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垂名於千古青史

“既非仲尼,也非墨翟。”

程知遠伸手,拍在了這位司刑的肩上。

沉重如山嶽下壓,這位司刑頓時腳步一個踉蹌,因爲那一瞬間的壓力而面色蒼白,而程知遠又立刻收回手去。

“是誰給予他們的宗派?是君王嗎?”

“有,但不全。”

“歸根結底,是因爲世人。”

程知遠道:“如果你不相信,那麼我倒是可以和你們打個賭,我去另外一個國家,如果那個國家能實行我的法....當然,法也要因地制宜的,因時而易,但核心不變就可以,如此如此,若真的能夠全面實施......”

“秦法將不足爲道矣。”

司刑猛提起一口氣:“你這廝!”

程知遠擡起手,制止了他的聲音。

“你們可以聯名寫個推薦信,或者公車上書,讓秦王把我攆的遠遠的,譬如名義上把我流放到燕國,反正我是不介意的。”

“好了,那麼再說說剛剛的話。”

“世人喜歡這門道路,那麼就可以去實踐,儒門有七十二位聖人,實際上的數字還不止,但這麼龐大的儒門,三上門之首,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去用這些聖人....這是爲什麼?”

“儒門行於天下,卻不爲君王所授.....法家也看不慣儒門,不如你來說一說?”

另外一位司刑冷笑道:“儒生迂腐!這大爭之世,列國伐交,頻繁往來,強則強弱則亡,昔年犀首合縱鎖函谷,昔年張儀連橫亂六國,這滔滔大世,兵之戰,法之律,墨之工,農之事,縱橫之局,名之辯,陰陽之測.......哪裡有迂腐的儒家的位置!”

“靠着禮樂就能打敗對手?周天子的時代早已過去!唱誦禮樂,唱誦仁義道德?儒家習劍,卻不喜歡行俠仗義,故纔有子張持劍離於雁門;儒家知法,卻依舊尊禮,故而有子夏傳道於西河;儒家明德,卻依舊鼓吹上古聖王之道,故而有墨翟入世教以大德!”

“諸子百家,六十聖門,三百道路,一半脫胎於儒門,然而身爲百家源頭的儒家,卻遭到各國的冷遇,這其中,原因,道理,還不是因爲....愚蠢嗎!”

“身有通天之本領,卻依舊希望迴歸三代之古世,何其荒謬可笑!”

這第二位司刑的聲音更是震動,諸理官幾乎是拍手叫好,屬實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而如果墨家的人在這裡,恐怕要脫下草鞋給他拼命鼓掌。

程知遠又問:“好,說的好,不過有個問題,這麼多儒門,哪個纔是你說的迂腐儒生呢?拋開子張,子夏兩脈,還有六脈,也包括荀卿。”

第二位司刑皺眉,想了一下,答道:“子思,孟軻,曾參,萬章,皆可謂爲其中代表!”

程知遠道:“那就是說,子思一脈,是儒家正統,是真正的儒門?”

第二位司刑覺得哪裡不對,剛下意識要開口,就被第三位司刑攔住了。

“不!他們不是儒門正統!”

第三位司刑是旁觀者清,不悅道:“你是偷換概念!儒門正統,至今還沒有定論,仲尼的真正繼承人究竟是誰,也沒有結果!”

程知遠一拍手:“那你的意思是,前面所說的那些人,子張,子夏,其實都算是儒門正統了?那他們也不算離經叛道啊!”

程知遠又把手一揮:“所以,儒門,儒家的定義,從何而來?”

“你們說子張,子夏他們不算正統的迂腐之儒了,但是,他們又沒有脫離儒家,還是正統之儒,那麼,你們說了算嗎?”

“你們代表的是什麼?”

程知遠看着三個人,袖子一甩,紅布抽出風聲,走到理官團隊的前面,用一種極其可怕的目光掃了他們一圈!

所有人,全都汗毛聳立!

“代表的是儒家的對立學派!那評價本就並不是公正的!”

“所以你們的評價,什麼都不是!”

“你們有人不承認子張,子夏的地位,但是一談論到儒門宗主,八脈之尊,儒家之聖,還是會把他們算上,爲什麼?”

“因爲你們說的不算,儒家說的纔算,而儒生們,各自勾心鬥角,打的難分難解,卻都是在爲了自己所忠實的理想!當年,你們也是,所以纔會有各種‘攻訐’之事!”

“荀卿還曾經著書立傳,把諸子百家罵了個遍,但最後,諸子百家不是依舊照樣吃喝?”

三位司刑皆憋着一口火,第二位司刑怒道:“你這是玩弄文字,你這是藐視法言.....你....你.....”

“我?我什麼我?”

程知遠猛然上前一步,那一下子,彷彿有龍目直視,正是猶如天靈心中一聲大喝!震得十方鬼神惶恐,六合天妖盡竄!這位司刑心頭怒火陡然消弭,渾身冰寒如墜龍淵地獄!

“儒有八脈,子張子夏不合,其弟子常常互相攻訐!然而,到頭來,誰說他們不是儒家聖人,不是八脈宗主?”

“白鹿宮,仲良氏,仲樑子乃魯人是周禮正統,而陳良子乃蠻夷楚人,爲何仲樑子甘心與陳良平起平坐?”

“昔年秦穆公起由余於西戎,怎麼,由余因爲是戎人,就不算秦國功臣了?”

程知遠盯着他們:“算不算?不算是不是?”

那個理官便是連連搖頭,又一愣,而後艱難的連連點頭,然而還是覺得不對,頓時有些茫然起來。

“真正胡說八道的,正是你們這種理念。”

“我說了算?”

“那要看是什麼事情,你的命在不在手裡,取決於你反不反抗,這時候你可以說你說了算,起碼你抗爭了,而不是等死。”

“但涉及到追根溯源,涉及到社會,涉及到人身,涉及到將記載於青史之事時!”

“你們....說的都不算,數千年後的後人,看到你們的奮力抹黑與各種胡亂評價,最後,也不過就是一笑置之,給予的答案,也只是‘古人單純’四個字而已。”

“爲什麼要通法,取法爲了什麼?”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程知遠向前去,三位司刑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卻是心氣皆散,竟被程知遠直接撞倒在地!

咚!

程知遠止住腳步,看向三人。

“法家中人說我不算法家,但你們說了不算,法說了纔算!”

“律法如何開口?”

程知遠道:“我當取之於民還之於民,以法治民,民依法,法強民,民愛法,法強國,國可恃民,方得天下!”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說到底,誰承認我是法家第四派的宗主?”

“是此天下已知之矣!垂作千古,濺於竹帛,青史已記,不可改也!”

第五百五十七章 生意人好說話第四百六十三章 先生可爲少良造!第五百二十一章 天下最大的威脅!第二百零二章 劍心(二)第三百零一章 二姑娘,獻青魚第一百九十八章 妒火中燒第七百一十八章 天似蓋笠,地法覆盤第一百九十九章 老婆是塗山氏的第二百六十三章 解出來的是什麼?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子的道理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路之法第九十八章 狂浪生(上)第五百零二章 老朽步五丈第二百一十章 龍淵相虺第一百八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安期生的真正目的第二十五章 獅子蓮華,白虎拔刀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捲地百草折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象天宮第五百七十五章 山天大蓄卦!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變,所欲明第四百九十六章 從天而誅第三百二十九章 來自仲良氏的阻力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四百五十九章 冥厄之會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天之下!第四章 它山之劍第三百八十一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卒必發於行伍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匣(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萬法之法第六百零三章第五百六十四 大浪滔天第五百五十一章 吃我範某人正義的背刺第五十四章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第二百一十六章 禍事了(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下惡聖第六百八十七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二百三十八章 莊子·徐無鬼第六百四十四章 借軀爲帝第六百二十九章 執牛耳者第七百二十三章 趙之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燭火(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比於列星第十四章 盛怒於土囊之口第四十八章 七色鎏華,灰霞濺血第六百九十五章 青史與夢第七百五十四章 遇道則止!第三百三十章 世上最年輕的半聖第七百七十四章 惠施第六百一十九章 墳珠第三百七十三章 策雷電而逐陰靈第三百五十二章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第二十五章 獅子蓮華,白虎拔刀第六百七十五章 伸出來的手第四百一十九章 便宜劍仙第三十二章 予我烽火,還你人間第五百四十三章 再借我一次,謝謝!第十七章 獨劍術乃是往教第五百八十五章 霸宮亂法第四百三十章 八字真言第五百零三章 是誰舉報了我?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碑記(五)第三百零八章 九卦前,止應天第四百八十三章 周武王伯邑考第一百四十三章 孽生第五百二十六章 平素裡談笑風生第四百零二章 泰山不復第七百七十五章 濠梁之辯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無情第五百二十一章 天下最大的威脅!第十章 人資如玉,各有本根第三百八十四章 廬山震第一百九十八章 妒火中燒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功之世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天命不可揣度第六百零三章 儒門衆聖(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我即萬物,萬物亦無不是我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劍解第二十六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七百五十七章 作繭自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徹於天第七十二章 論如何感化邪教第二百四十三章 坐過站的感覺第三百七十四章 鬼穀道人第三百零六章 七空天,高下禮第七百一十九章 熒惑之威第二百一十四章 秦軍伐韓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魚宴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夢 · 南禺山山神第二百零八章 憶妖第六百一十九章 墳珠第五百九十五章 燭火(上)第二百八十章 夢 ? 我心安處,便是靈山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地之迫,聚於罡爐第七百二十三章 趙之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木秀於林(向死劍)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變,所欲明第四百九十二 血海劍國第二百零五章 劍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