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於民間的壓力,皇帝也開了粥場,派了官員負責難民的安置工作,也學着郭小鳳用工作來讓難民們用力氣換糧食,只是很快他就遭遇了尷尬。
皇帝的粥場前門可羅雀,皇帝的工作除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之外,幾乎沒有人去做。
每個難民都聽說了西城區改造人員被殺之事,雖然那些大內高手沒有亮明身份動的手,可是誰不認識囂張跋扈的大內高手的服裝啊!
鑑於皇帝有沒過河就拆橋,沒卸磨就殺驢的歷史,肯爲他幹活的人就太少了。
相反,在民間聲譽好的很的郭小鳳的工作就成了難民們的第一首選,很多難民爲了得到郭小鳳的工作而四處奔走,甚至有人打出橫幅,要求皇帝爲他求情,讓昱王妃多給大家點工作。
這下子皇帝可傻了眼,早知道這樣就不和李昱較勁了,得不償失啊。
爲了扭轉印象,皇帝將抓走的西城區人員逐漸放了出來,畢竟這些人都是些商人、施工隊頭子、貧民代表之類,屬於沒有什麼造反心思的良民,罪不至死,加上朝臣們天天羅嗦,皇帝就將這些人放了出來。
這是一個昏招,皇帝沒有放人之前,大家都知道是皇帝做的西城區慘案,卻沒有證據證明,只能將壓力施加給九門提督,要求早日破案,可是當皇帝將人放出來之後,那些被抓的人將自身經歷一說,這皇帝的罪過可就被落實了。
一時間,在民間,皇帝的形象大受破壞,不少人偷偷給皇帝立了牌位,天天將垃圾丟在牌位上,出出
心裡的惡氣。
一些老太太老頭甚至偷偷將皇帝的大致模樣繡到鞋墊上,天天踩在腳下,美名其曰,踩小人!
這種鞋墊的銷量非常的好。
據上官婉容的猜測,這陰損的主意八成就是昱王妃出的。
郭小鳳是一個勁的搖頭不承認,這可算是侮辱皇帝的大罪,要掉腦袋的,誰認誰傻子。
經過上官婉容幫忙的造勢,今年的難民安置終於完成,大部分的難民都被郭小鳳安排修建道路、河渠、興建房屋、開荒種地去了。除了少數被皇帝招走之外,所有的難民都有了工作。
而郭小鳳在這段時間也終於將自己搜刮來的銀子花的乾乾淨淨,囤積的糧食也施捨的空空如也。
郭小鳳鬆了一口氣道:“總算是還完帳了!從今天起,我做的缺德事就算補償完了。”
隨着災區的災情好轉,大量的難民開始返家,而他們留下的是一個整潔、乾淨,交通便利,水利設施完備的京城。
這讓皇帝很是不解,爲什麼郭小鳳會花錢替自己幹活哪?
當李昱也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郭小鳳笑了。
“這怎麼叫爲皇帝幹活啊?這分明是我將京城附近的地形已經探測的清清楚楚,一旦我要和皇帝打仗,對京城的情況他肯定不會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只要我想,京城被破就是分分鐘的事!”
李昱這才安心,只是花這麼大的代價來偵察敵情,是不是有點過了?
和皇帝同樣不解的還有太后,她
很奇怪李昱的容忍程度,皇帝抓了他的人,殺了他的人,破壞了他在京城的幾乎所有的勢力,李昱竟然就這麼找了點小麻煩之後就認了,這可不是一個驕傲的王爺能做到的事情,於是太后對郭小鳳就更警惕了。
明面上,京城安靜祥和。
暗地裡,風雨欲來,無數大臣都感到身邊的勢力在交錯拼殺,皇帝、太后、王爺三個人在各個方面絞殺,結果卻是郭小鳳的聲望越來越高,皇帝越來越低,太后無處下手。
和郭小鳳比錢?
別說是皇帝太后,多來幾個也不成。
背後有金礦支持的郭小鳳財大氣粗,大量的人手從國外趕來,讓郭小鳳的力量扶搖直上,直逼皇帝在京城的勢力。加上郭小鳳猜測的契丹匈奴的大舉入侵,皇帝可算是內憂外患,焦頭爛額。
要不是郭小鳳幫着將國內的壓力消化了不少,恐怕無法吃飽的災民早就揭竿而起造反了。
大戰將起,國內的氣氛隨之緊張起來,大批的軍隊開赴邊疆,大量的軍備由朝廷採購,這銀子花的跟大河奔流一般,很快國庫就開始空虛起來。
面對無錢可用的窘迫局面,皇帝再一次想起了郭小鳳這個有錢的王妃。
“這樣能賺錢的女人爲什麼不是我的皇后哪?”
“請昱王妃進宮商議國家大事!”
郭小鳳這次帶着幾十位東北高手囂張的進了宮,而宮門外上百位的不低於大內高手水平的各路武林高手和禁衛軍互相看不順眼,火藥氣十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