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有心

張瑚特意往後廷去看了兩個堂外甥。

趙顒身體康復得不錯,即便對着這一個年紀比自己小几十歲的舅舅,也能談笑自如,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一般。人雖然是瘦了許多,剩下一條長長的麻桿樣,精神倒是十足。

張瑚沒有待久,也不敢送什麼旁的東西,臨走前給了一盒自贛州帶回來的白蠟。

他解釋道:“璧兒做的,他而今被框綁在府上,得了聖人吩咐不叫隨意出入,閒着無事,總記着你們,正好那贛州旁的沒有,纔出的白蠟倒是勉強能拿得出手,就硬是要自己做了,纏着叫我拿進來。”

口中說着,自己親自打開了,遞給一旁的內侍。

趙顒簡直喜不自勝,極給面子地將那一盒子白蠟自內侍手中接了過來。

盒子不大,裡頭也就裝了七八根蠟燭,每根都有小兒胳膊粗細,製作的十分精緻,鏤空、雕花、磨整,種種工序,當真是一樣不缺,根本不可能是簡單澆鑄出來的,便是給到熟手的工匠那一處,少說也要精心打磨多日才能製成一根。

這樣的蠟燭,自然不可能是張璧這樣的小兒做出來的。

趙顒卻是笑呵呵地道:“果真是……怨不得母后總掛着他,便是我們這幾個兄弟,也恨不得人人把他捧在手心裡護着!”

接着笑道:“全虧有你幫着打理,聽說靠那白蠟,去歲贛州的賦稅都翻了好幾番,二哥……”他嘆了一口氣,語氣微微沉了下去,眼角也有些發起紅來,頓了好一會,復才接着道,“二哥雖是嘴上不說,心裡想來也是極器重的。”

Wωω☢ttКan☢C○

張瑚搖頭道:“不過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而已,況且我只是搭一搭手,只有個老的,一把年歲了,勸了好幾回,叫他回鄉享享清福,也總不肯聽。”

趙顒不以爲意,笑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自能幹,也想幹,倒不必過分攔阻……”他說到此處,忽然話鋒一轉,“不過也忙不了幾年了,我雖不曾親眼得見,可與親眼見得也無甚差別,早聽人說了,贛州那一處,面上是掛着老張知州的名字,可實際上,勞苦功高之事,卻全是小張知州在做。”

說到“小張知州”四個字時,他便看向了張瑚。

張瑚搖頭道:“我不過行些微末之事罷了。”

趙顒意有所指地補道:“也太自謙了,什麼大功大績不是自微末而來?木生於荒野,雜草豈能掩其秀挺?莫說聖人看不下去,便是我也覺得埋沒了……二哥先前……其實都說舉賢不避親,他也太過謹慎了……”

他又是剋制,又是熱忱地誇耀了好一番,最後把那盒子蓋了起來,給回一旁的內侍手中,道:“好生收起來,等我今晚看書時再點了來……”又想到什麼似的,特意追着囑咐了一句,“只在我這宮中用,莫叫那幾個小的順了去……”

就這般熱熱鬧鬧地把人送出了門。

張瑚出得這一處,正行在路上,卻是越走越慢,捏着拳頭,深深呼吸了好幾下,才把心中那一股堵得慌的情緒壓下去。

他出身權貴之家,從小文武雙全,出挑能幹,又自矜自持,活到這樣大,的是頭一回行這樣委屈的事情。

放在從前,哪裡需要他親自進宮,送什麼東西!

更莫說今日聽得濟王那一番話,簡直字字句句戳進他的心裡,丟人現眼之至!

而今張太后垂簾,旁人都說張家全靠着裙帶才得了眼下地位,可實際上,當真如此嗎?

父親尚不可說,可以自家之能,若無這個堂姐,早正經做官,怕是已出了一頭地!

可正因有了這個堂姐,有了張家的累世名望,不但幫不上他的忙,反倒是拖了後腿,叫他不得不時時謹記不得出頭,不得搶功。

饒是如此,每每立下汗馬功勞之時,爲了避嫌,自家已是比尋常人領的功還要薄上三分,卻總要被人恥笑是靠了張姓才獨有的厚待!

天下如何有這樣的道理?!

可他偏偏不知當要如何辯駁!

嘴長在別人臉上,難道要一個一個去他們面前澄清、辯解不成?

便是澄清了,把證據甩在他們臉上,那又如何?

不肯信的,始終是不肯相信。

辛辛苦苦去延州,熬了那樣久,冒着生命之危,最後只得了丁點的封賞,旁人還要私下裡頭抱怨楊奎太照顧太后顏面。

此回在贛州,他父子二人之辛勞,更是天地人神可鑑,然則也無幾個人叫好。

眼下先皇去了,太后垂簾,已是能想到京城之中會怎麼評說張姓一族。

這天下終究是姓趙的,不姓張。

今日再怎麼光耀,將來新皇繼位,過不得許多年,一旦太后有恙,一切不過是過眼煙雲。

張家雖然勢大,終究不長久,唯有代代皆有人出,方能維持一姓之榮。

他爲何着急想要在京城領差?

在贛州做得再好,也無人瞧見,可若是在京城之內行了大事,總無人能再裝瞎了罷?

京城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穿城而過,幾乎年年洪澇,只有大澇小澇的區別而已。

幾十年治水而不得效果,究其原因,除卻當真河流太多,雨水太頻,也有京城之中人煙太繁,房屋太密,溝渠爲人房屋所阻的緣故。

他早已詢問過工部中人,雖說京城年年興修水利,通暢溝渠,也都有人領命而爲,可此處權貴太多,偏又寸土寸金,但凡空處,都有豪門奢遮佔了地方。

你要修渠、通渠?

那爺我的酒樓、屋子、倉房誰人來賠?

歸根到底,那地並不是他們的,可主持通渠之人,往往只是一人,所動利益,卻是百人千人乃至萬人,一個太歲已是夠嗆對付,如此之多的太歲,誰人又敢去踩在他們頭上動土呢?

除卻奢遮之輩,另有當地百姓、流民窮漢,衆人揀着地方住,各自在空隙處搭了棚子,你難道當真能把人攆走嗎?

果然引起了騷亂,叫京城裡頭人心惶惶,溝渠還未修通,雨水還未到來,你就被天子給免了。

如此經年累月,諸多亂象,又怎能成事?

怨不得京城年年洪澇,死傷之外,另有錢財損耗無數。

可旁人做不來的,並不代表他張瑚做不來!

他在贛州也修了福壽溝,很是知道當要如何管理如此龐大之事,無論人員、財物,都甚是熟手。

他本就是閣門舍人之子、太后堂弟,有他出頭,又正值這個千載難逢之時,天子雖未落定,可十有八九要由太后垂簾,誰人膽敢不給幾分薄面?

一旦京城裡頭服帖了,京畿二十餘個縣鎮,他號令一出,誰敢不從?

只要下頭縣鎮把堤壩都修穩了,京城裡頭把溝渠都修通了,即便不能治本,保得城中數年安穩,實在並不困難。

有了如此把握,他纔會這般出頭去求了這項差事,趁着地凍未化,早早籌備人力、物資,等到一開春,正好行事,絕無半點耽擱。

等到立下了大功,京城之中誰人還敢多言?

屆時趁勢轉官,好生再顯一番身手,等到一二十年之後,自家正當時,弟弟也已經起來,縱然父親老去,太后垂簾不再,也自能巋然不動,正爲上策!

先皇已去,新皇未接,便是朝臣擔憂外戚太盛,內外不能相聯,也拿他沒辦法了。

只是樣樣都算得細,唯有一樁,眼下新皇未定,宮中甚亂,可張家到底是皇親,不能置身於外,顯得太過冷漠,還是得時常探視。可父親遠在贛州,京城裡頭只有一個不懂事的弟弟,除卻自家,這事別無他人可爲。

此時爲了遮掩顏面,還要借了弟弟的手,實在有違他素日秉持並行事,叫他如同嚼了只活生生的臭蟲一般,那一股蟲屍臭漿在嘴裡鑽來涌去,怎的吐都吐不出去。

他忍了又忍,越想越梗,終究還是過不去這一下,見前後並無行人,只有兩個帶路的小黃門,索性不再往前走,尋了個一旁的大石,坐在上頭乾嚥了好一會,等到終於把那股不平之氣壓下去了,方纔又起身而行。

這一回去探的卻是魏王。

只是趙鐸沉痾未愈,不便見客,幸好張太后不放心兒子,特安排了心腹過來幫着打點。

那宮人看是張瑚到了,小心接了他送的禮,自言定會轉給正主云云。

張瑚在宮中待了這半日,總算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他老想着文德殿中的張太后,不知對方究竟會不會準了自己所求,偏又不好去催,只能吊着一顆心回了府。

***

新月初生,張府已經點起了許多燈籠。

東南方向的一處小院裡,則是早早就燃起了好幾根白蠟,映得一室甚爲亮堂。

張璧蹲在地上。

他身後圍着好幾個僕婦,人人面上都掛着糾結之色,不知是上前攔着的好,還是就由這位禍主自行自樂的好。

張瑚進門的時候,正正見得這個場面。

張璧一手一身的白色粉末,臉上則是不知從哪一處蹭了幾團黑黑的東西,一雙手頗爲賣力地在面前的銅盆裡折騰。

一看就是在胡來。

只到底是自己弟弟,又自小得意,難免不叫他多心疼幾分,張瑚雖然煩躁,卻還是勉強壓下心中不耐,上前問道:“這是在做什麼?白日間先生布置的功課做完了嗎?”

張璧聽得聲音,仰起頭來,見是自家兄長,倒也露出了個笑,道:“我在給大哥做了元宵!”

張瑚聽得一愣,腳下已是上前兩步。

果然那地上擺着幾個小碗,裡頭一碗黑,一碗紅,一碗白,還有一個方纔被人擋住了的大碟子,上頭放着或大或小,並不怎麼成形的元宵。

“我今日課上極聽話,先頭做了功課,也溫了書,晚間吃了一大碗飯,只是聽說大哥去了大姐姐那一處,半日也沒有回來,我上回在季姐姐那裡做了元宵,已是十分會了,現在做給你吃。”張璧細聲細氣,話說得倒不快,還帶着小孩子特有的天真,偏偏是認認真真的模樣。

他指着面前那兩個小碗道:“大哥不愛吃甜的,我叫他們拿了鹹肉同冬筍來。”又指着另一碗道,“大姐姐也是累的,我做了芝麻元宵,明日叫人送去。”

張瑚頓時心中甚慰,只覺得今天沒有白跑,這弟弟沒有白疼,面上也鬆了下來,笑着上前道:“做成什麼樣子了?煮了來我吃一碗。”

又道:“你大姐姐不好吃糯米的,免得要積食。”

下頭人連忙去煮了一小碗來。

張璧不肯假人之手,做個元宵如同做耍一般,面是自己團的還罷了,最多是不怎的成型,餡竟也是自己調的,張瑚一口下去,鹹得舌頭都要醃得硬成火腿,眼淚也險些流出來,偏那張璧還睜着一雙大眼睛,甜甜地看着他,又積極指揮一旁的丫頭“再去煮一碗大的”。

縱然有張瑚攔着,隔日宮人來看張璧的時候,還是被鬧着把元宵帶回了宮。

張太后昨日遇得煩心事,一日一夜眉頭也沒鬆開,此時卻難得地笑了起來,罵道:“這猴子!”

崔用臣也笑,道:“這是心中時時掛着太后,方纔如此呢!正是張小公子會做出來的事情!”

又道:“可不好吃的……”

張太后如何肯,道:“煮個樣子好看的我來吃一口。”

果然吃了一口。

那料下得足,芝麻也沒磨細,糖放得很多,不過張太后年紀大了,很是能吃甜,倒覺得正好。

她吃出了味道,便把碗放下了。

收了弟弟的東西,自然就想起了同個府上做兄長的那一個。

她暫時把心從只會惹禍的兒子身上挪開,放回了兩個爭氣的堂弟身上。

“崔用臣。”

她開口叫道。

崔用臣躬身道:“太后有何分派?”

張太后沉吟了片刻,問道:“你觀瑚兒素日所爲,若是去管京畿治水,行是不行?”

前日張瑚請差的時候,崔用臣也在,他跟着張太后多年,深知對方性情,是以說話也無什麼顧忌,便道:“大公子一心爲太后分憂,只是年紀輕了些,若是主持京畿治水,怕是中書會有微詞,可若是輔佐他人,更不妥當……”

張太后並不置可否,只慢慢道:“新出之犢,到底銳氣足些……難爲他有這個心。”

第一百二十三章 提前第七百七十三章 命喪第五百章 插手第一百九十一章 捱打第二百九十八章 貪功第二十章 以退第三百三十六章 快錢第五百四十六章 存亡第九百五十五章 能宦第九百三十六章 誤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歸家第六百五十一章 蠢材第二百八十八章 判案(下)第九章 心疼第三百八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宅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等候第二百九十九章 奏對第五百三十八章 暗潮番外 授課(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回京第九百四十三章 謠言(補更)第四百八十六章 發現第四百一十三章 關心第八百二十六章 誤會第二百三十九章 小住第五十三章 接手第八百一十三章 有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請報第六百九十五章 說服第四百一十七章 流星第八百四十三章 功課第四百零七章 夜談第六百五十三章 象陣第五百六十八章 異常第六百八十七章 暫歇第六十三章 心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私心第八百八十八章 定編第八百四十六章 吃飯第二百六十八章 接風第三百一十九章 謊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引話(月票750+)第五百零一章 勸民第八百四十一章 偶遇第七百八十五章 道謝第一百七十章 睫毛第五百一十七章 獻計第五十七章 決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離別第四百三十四章 苦心第七百九十九章 意動第三百二十七章 請報第九百二十八章 堵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彈琴第八百六十章 推諉第六百八十九章 擋刀第二章 乍聞第六百一十三章 討巧第四百七十七章 可惜第六百七十七章 查庫第五百三十七章 目的(補更)第七百七十四章 比對番外 授課(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後第一百三十八章 逼問第一百三十章 辦法(月票300+)第二百六十九章 道理第六百五十六章 兩難第五百九十四章 抄剳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引第八百六十六章 仇恨第六十九章 白費第二十章 以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失算第八百三十五章 授課第八十二章 突遇(四更)第二百九十章 道破第三百四十九章 嫌棄第五百四十一章 不足第二十一章 後悔第五百六十章 回本第八百六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章 猶豫第一百七十七章 千鈞第四百一十六章 糕點第一百四十九章 捨棄第一百八十五章 答覆第七百零五章 認出第三十九章 頭疼第五百一十四章 死傷第五百三十六章 衝營(補更)第九百五十一章 通渠五百五十一章 兩難第四百四十一章 被動第一百九十七章 看中第七百五十二章 失蹤第三百二十章 觀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