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欣不意他竟會說出此等話來,臉色一變。
袁武嚇了一跳,知自己說話過於唐突,當即道:“姑娘不可誤會,我的意思是,要想對付玄機這巨殲元惡,只有姑娘也習會那劍法與掌法,方能放手與其一搏。我袁武誓死效忠姑娘,又與玄機仇大於山,只要姑娘能殺了玄機賊道,我縱是送上性命也在所不惜,何況區區劍法、掌法。”
朱可欣微微一笑道:“我怎能體諒不到你的苦心,你如此忠心對我,我定不負你所望。”
袁武道:“謝姑娘如此信任屬下,屬下惶恐。”
朱可欣擺手道:“袁前輩不要客氣,我們只是爲了對付共同的敵人玄機罷了。”
袁武道:“屬下不但會那劍法與掌法,而且還記得秘笈中下部的心法,若是姑娘需要,一併獻上。”說着,從懷中掏出一個冊子來。
朱可欣只有中上部秘笈,自然想得到下部,以全秘笈,當即伸手接過。冊子共有十數頁之多,每頁之上寫滿了蠅頭小楷。朱可欣練過中上部的心法,一看之下,便知不假,心中大動,想到自己的父祖輩爲了這秘笈,付出無數的代價,卻在自己手中得全,眼淚不由奪眶欲出,當即轉過臉去。
這秘笈當然不是玄都門留下的秘笈,而是袁武在修羅教暗中抄錄的。
袁武瞧在眼裡,心中大喜,知道已更進一步取信於朱可欣。
朱可欣將秘笈翻了一遍,向袁武一揖道:“謝袁前輩以秘笈相贈,晚輩絕不相負。”
袁武急側身避過道:“只要姑娘信任屬下,屬下心願足也。”
朱可欣道:“但不知那劍法與掌法,你另錄副冊沒有?”
袁武道:“當日我見到秘笈,怕一時忘記,故錄了副冊,而那掌法與劍法,我已習會,便沒有再錄副冊。姑娘若是嫌屬下魯笨,我這幾日中再寫下副冊,以供參詳。”
他言下之意,自然是要親身傳授。
朱可欣不禁又看了他兩眼,見他終日遮在面具下的臉,雖然蒼白無色,倒也英氣勃勃,想了一下道;“我們在這山上時日無多,你還有許多要事去幹,便請一邊傳授,一邊錄下副冊,以便我事後慢慢參悟。”
袁武應道:“屬下遵命。”臉上微露失望之色。
朱可欣帶袁武來到楊寶兒藏身之所。此處古樹參天,松柏森森,若無人相引,外人很難尋到。
袁武依朱可欣之言,一邊將劍法掌法相授,一邊在紙上錄下精要。
以袁武之意,劍長手短,劍利於掌,朱可欣又有切金斷玉的寶劍,要想殺了玄機,一定要在劍法上下功夫。
朱可欣向來練功,也是以劍法爲主,自然答應。
劍法袁武只學了十六招,尚有兩招,歐陽振雄並未傳他,他直到泰山大會之時方知。但他傳朱可欣之時,倒未學歐陽振雄,留了兩招下來。
朱可欣雖然見識百家劍法,又與玄機兩次相鬥,當袁武傳授時,還是忍不住心神大震,手心發熱。峨眉派的三十六路劍法,固然繁複精妙,青城派的九天玄冥劍法,固然狠辣凌厲,與這套劍法相比,竟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計,直若天壤之別。
縱是她聰明伶俐,博採百家,學這劍法的第一招“百川入海”時,其難處便遠過當年隨無性學峨眉劍法的最後一招金頂佛光。其精奧之處,也遠過金頂佛光。越向後,劍法越加精妙繁雜,一招比一招來的玄妙,朱可欣直學得如癡如醉,不覺數日之既過。
由於時間緊迫,她無法一招招盡通,只囫圇吃下,留待以後慢慢參悟。至於是掌法,學得更是倉促。
轉眼十數日過去。這日早晨,朱可欣在樹林中練劍,但見林中寒光融融,將朱可欣盡裹其中,寒光之中,不時傳出嗤嗤劍氣破空之聲,林木爲之立催。
袁武在一旁看得翹舌不下,暗暗震驚,一樣的劍法,在她的手中施展出來,竟有如此妙處,遠在他的想象之外,乃是武林中人求而不得的境界。
他不知道,這套劍法乃是配合玄都心法而創,每一招每一勢無不與心法要義相合,朱可欣雖未得到劍法的神髓,卻是得到了玄都秘笈的神髓,正合了劍法的精義。他未習玄都心法,縱是再練一百年,也無法得其至高劍意。這中間的道理,卻不是他所能知道的了。
正想着,突聽朱可欣口中一聲輕叱,擡眼瞧去,更是驚愕不已,但見長劍劍尖之上,陡然吞吐出長短不一的白色劍芒來,在林中縱橫往復的陽光映射下,散出了五彩斑斕的光芒,有如道道彩虹,嬌豔炫麗。
袁武曾聽說過劍芒,玄機與歐陽振雄泰山劇鬥時,真氣鼓盪,也曾出現過,但那畢竟是在兩大高手全力相拼之下,方始出現,卻未想到,朱可欣只是自己練劍,便出現了劍芒,遠過玄機二人,不由對玄都心法更是神往,不能自己。
他哪裡知道,這並不是朱可欣的玄都內功高過玄機與歐陽振雄,而是他所習的乃是正宗的玄都內功,而非他二人自創的似是而非的玄都內功。這內功心法與劍法本是同源,劍法又是在心法的基礎上而成,每一招皆合於心法要義,所以朱可欣練劍之際,不覺劍意與心法相合,而發揮出它的至大威力來。至於當年張宣蒙練劍,出現劍芒,那才純屬他的內功深厚,玄天真氣過盛之故。
袁武正思潮翻涌,患得患失之際,又聽朱可欣一聲輕叱,接着嚓的一聲響,一株臂腕來粗的松樹,爲劍芒所催,從中折斷,慢慢倒了下來。朱可欣也恰在此時將一十六招劍法使完,催斷松樹的,正是第十六招“厚德載物”中向前一吐的一式。
這厚德載物,本是十六招劍法中最爲厚重,霸氣內斂,劍意盡收的一招。只因劍意內斂,內勁暗收,這一吐之勢,方纔有如斯威力,正合了心法中精氣內斂、含蓄衝謙的道家思想;也惟有體會了心法與劍法中的這種道家思想,方纔能將這招劍法使出如此威力來。