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薛韶在宮道上錯身而過,薛韶一臉愕然。
領着薛韶的楊溥淡然的道:“此人是方士,不可深交,我聽說,你前日還去拜訪他了?”
薛韶:“……他是潘洪之女潘筠的師兄。”
楊溥皺眉:“那他爲何要替詔獄遮掩?”
在文官們看來,詔獄這個地方就不應該存在。
薛韶道:“有沒有可能,尹大人只是實話實說,詔獄中是真的沒有妖邪。”
楊溥沉默,加快了腳步。
薛韶嘆息一聲,緊跟其後。
快到大理寺時楊溥纔開口道:“陛下並不是因妖邪之說才同意重查此案的,昨日殿試放榜,臨放榜前,陛下突然改了主意,讓你做二甲傳臚,又將王振收於獄中,可見,他早有法辦王振之心,只是帝王之心多變,我們得在他未曾改主意前將此事做定。”
薛韶垂眸應下。
人心難測,這話不僅適用於百官,更適用於皇帝。
楊溥等人不知道皇帝爲何突然將王振下獄,突然同意重查薛瑄之案,卻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連在家養病的楊士奇都驚動了。
岳氏殺夫案和賀氏殺夫案的案宗都在大理寺,他們找了兩天一夜才把卷宗找出來,拿出來的卷宗只有薄薄的幾張紙,是相關人等的口供。
楊溥見了大發雷霆,“那麼大的兩樁案子,爲何只有這點證據?當年的驗屍報告、大夫的證言和藥方呢?”
“因兩案涉及薛瑄和潘洪朋黨受賄,所以案宗被移交到南鎮撫司,楊閣老或許應該到南鎮撫司一問。”
楊溥沉着臉道:“出借單上爲何沒寫明?你們怎麼早不說,我們查了兩天你們才說出借,既是出借,爲何這裡又有兩案的口供畫押?”
大理寺官員冷汗直冒,強撐道:“大理寺鼠患嚴重,三年前的出借單早已毀損。至於這些口供是廢棄的案宗,岳氏和賀氏的案子五審五結,口供不知有多少份,這些都是無用的。”
楊溥掀起眼皮,扭頭看向薛韶。
薛韶面色淡然,並不因爲做了兩日的無用功而憤怒,見楊溥看來,就開口問道:“大人確認這些是案宗口供,只是被棄用了?”
大理寺官員:“是。”
薛韶面色一肅,立即轉身與楊溥行禮道:“楊閣老,下官請徹查大理寺官員瀆職之罪,凡刑獄案件,相關人等的口供都需標明時間,不論是否翻供,皆不得棄用,大理寺官員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大理寺官員:……
死嘴,說快了。
大理寺的問題不小,都察院的問題更大,因爲重查舊案,遠在外地的王文拼了命的趕回京城。
但他再快,從江南迴到京城依舊需要一段時間,薛韶在查過南鎮撫司和都察院的檔案後,終於找到機會把自己手上的證據交了出來。
岳氏和賀氏殺夫案的案卷七零八落,大理寺有一些,南鎮撫司有一些,都察院又有一些。
有了這些東西打底,薛韶將自己手上的案宗交出來便可分辨出真僞了。
他捧起案卷和皇帝彙報道:“當年我叔父預感到兩樁案子還會有波折,故將案宗抄錄一份,按上官印,寄往南京大理寺,以薛二郎之名收件。”
“信件輾轉寄往河東,叔父收到件後從未拆開,請陛下審閱。”
朱祁鎮擡眼,曹吉祥立即上前將一沓密封的案宗奉給皇帝。
朱祁鎮看了眼大袋子上密封的臘和上面數不盡的印戳,沉默不語,只是擡了擡手。
曹吉祥立刻就把大袋子拿給楊溥等人看。
幾個官員仔細檢查過後道:“戳印未曾破壞,的確是原件。”
大明律規定,未曾打開過,通過官方驛站傳遞的郵件是可以作爲呈堂證供的。
薛韶一開始不拿出來,是想看三司裡的案宗都有些什麼東西。
若用不到他手上這份,只憑三司裡的案宗就能翻案,那是最好不過。
畢竟,即便有大明律規定,戳印也無損,但這案宗畢竟在外三年,質疑聲一定不少。
薛韶想的不錯,看到他拿出來的案宗,馬順第一個反對,徐睎和陳官等人亦質疑案宗的真實性。
薛韶就一句話:“幾位有何證據證明,此信封被打開過?”
戳印完整,臘封也未被破壞,理論上來說,這封信就是可以作爲證據。
所有人都看向皇帝。
朱祁鎮微微點頭,承認了這封信的屬性。
馬順臉色微白,退後一步,心開始不斷的下沉。
楊溥當場將信封打開,裡面是岳氏殺夫案和賀氏殺夫案的全部證據抄錄本。
包括她們五審五結的全部口供、證據,以及順天府、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等對兩案來回拉鋸的書面證據。
薛瑄三次打回岳氏殺夫案,命刑部和順天府重查的證據也在其中。
可以說,薛瑄準備的證據全面到他們都不用費心,只要把案宗攤開,拋去利益、政權的爭鬥,但凡是個有腦子的都能看出這兩樁是冤案。
朱祁鎮:“兩樁案子五審五結,三次大審,結果都不一樣,朕倒要看看,這是兩樁什麼懸案,就那麼難斷嗎?”
楊溥道:“陛下,這都是因爲案涉錦衣衛和王振之侄王山,這兩樁案子才變得複雜。王振假公濟私,請陛下嚴懲王振!”
朱祁鎮:“案子一開始並不由東廠審查,他一個秉筆太監怎麼插手順天府和刑部之事?都察院是幹什麼吃的?”
“王振結黨營私多年,即便不在他管轄之內,總有其黨羽爲討好他阿諛奉迎,這兩樁案子便是例子!”楊溥道:“陛下,請陛下爲天下計,剿此黨羽,還百姓一片青天。”
“內侍勾結京官,而京官與外官交通互利,的確是結黨營私,”朱祁鎮身子前傾,目光直視他的眼睛,盯着他問道:“楊閣老,朝中黨羽,只有王振一黨嗎?內外勾結之事,只有王振嗎?”
楊溥下意識避開了皇帝的眼睛,俯首道:“陛下,臣昭昭之心如明月,陛下若不信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