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人間高士

河畔的邊緣,草地依舊是深青色,南方的氣候總是這麼“溫暖宜人”,雖然再向南走一些,恐怕就會變成燥熱.....

其他人沒有感覺到那股氣息,但身爲七十二賢者之中最負盛名的子夏又怎麼會感覺不到呢。

他的面孔朝向馬車的方向,而在四周聚集的很多人中,沒有人會在意那停留在外側的馬車。

因爲到這裡來的士人,也有其他駕車馬來的,更有一些路人,聽聞了子夏先生要在此地講學,特意轉路到了這裡。

程知遠的馬車並不惹人注意。

子夏露出微笑,這是許久以來他第一次開始笑,是發自內心的笑。

楊樂過來,此時子夏已經不笑了,但楊樂依舊敏銳的發現,自己先生的嘴角似乎還是微微翹着的。

先生樂了?

先生爲何而樂?

楊樂心中很是驚訝。

先生自從喪子之後,他的雙眼便因爲哭泣而失明,再也無法得見這片人間的美麗,後來曾子專門到子夏那裡去慰問他,弔唁他的兒子,曾參說,他聽說老朋友的眼睛失明瞭,所以現在來爲這件事情哭泣,說完,就在子夏先生的面前哭起來。

曾參一哭,子夏哭的更厲害了,口裡還說:“天啊!我有什麼罪過啊!得到這樣的果報,兒子死了,自己的眼睛又瞎了。”

然而,曾子卻突然生氣了,說他怎麼沒有罪過?以前他和子夏在洙水、泗水侍奉老師,後來子夏年紀大了回到西河,而西河的人都把子夏當作老師,而不知道我們老師孔子的名字,這是子夏的第一條罪過。

子夏自己的父母死了,子夏並沒有做出可以讓人特別稱道的事情。也就是說,對於老師提倡的孝道、禮節等,子夏並沒有去弘揚,沒有在一方起到表率的作用,這是子夏的第二條罪過。

“你的父母死了,你都沒有哭瞎眼睛;現在你的兒子死了,反而哭瞎眼睛。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過。”

“難道你沒有罪過嗎?”

子夏先生聽了之後,馬上反省自己,趕緊丟掉柺杖禮拜起來:“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朋友,自己一個人獨自居住太久了,都不知道這樣的道理。”

曾參是子夏的老友,兩人的立場一致,曾經子夏做出很多的“錯事”,都是曾參過來罵醒他的,但是楊樂在知道這個故事之後,他的心情卻很不好,對曾參的印象極差了。

父母死去,生老自然有天地之數,孩子死去,本是違背天地綱常的悽慘事情,孩子死了應當哭泣,父母如果無疾而終自然應當高興,然而曾參卻強行把孝道捆綁在“父父子子”上,這讓楊樂感覺很虛僞。

他知道自己的先生是極重視感情的,與曾參的關係極好,故而會反省自己的錯誤,但是在楊樂看來,子夏先生並沒有錯誤。

先生也是一個凡人,父母死了,長輩去世,要做出什麼稱道的事情呢?難道要想神農氏一樣,抱着柺杖放聲高歌嗎?

太古時期,妸荷甘和神農一同在老龍吉處學習。神農大白天靠着几案、關着門睡覺,中午時分,妸荷甘推門而入說:“老龍吉死了!”神農頓時抱着柺杖站起身來,“啪”的一聲丟下柺杖而笑起來,說:“老龍吉知道我見識短淺心志不專,所以丟下了我而死去。完了,我的先生!沒有用至道的言論來啓發教導我就死去了啊!”

難道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纔是正確的嗎?

各人有各人的道,神農和老龍吉學的是自然之道,故而他們視生老病死爲一種解脫,無疾而終就是最大的善,而神農把老龍吉的去世看做是老龍自己帶着道跑走了。

老龍吉的精神脫離了腐朽肉體,那他去哪裡了?

神農認爲,或許是去了那個,曾經南華真君遇到過的死人骨頭一起的死亡國度,那是真正大逍遙的地方。

神農說自己見識短淺,因爲他放不下人間。

楊樂這樣想着,就去問他:“先生爲什麼高興呢?”

子夏便終於不經意笑了起來:“有一位高士在這裡聽我講學,我自然是很高興的。”

楊樂狐疑:“高士?”

他望了望四周的那幫人,卻沒見到哪怕一個看上去有風度的人。

楊樂不由得愈發奇怪,只是此是,子夏對楊樂道:“看誰是坐馬車來的少年人。”

子夏當然不可能知道,來的人究竟是誰。

但他見到那顆心,即使他雙目失明,那顆七竅玲瓏的琉璃心,在他的黑暗世界之中,也依舊熠熠生輝。

子夏的心情便變得很好,但同樣,他心中又有一絲憂慮。

剛剛那道鎖定的劍意之中,殺生的感覺過於沉重,子夏看人速來準確,就像是當年他看吳起,一言便斷定他會左右天下大勢的走向,但爲人刻薄,不擇手段。

最開始,吳起是在曾參兒子手下學習儒法。

然而曾申自視甚高,因爲吳起沒有回去給他老孃弔喪,便說他不孝,直接斷絕了師生關係,導致吳起直接出走儒門,改學兵法。

後來,吳起果然殺妻求將,在魏國期間拜子夏爲師,後來去給楚國變法,左右了天下的戰爭大勢,開楚國數千年之強盛,然而最後也被兔死狗烹,射死在楚王宮內。

吳起在魏時,魏強,在楚時,楚強。

子夏不太喜歡剛剛那道劍意,在他的認爲中,七竅玲瓏之人,不該有這麼重的殺心以及如此大的死氣。

楊樂侍奉他坐回去,四周的人們眼看之前的事情平息,也紛紛回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尉丹神色不定的坐下,他時不時望向荊軻。

荊軻低着頭,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愈發難受,而四周那些人看他的目光也不太對勁,有憐憫有嘲笑,荊軻心中苦澀至極,喃喃自語道:“學習劍道,大丈夫生於天地,看盡人間冷漠,然而又確實毫無本事.......”

“還有何面目留在這裡......”

他咬着牙,感覺屈辱至極,想到剛剛情景,卻又心生慚愧,亦不知道是誰救了他。只是此時,身邊有一道身影席地坐下。

“如果真的沒有面目,你又怎麼會不拔劍呢,曾經的荊軻,可是一個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主啊。”

荊軻愕然轉頭。

程知遠坐下來,望向前面,指着道:“荊軻,那老者便是子夏嗎?”

第二十八章 沖天血炁第六百六十二章 天與地相去一萬五千裡(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兇賊第五百三十五章 太阿誰主!第五百五十五章 法家第四派!第一百八十七章 擇碑記(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千騎卷平岡第五百三十七章 太阿倒持(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劍道中的一和零第二百六十八章 先王的學識第四十七章 乾了這碗瓊漿玉液!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神臣第一百六十章 霜女“鬿”(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彈指入雷鳴第三百一十九章 稷下之請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功之世第三百二十九章 來自仲良氏的阻力第二百四十六章 太學藏經七千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我認你當大哥第二百一十章 龍淵相虺第三百七十九章 沸水(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失怒第二百三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二十五章 程與素第四百零一章 來世雷書?第四百四十章 俯仰無愧於天地第五百二十章 越王一劍!第七百五十三章 假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劍叩天門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小時候還見過你第二十九章 狗腦子打出來(買魚去了,更新晚了點)第二百七十二章 夢 · 南次三經(上)第七百五十四章 遇道則止!第四十二章 河丘榆次,三位劍士(上)第六百四十章 騙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列宿第六百三十九章 天子劍第五百四十六章 天下無雙(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獨目銅匣(四更)第七百零五章 齊世三聖第三百三十三章 萬物皆備於我矣第五百二十九章 四貴之禍第六百四十一章 人間頂峰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稷下後山塗山王第二百四十四章 失怒第七章 白虹飛舞,青蛇嘶鳴第六十二章 潛入夢第五百五十三章,君當愛法,法當愛民,民可爲法而死!第十九章 人,蛇,神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程與素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生天殺,其道理焉?第三百三十九章 君子如向矣(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周天子(上)第二百四十章 禮樂之徵!第一百五十二章 索鬼神第五百七十一章 聖戰(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半壁江山與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仙與鬼(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公子嘉第二百零三章 劍心(三)第五十七章 神思鐵面第七十五章 察晦塵於微第四百九十三章 道火之謎第二百九十四章 夢 · 封山之策第七百二十五章 雁門風雨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間仙人們第七百一十九章 熒惑之威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子的書室第五百五十五章 法家第四派!第三百七十二章 少年口吞五方風雨第十五章 世間聖門,五圈六步第二百零七章 奎!第一百零一章 仲夏之炎(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山天大蓄卦!第五百一十章 復活儀式第三百五十七章 怨靈第四百七十六章 雲神之殤(上一章標題錯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畫地爲牢第四百一十三章 狂妄之徒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極地乃海外神山第一百一十九章 神臣第五百六十章 推杯換盞(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唐三藏過萬妖嶺第五百四十一章 食帝者!第二百七十章 數字的“陰陽變化”第六百三十四章 先生與列國(趙)第五百八十六章 舌戰羣法第七百零六章 世間最大的詭辯第五百一十章 復活儀式第三百六十五章 周天子(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夢 · 聖皇遺留的邀請第七章 白虹飛舞,青蛇嘶鳴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地游龍(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被認可的人第九十二章 夢 ? 穆天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