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宮大震,天象更迭之後,以數千柄寶劍的劇烈鳴顫劃下句號!
天空之中,劍光紛落,浩瀚劍氣將整個蒼穹幕布都撕的粉碎!
魯仲連被擊敗,渾身浴血,狼狽退出!
大風雨下,沒有進路之門!
程知遠立身風雨之中,在封伯之後,諸侯劍境的力量瞬間便提升了一大截!
雖然只有七十里地的區域,遠遠比不得商朝的侯位,但至少在周世,已經有了立足不敗之地!
“項子牛三次入侵魯國的領土,勝綽三次都跟從了。墨子聽到了這件事,派高孫子請項子牛辭退勝綽,高孫子轉告墨子的話說:我派勝綽,將以他阻止驕氣,糾正邪僻。現在勝綽得了厚祿,卻欺騙您,您三次入侵魯國,勝綽三次跟從,這是在戰馬的當胸鼓鞭。”
“我聽說:‘口稱仁義卻不實行,這是明知故犯。’勝綽不是不知道,他把俸祿看得比仁義還重罷了。”
“如今,先生的行爲,與勝綽同出一撤,您不是不爲天下考慮,您從以前開始,您的志向便是位卑而未敢忘憂國,然而人是會變得,您也是一樣。”
“如今,我以千劍鎮下先生,正是在阻止先生的驕氣,糾正先生的邪辟,恢復先生的仁義!”
魯仲連滿口鮮血,神色悽慘,精氣神明衰落至極,同時更是不敢相信程知遠的力量。
年輕人並不可欺!
程知遠道:“先生不仕秦,那便去趙吧,秦趙之間早晚必有一戰,若先生有本事,便輔佐趙國,破秦國而回吧,我此修書一封,先生可帶給平原君一觀。”
魯仲連悽慘一笑,擡手行禮,踉蹌而去,走了兩步,又是復言道:“我自去趙,倒是不需要夫子的引薦了!”
“這新宮終究是傷心地!既然夫子說我已失仁義,那我便去趙國,找一找我的仁義吧!”
這一去,便代表着魯仲連在這次的權利鬥爭中徹底失敗,而魯仲連雖然說不需要程知遠的引薦,但卻依舊選擇去趙國,而不是回到故鄉齊國。
而魯仲連的失敗,讓其餘幾個原本意在爭鬥新學宮大祭酒位置的人,也都偃旗息鼓了。
“新學宮,以開萬民之智而建,三宮因皆有此崇高志向而走到一起,古往今來未有此般盛學,古之三學不可比較,往之稷下亦不能及,然新宮之中,並非不是非清既濁,非濁既清的地方,只是不論清水濁水,都要明白,水流向東,而不要向西。”
大的方向不要改變,小的不合是在情理之中,但魯仲連身居高位又不想放手權力,如果他想要向西流水,那麼會對新宮的性質造成很大的麻煩,所以程知遠要拿他立威。
“我是下大夫不假,但還請諸位明白,我乃是天子所封,新宮執牛耳者!下大夫怎麼了,下大夫也是天子封的!”
“還有誰,希望出仕列國的嗎!若是有,我這裡可以幫忙引薦!”
程知遠回頭,掃視剩下的那些人,尤其是祝,沈等人,而他們此時都沉默不語,半響之後,宋鈃老先生卻是先表態了。
“程夫子執新宮牛耳,老朽位雖卑,卻不敢忘教書育人之職,列國伐交,罔顧庶首生死,天下無道,仲尼已逝,夫子自然當仁不讓,當扛鼎以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宋鈃老先生表態之後,尹文先生便立刻表態,這二人乃是亦師亦友的關係,而且年紀都不小了,而另外一方,祝繆,沈埃雖然心有不甘,但此時此刻,大勢已定,從程知遠知道魯仲連心生不滿,希望得到更大權利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輸了。
“謹奉夫子之道!”
兩人皆如此表示。
而剩下的人,諸聖則是若有所思,尤其是鄒衍,他的眼中帶着一些奇怪的神色。
新的劃分,也是正式的職責劃分,代表這個新學宮中,高層的權利變動。
在這震驚天下的一次變化之後,程知遠也是把所有的學生集合了起來,上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也算是新學宮第一次的公開課。
“天下是萬民的天下,民爲邦之本,本固則邦寧,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爲政之道,以順民心爲本,以厚民生爲本,以安而不擾爲本。”
“大道隱沒,天下爲公,何爲太平盛世?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此後,新宮之人,不論出仕於世,亦或開塾講學,皆要牢記,不可淡忘!”
“君子有志,志在四方,爲萬民謀福祉!”
“然如今,正逢戰國亂世,天下一日不統一,便一日不得太平,君王不會聽你們修生養息的道理,所以法家的耕戰制才得以推行!是以秦民富,秦國富,而山東六國疲敝!”
“然,秦之制亦有大弊!”
程知遠說的亦是當初和李悝所講的那些話,商君書的弊端與利益要分開看。
“在此亂世,人不當成君子,但你不是君子,卻可以行君子之事,天下人看你是君子,你不一定是真君子,可能也是僞君子,狼披上羊皮,就是真的羊了嗎?”
“但你覺得自己做到了君子該做到的事情,那你一定是君子。”
這一日的講學之後,新入宮的學生們幾乎血液都在沸騰,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個人的內心而不是受到煽動。
至於新學宮的名字,程知遠也終於第一次更改掉,給出了全新的名。
從前,西有太學,北有云夢,東有稷下。
如今,三宮歸一,列國共約,人道大昌。
程知遠道:“新學宮的最後命名,我竊以爲,可稱四象天宮!”
四象者,太陽太陰,少陽少陰!
亦應上天星辰,四方天神庇護天下安定!
“稱天宮,而不稱呼學宮,非是狂妄之語,其一,此學宮乃託天子之名而立,稱天宮並無不可!其二,希望天下學子,都能由人化天,天之字,人之頂也,正人成首,秉陽垂星,是天下之公道所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