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民亂

範堯臣猶豫了一下,道:“黃相公正在泉州,倒是距離撫州不算太遠,以宰輔之能,治一州之地,想來並不在話下……”

趙芮腦中還在思索,聽得範堯臣提了這個名字,面色不變,卻是擡起頭,看了對方一眼。

年前孫相請郡,首相的位置沒有被次相填上,更因張太后的強烈反對,也沒有由外任的前首相黃昭亮填上,倒是範堯臣得了便宜,一躍而上。

然而黃昭亮畢竟在政事堂中歷任多年,縱然外任,根基猶在,雖然沒能得以歸位,可爲着權衡,趙芮已經在考慮把他給召回來了。

如果不是因爲張太后那一處不肯同意,如今黃昭亮早該入京了。

而範堯臣這一手,雖然是輕輕一撥,可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

不過,撇開這些,黃昭亮確實是十分合適的人選。

一朝之宰,治政之能自然不在話下。

他在泉州不過一年出頭,已是把當地治理得路不拾遺,去歲上繳的商稅,則是足足增了三成,體恤百姓,刑斷折獄,沒有一樁不是做得極出色的。提起這一位,泉州上下,無不稱讚。

趙芮想了想,道:“此事且放一放,延後再議。”

如果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自然還是要黃昭亮去的,畢竟縱然孫相請郡,可此時楊奎已經回來,他不再像從前那般着急需要人來掣肘範堯臣。

一則形勢緩和了許多,二則後宮之中,那一位聖人,實在不是個脾氣好的主。

想到若是硬拗着對方的意思,把黃昭亮給召了回來,自家當真是不要想有安穩日子過了。

都說嚴父慈母,可皇趙之家,卻是恰好倒轉了過來。

先皇性情和順,無論是對臣子,還是對妻子,都是極爲忍讓,其妻張皇后,便是如今的張太后,性子從小便十分強勢,嫁給先皇之後,也無半點收斂。

待得先皇大歸,張太后名義上是把持後宮,實際上也沒少對朝中之事指指點點。

趙芮從小就見着父親對着母親百依百順,到得自己做了皇帝,許多事情,也是習慣性地會考慮母親的意見。

如果把黃昭亮放到撫州,一則蝗旱之災,再不用擔憂,二則後宮之中,也能安安靜靜,叫他不用多費心思去安撫——當然,便是他費了心思,也未必能安撫得下來。

是以趙芮口中說着延後再議,其實心中已經有了七八分的贊同。

最麻煩的一樁大事有了應對之策,趙芮心中也鬆了口氣,他同範堯臣又說了些公事

,等到都談得差不多了,才特特從桌上的一疊奏章裡頭,抽出了兩個摺子,笑道:“範卿,你這女婿,倒是一心爲民啊。”

他一面說着,一面把那兩份摺子遞給了範堯臣。

範堯臣接過了,一時心中也有些莫名,待得把那摺子打開,才知曉原來趙芮說的女婿,卻是自家在谷城縣當縣令的楊義府。

這頭一份奏章,是楊義府請免縣中今秋賦稅,並請撥調錢米,修橋建路,造流民營的。雖然要的錢偏有些多,可也不算多離譜。

這已經是去歲的事情了,猶記得當時楊義府才上任不久,就向京中發了此折,其中所請錢糧,恰恰踩着能撥給一縣的最大數量。

爲了避嫌,這個摺子他還是特意讓旁人批的。

範堯臣狐疑地擡頭看了趙芮一眼,有些不明白對方的話中之意。

他沒有多問,而是低下頭,把第二份摺子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翻到最後一頁,範堯臣的面色微變,站起身來,躬身而道:“小輩貪功,不知自家深淺。”

趙芮擺了擺手,道:“倒也不算什麼,他到得任上,不是尸位素餐,而是一心爲民請命,已是其心可嘉。”他頓一頓,意味深長地望着範堯臣,道,“只這流民營,無論作料,還是銀錢,都有些過多了,況且統管起來,並不容易,這一回還好,不算大事,若是下回當真出了什麼民變……”

範堯臣連忙稱是,卻也不得不爲女婿說一句話,便道:“楊義府此舉,卻是不算多餘,見得邸報,上元之時襄州又有地動,谷城縣雖不當其衝,可其中有河道,許多災民循河而下,與其叫百姓無家可歸,不若在谷城縣給他們安排住宿,留在當地,也算是有備無患了。”

“只是流民一多,便不容易統管,小輩空有一腔膽氣,卻是沒有經驗,差點釀成大禍。”範堯臣拱一拱手,道,“請陛下將此折發回政事堂,着門下省按律處置。”

原來楊義府去得襄州谷城縣,一心想要辦出一番政績,他攜着範堯臣給的老幕僚,平日裡頭刑獄錢穀自不在話下,衙門的日常運轉,不需他怎麼費心,便能井井有條。

然而他去到那一處,自然不是僅爲了做一縣之尊的,爲了能減少磨勘,早早轉任,也不想讓旁人說太多“藉着岳丈之勢”的閒話,他便把目光投向了流民之中。

襄州地動之後,許多縣、鄉都山塌地垮,相比之下,谷城縣受到的影響並不算很大。楊義府去到任上沒有多久,便向朝中請了銀,在縣中修建了兩座加起來將近能容納五千人的流民營,並在各縣張榜公示,引導流民去往谷城縣。

可由於他的預計不足,抵達谷城縣的流民源源不絕,已經遠遠超過了五千之數,縣中只能一面急急撤榜,一面現造新的營地。

倉促之間,一是銀錢不足,二是材料不夠,三是還要預着更多的人過來,是以新建的營地無論是大小,還是質量,自然是比不上原本那一批。

春夏之交,雨水甚多,新入住的流民們發覺營中漏水得厲害,還生了黴,許多人都染了腹疾或是風寒。更有後來的流民們,壓根無處可住,老弱傷殘,病死了不少。

在這當口,楊義府派去營中的大夫因爲說錯了一句話,差點引發了流民暴亂。

幸而跟着楊義府的幕僚都是老於政事之人,諸人使勁渾身解數,總算把事情給圓了回來。

此事雖然是壓下了,可卻襄州的走馬承受原原本本地記了下來,發回了京城。

如今,這一份摺子,便躺在了範堯臣手上。

第六百六十三章 變化第八百九十八章 教授第四百四十一章 被動第八百七十八章 憤怒第八十四章 偶遇(爲免費期打賞的加更1)第七百六十章 傳位第四百六十八章 潁州第五百五十九章 拜訪第六百一十二章 制衡第二百五十四章 認恩第五百零三章 威風第八百一十三章 有心第二百六十章 死板第五十五章 做夢第八百五十七章 水匱第四百六十六章 透露第二百六十六章 人手第七百三十章 歪打第六百八十一章 猛然第二十七章 閱卷(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鬧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欲出第六百六十六章 管轄第三百四十章 收斂番外 授課(三)第七百八十九章 願違第六百四十五章 抱怨第四百二十章 自辯(給moshuyan親的加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饋(給檻外貓貓的加更)第六百九十二章 問話(下)第六十四章 消息第五百零一章 勸民第三百零七章 應付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躁第七百二十八章 轉變第六百二十二章 比對第七百三十四章 來歷第四百七十三章 結果第七百七十四章 比對第一百九十六章 規法第八百四十九章 冤枉第三百六十九章 差事第八百六十一章 損毀第二百四十二章 盤算番外 進學(一十八)第一百章 後怕番外 進學(三)第七百五十四章 未知第一百九十八章 驚醒第五百一十八章 鬧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查賬第八百零五章 訊問(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紅臉第三百二十四章 所有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引第二百一十八章 心碎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崩第四百八十六章 發現第九百五十八章 難看番外 進學(一十五)第四百七十七章 可惜第八百三十九章 虎貓第四十五章 詢問第七百一十一章 偏架第五百六十五章 變臉第二百五十三章 相得第九百三十二章 暴露(補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長箭第二百七十七章 諄諄第四百六十一章 閒趣第八百二十八章 生疑第五百二十九章 整頓第三百七十七章 等候第三百一十六章 防患第二百四十三章 失算第四百七十二章 着急第四章 出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驚喜第四百八十七章 作嘔第三百六十三章 孕事第二百四十章 爲難第三百六十八章 淵源第七百二十四章 開口第八百零二章 復問第一百四十三章 獻與(月票450+)第二百三十九章 小住第五百七十七章 思量第一百五十二章 鼠竄第九十二章 有緣第二十五章 譏笑第八百零五章 訊問(三)第四百零五章 調兵第六十七章 準備第五百一十五章 斥責第八百零二章 復問第五百一十五章 斥責第三百三十六章 快錢第七百四十六章 針鋒第三百一十七章 信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