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堂爭辯

這一夜,李家人該吃吃,該睡睡。

反正該做的準備早就做好,也就只等着海青天怎麼斷案了。

清晨,貞娘一大早就去墨坊裡轉了一圈,然後回到家裡,她知曉,一會兒,衙門裡定會有衙差來傳大哥了上堂的。

沒想一腳邁進門,就聽得自家大哥甕聲甕氣的聲音:“這是我李大郎的事情,關李家墨坊什麼事情,墨務司這是幹什麼?太不講理了,我去找他們說去。”

貞娘一聽這話有些愣了,墨務司怎麼夾進來了?

“說什麼說?如今哪還說的清!”李老掌櫃沒好氣的話。

“爺爺,大哥,出了什麼事了?”貞娘快步上前問道。

“剛纔墨務司的人來找七祖母了,說是如今外面傳着李家橫行霸道,謀奪私財,因着這個原因竟是要重新申核李家爭貢的權利,如此,我怎麼對得住七祖母?”李大郎重重的錘着桌子道,一臉不甘心的道。

貞娘一聽這話,也是愣了一下,本以爲只是油坊的事情,沒想到三牽四扯的,居然又扯到了墨坊的爭貢權上了。

不用說,這必是有人在煽動,除了田家又會有哪一個?

“大郎,休要這般,這世間之事,哪能摘得一清二楚,失敗了,九族受累,成功了,雞犬升天,多是這樣。咱們李家所做之事,問心無愧,若老天爺真要讓李家失貢,那便老天爺無眼,我李家坦蕩於天地,不愧對地下的祖宗便成了。”就在這時,陳氏扶着李老夫人進來,李老夫人沉着聲道。

“是。”聽得七祖母這一翻話,李大郎和李貞娘兄妹自是應承着。不管任何時候。七祖母都是李家的主心骨。

不過,暗裡,貞娘卻看着自家大哥一眼。

李大郎自是明白自家妹子的意思,早在開始,對於杜家兄弟,自家妹子早就讓他防着了,之後等得海大人到來。他又做了各種準備。人事已盡,唯待天命。

想着,李大郎便也衝着自家妹子點點頭。李貞娘亦握緊了拳頭

“李正良在嗎?海大人傳喚。”

“快讓李正良出來,有案子了。”

就在這時。李家門外響起的衙差的叫喚聲,李六斤匆匆進來報。

“走,我們大家都去看看。”這時,李老夫人道。

於是,李家一行人便跟着兩個衙差到了府衙大堂。

因着是開堂的,此時,衙門外圍着許多人,見得李家人到來,一個個便嚷着:“李家人來了。李家人來了。”

“呀。沒想到七老夫人也到了。”這時邊上有人看到李老夫人也來了,不由的訝然的道,因着近年李家七老夫人身體不佳,因此,一直都閉門在家。外人已經很少見到李家的七老夫人了。

“能不來嗎?你剛纔沒看到墨務司的大人也在堂上聽審,若是真判了李大郎的罪,那李家今天的爭貢權就保不住了。

“那倒是。”邊上人自是一陣應和。

於是的便讓開了一條路,讓李家一行人進去。

“給老夫人和李老掌櫃的看坐。”見得李家老掌櫃和老夫人到堂,海瑞起身相迎,一邊的衙差自是連忙搬來凳子。

這時代是極重老人,凡年過七十的老人,不但見官不用拜,便是一些守禮的官員還會給老人讓坐,而海瑞此人極重孝道,這翻禮節更是較別人來得更重一點。

“多謝海大人,老身有禮。”李老夫人和李老掌櫃的也都道了禮,然後坐下。

貞娘自是站在老夫人身後。

此時海瑞已回到堂上,身後頂上的明鏡高懸灼灼生輝。

隨後驚堂木一拍:“傳李正良。”

李正良此時正站在邊上,這時自不用衙差推攘,直接上得堂來,便卟嗵一聲跪下,等着回話。

“李正良,杜家兄弟告你謀奪油坊,你有何話說?”海瑞兩眼冷冷的盯着李正良。

“大人,冤枉。”李正良一臉冤屈的磕頭道。

“冤枉?那本官且問你?李氏油坊原來可是杜氏油坊?”海瑞又緊接着問。

“不錯,李家油坊當初確實是杜家油坊,可當初杜家兄弟不好好經營,弄出桐油中毒事件,杜家兄弟怕擔干係,雙雙潛逃,只因着我媳婦兒有油坊的股份,我才承擔了油坊的事情,整個案子,縣衙門都有記錄,當初杜氏油坊轉給我也是由杜家兄弟的孃親畫押了的,韋縣令主持的。”李大郎道。

“桐油中毒?”海瑞冷哼一聲,又大聲的道:“傳陳樹,方槐。”

衙差又押了兩個人到堂上,一個四十來歲,一個二十來歲。俱是着布衣短衫的男子。

“陳樹,原杜氏油坊管事,方槐,當年桐油中毒者之一,兩者帶到。”衙差稟明後退到了一條。

陳樹,貞娘一看到他,不由的皺了眉頭,這個陳樹曾是油坊的一個管事,不過此人品性不端,只知撈錢,後來自家大哥接手油坊後被把他給開除了,沒想到這會兒卻又蹦了出來。

“陳樹,方槐,你們且把當年桐油中毒事件說來。不得有半句虛言。”海瑞又是驚堂木一拍的道。

“稟大人,當年桐油中毒事件實是李家所策劃,便是桐油,也是李家讓人摻進去的,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我就因着當初爲兩位東家說了句話,便被趕出了油坊。”那陳樹道。

“稟大人,小的是當年桐油中毒者之一,原是感激李家的,只是後來遇到陳叔,才知道原來李家纔是罪魁禍首,請青天大人爲我等做主。”這時,那方槐也大聲的道。

貞娘聽着一陣磨牙,這位當初可是她李家救的。

這時,一邊的杜氏兄弟也趁機跪下叫苦道:“求大人爲我等窮人做主,想我們兄弟辛苦經營油坊,最後卻被李家所謀,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

“你們,你們血口噴人。”李大郎瞪着眼,紅赤赤的。沒想到,這些人居然能顛倒黑白成這樣。

“肅靜。”堂上,海瑞又是一拍驚堂木,隨後冷冷的看着李大郎道:“如此。你還有何話說?”

“大人。這陳樹因貪沒油坊裡的錢,被我開除的,此是報復,還請大人明查。”李大郎咬着牙道。

“大人。這陳樹說一切是我李家所主使,請問證據何在?此案之前韋大人曾有詳細案宗,還請大人查閱明白。”這時,坐在一邊的李老夫人亦開口了。

“老夫人,陳樹所說親眼所見難道不是證據?至於前任案宗,我早已細細看過,只是這些年,你們李家買通雲典史,還有前任韋縣令。你們看看。這些賬目沒錯吧?如此,這案宗如何能信?”就在這時,海瑞又丟下一本賬冊。官商勾結的,這等案宗沒有絲毫取信價值。

貞娘走過去撿起來翻了一下,不由的便暗暗叫糟。

海瑞的性格後人分析過的。在錢財方面那是容不得半點沙子的。可偏偏這本賬本卻是李家平日對衙門的各種贊助。當然其中也免不了雲典史和韋縣令的儀程。

這其實是一種貫例,畢竟李家是商家,要想平平安安的,這種開銷是少不掉的,只要是商家,那哪一家能沒有?

更何況,這種贊助其實也是商人回饋鄉梓的一種回報方式。要知道,平日衙門管的善堂,災時衙門的救災,以及縣學對學子的捐助等,這些都是要錢的,衙門哪裡有那麼多錢,大多還不都是靠鄉紳的捐助嗎。

所以,這個時代,一個官員要想冶理好地方,是離不開鄉紳的支持的。而李家這種捐助反而應該是各衙門所提倡的。

只不過現在一些衙門得到這些捐助並不會真用在造福百姓身上,反而想方設法的下了腰包。

如此的,這情形落在海瑞的眼裡,那就成了官商勾結,就成了李家對衙門上下的賄賂了。如此,這位海大人自然是信杜家兄弟,反而不信她李家的。

“大人,這種錢任何一個商家都是免不了的,你以此推斷對我李家不公。”一邊李老夫人沉着聲道

“官商勾結,禍患地方,有這些賬冊在,如今又有人證,你李家還要狡辯不成?”海瑞亦是寒着一張臉,別以爲他不知道,正是因爲商人利用錢財勾結官府,才使得這些商人有了依仗,從而爲禍地方。

國朝混亂,百姓流離,官員貪污,這裡面少不了這些商人的手段。他海瑞今天就得殺殺這股歪風。

“左右,聽判……”海瑞說着,就要寫判詞。

“慢着,海大人,小女子斗膽,有話要說。”貞娘這時再也忍不住了,雖然她這樣很魯莽,但,她不能讓海瑞把這判詞說出來。說着,貞娘卟嗵一聲跪在自家大哥身邊。

“你有何話說?”海瑞皺了眉頭。

“在小女子說話前,還請大人充許小女子備一碗清水和一根筷子。”貞娘道,其實整個案子所有的細節案宗裡都有,杜家兄弟和這陳樹的所謂證詞根本就不足取信。只不過這位海大人本身觀念再加上先入爲主才爲杜家兄弟所逞。

因此貞娘首先要作的就是擊潰海大人這種主觀的唯心認知,要不然他根本就不聽的。

“去弄一大碗清水和一根筷子來。”海瑞衝着一邊的衙差道。

沒一會兒一大碗清水和一根筷子就送上來了,貞娘直接就把筷就往碗裡的清水裡一插:“大人請看,這筷子是直的還是曲的?”

“廢話,筷子自然是直的。”海瑞瞪了貞娘一眼。

“大人且先細細看這水裡的筷子再說。”貞娘堅持的道。

因着光線,能明顯看出筷子水面和水下相交的部份是有些曲的。海瑞更是皺了眉頭:“李姑娘到底要說什麼,你給本官說清楚了。”

“海大人,民女只是想讓大人明白,常理和眼睛以及主觀臆斷是不準確的,只有抽出筷子,看到實實在在的證據,這纔是事實。”貞娘道。

“難道這賬冊不是事實嗎?”海瑞冷哼。

“賬冊是事實,可李家捐的錢並不是爲了收買韋大人云典史等上下衙差,海大人若有暇可再清查一下這賬冊上的錢都哪裡去了?徽州多雨多山,又多山澗,常常一夜的雨便沖毀了村莊,田地,橋樑,如此,每年所耗之資不是小數。”貞娘說着頓了一下繼續道。

“小女子自幼受家中長輩教誨,乃知商之道,貧者一技謀生,富者造富鄉梓,達者兼濟天下,這亦是子貢先生承聖人教誨而得的商道,家中祖訓言,李家爲世商,應秉承此商道,因此,但略有富餘,總也想着能爲鄉梓盡一份力的,而衙門上承天子,下達黎民,李家捐資給衙門,實是李家一點點造福鄉梓之心願。而這種心願,不止李家有,但是徽商,沒有哪一個沒的。想來這樣的賬冊在衙門裡不止我李家一家。”

貞娘這翻話娓娓道來,這倒不是她瞎編的,而是李家族譜上祖訓——爲商者,必承商之道。

也因此,歷年來,李家墨坊雖然經營並不太好,但對衙門的捐資卻從未少過,而韋縣令也是能吏,因此,這些年來,得益於商家的捐資,徽州的經營也算是有聲有色的。

要不然,也沒有徽墨如今的盛況。

當然,也正因此,李家和衙門的關係一直不錯,當年金花姑父想謀奪李墨之事,就得了雲典史相助的。

只不過,新任縣令到來,這位一上任,先是養蠶的事情對養蠶戶盤剝,再加上對大戶頻頻伸手,不是良善,李家的捐資反倒比過去少了。

說起來,貞娘倒覺得這次杜家兄弟的事情,背後就有這位新任縣令的影子,別的不說,就憑之前海大人拿出來的賬冊,若沒有這位縣令大人的同意,海瑞如何能得到?

至於這位縣令爲什麼要這麼說,貞娘琢磨着,其一,韋大人在徽州的威望是比較高的,再加上這位縣令一上任,養蠶戶的事情就弄的民怨沸騰,因此,大家都念韋大人的好,再加上當初雲典史等人都是韋大人提拔起來的,跟如今的縣令怕也不是一條心,因此,這位縣令很可能是想借此機會,一是消處韋大人在徽州的影響,二更是拿下雲典史。

當然,還有一件事情,便是那日貞娘所見的,養蠶戶告縣衙之事,想來縣令大人目前的壓力怕是比較大,這一招也是禍水東引。

當然,這些只是貞孃的猜測,她也管不得這些,她只要讓海瑞知道李家的捐資形爲不是賄賂就成。

第四十二章 各人心思(二更求訂求粉)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正平和葛秋姐第一百九十三章 雨中試墨第八十八章 韓熙載夜宴第二百二十一章 自找沒趣第一百六十章 開海禁的推手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職和胡氏第二百二十五章 李氏墨庫第八十章 墨坊的發展第一百一十四章 曾一品第一百三十四章 感謝你的燈第一百一十九章 曾一品失蹤了第四章 鬧劇收場,吳氏揚眉第七十五章 終於發動了第二十二章 墨成和撐腰第二百三十五章 陪我一起死第六十八章 初見王翠翹第一百二十八章 桐油品質第一百一十五章 讀書人的面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雨中試墨第二百三十九章 回來了第一百章 老夫人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帝駕崩第一百三十章 無心插柳柳成陰第九十六章 攪局第二百三十二章 發動第二百三十章 秦三爺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我錯了第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九章 沈氏的算盤第一百零六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九十六章 攪局第七十七章 清算第一百章 老夫人到第五十二章 李天佑第一百一十八章 田二的大棋第一百六十五章 羅家族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牌坊?成親?墨譜第一百四十一章 見鬼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田家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家的應對第七十七章 清算第七十七章 清算第二百二十四章 徽州風雲第一百三十五章 潞州鬆心第二十九章 沈氏的算盤第十六章 提親第一百一十章 閒談親事第十二章 老爹的消息第一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家的打聽第五十七章 程家的心思第一章 一家子極品第二百一十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二百四十六章 跳出局外第八章 遭刁難,貞娘據理爭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變故第六十四章 試墨會第六十二章 生活智慧第一百九十章 蘇合墨第三章 脣槍舌箭,刀棍齊上陣第二百零六章 後路第一百一十章 閒談親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退出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下第一墨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來第一百九十章 蘇合墨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聊和合作第一百四十九章 田夫人之死和秦家第一百九十一章 田家試墨會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一百二十八章 桐油品質第一百五十六章 黃府門前的大戲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地雞毛第六十章 孫家的消息第十四章 李家六房第一百六十四章 定下了第二十一章 入夥和閒言第十八章 端硯的問題第二百零一章 兌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婆來歷第二百三十八章 葛秋姐第一百四十一章 見鬼了第三十九章 道別第七十八章 八房迴歸第一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二百一十一章 揣囊而知墨第四十五 神仙評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正平和葛秋姐第三十九章 道別第九十章 海青天要來了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八章 各施其招第七十四章 打一棒再給個甜棗第二百三十五章 陪我一起死第五十章 突聞噩耗第一百二十八章 桐油品質第九十六章 攪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關外的福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