嘴就戰場見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695章 心肝疼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354章 競拍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73章 汰兵插曲第12章 傳言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6章 難眠之夜第77章 胡正言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561章 找到了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616章 天羅地網第243章 寶鈔隱憂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704章 宣言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378章 一羣豬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807章 得償所願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45章 銀子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80章 通州路上第50章 死人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93章 以一敵四第820章 論奢華風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124章 話劇第776章 問罪左良玉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66章 汰兵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10章 遇刺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30章 餉銀(2)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127章 侯府對持第701章 獻寶第26章 再坑第530章 招降盧象升第84章 相逢而泣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54章 紅會雛形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594章 陷阱第111章 水泥第567章 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