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

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

“就這點東西也想拉攏我?”

三月初五,當明軍已經開始對五大土邦進行掃尾的時候,黃龍也拿到梅內塞斯兩人的手書和金幣。

只是這兩份手書和金幣讓他瞬間就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

炎熱的坦焦爾加上這份禮物,直接點燃了黃龍的脾氣。

那一千枚金幣,不過才三千兩銀子不到的價值。

對於深受大明“文化”薰陶的黃龍,哪個找他幫忙的商人不是一出手就是上萬,乃至數萬兩銀子?

眼下梅內塞斯等人想讓自己出手干政,卻只給三千兩銀子不到的金幣,這對於黃龍來說還真的是羞辱到了極致。

要知道他如果敢幹政,那他就成爲五軍都督府第一個干政的都督了。

這樣具有政治意義的行爲,梅內塞斯兩人卻只給三千兩銀子作爲賄賂,屬實有些打臉。

“把這些東西分給這次帶兵出征的十二位指揮使和三十二位參將。”

“砰砰砰——”

東軍都督府雖然幾次擴軍,但眼下也不過五十二營兵馬,而其中已經有二十二營兵馬調到了瀛洲來。

剩下這近七千裡的道路,以八百里加急,換馬換人的情況下,只需要九天的時間,就能將需要送達的東西送到京城。

好在現在楊文嶽和吳阿衡即將到來,平倭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不出意外的話,金鉉會在自己平定幕府後接任瀛洲布政使的位置,然後再打磨個幾年,等熬到三十幾的時候,便調往京城擔任高官,四十幾便能入閣了。

“第一批趕來的便是還在那邊的百姓們,數量兩千七千餘人,後續還有四批百姓會分別在兩個月內陸續遷移而來。”

倒是金鉉留了下來,因爲他還要和顏思齊打好關係,以便於他日後接手瀛洲。

“白銀留下,其他的走海路運往京城,歐洲人的手書和五大邦的彙總文冊走海路,再轉陸路,八百里加急,以最快速度送到京城。”

“三月十五,二十,二十五,分別三批運抵。”金鉉沒有多想,因爲這些事情稍微打聽一下就能知道。

坐在坦焦爾王宮寶座上的黃龍踢了踢身邊的那一箱子金幣,而站在殿上的李旦聞言也作揖迴應。

“因此請顏經略准許我翻看布政使司的人口戶籍和田地戶籍,提前安排好百姓們的遷移地……”

金鉉性子直,加上顏思齊表演的聲情並茂,他一時間也沒有多想,只是以爲顏思齊真的關心朝廷和百姓,因此便寬言道:

“若是布政使願意,那朝廷自然願意接受,不過還需要保留足夠移民食用的糧食。”

四人只要抵達大阪,便能前往前線。

卻不想走了一路,多方打聽之後才知道這四人都還沒有到瀛洲。

“嗯……”金鉉心情有些沉重的點頭,並解釋道:

“入春以來,雖說北方下了幾場甘霖,但四川、湖廣、南直隸、江西等地卻出現了一些旱情。”

“田畝數量,五大土邦的統計是七百多萬畝,我們查出來的貴族田畝是四百多萬畝,合計一千一百多萬畝田地。”

金鉉教導了太子小半年時間,又是聞名天下的諫臣,不管怎麼樣,得罪他都不是一件好事。

“顏經略,此次朝廷不僅派出了援軍,還從各地招募遷移了十二萬百姓陸續趕來。”

“他把男丁招募做了兵馬司和衙役,純屬是減少賦稅,增添地方負擔。”

“金知府,請問楊、吳二位布政使和兩位小曹守備怎麼不見啊?”

“依我說,錫蘭就應該軍管……”

“金知府,實不相瞞,眼下瀛洲維持大軍北伐,實際上只需要百餘萬石就足夠,而瀛洲在朝廷手中又有近六百萬畝自留耕地。”

“盧同知放心,在下懂得……”

這樣的未來閣臣,雖然做不了首輔,但也是一方勢力,顏思齊怎麼可能不討好他呢?

“金知府,你暫時先不要前往南島府,而是留在大阪代老夫處理公務,治理南島、九州、四國三府和移民實邊的政務。”

山西太原以南的旱情減退,部分地區開始迎來甘霖,但太原府和大同府依舊大旱。

這三重壓制和誘惑下,金鉉不管以什麼身份,都不能拒絕他的請求。

“更何況,金知府伱對瀛洲百姓不瞭解,留在大阪學習一段時間,對你也有益處。”

說到這裡,黃龍摸了摸下巴的絡腮鬍,然後又詢問道:

“那個盧象升,他近來在監察使司衙門裡幹什麼?”

黃龍詢問起了被朱由檢派來小西洋監察使司的盧象升舉動,而對此,李旦愣了愣後作揖道:

“聽聞他近半個月來都在組建漢人兵馬司和衙役。”

不過衆人剛剛抵達府邸,顏思齊便詢問起了金鉉一件他很關心的事情:

“前線守城,後方糧草統籌,還需要諸位協助,老夫先敬諸位一杯了……”

顏思齊不是傻子,他知道金鉉來瀛洲是來鍍金的。

聽到他的話,李旦微微躬身應下,而黃龍也詢問道:

“五大土邦的田畝數量、人口數量,還有繳獲金銀都弄清楚了嗎?”

不過好在他的擔憂也沒有太久,便被金鉉解釋安撫道:

“兩位小曹守備和第二批移民一同前來,至於吳布政使和楊布政使則是各自帶着湖廣、江西的難民而來。”

以眼下的進度來看,這個夢想似乎就快實現了。

“這樣啊……”顏思齊一聽,差不多寬了寬心。

金鉉下了船梯,便率先作揖,而顏思齊見狀,也發揮了自己曾經走私商人的本色,故作驚慌的上前扶起金鉉。

“兵馬司和衙役?”黃龍頓了頓,臉上露出嫌棄道:

顏思齊一邊說,一邊拉着金鉉的手腕前往馬車,並招呼身後的援軍將領們一起前往。

李旦的話說完了,這些數額也基本代表了佔據南亞十分之一面積的五大邦大部分財富。

他最害怕楊文嶽四人要拖幾個月纔來,那他今年就別想再建功了,只有老老實實的等他們來再出兵。

“誒!話不能這麼說。”顏思齊笑着解釋道:

“老夫不僅僅是布政使,還是平倭經略呢。”

“好好好……”顏思齊笑着擺手,不在意道:

“這些事情以後不用和我說了,金知府你自己看着辦便是,三日後我帶大軍前往草津城,不日便要發動北伐,這三府之地便交給你了。”

顏思齊害怕自己的小心思被朱由檢看透,因此準備用金鉉做擋箭牌來表功,順帶分一份功勞給金鉉,做個順水人情。

迅速平倭,然後按照朱由檢所交代的《平倭事宜》來逐步向北推進,開墾,設立集鎮,纔是他能最快擠進權力中心的捷徑。

顏思齊倍感唏噓的同時,似乎也察覺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想到這裡,顏思齊舉起酒杯,強壓內心的激動,表現得有一些傷感道:

南邊,廣東全省大旱,廣西東部的平樂府,梧州府也遭遇大旱,而福建的旱情倒是稍微減退,僅有漳州府和泉州府遭遇旱情。

“唉……”顏思齊的嘆息,讓金鉉也忍不住嘆氣了起來。

黃龍有了興致,當然這興致是建立在他的“功勳”上。

“都督,既然如此,這信還要送往京城嗎?”李旦詢問,而黃龍則是不假思索道:

“自然要送,我們是都督府的人,這個東西屬於內閣和六部來管的事情,不送豈不是想讓人彈劾我涉政?”

“好了好了,我已經在大阪城內準備好了酒宴,今夜必然不醉不歸,不醉不歸!”

北直隸地區雖然也有旱情,但基本減退到了京城以南,北面的順天府、永平府有燕山積雪融化的河流作爲供給,並沒有爆發什麼大旱。

說的是三人統籌,但如果顏思齊自以爲是的認爲自己臉大,那恐怕他要就被楊文嶽和吳阿衡打臉了。

“脫離軍管……”黃龍表情有些不好看,不免發了些牢騷道:

“脫離軍管了,那我海軍都督府又該遷移何處?”

在金鉉的口中,大明十省之地裡,零零散散五十餘府,十餘州遭遇旱情,雖然不如前兩年嚴重,不至於絕收,但糧食必然也產不出太多。

他本以爲顏思齊是貪財,貪功之人,眼下看來,對方也是個“厚道人”。

如此一來,剔除之前的折損,瀛洲的明軍兵馬,已然達到了六萬六千餘人。

或者又說,哪怕金鉉不是來鍍金的,是被惡意針對外調的,那也不是顏思齊可以惹得人。

想到這裡,顏思齊就有些飄飄然,他眼下最想的還是戰後朝廷調他回京城,讓他做一個閒散的高官,而不是讓他在邊境刀頭舔血。

“誒誒誒……金知府無須多禮,無須多禮……”

金鉉雖然不願意去,想盡快安置百姓,但卻也不能掃了顏思齊的興致,因此便也隨着他一起去了。

“那就勞煩金知府了……”顏思齊“紅”着眼眶作揖表示感謝,而金鉉也倍覺臉紅的回禮。

“倒是沒有去歲嚴重,只是波及的範圍有些廣罷了。”

“海軍理應要爲朝廷戍邊,哪怕就藩戰爭結束之後我要回京述職,海軍也需要軍營。”

他已經想到了,一旦自己將這六十多萬兩黃金和五十多箱奇珍異寶交上去,齊王殿下會怎麼嘉賞自己了。

顏思齊算賬一流,而金鉉也被他所打動,對他好感直線上升的同時也主動開口道:

如眼下,船隻二十六天抵達巨港度的甲米縣,然後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半天穿越三百里的道路,從東面的宋縣港出海,花費六天跨越暹羅灣後,在交趾最南部的佔婆縣登陸。

見金鉉嘆氣,顏思齊便開口表示道:

“國朝內部的旱情都如此嚴重了?”

雖然這期間,金鉉感覺有些不對,但一想到顏思齊居然將可以截留的稻米都運回大明,他便不再猜疑。

顏思齊不愧是走私商人,他用伐倭的國事來壓金鉉,又用上官的身份來壓金鉉,最後才用個人提升來誘惑金鉉。

只是眼下據他所知的,便有十省遭遇旱情,着實有些恐怖了。

“罷了……讓盧象升胡鬧吧,你去忙事情吧。”

更何況,他的跋扈也是對外人的,對五軍都督府的兄弟他還算比較好說話,這點從他願意把價值三千兩銀子的黃金分給手下人就能看出。

因此朱由檢也沒有下令旨,在明面調楊文嶽和吳阿衡歸顏思齊節制,而是說三人統籌。

“倒也不能這麼說……”李旦見黃龍這麼說,只能爲盧象升說好話:

“錫蘭府雖然歸小西洋監察使司管轄,但它畢竟規模不小,況且朝廷加大了遷移力度後,此地必然要走上正軌,如舊港一樣。”

“是!”李旦作揖應下,隨後緩緩退出宮殿,並在退出宮殿的同時,安排人帶着文冊彙總和歐洲人的書信先乘船前往了巨港府的甲米縣,而他自己則是去安排護衛黃金、珠寶回京城的艦隊去了。

“部分地區大地乾旱而裂,根本無法耕種。”

“這麼小的地方,居然能搜刮出近千萬兩銀子……”

六聲禮炮的歡迎,代表了瀛洲的態度,而禮炮結束後,船隊靠岸,其中座艦的船梯被放下,金鉉與十營參將緩緩走下了船梯。

只是比起李旦派出的快馬,此刻的萬里之外,數百艘艦船卻登陸了大阪港,而港口岸上的上百門禮炮也瞬間齊鳴……

“這……下官不過一介知府,如何能管承宣布政使司的事情?”

顏思齊眼睛一轉,隨後便假裝悲慼道:

“眼下北伐在即,老夫要前往京都城統轄各路大軍,籌備糧草,因此無暇顧及三府政務。”

“懂得就行……”見狀,盧劍星也不多說了,轉身便帶着錦衣衛離去。

“這六百萬畝自留耕地,每歲經過佃戶耕作,都能上交數百萬石,加上田賦,每歲能收得田賦六百餘萬石稻米。”

“下官南島知府金鉉,參見顏經略,盧指揮同知……”

如此,便是金鉉目前所掌握到的基本旱情情況。

朝廷今歲必然缺糧,而這麼一來,“風調雨順”的瀛洲可不就是糧食供給地嗎?這可是自己的好機會啊……

每個省都有一些缺水的地方,因此大旱降臨之下,這些地方便無法耕種,只能由官府牽頭來遷移了。

下了船梯之後,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是早就等待許久的顏思齊、盧劍星,以及大明先後派遣的十二營的參將。

他找到了還在和支援將領們寒暄的顏思齊,作揖便開口道:

“這……都督,這種話還是少說爲妙,殿下這麼安排,必然有他的想法。”李旦怕黃龍禍從口出,黃龍卻一擺手,不在意的說道:

“殿下沒有那麼小氣,更何況事情本來就是這樣。”

“如此的話,我可以手書一份給殿下,請示殿下過後,將稻米送往災區賑災。”

黃龍雖然跋扈,卻沒有割據的心思,自然不可能攔下書信。

不僅如此,顏思齊已經差不多猜到了金鉉的路。

屆時他只需要交出兵權,掛個頭銜,甚至連前線都不用去,楊文嶽和吳阿衡就能幫他把幕府平定。

“按照皇店讓布政使司準備的糧秣,布政使司最少還能拿出四百萬石稻米輸送朝廷。”

“金知府頗有才幹,這點老夫早已聽說,因此需要金知府暫代老夫統籌後方,等平倭結束後,老夫自然會放金知府你返回南島府處理政務。”

“他這種年輕文人還是不太適應南邊的規則,在南邊還是得靠拱衛營來軍管,僅靠衙役和兵馬司能起到什麼作用?”

顏思齊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楊文嶽和吳阿衡資歷老,遲早都要進六部,說不定還能進內閣。

只是四川近半府縣遭遇大旱,湖廣北部淪陷,南直隸的安慶、廬州、和州和揚州也遭遇了不小的旱情。

如果不是劉香和鄭芝龍兩人打不出出彩的戰果,他也不至於求助朱由檢來拉低自己在朱由檢心中的印象。

“再上奏殿下,今歲小西洋所有兵馬的軍餉已經籌齊,只需要朝廷撥發補貼銀便可。”

“也是因此,朝廷才遷移了十二萬人前來瀛洲安置。”

“至於金銀,下面的人已經把許多神廟的金銀都拆下熔鍊,雖然還沒有徹底弄完,但最少可以得到六十多萬兩黃金,還有三百多萬兩白銀,五十箱珠寶奇珍。”

“雖然沒有全部弄清楚,但大概是八九不離十了。”李旦作揖迴應,並說道:

“五大土邦的人口,按照他們自己的統計是四百二十七萬四千餘人,加上我們解放的一些奴隸,加起來實際上是接近六百萬人。”

顏思齊沒想到大明內部的旱情居然波及如此,畢竟在他得到的消息看來,大明眼下的國力還是蒸蒸日上。

“經略放心,伯玉必不敢怠慢政務……”金鉉作揖回禮,而顏思齊也大笑道:

他們這羣高官在碼頭說說笑笑,而其他補給船上的明軍也紛紛下船。

說着的同時,他隱晦看了一眼顏思齊,而金鉉也微微頜首:

“國朝大旱如此,必然有許多百姓忍饑受餓,也不知道朝廷有沒有那麼多錢糧救濟災民,只可惜我等身爲百姓父母官,居然……唉……”

楊文嶽、吳阿衡、曹變蛟和曹鼎蛟,這四人是朱由檢派來幫顏思齊打贏平倭戰爭的。

“況且眼下遷移而來的十餘萬百姓中,只有不到五萬男丁。”

一門門火炮被小心翼翼的推下船,而比起這十營三萬多人的士兵,與金鉉更相關的是隨軍遷移而來的兩萬多百姓。

“難民?湖廣和江西都有難民了?”顏思齊愣了愣,他沒想到湖廣和江西這樣的富碩之地也會有難民。

“既然如此,那下官領命……”金鉉有些不太樂意,但還是作揖應下了。

“四百萬石米,若是按照工部賑災的標準,最少能讓上百萬災民舒服的活到明年。”

只是他在噓寒問暖的時候,盧劍星卻走上前和金鉉作揖打了招呼,並對金鉉小聲說道:

“殿下派你來,具體是做什麼,你應該清楚。”

算起來,這份手書完全可以在四月上旬抵達京城,被朱由檢看到。

先前金鉉以爲前二者還沒到,後二者在隊伍中。

總體來說,河西東部依舊大旱,陝西的陝北,河套、漢中也在大旱,只有關中地區沒有遭受波及。

乖乖掛個名,戰後分功纔是他要做的事情。

“好好好……”顏思齊見他應下,一連說了三個好,隨後看向了金鉉身後的十名參將,上前對他們一個個的噓寒問暖。

這不噓寒問暖也不行,畢竟他想要擠進大明權力中心,就需要得到朱由檢的青睞。

“你說,我們是否要爲國朝出一份力?”

“這麼一說,國朝今年,恐怕會有些缺糧啊……”

倒是不得不說,他那套自來熟的商賈方式,拉進了雙方不少距離,倒也顯得沒有那麼生疏了。

至於顏思齊,看戲份差不多了,也旁敲側擊道:

“不知道遷移瀛洲的災民何時能抵達大阪?”

顏思齊笑臉盈盈的給金鉉下達了任務,然而金鉉這樣的直臣又怎麼可能察覺不到這是拉攏,因此皺眉拒絕道:

“提前弄出兵馬司和衙役,也是爲了更早的脫離軍管。”

整個流程下來,只需要四十二天就能完成,哪怕路上稍微有些耽擱,也不會超過四十五天。

“放!”

得到了答案,這可就急壞了顏思齊,如果沒有楊文嶽和吳阿衡的幫忙,他一個人雖說打贏德川家光和德川秀忠不是問題,但賬面的折損就有些不好看了。

天啓九年的旱情確實沒有天啓八年和天啓七年強烈了,但波及範圍卻更廣了一些。

他雖然打下了三分之一的瀛洲,但比起這兩人的功績和資歷還是差的太遠了。

文武分家的政策和規矩,朱由檢早在五軍都督府設立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並且重點強調了。

這五十餘府,十餘州,恐怕牽扯到了上千、乃至數千萬張嘴。

“這是自然。”顏思齊連連點頭,並假裝算賬,最後高興道:

金鉉搖了搖頭,給顏思齊說了一下眼下旱情的規模。

自從打下了交趾,並清理了許多叛軍後,明軍的消息傳遞快了一倍。

現在一聽,算起來也就和糧草運往前線的時間差不多。

“經略高義……”

衆人見狀,紛紛舉起酒杯迴應,隨後與顏思齊一起,一飲而盡。

如此一來,平倭戰事似乎只需要等楊文嶽和吳阿衡四人抵達,便能打響決戰了……

臨時通知要開會,第二章的更新估計要推遲到七點到八點了,抱歉抱歉。

(本章完)

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20章 國債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40章 海運之爭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136章 出塞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64章 孜孜不倦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539章 好景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